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20春节柬埔寨自由行——南门(SouthGate)

$
0
0
2020春节柬埔寨自由行——南门(South Gate)
    吴哥的绝大多数建筑都是朝向东方,吴哥城也不例外,现在的暹粒市位于吴哥城的南边,所以南门成了大多数游客进入吴哥的必经之路......
    在说吴哥南门之前,先要说说吴哥通王城......
    方圆10平方公里的吴哥城,俗称大吴哥,是高棉帝国的最后一座都城,始建于9世纪末,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约1181年—1215在位)赶走了入侵的占婆人后又作了重修,被称为“第四次吴哥”。古城由牧师住宅、文武官员宫邸以及政殿环绕,坚不可破。这些建筑由木头建成,已经被腐蚀,但是遗留下来的石头建筑证实了吴哥通王城就像它的名字所说的一样,确实是一座“伟大的城市”。城墙内寺庙包括巴戎寺、巴芳寺、吴哥古皇宫、大象台、癫王台、圣琶利寺、提琶南寺和十二生肖塔。
    坐落在吴哥通王城内部的皇宫年代更为久远,属于十世纪早期国王、十世纪国王及十一世纪早期国王。尽管皇宫的地基和城墙都已经被确认,但是围墙内却几乎没什么建筑遗迹。正是由于这些皇家建筑缺少考古学证明,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它们由木头建成,如今已经被腐蚀了。法国人为这座皇宫确定了一个版图,其中包括吴哥古皇宫的寺庙山、周围的水池和一些宫邸、政殿,这些建筑很可能在城墙后面。醛耶跋摩七世在皇宫原址上重建了吴哥通王城,王城以巴戎寺为中心,四周由城墙环绕。
    中国使者周达观提供了高棉帝国的第一手证明,描述了吴哥通王城的壮丽。
    王城的中心建起一座金塔巴戎寺,周围是二十多座矮塔和几百间石头房。东侧是一座金色石桥,桥两侧各有一个金石狮,并有八樽金菩萨沿石头房排开。北侧是金色铜塔[巴芳寺],这座寺庙甚至比金塔还要高,是一处真正惊人的景观,其基底有十间石头房。更北部,约四分之一英里处是国王宫邸,从他的私人住所上拔地而起的是另一座金塔。正是这些建筑使外国商人常说“柬埔寨是一个富有而高贵的国家”。从象征意义上说,吴哥通王城是一个微型宇宙,由主轴分成四部分。巴戎寺位于正轴心,代表着天与地的边线。环绕吴哥通王城的城墙代表着宇宙周围的石墙,须弥山边的山脉。周围的护城河(现已干枯)则代表着宇宙海洋。
    吴哥通王城由一座红土墙组成,墙的各边长约3公里(1.9英里),高8米(26英尺),整个城市占地145.8公顷(360英亩)。通王城呈正方形,是一处被长达12公里的城池所包围的城市。在吴哥城中央,依照佛教须弥山的概念建立起了壮观的巴戎寺(Bayon),在整个通王城的范围内,还有巴方寺(Baphoun)、绯明纳卡寺(Phimeanakas)、癞王坛(LeperKing)、战象台阶(Terrace of Elephants)等著名建筑。
    吴哥通王城全城共有5道城门,4道通向城中心的巴戎寺,还有一道通向皇宫的“胜利门”,城门上面是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除东侧城墙有两个入口外,城墙其他各边均有一座入口石塔和一条通道。东城墙多出来的一个入口为“胜利之门”,有一条通道直接通往大象台和癫王台。吴哥通王城旁的城墙各角落都有一座小石塔,名为“青戎塔”(Prasat Chrung)。城墙内侧由一条宽25米(82英尺)的提防支撑,作为一条环城公路。
    五座城门外各有一座横跨护城河的大桥,即为通王城护城河桥。桥的两旁置有高2.2米的石像,共54座,代表当日吴哥54个省份。石像成跪坐状,合力报持巨蟒用力拉扯,为修罗与阿修罗合力搅拌乳海获取长生不老药的故事。右边的石像代表魔鬼而左边的代表神灵。观察雕像的面容可以分辨他们的身份。怒眼圆睁、表情凶恶、着军用头饰的是阿修罗(魔鬼);眼睛细长、表情含蓄、戴圆锥形头饰的是修罗(天神)。(其中一些石像上的头为复制品,正品已被送到暹粒的吴哥保护博物馆保存)。人们从这桥上走进吴哥城时,感觉就好比由神龙护送着进入‘新生之门’南大门,非常之隆重。
    城南门的前方是一条长 108 公尺跨越护城河的参道。《真腊风土记》记载的“城之外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桥。”指的就是护城河和参道。“桥之两傍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将军之状,甚巨而狞。”指的是参道两侧的五十四尊神像。左侧为善神,右侧为阿修罗 (又称为恶神)。《真腊风土记》还记载道,“桥之阑皆石为之,凿为蛇形,蛇皆九头,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势。”这些善恶诸神像手拔蛇身的画面正好组成了一幅“乳海翻腾”的画面。


    通道的最前面有一条巨蛇伸出九头,摆成一个扇形。蛇身沿通道延伸,被神灵抓着,而魔鬼则形成一条蛇形栏杆。这条蛇可能代表彩虹,连接着人类世界和神灵。这种代表意义由因陀罗的出现而得以巩固。
    环绕在吴哥通王城周围的城墙各角落都有一座供奉菩萨的小型沙石塔,寺庙内的一块碑文上写着醛耶跋摩七世为其建造者,并特许建造了城墙和护城河。每座寺庙都呈十字形,朝东而开,每边均有一个拱门,并冠以一个莲花顶。底下有两层叠塔支撑着这座寺庙。小生境内有女性雕像,外部有假窗,是那个时期的典型装饰。窗户上半部封有红土块作为遮挡蓬,下半部则有护栏。

    外城墙边环绕着一条护城河,河宽100米(328英尺)。据说宽约百米的护城河,在古时养有很多鳄鱼,是用来抵御敌人进攻的。这样的天险,不需要兵士守卫也无人能够飞渡吧......

    王城有城墙和护城河保护,城墙高八米,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城门都是塔形结构,所有进入该城的人都必须从入口石塔经过,因此,入口必须建得宏伟优美,而又要无比的坚固。在柬埔寨的所有遗址中,这五座入口石塔吸引了最多的拍照者,每座沙石塔高达23米(75英尺),塔楼以砂岩石建造,呈十字形构造。屋顶的四面佛是以阇耶跋摩七世为蓝本雕刻而成的。周达观记载,“城门之上有大石佛头五,面向西方。中置其一,饰之以金。门之两傍,凿石为象形。”旁边都有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雕塑,这些头像很可能代表了须弥山顶上的四个方位神。他们千百年来都是以慈悲的眼神检阅进出王城的每一个人。可惜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三个佛头,也看不到金箔的装饰了......
    各大门的下半部造成大象形状,每只大象各有三个头,象鼻作为柱子,伸着采莲花。印度神因陀罗坐在大象背上,两边各有一个小精灵,因陀罗神的左手放在略低的位置,手上托着雷电。往石塔里面看,可以看到枕梁拱门,这种拱门是柬式建筑的典型特征。石塔内部有几根木横梁,每边均有一个岗亭。
    周达观曾在《真腊风土记》中这样记载:“州城周围可二十里,五个城门都有两重门,只有东面是开着两重门的,其余只开一重门。”,国都的城门晚上关早上开,有护卫把门,也不能让狗进去。国都是方形的,四角各有一座石塔。因为犯罪被砍了脚趾的人是不允许进入塔内的。
    周达观记录的城门楼的四面佛是贴金的,现在已看不出痕迹了......
    大吴哥之所以叫大吴哥,因为在他是当时全世界最繁荣的城市之一,鼎盛时,有一百万人聚集在这个城市里。那时的美洲,还是土著人的天下;那时的欧洲,还在教皇的统治下为统一基督教国家而进行莫名其妙的战争,城市成了入侵时候避难和抵抗的地方,连国王和政府官员也搬到乡下的庄园就食;而当时的中国,还在蒙古人的铁蹄下呻吟,唯有这里,是远离战争的热土,足可以想象当时的大吴哥之“大”了。
    吴哥王朝曾辉煌一时,在公元12至13世纪的鼎盛时期称得上是统治整个中南半岛的大帝国,不少宏伟城市及建筑陆续冒起,让繁华皇都吴哥城(大吴哥)更显蓬勃。不过它的璀璨很短暂。吴哥王朝衰败后,王城也在不知不觉中湮没于丛林,情景凄凉。如今它仍然受到热带严酷的大自然侵蚀,宝贵遗迹面临崩溃的危机。
    吴哥是高棉人的精神中心和宗教中心。吴哥也是旅行者向往的圣地。 吴哥是9-15世纪东南亚高棉王国的都城(吴哥Angkor一词源于梵语Nagara,意为都市),9世纪初始,吴哥王朝(802-1431)先后25位国王,统治着中南半岛南端以及越nan和孟加拉湾之间的大片土地,其势力范围远远超出了今天柬埔寨的领土,盛极一时。其间大兴土木,留下了古今奇迹吴哥城(Angkor Thom)、吴哥窟(Angkor Wat)和女王宫等600多座印度教与佛教建筑风格的寺塔,大放异彩。1431年泰族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吴哥,该城废弃。随后,繁华的吴哥就湮没于方圆45平方公里丛林榛莽之中,到16世纪已成为一片杂木丛生的废墟,逐渐被人们遗忘。
    吴哥古城是个一辈子应该去看一次的地方。难以想象密林中竟然有这么伟大的废墟,没有水泥,也没有钉子,只有精确切割和仔细打磨后相互吻合的石头,这是高棉人用石头创造的历史奇迹,用石头向世界讲述的柬埔寨古代生活、战争、宗教、神话的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王城......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20.1.21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