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节柬埔寨自由行——塔布隆寺(Ta
Prohm)
塔布隆寺,也叫塔普伦寺,应该是吴哥窟建筑群中可以中可以和小吴哥、巴戎寺媲美的景点之一了。因为《古墓丽影》的宣传和安吉莉娜朱莉的效应,塔布隆寺在游客中的知名度更高,是所有来到吴哥窟的游客必打卡的网红景点之一。入口处,迎面耸立的是一尊高大的四面佛......
和吴哥窟众多的寺庙建筑类似,在历史的长河中,塔布隆寺的破败原因,有我们都熟知的自然的力量:树木的根系深入石缝中,因而破坏了建筑;有战争的原因:1431年暹罗人入侵时的大肆劫掠;以及建筑本身材质的因素:寺庙使用易风化的红土岩作为屋顶材质,因而使大部分屋顶都崩塌。
塔布隆寺建于1181年,塔布隆寺是阇耶跋摩七世为其母亲兴建的寺院,是一座佛教寺庙,与尊奉其父亲的圣剑寺遥相呼应。吴哥王朝的君主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如果寺庙是为了某个家庭成员建立,那么此人一定会被当作这座庙宇里所供奉的神灵的化身存在,这里供奉的是“智慧女神”其容貌就是符合惯例的,是按照国王的母亲所设计。不知道这是不是跟皇帝母亲笃信佛教有关,带有佛教印记的物品,大到寺庙小到饭钵,无不圆融通透。即使这里现在看起来充满野性之美,但依然掩饰不住其充满女性化的细致与柔美。
阇耶跋摩七世是一个传奇。在他的统治期间,建造有巴戎寺、圣剑寺和塔布隆寺,班黛喀蒂、蟠龙水池、塔松寺、战象台、癞王台等。想来阇耶跋摩七世国王应该是个心思缜密、敏感且温柔之人,塔布隆寺在他的主持下既反映了佛教的精神,又充分运用了高棉的建筑语言......
塔布隆寺是吴哥窟建筑群中最大的建筑之一。寺里曾发现一座留存的碑,上面的梵语碑文提供了关于该寺的信息。根据记载,这座建筑的原名为“Rajavihara”,意指“王家僧院”(也有将其翻译为寺庙之王),包括260座神像、39座尖塔、566座宫邸。极盛时期,有将近8万人供养和维护着这座寺庙,长住其中的人至少有12000人以上,其中包括18位高级祭司、615位舞者和2740名行政人员、2202名仆役等,而且日常生活所需都仰赖周边3140个村落的79365位村民提供。寺内有一套重达500多公斤的金碟、35块钻石、40620颗珍珠、4540颗宝石。从碑文上的叙述还可得知,塔布隆寺不只是个寺庙,还兼具佛教大学和城市的功能。这些记载和数字中,我们不难想象当时这里热闹繁华的城市景象,也不难想象当时这座建筑的规模和辉煌,从而会与眼前所见的景象有更加强烈的对吧......
塔布隆寺由印度负责修复。有别于其他国家团队将树木尽数砍倒除掉,尽量恢复建筑的本来面目,印度对于塔布隆寺的修复,则在尽量维持建筑的基础上,保留了很多巨大的树木。原因可能是印度团队的理念为之,特意保留这种木石相互纠缠相互依存的状态,使整个建筑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浪漫氛围。也可能是这些巨大的树木已经深入建筑太多,它们的根系和枝干深深的插入分散在建筑的各个部位,已经没有办法在不破坏建筑的情况下清除掉这些已经与之融为一体的树木了。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奈之举。这座建筑能够呈现出我们现在看到的状态,修复团队要付出和其他寺庙团队同样、甚至更大的努力。
进了城门,其实还看不到古迹,感觉是像走进一片密林之中。这里不像寺庙,倒更像是茂密的热带原始森林。顺着小路前往塔布隆寺的路旁,有一棵树身有二、三十公尺高,树干上有被烧焦一大块的怪树,据说,这是一种当地人称它为“油树”的植物,烧它的原因,是要让它滴出油来当做点灯的燃料,而且只要不过度,它就可以源源不绝,就像是一座天然的加油站......
塔布隆寺是吴哥窟建筑群中最大的建筑之一。作为吴哥最具艺术气氛的遗迹,塔布隆寺的吸引力就在于他几乎被丛林所吞噬。19世纪被法国人发现后,百年老树早将神庙紧紧缠着,因此放弃修复,保留了原貌。树根放肆地不断延伸,绕着屋檐、探入石缝、将老庙牢牢裹着,几乎要相信,神庙是从树根里蹦出来的。当年法国人据说就因为树根盘根错节的太严重,决定放弃整修,只稍加修葺让他保持原貌。于是形成今日被巨大树根盘踞的神庙。柬埔寨法律规定,对盗伐名贵树木者处以终身监禁。
塔布隆寺在吴哥建筑中不是规模最大的,它的建筑规制也不是最特别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人造建筑与自然的树木之间的破坏与依赖,吞噬与纠缠。在斑驳的绿荫下,寺庙坍塌的塔墙被巨大的树木根系所缠绕,这样的景象天然中就带有探险者向往的神秘气息。当你走进并置身于这座寺庙,你会发现,电影中的影像和自己的想象,都没有眼前所见的一切来的震撼。
游览塔布隆寺大概需要1.5-2小时。和这里的任一座寺庙一样,游览时要注意着装,上装要有袖子,下装过膝盖,如果时露肩膀的衣服一定要用披肩遮好。目前塔布隆寺的主要出入口为第2围的东、西两座门楼,因此行进的方形为东进西出或西进东出,记得请司机在另一头的出入口等待。
塔布隆寺建筑风格与巴戎寺相同,只是少了微笑的脸。吴哥寺华丽,巴戎寺阴郁,它们都属于神,没有半点人间烟火。塔布隆寺不同,因为有生命的参与而活泼......
塔布隆寺随处都是参天的,包裹着寺庙巨大石块的巨树,随便一棵都是好几个人才能抱过来的,这些盘踞了整座寺庙的树也是塔布隆寺的最显著特点。而这些被称作“鳄鱼树”的木棉树就这么参差生长于建筑之上,挤压和踩踏着这比树的年龄大几百上千岁的古老遗迹......
塔布隆寺,是一座仍然被时间和生命持续塑造的建筑。每一位看到它的游客,都会庆幸自己有生能够身处这样一座神奇的建筑之中。它的过往是辉煌而遥远的,它的现在是破败而又充满生命的。它已经死亡,而它还在生长。它的规模和建筑形制被记录在年代久远的石碑中,而它的形态还在变化,树木还在伸出根须,枝干在延伸,建筑还在被时间塑造,而我们每一位游客都是它成长变化的见证者......
整座寺庙都被巨大的树木包围,密密麻麻的树根如巨蟒,紧紧缠住它们能抓住的一切,与古庙纠缠千年,直到成为一体。入口这里的巨树遮天蔽日,那些树根大的夸张。本该非常宏伟的寺庙现在却被一棵棵大树垫在了脚下。也许也只有这么巨大的自然力量才可以与佛抗衡。这些树根花了几百年的时间,缠绕着;穿透着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石塔和回廊,缓慢的包裹着;埋葬着寺庙。佛也有佛的无奈,我们不得不感叹生命力的顽强,从发芽到挤开石缝直至最后舒展开身躯,生生不息的生命与佛一样值得敬畏。
天地间孕育神灵,亦繁衍生灵。他们在这里几个世纪地交织着,产生出如此精绝的景象,妖艳的为吴哥画上了谜魅的妆容。
热带的气候让它的生长格外有力,树根像一只张开的手紧紧地抓住石墙,然后深深地扎入土地。枝桠高高地伸向天空,有些还插入较低的护栏,让它破碎,跌落。那些空心树没有一片叶子,只有惨白惨白的支干,石头的存在让它的呼吸变得非常困难,仿佛死去一般,但雨季到来时又会恢复生机。几百年后,丛林渐渐将这里覆盖,更多的石头被树切割,战火中它变得更加破败不堪。
整座寺庙都被巨大的树木包围,密密麻麻的树根如巨蟒,紧紧缠住它们能抓住的一切,与古庙纠缠千年,直到成为一体。树根放肆地不断延伸,绕着屋檐、探入石缝、将老庙牢牢裹着,就这样纠缠着,纠缠着,千年万年,地老天荒......
巨树在庙的空隙间盘根错节生长,种子遇水发芽力强,鸟类啄食树的果实将种子分布在神殿各处,树根深入建筑的石缝中向四方扩散,巨根抓紧破庙,也见证了文明的衰亡败落的时光......
寺内几乎所有的石块都被青苔染色成了浅绿色,看上去有些像人为染色的感觉,但那色泽确实是纯天然,或许是青苔几百年的腐化变质形成的结果......
繁华过后的塔布隆寺没入了漫漫的热带丛林。从此,高棉的微笑消失于无形,植物的盛世开始到来,树木野草拼命地汲取残存的生气,仿佛是借体重生,它们疯狂地将柔软的身体植入城池建筑,筋须伸进石缝,树根爬上墙头。于是,原本华美的建筑在温柔缓慢的进攻中崩裂扭曲,原本坚硬的线条慢慢收缩成千回百转,低到了尘埃里,连叹息都要看人脸色一忍再忍。
一刚一柔就这样纠缠了千年......
如同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好女人一样,若没有植物们的死心塌地的纠缠和保护,也许吴哥古迹早已是乱石一堆,哪怕是如今这狰狞软弱的姿态都不会勉强留下。可见,自然还是比人类宽容,它们一边破坏同时也给予慰藉,一边扼杀同时也在治愈。这才是真正的和谐......
塔布隆寺的树与寺就这样缠着。这里的树分作两种,较大棵的是木棉树,比较粗大且呈淡褐色,而且有多疖的树根。较小棵的则是绞杀榕,其树根呈灰色也比较细,但是四处纠结缠绕,表面较光滑,敲打树干有中空声。
塔布隆寺,它的许多宫墙、城门为参天的巨树所盘据,当地人称为蛇树
(Kapok)的根茎,穿绕在梁柱、石缝、屋檐、门窗之间......
徜徉于塔布隆寺的甬道,抬头仰望那让人惊叹的粗大的木棉枝干,某个砖块正在一个根须的力量下悄悄的移位,某个舞女的雕像正慢慢的被树枝遮挡,而某个阿普莎拉仙女正慢慢的在绞杀榕的根须缝隙中露出她柔美的面庞......
简直太唯美了......
除奇特的自然景象外,庙内的各种浮雕也极为精采,而神殿内供奉的则是“智慧女神”,据说是加耶活罗曼七世依据母亲的容貌所雕塑。除了特别的“逾城出家”山形墙外,还有不少好看的雕刻,包括佛陀的事迹,还有大地女神普黛维手握发瓣的形象......
地上随意的一块残石,都是这么精美......
残垣断壁之间还有一些颇有科技含量的设置,比如在这个极为特殊的“敲心塔”,。特殊的椎状建筑设计使两旁回音大,中间回音小。如果站在塔里背靠在墙上仰望天空,然后拍打自己的胸膛,整个塔内就会发出宏亮的回音。敲过后发现,竟然是真的......
这里最初是特别为国王设立的建言室......
塔布隆寺中不只看大树哦,还有很多精美的雕刻和雕像。去找这个藏在树洞中的小仙女吧,如果不是导游,我们真心没有发现隐藏在树洞中的微笑......
古代柬埔寨人认定,木头里住的是人,石头里住的是神,木头和石头纠缠一体的塔布隆寺,谁能住......
《古墓丽影》中安吉丽娜·朱莉曾进入的塔布隆寺一角的小门,已被游客称为“《古墓丽影》之门”。许多游客在这里排队,等待摄影。原来爱拍照并不只是中国人的爱好;原来无论哪种肤色和文化,在追星或八卦上是基本一样的.....
像不像树林里的精灵......
吴哥脱离文明数个世纪,最终被现代文明唤醒,而其中起到很大推动作用的就是由游戏改编电影《古墓丽影》。这部电影把吴哥遗迹像一个文化符号一样的烙印在每一个关注过该片的人心中,而这个奇迹之地也因为电影吸引了无数人的注视。这部电影最引人入胜的取景地就是这座12世纪修建的“塔布隆寺”,它是吴哥建筑群中最大也是最有味道的寺庙。
老公又凑了过来......
远远便看见一棵大树傲慢地跨骑在城墙上,裸露的树根霸道而缠绵,岁月将其表层打磨得格外光滑,树根在墙头分成数根稍小的须筋挥洒而下,四下里流淌开去,深深地扎进土壤。这番景色直看得我们目瞪口呆,被自然的威力震慑得哑然无语......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将它列入濒危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法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先后参与到对吴哥古迹的抢救和维修工程中来,采用分析重建术复原吴哥窟。无数散件归位,树木杂草被清除,危危然欲倾之大厦在木头架子的支撑下仍然透露出摇摇欲坠......
塔布隆寺里的通道很多都已走不通,或者是被掉下来的石头堵住了路,或者是横梁中间断裂令你望而生畏。行走其中,很少能借到光线来观察壁画雕塑,偶尔跳进来的那一两缕光,将墙壁小道打造得格外光怪陆离......
在《古墓丽影》里,塔布隆寺是神秘;在《花样年华》里,塔布隆寺是忧郁;可在我们眼里,塔布隆寺却是无尽的缠绵,他和她紧紧地绕在一起,构成了生死相依的不解情愫。他是人类精心用巨石建造的塔寺和庙宇,供奉神灵;她是自然随意用树木延伸的根基和枝蔓,延续生命。塔布隆寺的存在好像在解读
“适者生存”的严酷无情“丛林法则”,又好像在述说大自然对人类那爱恨难弃的矛盾心情。还有时间的消逝和岁月的磨砺,看吧,人类用几十年建造的石庙,以为
坚固无比,君权神授,永世流传,可生命从树芽到参天大树,大自然用几百年的耐心又恢复了原生态,显示出令人敬畏的丛林力量和顽强无比的自然生命力。
游历塔布隆寺对此感悟至深......
如果庙里很安静,如果在一个阴凉的雨后,坐在树荫里也许可以听到树与石头的对话。可惜满地游人的喧哗打破了这一切。像在中国的任何一个景点一样,大家在比谁动作快,争着与那些纠缠的树合影,其实只是树的脚丫,抬头看,古树参天。曾经愉悦和荣耀的舞台,成为了一片废墟。庙已经破败,一地乱石。看来树与石缠绵了几百年的风景终究敌不过人类的贪婪。不知道这里还能拍几部电影,还能保守多少人的心事,还能磕破多少个膝盖,或者我们已经是所剩不多的幸运者,还可以聆听一首哀伤的歌......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