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9夏·行走西藏——班戈措

$
0
0
2019夏·行走西藏——班戈措

    阿里环线是我们西藏之旅的终极选择,十三天的行程,基本在无人区中肆意前行,跨越中印尼边界的喜马拉雅山脉,直到最西边的班公措,然后从北线返回拉萨。去时的南线主要是看山,回时的北线主要看湖,这里正是“一措再措”的精华部分......

    班戈县的班戈措,是我们“一措再措”行程的结束。这里虽然还是茫茫的高原荒漠,但渐渐可以看到藏民生活的痕迹了,预示着我们离城市越来越近,离拉萨越来越近,离现代文明越来越近......

    班戈县隶属于那曲,因境内的湖泊班戈措而得名,地处藏北西部,东西跨度为364公里,南北宽350公里,全县总面积为30138平方公里。县境属南羌塘高原湖盆地区,地处念青唐古拉山和唐古拉山之间以及藏北高原纳木措、色林措两大湖泊之间。自西向东分别与西藏自治区尼玛县、申扎县、南木林县、当雄县、那曲县、安多县相接。
    那曲明确见于史料最早的便是古老的象雄政权,在汉文史籍中称之为羊同。今那曲市,大致属于中象雄和外象雄。公元七世纪前后,那曲市的东部地域归属于苏毗部落统治。后来,吐蕃部落逐渐强盛,统一了全藏,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藏北也被纳入其统治之下。宋朝(960—1279)以后,那曲和羊八井、帮仓(今当惹湖和昂则湖一带)、朗如(今班戈县一带)被称作北方四部落。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初,今班戈一带属和硕特蒙古政权管辖。清朝时,雍正六年(1728年),清政府在拉萨设驻藏大臣办事衙门。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并制定“善后章程十三条”,对西藏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一种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今班戈一带属于西藏北方四部落中的朗如宗,归驻藏大臣管辖。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西藏政府在那曲设立羌基总管,并将朗如宗的江龙地方划出另设江龙宗。1959年成立了青龙县和班戈县。1960年黑河地区改名为那曲地区,班戈县自此隶属那曲地区。青龙县改称达木萨迪县。1964年达木萨迪县并归班戈县。

    西藏的云,真是美翻了,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班戈县境地貌受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控制,地势上呈现出南凹北凸,南部湖面地区的为海拔4530米,周围为冲积平原和较缓的残山;北边为深切高山,海拔为4640米,山顶有冰川发育,中部分布着海拔5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呈低山状。地质构造轮廓大致可分为:燕山皱褶系、侏罗系地层分布,近东西走向,基本属海上沉积,厚度大,火山岩体不发育。
    班戈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四季不分明,冬长夏短,多风雪天气,年温差相对大于日温差。班戈县境由于群山隔断,印度洋潮湿空气难以进入,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空气稀薄,寒冷干燥,气候变幻无常,昼夜温差大,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气温零度左右,年日照时间为2850多小时,年最高气温21.9℃,最低气温-28.6℃。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7.1℃,七月份平均气温16.5℃,冻土深度3米。班戈县年降水量为289─390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年蒸发量为1993.4─2104.1毫米,为降水量的6.9─7.3倍,年相对湿度为41%,年径流量为59.6mm。
    县域内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念青唐古拉冰川面积7536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冰川融水149.43亿立方米,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矿产有硼、砂金、锡、铬铁、盐、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等。
    班戈,藏语意为“吉祥保护神”,属南羌塘高原湖盆地区,山势平缓,草原开阔,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4700米。这里水草丰美、风景秀丽、牛羊成群,蓝天白云下、雪山清流间,野生动物与当地牧民和谐自然地相处着......
    行驶在班戈草原上,一路上依然是颠簸的小路,周围依然是天高云淡,草色盈盈。在远处绵延不绝的雪山的映衬下,满目青山绿草,浅水连连。山梁上的羊群在蓝天白云下仿佛行走在天上,间或有憨厚的牦牛混在其中,让人感叹大自然与万物生息的依托和融洽......

    来过西藏阿里的旅者都认为:西藏往西才是西藏,没有到过阿里和藏北就等于没有看过真正的西藏。这里是西藏的西藏,平均海拔比藏地其他几个地区要高出将近1000米,高海拔使这片区域几乎看不到一棵树,有的只是无垠的山和大地,而这片大地中最亮眼的无疑是土黄的贫瘠中出现的一片片蓝色海子......
    我们的车停在了这个工人们正在搭建的观景平台。小山坡下面就是班戈措了......
    看到班戈措了。藏北羌塘高原南部标准的内陆湖泊,盐湖,色林措的另一个卫星湖......
    老色林措曾经是有着一万多平方公里面积的大湖,如今的新色林措 和吴如措,以及班戈措、格仁措等一系列湖泊,全都是由老色林措退缩分离而形成的......

    我们的地球,本来就是一颗耀眼的水蓝色星球。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更是“地球的眼泪”,众多的湖泊星星点点的点缀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之上。据科学研究统计,整个青藏高原湖区一共有1500多个湖泊,湖面的总面积达到了4万平方公里以上,占到了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左右,其中由于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基本都属于内流区,所以湖泊主要以盐湖和咸水湖为主。
    那曲地区的班戈措是阿里北线羌塘无人区最深处的一颗璀璨明星,亦称“班戈湖”、“傍格湖”、“硼砂湖”,意为“胸膛湖”,湖面海拔4522米,面积54平方公里,位于珍湖-怒江构造带内,是一个构造成因的盐湖,产细鳞鱼和无鳞鱼。班戈措湖盆是封闭内流盆地,在盆地的东南部有捷娃(卡挖)藏布以地表水形式补给班戈 III 湖,其余都接受大气降水或地下潜水补给。据其同相距仅10公里的色林措东岸高出湖面约130米的岗状地的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物(略为胶结的砂砾层与粘土层)推断,班戈措乃晚更新世以后随气候变干,湖水枯缩而从古色林措大湖中分离出来的。湖水的pH值8.5~8.7,矿化度68.5~169.3克/升,化学类型属碳酸盐型,主要的盐类沉积物为芒硝和硼砂。因硼砂矿藏量丰富,20世纪60年代曾被大规模开采过。
    班戈措湖盆沿北东-南西向排列着三个盐湖,互相有水道连接。班戈Ⅰ湖海拔4525米,季节性干涸,水深0.3-1米,最大蓄水面积5.4平方公里,总面积13.6平方公里,为卤水湖; 班戈Ⅱ湖海拔4522米,季节性干涸,最大蓄水面积50平方公里,总面积70.13平方公里,是个干盐湖,局部已被风沙覆盖,有芒硝和硼酸盐(主要是硼砂)出露,成为砂下湖;班戈Ⅲ湖海拔4520米且常年有水,最大蓄水面积80平方公里,总面积56.27 平方公里,为半干涸盐湖,东部是湖水,西部是芒硝沉积,已形成大面积芒硝沉积。这三个湖分布在冈底斯山脉北麓色林错-伦坡拉新生代断陷盆地内,总面积约140k平方公里。






    班戈措的主要资源属于固体盐类资源和盐湖卤水资源。盐湖卤水资源分为湖表卤水和晶间卤水两大类型,为高矿化度卤水,水化学类型为碳酸盐型。湖表卤水分布在班戈Ⅰ湖和班戈Ⅲ湖,晶间卤水分布班戈Ⅱ湖和班戈Ⅲ湖。盐湖的固体盐类沉积资源,达到工业开采要求的矿种有芒硝、硼酸盐(硼砂)和水菱镁矿,尤其是以盛产硼砂而闻名于世。其中芒硝矿以芒硝为主,表层硝分布在班戈Ⅲ湖西部,底层硝埋藏在班戈Ⅱ湖底部;菱镁矿(包括水菱镁矿),分布在湖与湖中间或环湖形成的湖堤(阶地),局部含锂(Li2O);硼酸盐矿主要是硼砂,分表层硼砂和底层硼砂两种类型,属于大型硼酸盐矿床,分布在班戈Ⅱ湖。



    班戈措是久亨盛名举世闻名的硼砂盐湖,远在6世纪就开始利用硼砂,直到1563年才从西藏传到欧洲,成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硼砂的著名产地。班戈措盐矿床中,主要盐类有硼砂、芒硝和菱镁矿,达到了工业开有价值。晶间卤水中遇富含锂,镁钾等可供综合利用。50年代曾建西藏第一化工厂,大规模地开采硼矿,生产精制硼砂,销往国内外。据当时参于采矿的同志讲,班戈湖干湖区,遍地是硼砂,工人们炸药放炮开采,一个炸药包可以产生4-5吨硼砂,工厂按低收购,有一位浙江籍工人,在三年时间,供生产价值超过6万元的硼砂,被推荐成劳动模范上了北京见到毛泽东主席。在60年代初我国遇到史无前例自然灾害,常见到大批的车辆,从西藏班戈湖拉出的硼砂转运到苏联老大哥处,还货款。
    不过,现在已经停止开采硼砂矿了,可能不仅仅是环境保护问题,还有国家的战略考虑......
    了解一下硼砂......
    硼砂矿通常是白色,微带浅灰、浅黄、浅蓝或浅绿色。条痕白色。单斜晶系。成柱状晶体。普通成致密块状、土状或壳皮状。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能溶于水而呈弱碱性。用作搪瓷、玻璃和釉等的原料,也用于提炼硼砂和制备硼酸、硼酐等。在空气中易失去部分结晶水,最后变成白色粉末。硼砂,也是一种中药。为硼酸盐类硼砂族矿物硼砂Borax。具有清热消痰,解毒防腐之功效。内服,治痰热咳嗽及噎膈积聚、诸骨鲠喉;外用,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胬肉,阴部溃疡。

    离开岸边,四驱行驶在久违的柏油环山路上。班戈措随着海拔的升高,不停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湖的东岸与北岸为坦荡的平沙地与灰绿色粘土沉积组成的干湖滩(雨季可积水成浅湖),生长有低矮、稀疏的紫花针茅为主的高寒草原植被,其下发育的高山草原土壤呈显碱性,有较明显的钙积层,表层有机质含量1.5%左右,反映了湖区寒冷半干旱的气候特点。这一地区年均温-1.2℃,最暖月均温8.6℃(极端最高温达19.7℃),1月均温-12.1℃,极端最低温曾创-35.8℃的纪录,年降水量301.2毫米,90%集中在6~9月。湖区仅有牧业生产活动,适宜放养耐干寒、粗放的藏绵羊。

    天色忽明忽暗,对面的湖岸山巅已经笼罩在积雨云的暗影之中,随着车辆的接近,视角的变换,湖面折射出梦幻般的景象,在绕行山间的车窗中不断放出变换的景致......



    随着车行愈远,湖面成为远景,又融入了苍茫的藏北大地......









    班戈县土壤类型以高山草原土、高寒草甸土及高山荒漠土为主。2014年,班戈县有高山草原土16775平方公里,高山草甸土4474平方公里,高山荒漠土3950平方公里。土壤种类繁多。牧草品种有紫花针茅、高山蒿草、苔草、莎草、禾草和杂草等。这里还有40多种药用植物,角苗伞根、虎耳草、大叶秦芜、小叶秦芜、麻黄、红花、刺参、葫芦苗、高山党参、青活麻、大黄......
    野生动物有野驴、黑颈鹤、藏羚羊、熊、樟子、雪豹、雪鸡、岩羊、拾俐、狐狸、秃赞等;鸟类主要有黑颈鹤、斑头雁、秃鹫、藏雪鸡、棕头欧、秋沙鸭等;鱼类品种主要有西藏裂腹鱼、裸裂尻鱼......

    这样的牦牛,一定是和野生牦牛杂交的吧!这样的雄壮,看起来好吓人呢。牦牛背后的公路上,大型卡车来来往往,据说空车后面都挂着十多个鸡笼子,班戈饭店的鸡都是靠着司机带进来的 ......

    用这张全景照片来结束我们的藏北之旅。虽然有点不舍,但到这里,的确就是我们旅途的正式结尾了......
    青藏高原是一片圣洁的草原,没有历练,哪来的内心坚韧?没有锤炼,哪来的信念坚定?穿越西藏无人区,不止是身体上的磨练,更是心灵上的洗涤,让我们在路上学会坚定追随自己内心的走向,让我们在自然面前学会敬畏,让我们在困难中学会勇敢。
    燃点一支支藏香,敬给这片离地面最近的蓝天;拍下一张张照片,记录下这些蔚蓝的湖泊为我们展现的最美瞬间。藏北的日出、日落;雪山的晶莹和神秘;湖水的湛蓝与清澈,都是我们释放情感的契机。旅行的意义无非是给自己一次和自己内心对话的机会,想想生命的意义,生活的得失,人生的许多问题我们无法逃避,即使在遥远的西藏,空旷的藏北大地,回归问题的本真,直面人生,才是勇者......

    提别提醒:阿里北线那曲到班戈公路未全线贯通,正在修建中,路况不好。阿里北线沿途补给困难,人迹稀少,除了几个县城其他地方无通信信号,整个北线海拔均在4600米以上,无下撤点,没有充分准备及高原生存经验的旅者一定要谨慎前往啊......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7.30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