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9国庆·红色临沂——沂蒙山根据地广场

$
0
0
2019国庆·红色临沂——沂蒙山根据地广场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的对面,还有沂蒙山根据地广场。小小的角门被工作人员打开,需要同样的一张门票进入......
    沂蒙山根据地广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30米。山水、梯田环绕烈士陵园,象征革命先烈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该广场是为纪念根据地人民的光辉业绩而修建的。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军民以血肉之躯创建了沂蒙抗体根据地,数百万优秀的沂蒙儿女,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悲壮的斗争。这里的每一座山头都燃烧过抗日的烽火,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抗日军民的鲜血。8年抗日战争,沂蒙军民作战4万余次,牵制日军8万余人,伪军10万余人,击毙击伤日伪军25万人,同时抗日军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地方党政军群机关伤亡11万余人,伤残60余万人,被抓走40余万人,损失房屋粮食等财物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创建的英雄业绩,彪炳千秋,永世长存!

    广场纪念碑高22米,扁担钢枪造型,象征人民军队与根据地人民鱼水相依,血肉相连。










    园区有展牌,介绍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沂水的主要战役、战斗......
    摩天岭伏击战——沂蒙抗日第一枪:1938年1月2日,日军占领蒙阴城后,企图从蒙阴打通泰石路,进占沂水城。李贯一带领成立不久的沂水县抗日游击第一中队和沂水县抗日志愿队,在摩天岭、牛家坪、花峪、铺子一带伏击敌人。中午时分,一辆满载敌军的汽车,从西缓缓而来,当进至夏蔚以东时,李部即予以阻击。由于部队中青年学生多,虽有抗日热情,但缺乏战斗经验,战斗展开不久,即进行转移。敌军为报复,放火将摩天岭下的花峪村烧毁。此次战斗,虽没有杀伤日军,但这是沂水县也是沂蒙地区抗日武装勇敢地向日军打响的第一枪。
    三山官庄伏击战:1938年2月21日,日伪军100余人从临朐出动,沿青(州)沂(水)路进犯沂水城。上午9时许,敌人至青山铺北岭,与国民党四十军庞炳勋部的一个营遭遇,日伪军占据了青山铺东北角双槐树处,庞部占据西南角名为鹁鸽腿子的高地,双方激战一小时,庞部败退。韩家曲村季守善之妻在村东妖山石子,被流弹击中身亡。战斗结束后,骄横的日军稍作休整,继续前进。此时,李贯一带领的沂水县抗日游击第一中队和沂水县抗日志愿队,侦察到敌人先头辎重部队的几辆马车和十几个日军继续沿青沂公路南来,便于沂水城北三山官庄村北黑山子上设伏。约中午时分,敌人行至韩家曲河滩,一中队和志愿队向敌人开火。敌人听到枪声,或许认为是“土八路”,毫不理睬,继续列队前进。志愿队又朝敌人打了一阵枪,敌人立即展开兵力,架起机枪,朝我阵地猛烈射击。我一中队和志愿队与敌对峙约半个小时,撤出阵地。气极败坏的日军放火烧掉了韩家曲村小学6间教室。日军窜至沂水城后,又派兵焚毁沂水抗日游击第一中队中队长李贯一的家乡七里铺子村。抗日志愿队在三山官庄伏击日军,是共产党领导沂水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良好开端。
    穆陵关战斗:穆陵关位于沂水城北50公里处,是进入沂水县的门户,青(州)沂(水)公路上的一道关口。    抗日战争初期,沂水县刚刚组建起来的抗日武装曾两次在这里跟日军战斗过。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一部沿青沂路南侵。国民党海军陆战队获得情报后,抢先占领穆陵关附近的制高点等待日军到来,沂水七区以李钟盈为队长、李道德为指导员的游击中队闻讯亦赶往穆陵关。此时,海军陆战队已与日军激烈交火。七区游击中队马上投入战斗,从侧翼打击敌人。因日军火力太强,游击中队所处地形也不好,遂马上撤出。2月2l日,日军占领沂水城,在穆陵关安下了临时据点,为了打击日军气焰,振奋抗日军民斗志,沂水七区游击中队决定再次开赴穆陵关袭扰敌人。3月1日晚,抗日游击中队在队长李钟盈的带领下,从大诸葛村出发,于拂晓前悄悄摸上关顶。队长李钟盈、指导员李道德走在队伍前边。为了试探敌情,他们先让一队员向敌据点打了一枪,敌人也只用点射还击,游击中队又向敌据点打了一排枪,敌人机枪开火了,火力非常强。志愿军完成袭扰敌人任务后主动撤离。第二天,沭水临时据点的日军曾向驻大诸葛的沂水七区抗日游击中队反扑。李钟盈等已获得情报,提前转移,扑空的敌人将大诸葛村房屋焚烧。
    梭峪遭遇战:1939年6月1日,日军集中两万余人,分路向鲁中抗日根据地“扫荡”。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得悉情报后,于6日发出《关天反“扫荡”工作的指示》,号召山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动员起来,反击敌人的进攻。9日,山东分局、山东纵队指挥部机关全体人员,在纵队特务团的保护下,自驻地王庄主动撤出,向沂水县二区山区转移。下午,到达离王庄十余里的沙地村,10日晚继续行军,天明时来到梭峪村附近。大家又累又饿,山东分局与山纵指挥部便分别在上、下梭峪村住下,准备吃顿饭。给养还未筹到,大股日军就从南面突然出现。分局书记郭洪涛命令警卫排上去顶住敌人,并要求枪法好的警卫排长将日军走在前面打旗的先打倒。分局社会部长刘居英及朱予淦拔出枪,与警卫排一起投入战斗。警卫排一打,敌人也展开火力。幸好山纵特务团和山东分局党校警卫连利用这一空隙已抢占了有利地形,向步步紧逼上来的敌人猛烈开火,压住了敌人气焰。机关大部分人员趁机向北边的山头撤退,只有郭洪涛和纵队指挥张经武等一些领导人仍与警卫部队一起抗击敌人。机关的警卫部队,除部分骨干外,大都是抗战开始后入伍的新战土,缺乏作战经验,加上武器不足,当与敌人对抗至下午三四点钟时,人员伤亡很大,战斗力大大减弱,而敌人还在不断向这里集中。就在这时,国民党五十一军军长牟中珩和一部分部队也被敌人赶到了离梭峪五六里的常庄。牟从密集的枪声判断,南边有部队与敌人激战,就派参谋王再天前往联系。王再天是地下党员,他如实向郭报告了牟部的情况,郭洪涛当即决定去见牟中珩。郭对牟说:敌人增援部队上来,咱们都突不出去,你派两个连上去,咱们一块打退敌人,然后各走各的。五十一军调派两个连,与我警卫部队并肩作战,20挺机枪一齐射击,敌人退下去了。山东分局、山东纵队指挥部等机关人员当晚在上下胡同峪村集中,村民们把新熟的麦穗煮给机关部队人员当饭吃。第二天,郭洪涛总结了这次转移与作战的教训,批评了少数机关人员遇敌时的惊慌失措。郭洪涛与纵队指挥部和各部门、各机关负责人讨论后作出决定:将非战斗人员就地疏散,以适应游击战争的要求。此战中,我党校警卫连伤亡较大,战斗后无法再集中。特务团政治部主任、红军王永才和副团长曹洪胜壮烈牺牲。
    仙姑顶抗击战:1942年10月下旬,以善于山地作战著称的日军三十二师团及津浦、胶济铁路沿线、台潍公路沿线的部分日伪军两万余人,对沂蒙山区中心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拉网式“扫荡”。28日,我鲁中军区后勤处和警卫排、铜井金矿警卫连、山东抗大一分校上干队、鲁中军区青年营和新一一一师师直、干校、警卫连和独立团,以及沂南、沂水、蒙阴三县干部群众共8000余人,陷入敌人的合围圈。在敌人密集推进、突围困难的情况下,各部人员迅速行动,抢先占领了南墙峪附近制高点——仙姑顶。拂晓,敌人从四面八方合围上来,占领了仙姑顶周围的各个山头。
    我部登上崮顶以后,鲁中军区后勤处政委张玉华与新一一一师等部首长迅速会商,按山势和敌人可能攻击的重点部位分配了防守力量。师直机关和后勤处机关隐蔽在离鞍部不远的坡地上,上干队和青年营隐蔽在靠近机关的西南部几个山包中,三县干部群众分散隐蔽在崮顶较安全的地方。8时许,敌人先是用炮对山顶狂轰滥炸,炮火过后,敌人像密密麻麻的蚂蚁一样从北面、东面举着太阳旗向我阵地进击。我隐蔽在崮顶的各路部队,沉着应战,等敌到达我能最好地发挥武器杀伤威力时,猛烈开火,把敌人打退。仅一个上午,就反复争夺了五次,敌人伤亡惨重,我部也有较大伤亡,鞍部的二连和警卫排减员过半,连排长几乎全部牺牲,指导员井庆明负伤。副官许文彬,一个英俊的东北青年,不幸挂了重彩,炸弹炸裂了他的胸膛,在他停止呼吸之前,还挣扎着把枪交给身旁的战友,吃力地喊出:“不要顾我,干吧,同志!一定要打回老家去呀!”约中午12点,敌人从沂水机场派出7架飞机,向我阵地投弹、扫射。我部一面组织对空射击,一面顽强地抗击正面不断进攻的敌人。时至黄昏,战斗暂时停止,敌人紧缩包围圈,在周围山上燃起堆堆篝火,准备天明再战。深夜,守崮各部开始组织突围。三县干部群众及上干队、鲁中青年营、军区后勤处等由熟悉地形的群众带领,大部分先后突围,新一一一师指战员亦分三路从西面、南面、东面悄悄突围。独立团三个连向东突围途中陷入敌人火力中心,团长侯宜禄牺牲。原一支一团副团长、抗大一分校上干队学员刘怀文,为掩护战友突围牺牲。
    在这次战斗中,我共毙伤敌400余人,我抗日军民伤亡200余人。抗日军民浴血奋战,用坠网战术胜利粉碎了敌人的拉网“扫荡”
    韩峪突围战:韩峪村位于泉庄东南8公里处,三面环山,西面有一进出通道。1940年4月,中共沂水县委机关驻此。同驻该村的还有:县委训练班学员、鲁中区党委和二地委工作组及跟随县委机关一起行动的沂水县大队三连。县政府机关与县大队八连驻韩峪村西面的郭庄村。23日拂晓,东里店、葛庄、黄山铺、沂水城据点的日伪军,在伪军沂蒙大队配合下,突然将韩峪和郭庄包围。八连发现敌情较早,迅速掩护县政府转移。但韩峪村的岗哨发现周围山上有敌人时,敌人已离村很近。岗哨鸣枪报警后,敌人的步qiang、机qiang一齐向村中扫射。县大队教导员郑斌率领三连进行了英勇顽强地抵抗,掩护县委机关人员及训练班学员突围。战斗中,县委宣传部长刘滋泉牺牲,地委工作组长李铎被俘(后经党组织营救获释)。
    卞山守卫战:卞山是沂水抗日根据地的北部屏障。以山为界,山北面驻有国民党五十一军的三个团、国民党县政府及其保安大队,山南面是共产党八路军创建的根据地。卞山的得失直接关系到沂水甚至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安全。我之坚守与日伪顽之夺取一直持续了几年。1939年7月,沂水二区民主政府成立后,区委、区政府及所属武装一直驻守卞山。国民党县长刘瘦岑及其保安大队撤退到七区以后,背靠国民党五十一军,一直觊觎卞山。1940年春的一个夜晚,国民党县保安大队,从三面偷偷地包围了卞山。二区区中队撤至东南山角,占据有利地形与保安队展开争夺。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区中队将敌人击退。3月的一个夜晚,国民党沂水县政府保安大队长周莘农带领5个中队偷袭卞山。当被查岗的道托乡乡长孔益千发现时,保安队已占据西卞山制高点。二区区中队、道托乡乡分队、县大队等在县大队大队长刘怀文的带领下组织反击,一举将保安大队击退,打死保安队两名中队长,俘虏一名中队长。傍晚,山东分局特务团一部赶来增援,当夜在于家河村消灭保安大队的一个中队。此次战斗,给予制zao摩擦的顽固派以惩罚。此后,县大队一直坚守在卞山。
   1940年春,沂水县县、区武装升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沂蒙支队一团。秋,沂蒙支队改编为一支队,支队一团一营奉命坚守卞山、刘家大崮等沂水抗日根据地北部制高点。l941年9月,五十一军一个营与县保安队配合,在夜幕掩护下爬上卞山,向我阵地发起猛攻。八路军一支队一团一营及二区区委、区公所、区中队在王奎权营长、王道全教导员指挥下与敌激战半夜,因寡不敌众,撤下山来,卞山失守。1942年8月,鲁中部队进行第二次反顽战役,一举将国民党五十一军顽固派驱逐到南流泉以北,收复了卞山。
    第一次反击顽固派战役:沂水境内抗日军民第一次大举反击顽固派进攻与蚕食的战役发生在1941年10月。自1939年下半年起,国民党五十一军驻沂水各部中的反共顽固派与沂水地区的其他反共势力相结合,不断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攻与蚕食。到1941年9月,顽固势力已越过泰(安)石(白所)公路,占领了瓦屋山、青石万、大顶子山等战略要地,直接威胁沂水西南部的中心抗日根据地。为了保卫抗日根据地,鲁中区党委作出了反击顽固派的决定。10月6日,区党委派人向沂水县委传达了这一决定,要求县委组织民力,准备给养,支援部队作战,并调集县、区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行动。8日,鲁中一团、二团、山东纵队青年营、二军分区一团、特务营等部,沿泰石路一线,在东起崔家峪、西至高庄20公里宽的战线上,向顽固派军队发起反击。经5日激战,收复公路两侧的瓦屋山、荞麦山、中山、黄山、小金山等战略支撑点,收复朱家坪、松泉官庄、武家楼子、五台官庄、涝洼、云头峪、马头崖、回峰涧、九山官庄、东郭庄、西郭庄、尹家峪、里庄、泉庄、江家庵、三庄、石门、杨家洼、魏家洼等20余村。15日,我军集中攻击汉奸武装——沂蒙大队盘踞的朱位村。沂蒙大队在朱位起家,该村地主武彧生是这支队伍的头子。他们反共媚日,为害沂、蒙两县。朱位村围墙高、炮楼坚,我军集中兵力数次攻打仍无进展。后来,由大部队继续围攻,转移敌人注意力,另由精悍部队从百米外挖掘壕沟直至围墙下,爆破分队顺壕沟把一棺材火药推到了墙根。随着一声巨响,围墙倒下,沂蒙大队人马大部被歼,朱位这颗安在根据地中的钉子被拔掉。31日。反顽部队推进到蒙阴县坡里村,反顽战役取得明显战果。战役进行全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及地方武装大部集中到四区王庄一带,配合部队作战,为部队服务,军民共同奋斗,使此次反顽战役顺利进行。
    第二次反击顽固派战役:沂水县境北部,沂河、沂山、沂(水)青(州)路、沂(水)博(山)路围绕的地区,是沂水建党较早、党的力量较强的地区,是1933年中共沂水县委领导武装暴动的重点地区,也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一块重要根据地。1939年下半年起,日军在这一地区南部的交通要冲——葛庄,设立了据点,国民党五十一军在沂山前驻防约两个团的兵力。从此,这里成为日、顽、我激烈角逐的战场。在国民党掀起的一次次反共高潮中,五十一军和国民党沂水县政府保安团等顽固势力,不断挑动事端,制zao摩擦,进攻根据地。1941年冬,沂北根据地的战略支撑点——卞山,被顽固派占领;1942年上半年,刘家大崮、胡同峪北山、青山顶等制高点被顽军抢占。二、三区区乡抗日民主政府,在沂北坚持游击战争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基干武装也不断遭受顽军的袭击,造成人员和物资的重大损失。二区区委、区政府难于在沂北坚持,只好撤到泰石路南的中心根据地。鲁中区党委、鲁中二地委对这一地区形势日益恶化非常关注。1942年春,鲁中二军分区派出精悍而又有很强战斗力的武工队到沂北地区活动,打击日伪顽,为抗日政权和群众撑腰。8月上旬,鲁中部队发动了反击沂北顽固势力的战役。先由二军分区司令员吴瑞林指挥军分区所属的一团投入战斗,其中三连自夏蔚区甄家疃北进,涉过沂河后打退五十一军一部的进攻,守住了北进的门户小黄山。次日,吴瑞林率军分区教导队前进到沂北地区。五十一军出动近三个团的兵力,在吴化文部两个团的配合下向二军分区部队反扑。严阵以待的八路军一一五师教一旅一部、山东纵队青年团、鲁中军区二团等部于本月16日投入战斗,支援二军分区部队作战。沂水县大队也配合反顽部队进到纪王崮、连崮一线。到10月5日,将进攻沂北抗日根据地的顽军击退,打垮顽军一个团部。毙伤顽军300余人,俘200余人,缴获武器一批,恢复了卞山支撑点和原沂水二区、七区抗日根据地。在反顽收复的地区设立了县级党和行政机构——中共沂北工委、沂北行署。原沂水县委组织部长武杰任工委书记,原沂水县民政科长岳洪春任行署主任。这次反顽还恢复了临朐县南部部分根据地和沂水县王庄、夏蔚、郭庄等区被顽固势力侵占的一些地区。
    此次反顽战役后,鲁中军区二团在新收复的地区边开展工作,边休整。二军分区一团和县、区武装一起坚守卞山、货郎崮、鏊子崮、纪王崮等战略支点,保卫抗日根据地。
    对崮山战役:1942年11月,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战工会和山东军区与侵华日军在对崮山展开的一场战役。
    对崮山位于临沂市沂水县城西北40公里处,海拔500多米。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发动大规模的扫荡和围剿,将我军围困在对崮山,我军以惨重代价最终实现了胜利突围。
    1942年秋,日军又一次妄想在沂蒙山区剿灭我党政军领导机关。此前却故意透出情报,说这次拉网合围的重点是滨海区。当时,山东分局、一一五师、山东军区和省战工会等领导机关正在滨海地区组织指挥甲子山战斗,面对这变幻莫测的敌情,领导机关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为了迎击敌人的“扫荡”,我们必须化整为零,与敌人周旋,并伺机打击敌人。为此决定,一一五师等主力部队和山东分局留在滨海区,观察敌情,准备迎击敌人“扫荡”。省战工会等领导机关和山东军区(山东纵队兼)由黎玉等人率领,北上沂蒙,以应付形势的发展变化。
    1942年10月27日,临沂、沂水、蒙阴等县之敌1.2万余人,分12路“拉网合围”沂水县南墙峪一带,经过激烈战斗,山东军区一部及二军分区武装跳出敌人的合击圈。但山东省战工会、山东军区等领导机关却于11月1日被敌人围困在对崮峪,形势万分危急。我部刚刚占领南边的山崮,凶恶的敌人接着占领了北崮并随即向南崮开始猛烈的炮击。敌人从东、西、北三面形成包围之势。战斗打响后,沂水青年团部队、沂水县区队、抗大山东分校的部分人员,以及国民党五十一军六七七团九连等部,也来到了山上,加入了抗击日寇的行列。史称这一国共两方军队合力杀敌的史实,是“统一战线上火线”。对崮山东、西、南三面皆没树木,是光秃秃的山岩,只有北面长满了马尾松、柞树和灌木丛。敌人从上午8点,开始在机枪、大炮的掩护下,利用这片树林为掩护,向我山头阵地发起冲锋。面对数倍于我的强敌,我指战员巧妙地利用地形,远了用机枪扫、小炮轰,近了用梭子枪、手榴弹,给敌人以惨重的杀伤,连续击退了敌人的十几次冲锋。傍晚时分,领导机关在警卫部队的掩护下,冲下对崮山,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而特务营则落入了敌人的包围之中。特务营的指战员们以死抗击,最后只剩下14人。当鬼子们冲上崮顶时,14名勇士在严营长的带领下,纵身跳下悬崖。6人牺牲,幸存的8名勇士在严营长的带领下历尽千般坎坷,终于回到了我机关驻地。
    此次战斗,我军以劣胜强,以少胜多,共毙伤敌人六七百名,粉碎了敌人妄图在沂蒙山合围消灭我领导机关的罪恶梦想。这次战斗是相当残酷的,我山东省战工会主任黎玉负伤,秘书长李竹如,一团团长刘毓泉、政委王锐等数百名指战员壮烈殉国。国民党五十一军等部亦阵亡100多人。
    歪头崮战斗:1943年2月26日,抗日战争时期,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与日伪军在歪头崮展开的一场战斗。
    歪头崮位于沂水县城西北部29公里处,玉皇顶西北,属沂山支脉,海拔971米,是沂山第四高峰。
    1943年2月26日拂晓,沂水城及周围各据点日伪军3000余人突然出动,向我沂中根据地的北部地区“扫荡”。当时,我鲁中二团一营两个连,在营长王子固带领下,活动在沂北县(今属沂源县)桃花坪一带,支持帮助地方政权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获悉敌人出动的信息后,王子固当机立断,命令部队紧急集合,决定涉过沂河,经桃树坊向西南方向转移。当王子固和全营指战员来到尹家峪之南山寨子崖时,与来势凶猛的敌人迎面相逢。面对10 倍于我的日军,全营指战员们毫不畏惧,奋力杀敌,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三连突围成功。二连却被敌人紧紧咬住。王子固率二连且战且退,最后退至里庄东面的歪头崮。这时东西两路之敌会合,同时朝歪头崮集结。我二连指战员面对50倍于我的敌人,迅速登上崮顶,并加紧抢修工事,决心坚守崮顶,同敌人决一死战。
    山下的敌人分三路同时向我发起了进攻。战士们连续击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大约平静了半个小时,敌人在飞机的配合下,迫击炮、山炮一齐向歪头崮轰击。穷凶极恶的敌机,从东南方向飞到崮顶盘旋往返五次,对我阵地轮番扫射、轰炸,并施放了毒气弹。激战中,连长、指导员牺牲了,排长、战士自动站出来代理指挥,顽强地抗击着敌人。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战友,王子固把还能战斗的同志重新编组,指定了班、排长的代理人,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战至下午5时,崮顶阵地上只剩王子固和10余名战士了。他们想趁硝烟和暮色的掩护,从东北方向冲下山来,过沂河到东南方向黑山子掩藏,不料又被埋伏在山脚下的敌人包围。王子固和10余名勇士,又同敌人展开了最后的血战。二连全体指战员,除两名炊事员幸存外,其余81名全部壮烈殉国。
    这次战斗,我军共毙伤敌旅团长以下200余人,充分地展示了我八路健儿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葛庄歼灭战:葛庄,位于沂水城西北15公里的沂河北岸,原沂博路穿村而过(跋山水库修建后,原村址已全部淹没)。
    1944年8月中旬,鲁中八路军收复沂水城后,日军欲行报复。正在“扫荡”鲁山区的日军田坂旅团主力及伪军3000余人急速南下,于19日到达沂水城,20日又窜至莒县。在滨海,日伪军连遭八路军打击,不得不调头回窜。我鲁中部队获此情报后,决定选一适当地点给这股敌人以打击。葛庄是敌人必经之地,地形亦非常适合打伏击战,军区政委罗舜初等决定集中鲁中主力在葛庄伏击敌人。
    9月2日,敌人回兵途中到达沂水城,同日黄昏,鲁中军区一、二、四团,十二团和地方武装亦进入伏击地区,以逸待劳。3日8点多钟,侦察员报告,敌人兵分两路,由沂水城出发,右路为日军草野清大队及伪军1000余人,沿沂博路前进;左路为伪贺方师及陈三坎旅1200余人,过沂河向西北柳泉、草沟方向前进。上午11时,右路之敌进入八路军设伏地域,前面是十多个便衣汉奸,骑着自行车给日军带路,紧跟其后的是一队队打太阳旗的日军,中间夹着骡马拉的两门炮和骑洋马的日军指挥官,后面是伪军。中午时分,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命令,一团自后边、二团自前边、十二团自侧翼三面一齐向敌人开火。一团从埋伏地疾速运动,抢先敌人一步夺下了沂河边的制高点镢头岭,把日军压在了沂河滩。一个回合过去后,日军死伤累累。草野清断定西进之路难以通过,立即命令炮手调头轰击一团阵地,同时组织两个中队的日军和部分伪军抢占葛庄村北松山前的水母娘娘庙,组织另一中队猛攻侧面的松山。十二团三营九连在连长杨运田带领下连续打退了敌人的5次攻击,最后400余日伪军只得退到水母娘娘庙,负隅顽抗。这时,我十二团一营一连和二连从松山右侧,三营七连和九连从松山左侧向前围拢。西面二团又把窜犯松山西南角李家营村的日军赶了过来,一团也自东面向敌人展开猛攻。八路军轮番对退守水母娘娘庙的敌人实施袭扰,一夜末停。4日天亮后,敌人在炮火掩护下,从娘娘庙冲到沂河滩,两队人马分头向东西展开,用机枪压住我一、二团火力,意欲掩护其一部南涉沂河突围。我东西北三面部队跟踪追歼,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战至中午,日军只剩不足200名。他们带着山炮、辎重及弹药,由草野清带领强行渡沂河,大部人马被我击毙在沂河中。残兵败将几十人窜至沂河南岸的无儿崮,6日,残敌在莒县日军的接应下逃走。
    在葛庄伏击战打响的同时,左路伪军在进至草沟村附近时,被鲁中四团及沂中县大队等部截击,敌以主力向后山的一个排进攻,以400余人分两路再次冲锋。我军待敌接近,首先猛掷手榴弹将敌击退,随之,发起反冲锋。下午4时,第三梯队赶到,将敌全部压缩到西草沟村内。6时,四面包围部队对敌发起总攻。敌人顽强抵抗,各种枪炮声响成一片。各突击部队勇猛冲锋,突人村内,杀敌百余人,俘虏几十人。至第二天12时,敌人向东南突围,四面埋伏部队先后跃起,追击杀敌,当场击毙伪旅长陈三坎。敌沿途溃逃,至沂河岸大部被歼灭。残敌400余人向莒县奔逃,至三十里堡村,被警戒部队击散,仅剩200余人,窜入莒县城。
    葛压战斗中,沂北行署组织的3000多民工、几百副担架踊跃支前,从而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这次伏击战,共歼日伪军16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辎重,其中有四一式山炮一门。后来,这门炮随鲁中部队转战,立下赫赫战功,建国后被誉为“功劳炮”,陈列于博物馆。
    讨伐伪军吴化文部战役:抗战以来,吴化文率领的国民党新编第四师长期占据鲁沂山区。吴部消极抗战,积极反共,野蛮统治,无情搜刮,其驻防区内造成了以临朐县寺头为中心的纵横60里的无人区,致使成百村庄人烟断绝。
    1943年1月,吴化文部公开投降日军,编为“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此后,吴部肆无忌惮地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捕杀抗日军民。为打击吴化文的嚣张气焰,解放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同胞,解除吴部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威胁,巩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鲁中主力、基干、地方部队在胶东、滨海军区部队配合下,自1943年7月至1944年春,发动三次讨吴战役,将吴伪主力大部歼灭,其残部逃离鲁沂山区。
    第一次讨吴战役:1943年7月上旬,国民党鲁苏战区及其所属部队调离山东,伪军吴化文、厉文礼、张步云部和顽军秦启荣部失去依托。同时上述各部又对鲁苏战区各部撤出的防地急于夺取。我山东军区察此形势,部署鲁中军区所属部队,在滨海军区、胶东军区主力一部配合下,讨伐各部伪顽军。7月中旬,鲁中军区一团与二、三军分区部队配合,歼灭秦启荣顽军大部、厉文礼部一个团,打退厉部反扑。8月6日,在胶东军区一部配合下,奇袭安丘境内辛庄伪军厉文礼部司令部,击毙躲藏于该部的摩擦专家秦启荣。同期,滨海军区主力两营越过莒(县)日(照)公路,控制莒日山区。同期,鲁中军区二团在一军分区部队配合下,向伪军吴化文部发动攻势,在鲁村一带歼其1000余人,恢复鲁山部分地区。后来,称这次对吴伪的作战为第一次讨吴战役。
    第二次讨吴战役:1943年11月,伪军吴化文部两个旅配合日军“扫荡”,抢占大崮山区。12月4日,鲁中八路军一、二、四团,基干十一团、十二团各两个营,一军分区5个连和沂北独立营等共五个团的兵力,发动第二次讨伐吴化文部的战役。至7日,攻克吴伪盘据的东里店、大张庄、岱崮、石桥、毫山、刁村等20余村庄,歼敌800余人,粉碎了吴化文抢占北沂蒙战略支点、蚕食抗日根据地的阴谋,巩固了我军夏季作战中开辟的地区。此战恢复了东里店地区,设立沂中县东里区,成立中共东里区委、东里区公所。还设立了大泉区,隶属沂北行署。
    第三次讨吴战役:第三次讨伐伪军吴化文部战役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作战自1944年3月25日夜开始。八路军及地方武装1万余人,民兵及民工1.2万余人投入战斗。鲁中八路军一、二、四团及滨海军区第六团为右路梯队,担当主攻任务。该梯队自大泉庄出发向吴部纵深挺进;鲁中基干第十一团及蒙阴独立营为左路梯队,鲁中基干十二团为北路梯队,两梯队猛袭吴部南北两侧,鲁中基干第十团为西路梯队,该梯队自鲁山西直取吴部后路。29日,第一阶段作战结束时,右路主攻部队已歼灭吴部两个团,打下磋石、石桥、石楼等村,迫使南安乐、刁村、燕子崖一线之敌弃地而逃,将悦庄、张良之敌赶走,我军占领悦庄。左路梯队自南向北驱逐高庄、田庄之敌,占领南麻,逼近吴部老窝——鲁村。北路梯队自九山村向西北进攻,打下临朐县西南重镇三岔店、璞邱,象一把刀子插在吴伪后方,然后一路向南进击与鲁中二团会师。西路梯队则攻占芝坊、鲁山顶,掐断吴伪后方补给线。经第一阶段作战,吴部大部兵力集中于大本营郑王庄及其以东的鲁村、踅庄等地固守,以待日军支援。30日,日军3000余人出动援吴,我讨吴部队除分出少数兵力与日军周旋、迷惑敌人外,大部撤往机动位置,以逸待劳。增援日军盲人瞎马,又遭我小股部队袭击,只得于4月中旬收兵。第二阶段自4月15日开始至20日结束,我十二团与二团会师后准备攻打张庄,但此时接到指挥部命令,要十二团自张庄附近撤出,扩大番号东进,活动于悦庄周围地区。吴化文误以为我军要攻取其东部的据点,便亲自率4个团自郑王庄出援东线。讨吴部队见吴伪后方空虚,于18日晚集中5个团兵力,以迅猛的动作直捣郑王庄及西线基地,军事打击加上强大政治攻势,一举将吴伪总部的八大处全部消灭,攻克西线重要据点多处。吴化文率队回援时,又遭我伏击,丧失有生力量一部,残部逃到泰山区东部口镇一带苟延。至此,第三次讨吴战役结束。此役歼灭吴伪7000余人,占其总兵力的60%。解放600余村镇,30余万人口,缴获大量武器及兵工厂一处、粮食9.4万斤。鲁山区被我收复。打通了沂、蒙、泰、鲁各山区的联系。5月,在新开辟区设立沂源县,边一峰任县委书记,岳洪春任县长。在讨吴部队攻打大泉吴部据点时,滨海军区六团好连长贺万祥牺牲,一曲《我们的连长贺万祥》,唱遍了部队、地方,唱遍山东抗日根据地。

    解放沂水城战役:沂水城是鲁中重镇,五路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9年夏天,日本侵略军占领沂水城后,在南关单独建立了小围子。据点围墙高厚,墙外挖壕沟,中心和四角筑有坚固碉堡。日军在此常驻一个中队的兵力。在沂河西岸建有飞机场一处。城内另筑一大据点,内驻伪县公署知事兼保安大队长牛仙元的8个中队,共800余人。城四周,有黄山铺、匡庄、斜午、武家洼、凤凰头、满堂坡、四十里堡等外围据点。沂水城日军司令部成为沂水、莒县、蒙阴三县日军的指挥中心,成为日伪军对鲁中根据地历次“扫荡”的策划地和兵力集结地。
    1944年初,敌人收缩兵力,沂水城及其周围的几个据点已陷于孤立,收复沂水城的条件已具备。山东军区指示鲁中军区,把收复沂水城作为1944年夏季第二阶段作战的重要任务。
    战斗打响前,鲁中军区进行了紧张的部署和准备。通过新泰煤矿工人筹集了千余斤攻坚用的炸药和与之配套的雷管、导火索。8月15日晚,参加收复沂水城作战的鲁中军区一团、四团,二军分区十一团,军区与军分区特务营,部分地方武装和支前民兵齐集城外。鲁中军区政委罗舜初、参谋处长胡奇才、政治部主任周赤萍及鲁中区党委副书记高克亭在城东安下了指挥所。22时,战斗打响,各路部队同时发起进攻。担当攻坚任务的四团自城南发起攻击,直扑日军据点东南碉堡。爆破组越过6米宽的外壕,将炸药包放在碉堡下,随之一声巨响,东南碉堡被炸塌。突击队奋勇向前,通过白刃格斗将守敌全歼。16日1时许,日军据点西南碉堡又被炸飞,四团继续向其余3个碉堡进攻。敌除以强大火力阻止我军前进外,又施放大量窒息性毒气,我许多战士被熏倒。至拂晓,四团暂停攻击。16日午后,四团一举攻占日军小围子内的东北碉堡。负责消灭驻城伪军的一团、十一团、特务营从北门、东门和西门攻入城内,肃清了县府门前街以北、东关街以东全部伪军。牛仙元退守据点内的两碉堡内待援。二团、十一团等部队不顾疲劳,连续攻击,同时施以政治攻势,伪军大部缴械投降。牛仙元率30余人逃跑,全部被我军活捉。至16日午后,城内伪军被全歼。沂水城周围的8个伪据点也全部被拔除。莒县之敌乘8辆汽车驰援沂水之敌,受到我二团的猛烈阻击,丢下6具尸体窜回莒县。16日夜,四团向日军据点未克的西北和中心大碉堡发起最后攻击,先克西北碉堡。17 日天刚露明,爆破组将35公斤重的炸药包送到中心碉堡下,轰隆一声巨响,炮楼倒地。至此,历时一天两夜的收复沂水城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全歼守沂水城日军第五混成旅团二十大队第一中队(内海中队)中队部及玉井小队共53人(击毙玉井小队长以下33人,俘20人)。毙、伤、俘伪军1000余人,解放350余个村庄,收复国土3500平方里。战斗中八路军指战员牺牲45人,伤200多人。烈士中有红军干部、鲁中军区司令部一科科长徐黎屏,四团营长刘振江。收复沂水城的消息传开,全县一片沸腾。一曲《攻打沂水城》,唱遍了沂水大地的每个角落。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10.5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