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4厦门自由行——厦门同安·梅山寺

$
0
0

厦门同安·梅山寺


    我喜欢祖国的文化历史,也喜欢美丽的自然风光。来到厦门,自然要到历史悠久的同安来拜谒两位名人:朱熹和苏颂。梅山寺就和朱熹息息相关。但是看到如此宏伟的庙门后,不禁有所失望:这样新建的寺庙,还会有历史的遗迹在吗?

    GPS指到梅山寺后,寻找正门费了一番功夫。在梅山寺的正门对面,有一个小小的停车场,最多也就能停十几辆车吧。挺车后,要反向行走,从一座跨越马路两面的桥上行过,梅山寺的正门才会跃然眼前。这里真安静呀!完全没有全国著名旅游城市的熙熙攘攘。虽然到处都是新修的痕迹,但仍让人心情舒畅...

    同安区别称“银城”,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县,不久废。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复置。旧称“同安县”,1997年5月撤县设区。2003年09月,厦门市区划调整,原同安区一分为二,拆为同安区和翔安区。调整后,仍为厦门市最大行政区。

    梅山古名“同山”,位于同安城东,与梵天寺、同安影视城互为三角。山不高而险峻,为同邑之屏障,又是唐末置“大同场”和西晋设“同安县”的命名根据。梅山寺始建于隋朝,与岭下黄佛寺、轮山梵天寺同为隋朝同安三大古寺。寺庙依山而筑,寺后南麓岩壁上有宋代朱熹以朱砂手书“同山”两字的摩崖石刻,字迹苍劲飘逸。寺内有全省最大的摩崖石刻和宋代镇守西安桥的婆罗门佛塔。因年代久远,寺庙多次毁建,制度规模失详。至宋,传说尚有两殿,刻槲丹楹,雕墙峻宇。朱熹任县主簿时,常于寺左讲学。

    靖、隆庆间(1522—1572),浙江按察副使、广东海道兼诸番市舶务刘存德弟刘存业(号敬斋)主持重修,广辟故址,增修禅院,并捐献山园以为寺产;里人陈以廉再度倡修。清顺治年间(1644一1661),前明举人刘霖任继葺,自为记。后来逐渐倾圮,又复失修。乾隆年间(1736—1795),同安知县李芬、明新、邹召南等相继捐倡,乡耆李猷、陈贤、刘运佳、林仕杨,山寺住持僧奕振募化重修,又于其左建筑朱子祠并小屋数间为士子会文之所。光绪十年(1884)、三十年由邑绅吴锡璜、许宗超、林道东,富商吴鼎美号发起,两次重修,三十三年加筑围墙。宣统元年(1909)复有修葺。

    十三年(1924),军阀混战,梅山寺、朱子祠及梅亭诸筑塌毁,仅存大雄宝殿。1949年以后,因主持八姑升西,无人管理,寺院荒芜。不久延聘莲花水仙姑续任,香火又复兴盛。1953年,菜姑郑心清、宗敏来住,寺务蒸蒸日上。1964年,破除迷信,住寺出家人被驱逐。“文化大革命”中,大雄宝殿又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居士吴树义、叶大椿积极奔走,诚聘梅姑入住,先修朱子祠,利用朱子祠开展佛事活动。1980年,菜姑郑心清重返梅山寺。1984年,吴树义、叶大椿募修大殿,塑造佛像,修葺朱子祠、寝舍、厨房,香火日兴。1987年,修复前殿念佛堂。1988年,重建朱子祠。同年,梅山寺列为同安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修筑水泥路通达前殿大埕。1993年,建祖堂,修放生池,以后陆续增建海会塔、莲花池、摩崖佛窟诸胜。

    梅山风景秀丽,树林茂密,岩壁挺峻,梅花呈祥,登高望远,视野开阔,银城、浔海、美人山诸景尽收眼底。在寺后南麓岩壁上有宋代朱熹手书“同山”两字的摩崖石刻,字迹苍劲飘逸,梅山石窟,栩栩如生。山顶建有“梅亭”、置有“梅园”,猕猴听经石神态逼真,东北边的听涛松诸景。

    梅山寺始于隋朝,与岭下黄佛寺,轮山兴教寺(后为梵天寺)同为隋代同邑三大古寺。梅山寺沿山而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镇水泛的二郎神殿、朱公文祠、功德堂、灵应祖祠亭,还有岩壁上新拓大型“佛”字摩崖石刻、石窟、宋代镇西安桥的婆罗门佛塔、广场内的放生池和两旁石佛塔、寺南百米下的石构牌坊山门、新水泥车道绕弯直达广场,石阶古道幽深通古刹、整个寺庙区错落得体、绿树掩蔽、庄严清静,庙不广而闻名。


   整座山门造型独特,两侧护卫山门的八根特殊龙柱,又称“福赐八大龙金刚”,与山门形成稳固的三角形,这在全国的石质山门中绝无仅有。支撑山门的其他柱子则采用了多重叠加方式,先垂直后倒挂,遍布整座山门有100多条龙,象征着富贵和吉祥。据报载山门的修建请来了近60名一流的福建惠安石雕师傅,前后耗时3年,耗资1000万元左右。总高度 23米,宽23.6米,全部由花岗岩石雕刻而成,四柱三门结构,大型山门总石方用量达680多立方米,居我国现有石质山门中石方用量之首。山门雕刻工艺高超,其复杂程度和难度全国罕见。斗拱采用的是整块石材,构件与构件之间运用了槽形接合方式,中间不留任何缝隙,异常牢固。雕工仿宋代雕刻风格,体现佛教故事和传统故事主题。 据报载山门的修建请来了近60名一流的福建惠安石雕师傅,前后耗时3年,耗资1000万元左右。

 



    梅山寺的布局也很是少见。这是一处不对称式的寺庙。两处大殿均位于右侧,而且只能先经过大雄宝殿,才能下到下面的第一重院落。左面确实一座八角亭和一座白塔,这样的寺院布局,我还没有见过呢。询问当地的居士才知道:原来,现在新建的大殿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了。

    新近落成的梅山寺大雄宝殿占地面积900平方米,该殿采用全国独一无二的歇山三重檐、歇山顶和四抱厦古的建筑样式。在木料选择上,全部采用杉木做原材料,宝殿骨架为唐宋风格,并融合了明清时代闽南地区古建筑特点。整个大殿严格遵循古法,没有使用一根铁钉。

    大雄宝殿落成的同时,供奉于殿内的白玉释迦牟尼佛像也正式亮相。这尊释迦牟尼玉佛总高9米,由莲花座、法像、背光三部分组成。法像精选缅甸白玉,高5.65米,宽4米,厚3米,重达65吨,堪称全国最大缅甸白玉佛像。据传梅山寺的这尊白玉佛从原料的挖取到最终雕刻而成,可谓一波三折。这尊佛像所采用的白玉来自缅甸的一个偏远村子内,埋于一棵大树的树根之下,被当地人挖出。梅山寺的住持慈明法师找到后将美玉运回同安梅山寺,并请了国内数十名的能工巧匠花了数年的时间,最终才雕成这尊精美的白玉佛像。2006年大雄宝殿动工兴建,到现在工程已顺利完工。2012年11月19日,梅山寺举行大雄宝殿、天王殿落成暨白玉佛开光典礼。


    重达65吨的全国最大白玉佛像:释迦牟尼佛圣像供奉在同安梅山寺大雄宝殿。释迦牟尼玉佛总高9米,由莲花座、法像、背光三部分组成。法像精选缅甸白玉,高5.65米,宽4米,厚3米,重达65吨,耗资470多万元。梅山寺现任住持慈明大法师介绍,该佛像比上海玉佛寺内的玉佛大数倍,堪称全国最大的缅甸白玉佛像。缅甸白玉属隐形结晶,质地温润细腻、晶莹剔透,因资源稀少而具有传世珍藏价值。为了精心挑选完美的缅甸白玉,从2004年开始,慈明大法师花了两年多时间,先后选用了300多吨原料,最终找到了一块罕见原料。后又历经两年时间的精雕细琢,才完成整个雕刻工作。大佛昨安装到位后,还需2-3个月时间抛光,再用99.9金箔淡彩描金,最后用七种宝石镶嵌完成。

    我相信“佛自在人心”,对庙宇不是很在意,只想在此处寻觅朱熹的字迹。可这里好像正在施工,到处都用彩色的经幡拦住,让人不得要领。只见到这几处摩崖石刻,有些字迹还不是很清晰,根本没见到朱熹写的“同山”两字,有小小的失望。























    这个大大的“佛”字也没有看到,值得下载了几张图片聊以自慰。
    寺右下侧,近年来因开山采石,形成一大人造峡谷,周边危崖悬石,谷底乱石交错,不仅自然景观受到严重破坏,而且成为危及游客往来的险地。1995年间重建梅山时,经董其事者精心策划,将深谷辟为水池,池周铺盖石板路桥,围以石栏。正面峭壁雕造石窟佛像数十尊,并在佛像石窟周边石壁刻立多方题刻。摩崖建石窟造诸佛群像为闽南岩寺之仅见,变废窟危崖险地,为佛教文化瑰宝,应当是因地制宜重建佛教寺院的一大发明。




 


    传说系宋代朱熹所书。每字主0.90米,宽0.65米。明代何乔远《闽书·方域志》记载:“同山一名梅山,与大轮相映对。石镌‘同山’二字,朱文公笔也。”此题字屡经描红,已略有失真。(朱熹的字真的不敢恭维呀!)

    喜欢该位博主的照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fbc2540102ea2s.html

——2014.2.5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