鼓浪屿·八卦楼(风琴博物馆)
从日光岩看下去,一个红屋顶跃入眼帘,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八卦楼,是鼓浪屿的标志建筑之一。八卦楼,是鼓浪屿建筑的杰出代表。称为"小白宫"。八卦楼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总建筑面积3710平方米,高25.7米。圆顶高10米,有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称"八卦楼",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
八卦楼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原主人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由原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郁氏借鉴巴勒斯担、希腊、意大利和中国一些经典建筑风格,设计出这幢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于一体的独特的仿古建筑。红色圆顶是直接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萨清真寺的石头房圆顶;82根大圆柱是参照公元5世纪建造的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大石柱;柱间平托的石梁和线条,可从希腊雅典广场的赫夫依斯神庙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腊,后用于罗马教堂;古希腊的陶立克式和爱奥尼克式柱头装饰和压条下的青斗石花瓶,充分展示中西结合的古典美。总之,八卦楼建筑艺术精美,成为厦门的标志性建筑。
1983年,八卦楼被选址作为厦门市博物馆。
1988年5月5日,厦门市博物馆开馆。
2006年,厦门市博物馆搬至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八卦楼改为厦门市风琴博物馆。
风琴博物馆位于鼓浪屿西北部的八卦楼,是目前国内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其建筑融合了中国古建筑、巴基斯坦清真寺、雅典神庙和罗马教堂等多种风格,因其红色圆顶有8道棱线,故称八卦楼,是鼓浪屿的地标之一。
与在东南部菽庄花园的钢琴博物馆交相辉映,让全世界的音乐爱好都能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这座有着无以伦比的美丽的音乐之岛。馆内收藏有多种款式的风琴,现存放着5000余台钢琴。
“八卦楼”得名是由于圆顶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主人叫林鹤寿,为台湾板桥林家三房,他是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的表弟。在台湾沦陷给日本统治后,林鹤寿也来到鼓浪屿定居,先居住在八角楼内,并决定在岛的另一端修建具备王者风范的宫廷式建筑安度余生(怪不得菽庄花园与八卦楼分布在岛上的反方向两端,我们走得个够呛)。八卦楼由当时岛上的一位外国人设计,所需建材与内部装饰都极尽人力物力、耗资巨大,加之集合几国建筑风格的新颖概念在实现上难度颇大,十年过去了工程仍未完成。林尔嘉为了持续投资八卦楼的建筑成本,严重超值,耗尽家财还欠下外债,不得不离开厦门返回台湾度过余生。而他要在鼓浪屿自建宫殿度过余生的梦想也终究破灭,不得不说是一位深度理想主义者。
八卦楼后来的遭遇,可用“沧桑”二字形容。日军占领厦门后,八卦楼被用作日领馆还是日军司令部(不甚确切),总之主人林鹤寿为了逃避日本人统治而倾力建设的家园最终沦为日本人的办公处。厦门解放后,八卦楼被作为缴获敌方资产归政府所属。后来八卦楼做过厦门电容厂,以及一段时间的员工宿舍。再后来建设为厦门博物馆,并在最近几年成为“风琴博物馆”。越来越多的人拿着鼓浪屿旅游套票来到这里,瞻仰那巨大的管风琴。八卦楼后花园里有一些陈列位置不规则的大石块,还传当年施工时有工人坠下死亡而出现园里闹鬼,更为这坎坷的八卦楼增加了一些神秘色彩,似乎八卦楼与幽怨有数不尽的关系。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时任台湾垦抚大臣的林维源,携全家内渡定居鼓浪屿。他先买下一幢英国人的别墅,称"大楼",而后再建一座"小楼"(后因失火,"小楼"烧毁)。1915年,林菽庄在大小楼之间建一别墅,称"八角楼",并增设连廊将三幢楼宇连在一起,通称"林氏府"或"府内"。八角楼共5层,据说系法国人设计,造型雍容华贵。
一楼大厅中央摆着一架无比壮观的风琴......
太美丽的风琴啊!
没有照到“八卦楼”的全景,只得在网上找了一张......
——2014.2.8
附:厦门著名凶宅——八卦楼
林鹤寿原本在夏门开设了“建祥钱庄”当时他想在鼓浪屿建一个大别墅,于是向英国和记洋行买下这快坡地。他要求别墅建成后站在天台上能看见鼓浪屿和夏门市区。八卦楼总建筑面积有4323平方米,高26.6米,另有地下室和一个10米高的圆顶,它是海轮出入的标志。但这楼动工后就问题种种。这座楼是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郁约翰为答谢其好友林鹤寿为医院捐赠1000大洋建设费而免费设计的。但是,所需材料,按郁氏的设计,市场无法采购,必须特别加工。动工以后,百弊丛生,开支浩大,消耗了建祥钱庄的大量财力,费用很快不继,工程时续时缀。林鹤寿以钱庄为担保,回台湾变卖了部分家产,艰难支撑。至1920年,终于支撑不住。经过权衡,他被迫宣告破产,将工程交给管家后,只身远走高飞,避居海外,终生未回鼓浪屿。八卦楼工地也一片荒凉,成为“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的废宅。据说大楼在施工时有一个工人摔死了,冤魂不散,经常闹鬼,于是这楼又成了鬼楼,无论谁住在里面,始终镇不住。传说,人住在楼上,醒来就发现在一楼;如果在一楼,就会听见楼上有动静,上去什么也没有......后来这楼又抵押给了日产洋行。解放后政府收回,这曾为工厂,学校,和科研单位。但都因闹鬼结束了,直到1983年政府决定把楼辟为博物馆。
如果早知道这件事,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