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9夏·行走西藏——珠穆朗玛国家公园·灿烂花海

$
0
0
2019夏·行走西藏——珠穆朗玛国家公园·灿烂花海
    旅行是一种只有自己内心才能体会到的平静与快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珠穆朗玛国家公园行车,连心灵都是空旷和辽远的,真正的空灵之感,只有站在这高山之巅,才能体会得到呢......

    连绵的雪峰是珠穆朗玛国家公园的名片......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形成了以高喜马拉雅山脉和藏南分水岭为骨架,以高原湖盆、宽谷为基底,并含有河流、湖泊、冰川、冰缘、风沙等多种地貌类型的及其复杂的现代地表形态。喜马拉雅山脉的地貌形态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内最具特色,它自西向东横贯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南缘。

    中国西部的山脉,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 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马峰、干城章嘉峰。“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
    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以后,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皇舆全览图》上作朱母郎马阿林。1855年印度测量局在英国人主持下,擅将该局局长S.G.额菲尔士的姓氏命名此峰。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此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尼泊尔称萨迦-玛塔。
    1989年3月,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宣告成立。保护区面积3.38万平方千米,大部分位于珠峰北坡,地面海拔大多在4000到5000米,属于温凉半干旱的大陆性高原气候,仅在南部的樟木、陈塘等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气候较湿热。区内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极为丰富,其中有8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如长尾灰叶猴、熊猴、喜马拉雅塔尔羊、金钱豹等。峰顶共有600多条冰川,面积1600平方千米,最长的26千米,每当旭日东升,巨大的山峰在红光照耀下,绚丽多彩。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 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 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 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 ,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 ,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故该段山脉亦称高喜马拉雅。在这些巨峰的外围 ,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锡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 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汽车穿行在蛇形公路上,在这海拔5000米的高度上,地表植被几乎为零......
    珠穆朗玛峰气候具明显季风特征。冬半年干燥而风大。为干季和风季。夏半年为雨季。4~5月和10月是两个过渡季节,天气晴朗温和,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黄金季节。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气候差异很大,南坡降水丰沛,具有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北坡降水少,呈大陆性高原气候特征。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谱南翼属热带山地性质,北麓的高原湖盆无森林,为典型的草原景观。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以高山草甸与雪莲花、垫状点地梅、苔状蚤缀等稀疏座垫植物占优势。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土壤含砾多、粘粒少,反映了近代自然地理过程的年轻性。



    然而,再拐道弯,竟然在谷地看到了村庄的影子。人类的韧性啊......在这样寸草不生的地方竟然也能种出一片多彩的绿色......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年均气温在2.1℃,极端最高气温24.8℃,极端最低气温-46.4℃,无霜期100—120天;年日照时数达3323小时,日照百分率达75.3%;年均降水量270.5毫米,年均总蒸发量2479.5毫米,蒸发量远高于降水量,且降水多集中于7—9月;雨热同季。
    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 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最低气温可达-50℃,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这里是风季过度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则是雨季过度至风季的秋季。在此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由于气候极度寒冷,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这里出现的绿色是多么珍贵啊......





    大片的青稞和油菜花出现在灿烂的阳光下,忽然给了这空灵寂寥的世界最高处增添了勃勃的生机......







































    我们的车再次在这广阔的土地上驰骋起来......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7.22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