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20春节柬埔寨自由行——洞里萨湖·水上人家

$
0
0
2020春节柬埔寨自由行——洞里萨湖·水上人家

    洞里萨湖落日余晖的美,和刚刚见到这个东南亚第一大湖时的脏乱差,产生了强烈的反差。我们第一眼见到洞里萨湖是这样的,完全颠覆了脑海中碧波荡漾的美丽......
    等待着游客的游艇就这样排列在浑浊的河水中......
    从暹粒市区乘车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即可到达洞里萨湖码头,码头船来舢往,热闹非凡,发展势头迅猛的旅游业给这片偏僻落后的土地开始显现出勃勃生气......
    我们的行程就从这混浊的河道中开始了......
    洞里萨湖意为“巨大的淡水湖”,又名金边湖,法国人称其为大湖。它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柬埔寨境内西部,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它像一块长条形的巨大碧绿翡翠,镶嵌在柬埔寨的心脏地带,湖滨平原平坦、广阔,长500千米、宽110多千米,西北到东南,横穿柬埔寨,在金边市与贯穿柬埔寨的湄公河交汇。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和母亲湖。这个大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
    又听到了湄公河这条和我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河流名称了......
    在高棉文中,洞里萨湖意为“大湖”。据说,这个名字中的“Tonle Sap”是来源于希腊文“海”的意思。相传在湖底住着一尊NAGA七头蛇神,有一天,蛇神的女儿要嫁给印度王子,但女儿苦于没有嫁妆,心急如焚,七头蛇神 便大嘴一张,把所有的湖水给吸干了,转眼间,在河床上变出了一大块肥沃的土地,成为女儿丰足的嫁妆。从此,NAGA蛇神一直驻守此湖,平时任凭湖水高涨,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他便张开大嘴,用力吸尽湖水。
     民间传说终归是传说,但传说的符号所指也并非空穴来风。每当春天降临,中国境内青藏高原雪融之水,流入湄公河,到了金边之后,水量增大,让原本 是东南流向的洞里萨河,掉头奔向西北方,注入洞里萨湖;再加上5月至10月的印度季风,带来丰沛的雨量,洞里萨湖变成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大湖。到了11月 至隔年的4月,柬埔寨进入旱季,湖面积缩小,仅有2700平方公里;而洞里萨湖之水也转为往东南方向流,向下顺着洞里萨河,在金边和湄公河交汇之后,经由 越南流入大海。
    洞里萨湖就像大地上一根天然的弹簧,她“一呼一吸”带来的变化与影响是有趣的,当雨季水涨时,湖畔码 头离暹粒市区只有区区9公里长;可旱季一来,湖面急剧缩小,码头离市区的距离又拉伸成为17公里远。

    当地人主要生活在陆地上,高脚屋是他们的主要建筑。这座建筑应该是当地政府的办公楼......
    洞里萨湖同湄公河(Mekong River)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随着柬埔寨旱季和雨季的交替变化,湖水深度和面积会骤然变化:枯水期(12月—4月)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经洞里萨河注入湄公河,缓解了湄公河水量的不足,洞里萨湖湖水平均深度为1米,面积2700—3000平方千米。雨季湄公河暴涨,水位陡然升高,河水回流至洞里萨湖,减轻了湄公河下游的泛滥,使洞里萨湖湖水深度达9米,甚至10米以上,面积也扩展至16000平方千米。洞里萨湖是柬埔寨北部主要的“肉食仓库”,因为湄公河水内含冲积物质所带来的养份,使得湖中有大量的鱼虾,无论旱、雨季都出产甚丰,目前该湖周围有三百万以上人民直接或间接地以渔业为生。

    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因不同季节而逆转流向的河。
    5~10月,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流。11月~次年4月,洞里萨河自(西)北向(东)南流。5~10月,湄公河干流处于洪水期,水位上涨(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河水补给洞里萨湖,所以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流。11月~次年4月,湄公河干流处于枯水期,水位回落(低于洞里萨湖水位),湖水补给湄公河干流,所以洞里萨河自(西)北向(东)南流。洞里萨河正常时自北向南流,洞里萨河同湄公河在金边交汇,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时,说明湄公河水位明显增高,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河流水位上涨,所以发生在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顺时针流动,黄河下游岀现凌汛的季节一般在初冬和初春,洛杉矶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新疆牧民夏季在天山山腰放牧,冬季在山麓地区放牧。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说明湄公河水位上涨,一部分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因而增加洞里萨河的含沙量,导致河床淤积严重,增加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洪涝危险,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

    高脚屋让我想起了沈从文的《边城》,这里的环境像极了云贵地区,但我走过的云贵是山明水秀的地方呢。高脚屋边盛开的鲜花显示出这里的居民生活虽然不富足,但却能做得知足常乐呢......
    居住在洞里萨湖的居民,都是住在高脚木屋内,随着雨季来临,湖水变化,房子可以“整间”用船拖走或是用卡车搬走。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是教堂,街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聚落景观。

    洞里萨湖滨平原平坦、广阔,土地肥沃,河道纵横,其间多沼泽地,且林地茂密,和湄公河三角洲一起组成了柬埔寨“中部大平原”,湖区枯水期水位线上分布着大片稻田,是柬重要农业区及稻米产地。
    因为湄公河水内含冲积物质所带来的养份,使得湖中滋生大量的鱼虾,无论旱、雨季都出产甚丰。洞里萨湖是柬埔寨北部的主要“肉食仓库”,湖的周围有300万以上人民直接或间接地以渔业为生,发酵及盐渍的鱼是柬埔寨人的主食。每年的5-10月雨季,湖面面积可达11132平方千米,水深达14米;当旱季来临时,水深只有1米。悬殊的变化,使旱季时露出的湖底淤泥,成为农民播种早稻的肥沃良田,雨季时,藏匿无数昆虫及微生物的杂草沉入湖底,成为滋养鱼类的天然饲料。

    洞里萨河的“河水倒流”现象使当地的农事和渔事活动具有季节性。丰水期淹没的农田沉积了大量的泥沙和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河流带来的泥沙和有机质,以及淹没的土地上的动植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来源。洞里萨湖水域广阔,常年水温适宜,饵料来源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同时地势较低,靠近河口三角洲,也有海洋洄游鱼类进入,再加上洞里萨湖水域广阔,饵料来源丰富,所以鱼种繁多,湖里盛产300多种淡水鱼......

    机动船房开行在傍晚还有些喧闹的水面上,水上有学校、餐厅、杂货店、警察局、诊所,甚至还有一间顶着十字架的基督教堂;有人在刷地、洗澡、理发、修船;一 些飘浮的猪笼子紧挨着人住的船房,几只肥头大耳的猪正你拱我攘,随着水波的晃动哼哼唧唧。儿童成群结队地在水中嬉戏玩耍,全然不顾四处用英语、柬语书写的 红色警告标志:“小心鳄鱼!”其实所谓的村子,只是称呼而已,没有任何行政上或者宗族上的约束,自由来去。村子本就是漂泊的,有时候在这个地方,有时候又在那个地方,而一切,全取决于洞里萨湖水位的高低。










    洞里萨湖以渔业水产而闻名,它为柬埔寨人民提供了70%的蛋白质,湖滨平原平坦广阔、土地肥沃、河道纵横、其间杂以沼泽湿地,红树林芦苇茂密,和湄公河三角洲一起组成了柬埔寨中部大平原,是柬埔寨重要农业区及稻米产地,是高棉民族发展与繁荣重要的资源保障地。
    然而这些却并不是游客趋之若鹜的重点,因为这里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是洞里萨湖上的水上人家,这群特殊的无国籍聚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外国游客到柬埔寨旅游的热点项目。
    水中各种简陋破烂的船屋、浮楼,狭长的柳叶舟在周边穿梭,赤身裸体的孩子在船头水里嬉戏,这就是洞里萨湖的特色水上人家。
    柬埔寨是全世界公认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而住在洞里萨湖“水上人家”里的人们,则是这个贫穷国家里最贫穷的一群人。他们不是柬埔寨人,而是越南人。并且还是越南不要、柬埔寨不承认的一群“黑户”。
    1979年,现在的柬埔寨总理洪森请越南军队攻打“红色高棉”,其实,这也是越南求之不得的,因为当时的越南就想成为东南亚霸主,如果灭了柬埔寨,老挝和泰国就很容易俯首称臣。当时的柬埔寨人非常欢迎越南人,因为“红色高棉”太过于恐怖。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把越南教训了一番,越南后院难保,自然从柬埔寨撤兵,但撤的并不彻底。越南称霸东南亚的野心难灭,便在柬埔寨境内留了10万军队,当这10万人想返回越南时,越南却把他们看成难民拒绝接收了。更为狠毒的是,如果这些人想越过边境,越南军人便用“子弹”伺侯。有家难回的这群越南人,又是柬埔寨人的眼中钉,在任何地方都无法栖身立足的无奈之下,他们便躲进了杳无人烟的“洞里萨湖”边,开始了“野人”般的生活。从此这些越民就成了没有国籍的流民,有国不能回,有岸不能上,只能在洞里萨湖上草草安家,随波逐流,度过余生。他们成为了一群真正的漂泊者。在柬埔寨,他们被限定在洞里萨湖上,不能靠岸,不能从事除捕鱼以外的其他工作,只能上岸购物医疗等短暂停留。近30年时间,这群“野人”就在洞里萨湖的红树林里,栖水而生,繁衍后代,现在的人口据说已经达到了70多万。更可怜的是他们的子孙后代,一代代还得继续过着这种颠沛流离、无根无固的水上生活,而且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代人才能结束......

    这些水上村庄,因居住着大量的越南难民,被称为“越南浮村”。最靠近洞里萨湖北岸的浮村是空尼(Chong Kneas),它也是洞里萨湖最繁忙的浮村。村庄的位置因季节变化而不同,枯水期时会看到周围干枯的湖面。再往湖深处去又有空邦鲁(Kampong Phluk)和磅克良(Kampong Khleang)。大一点的旅行团多是参观空邦鲁,那里都是高悬地面的吊脚楼,每当涨水时村子就会变成“沼泽森林”(Flooded Forest),景观十分独特,因此在雨季时游览会更有意思。而磅克良因为距离更远,参观的游客也要少些,更适合喜欢生态游的背包客。磅克良是洞里萨湖最大的社区之一,像是一座水上城市,甚至还拥有几座塔式寺庙,可以发现许多有趣之处。





    这么有特色的警察局......















    这里有很大一片红树林,营养丰富的腐殖物和鱼类排泄物为树林的生长提供了保障,据说这里也是观赏洞里萨湖日落的最佳点之一。夕阳西沉,蓝天罩上一层金辉,漫无边际的水面上云朵如莲花般翻涌,围坐在船头,置身于奇特的水上人家村落,仿佛来到另外一个世界......



    晚霞慢慢浸红天边,这真的是如梦幻一样的晚霞。随着火烧云的出现,云霞出现丰富的层次。蓝紫、橘红、金黄......夕阳快乐地挥洒着金芒,刚刚还是碧波万顷,此时的洞里萨湖已然完成蜕变,破茧化蝶迎来金碧辉煌的重生。
    火烧云继续卖力地渲染,夜空如一袭巨大无比的血红帷帐轻盈而飘逸地披在暹粒的肩上......



 






    洞里萨湖这个东南亚第一大淡水内陆湖,盛产的水产品千年前就滋养着吴哥王朝。近年则因上游国家纷纷在湄公河上筑起水库以利灌溉、防洪之需,面积有越来越小的趋势。然而这一群逐水而居的高棉人,几世纪以来家就浮在湖水上。不管水位多高、湖面多小,这个湖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由于居民的滥砍滥伐和大肆的破坏和污染,让原属于这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有了缺憾,这是几代人酿成的悲剧,恢复它的本来面目迫在眉睫啊......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20.1.23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