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夏·行走西藏——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川藏公路
从上海到西藏樟木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川藏公路,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这样一条大道,路虽人为,景乃天造,钟自然之大美,显人文之深奥。《中国国家地理》把其称之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名副其实。
这处景观标志在通往喜马拉雅的拉孜县境内,一个公路服务区旁边......
川藏公路穿越的自然景观类型之齐全多样,异彩纷呈世所罕见。从海平面的长江口到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从中国地势的第三阶梯到第一阶梯;从盆地到平原、高原;从丘陵到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从淡水湖到咸水湖;从雨林到灌丛、草原、荒漠......优美壮丽同在,幽景旷景并存。这条路还是人文的巡礼和历史的隧道,从浙江河姆渡7000年前的水稻到昌都卡诺遗址的小米;从良渚文化的玉到三星堆的铜;从周庄的老屋到丹巴的碉楼;从唐蕃古道到藏彝大走廊......东西汉藏、南北羌彝,无分尊卑、多元一体。
川藏线是在中国华东、华中、西南地区的一条国道,横跨中国东中西部,起点为上海市黄浦区,终点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全程5476千米,经过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八个省份,是中国最长的国道。
川藏公路是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的合称,
川康公路建设于20世纪30年代,是成都通往当时的西康省省会雅安的省际公路。西康撤省后两条路并称川藏公路。最初起点位于雅安,后延长至四川成都,终点为西藏拉萨,全长2100多公里,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间的1958公里,靠牦牛运输,一年只能往返一次,骑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时间。
1950年初,解放军西南军区抽调大批工兵和车辆,组织大量民工,开始修筑川藏公路。毛泽东主席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11万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以顽强的战斗意志,用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劈开悬崖峭壁,降服险川大河。在4年多的时间里,川藏公路穿越整个横断山脉的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色季拉山等14座大山;横跨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拉萨河等众多江河;横穿龙门山、青尼洞、澜沧江、通麦等8条大断裂带,战胜种种困难。工程的巨大和艰险,在世界公路修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川藏公路于1954年12月25日正式建成通车。在整个川藏、青藏公路的修筑过程中,3000多名干部、战士和工人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其中,建设川藏北线就牺牲2000多军民。雅安市天全县二郎山,是川藏线上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当年筑路部队在修建川藏公路的二郎山险峻路段时,每公里就有7位军人为它献出了生命。此后,筑路大军又修筑了东俄洛经巴塘、芒康、左贡至邦达的南线段,并于1969年全部建成通车,被正式列入318国道线的一部分。
川藏公路修建时,受历史条件和经济、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公路修建时间短、工程等级低、施工粗糙,基本上属军用急造公路,加之沿线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各种山地灾害频繁爆发,故阻车、断通经常发生。1979年至1984年间,全线平均每年断通164天以上,1985年达270天,至1992年,全线年平均断通达180天左右,川藏公路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为巩固国防和维护西藏边疆地区的稳定,加强国家经济建设,从1985年开始,国家又开始对川藏公路进行修治。
川藏、青藏公路通车后,到1989年,全区共运输各类进藏物资1000多万吨,出藏物资112.7万吨,大大促进了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改变了西藏长期封闭的状况,对于西藏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川藏公路是古代川藏线的现代升级,由318国道、317国道、214国道、109国道的部分路段组成。是中国最险峻的公路。分为南北线。在南北线中间有一些连接的线路一般也归为川藏公路的一部分。
南线由四川成都、雅安、泸定、康定、东俄洛、雅江、理塘、巴塘,西藏芒康、左贡、邦达、八宿、波密、林芝八一镇、工布江达、墨竹工卡、达孜至拉萨,全长2146公里,属318国道(东起上海人民广场,西至西藏中尼公路的樟木口岸)的一部分。南线是以康定为要点的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的合称,有多个著名险段。
川藏南线于1958年正式通车。南线从雅安起与国道108分道,向西翻越二郎山,沿途越过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经雅江、理塘、巴塘过竹巴笼金沙江大桥入藏,再经芒康、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林芝、墨竹工卡、达孜抵拉萨。南线相对北线而言所经过的地方,多为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沿线都为高山峡谷,风景更为秀丽,尤其是被称为西藏江南的林芝地区。但南线的通麦一带山体较为疏松,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川藏南线成都至拉萨全长2142千米,途经最高点为海拔5014米的米拉山,另外经过有"世界高城"之称,海拔超过4000米的理塘县城。
川西高原:南线成都至雅安段由川西平原向盆原低丘行进,全为高速公路。雅
安至康定段处于川西高原,也即青藏高原东南低缘,特别是在雅安天全县境内曾有"川藏公路第一险"之称的二郎山,地势逐步抬升,山河走势呈南北线纵向分布,公路基本是越山再沿河,再越山再沿河往西挺进。二郎山高3500米左右,隧道通行以后不再有"天险"之称,但越山后,泸定至康定间的瓦斯河一段,雨季时柏油路面常被漫涨的河水淹没和冲毁,并时有泥石流。
折多山:出康定即翻越山口海拔4290米的折多山。此山是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折多山是传统的藏汉分野线,此山两侧的人口分布、生产、生活状态等方面都有较显著的差别。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态等方面处于过渡地带,主要分布着有"嘉绒"之称的藏族支系。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坝州的大小金川一带。以往,不过折多山不知川藏公路之难,这里的山口海拔4298米,路面极窄,塌方常见,冬季雨雪不断。如今,改建后的川藏公路已不复往日的艰险,道路平整、宽敞。折多山一线的地理地貌由于受岷江、大渡河等水系的强烈切割,地形高差大,沟壑密布,山岭纵横,且林木茂密、气候温润,带有典型的亚热带温湿谷地特征。折多山以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基本处于华西丰雨屏带中,植被茂密,夏季多雨,冬季多雪,地表水及河流对山体和路基的冲蚀和切割作用明显;折多山以西属亚寒带季风气候与高原大陆性气候的交揉区,气候温和偏寒,亦多降雨,缓坡为草,低谷为林,且多雪峰及高山湖泊。折多山至巴塘一线海拔4000米左右,由东往西有剪子弯山、高尔寺山和海子山等平缓高山。理塘是此线重要的分路点,往北可抵新龙和甘孜,往南则抵稻城、乡城和得荣等地。宽阔平坦的理塘地处毛垭大草原,是此线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其县城号称"世界高城"。巴塘往西逐渐进入金沙江东岸谷地,地宽而略低,是藏族传统的优良农区。但巴塘地处地质板块的吻合带,常有地震。
西藏段:过竹巴笼金沙江大桥后,一进入西藏境内的40公里,就是有名的海通沟飞石区。这里气候多变、地质复杂,是川藏公路上令人望而生畏的鬼门关。2002年的海通沟大塌方曾经造成川藏线改道,阻塞达半年之久。
川藏线进入著名的南北纵向横断山脉三山三江地带。公路由此进入了长达800余公里的,呈不断上升的"漕沟状地质破碎路段"。在西藏波密至排隆间,雨季盛行时,肆虐的泥石流及山体滑坡令大地几成"蠕动状",其威力足以使车行此地的人惊心动魄,直至翻过西藏林芝县境内的色季拉山口。此线有盘不完的山,淌不完的河。川藏线上几乎所有的天险都集中在这一段。色季拉山口后特别是林芝后,全为高等级公路,直到拉萨。
北线由成都至东俄洛
与南线重合,再由东俄洛与南线分开北上,经八美(原乾宁县)、道孚、炉霍、甘孜、德格、西藏江达、昌都,至那曲县,到拉萨,全长2412公里。分大北线、小北线。北线相对南线而言,所过地区多为牧区(如那曲地区),海拔更高,人口更为稀少,景色更为原始壮丽。
小北线:川藏北线从成都出发,经雅安直接进甘孜后,经炉霍、甘孜、德格过岗嘎金沙江大桥入藏,再经江达、昌都抵南北线交合点邦达后,经波密、八一往拉萨,全程2413公里。南线与北线在昌都与邦达有214国道连接。此线被旅游探险者称之为"小北线"。
大北线:另一条北线是从成都北上,在汶川与213国道分路,从刷经寺经马尔康、昌都市到达拉萨,是317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线沿317国道在那曲与青藏公路汇合,也可到达拉萨。同时也是青藏公路的组成部分。川藏北线成都至拉萨全长2412千米。此线被后来的旅游探险者称之为"大北线"。
与南线新都桥至巴塘一段相比,川藏北线新都桥至德格一线,基本上是沿鲜水河、雅砻江而上,时有草场、峡谷、河水、河原等地形,不似南线那般高拔和平缓。其中丹巴是嘉绒藏族的主要分布区,塔公草原(也称毛垭大草原)一带风光和人文见长,道孚、炉霍等地民居冠绝康区乃至整个藏区,甘孜县河谷是康区优良的农区,寺院林立,而马尼干戈、新路海、雀儿山一带自然风光优美,德格是整个藏区的文化中心。沿途最高点是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景色奇丽,冰峰雪山美若云中仙子。石渠县有康区最美的草原,如由石渠进入青海玉树州,经玛多、温泉,可至达青海省首府西宁或青海湖。沿途高原湖泊、雪山、温泉密布,极少有旅游者涉足,是越野探险者推崇的极品线路。
沿川藏线进出西藏,每年的最佳时节是5月份和8月中旬-10月。5月份至8月份之间是西部的雨季,川藏线因泥石流和塌方频繁,故行程安排应较为宽裕。除了能领略雨季川藏线分外美丽和诱人的旖旎风光之外,还需要徒步穿越塌方区的勇气与决心。
八一镇是林芝市的首府所在,是林芝市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海拔2900米,位于尼洋河畔,距雅鲁藏布与尼洋河交汇处30余公里,距拉萨市400多公里。八一镇也是林芝市巴宜区所在地,原名"拉日嘎",因为是金珠玛米(解放军)建造起来的,所以称八一镇,这里气候秀丽文静,类似小皖北。这里街道整齐,植被茂密,没有丝毫缺氧的感觉,对于存在高原反应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片乐土。
川藏线南线可以看到高山、森林、悬崖、河流、峡谷、草原、海子、藏居。而川藏线北线几乎天天风景一样:中间一条河,两边光秃秃的山......当然,因为大北线很多地方交通不便,所以藏民族被汉民族同化的相对还少,人文气息非常浓。北线的人也会少很多,商业化氛围也会少很多。很形象的一句话是:“南线看风景,北线看人文。”
眼前的景致就是川藏南线的风光。这里是整条318国道海拔、风景和文化由汉入藏的分水岭,呈现出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瑰丽画卷。无论你是随时背包出发的资深老驴,或是一路披荆斩棘的自驾狂人;是风光摄影的发烧友,或是生态气候的研究者;是自然山水的膜拜者,或是人文风俗的探寻者,都会深深为这一路目不暇接的画面所折服迷醉......
北线全长2412公里,沿途最高点是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南线总长2146公里,途经海拔4014米的理塘。南北两线间有昌都到邦达的公路(169公里)相连,这部分属于小北线。南线因路途短且海拔比北线低,所以由川藏公路进藏多行南线。沿川藏公路进藏,进藏途中从东到西依次翻过14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险峻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汹涌湍急的江河,路途艰辛且多危险,但一路景色壮丽,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峡谷和大江大河。
川藏线作为祖国内地进出西藏的五条重要通道之一(另四条为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其中滇藏公路的214国道线在西藏芒康与川藏公路汇合),担负着联系祖国东西部交通的枢通作用,无论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它不但是藏汉同胞通往幸福的"金桥"和"生命线",而且是联系藏汉人民的纽带,更是中华名族勤劳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军事价值。
川藏公路经过14座海拔超过4000米和两座海拔超过6000米的大山,沿途遍布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这条中国最美的公路,能看到最美天空和沿途绝美风景,却也是中国路况最险峻、通行难度最大的公路,它所穿越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和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区......
江孜县隶属日喀则市,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市东部、年楚河上游。江孜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因年楚河流经这里,历史上人们称江孜地区为"年"。清代为江孜宗,属前藏噶厦地方政府管辖。1904年,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江孜人民不畏强暴,浴血卫国,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爱国主义赞歌。江孜从此以"英雄城"闻名中外。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52师154团进驻江孜。1952年,江孜正式成立中共西藏工委江孜分工委。1964年,江孜地区撤消,领导机构与日喀则合并,江孜县归属日喀则地区。2014年6月26日,日喀则撤地设市,江孜县归日喀则市管辖。
浪卡子县隶属于西藏山南地区,地处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与不丹王国接壤,位于山南地区西南部,距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镇227千米。东与措美、扎囊县交界,西与日喀则地区江孜、康马、仁布县为邻,南与洛扎县和不丹王国接壤,北与日喀则尼木县和拉萨市曲水县隔江相望。全县边防线长25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是山南地区海拔最高的县,也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
浪卡子县在唐朝时,吐蕃王松赞干布归属于"约茹"管辖并藏文命名为"羊卓康晴布仁底阿玉"的称号,"羊卓"为"上方的牧场";"康晴"指"雪域";"布仁"为古藏文中指"长毛牲畜",也就是牦牛的异名;"底阿"为"五部";"玉"为"之乡"。其以上的藏文之意连起来则是"雪域上方的牧场是易养牦牛的五部之乡"。
元朝时,统治西藏的萨迦法王在西藏建立十三个万户府行政体制时,在古镇打隆设立羊卓万户府的同时在叶色村设立了小驿站。第一任万户长叫阿伦,他得到了忽必烈诏书,可以出任羊卓万户长,而且从羊卓到洛扎一带都归属羊卓万户长。阿伦在担任本钦期间曾前往内地,拜见皇帝,得到世代担任羊卓万户长的诏书,浪卡子也得到了出任羊卓万户长的诏书。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羊卓万户府管辖有750户人家。
明朝时,帕竹地方政权在浪卡子设为可统治整个羊卓地区的浪卡子宗,是属新建的西藏十三大宗之一。
1948年,浪卡子宗管辖范围为东至位于羊卓雍错湖中央的阿扎等妥朗(湖中央)各村,西至浪卡子与江孜分界线喀若拉山顶,南至洛扎扎界果(岩石大门)和北至亚色村。该宗管辖的还有属私有庄园谢噶林巴,属寺庙庄园的有桑顶寺、打隆上下寺和温噶曲德寺。
1954年西藏噶厦政府分设浪卡子、白地两宗,仍归洛喀基巧管辖。1960年,浪卡子宗和白地宗合并设浪卡子县,打隆与岭谷并设打隆县,划归江孜专区管辖。1964年打隆县并入浪卡子县,划归山南专区管辖至今。县府驻浪卡子镇。
贡嘎藏语意为"寨后白山,山顶白色"。吐蕃时期约茹管辖。公元13世纪,由蔡马万户管辖。14世纪中叶,元顺帝授权西藏帕莫竹马政权接管西藏地方事务,大司徒绛曲坚赞执政后,在此设立贡嘎宗。后为西藏噶厦政府管辖,贡嘎宗归属洛喀(山南)基巧。1959年5月将贡嘎宗和杰德秀堆合并,正式成立贡嘎县,隶属山南地区(专区)管辖至今。
贡嘎县属于山南地区,位于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
这里地势西高东低,属高原带干旱季风气候区。贡嘎县手工毛纺工艺历史悠久,"杰德秀围裙"享誉中外,是拉萨贡嘎国际机场的所在地。
巧遇一场藏族婚礼......
据说迎亲这天,男方家要找一位有身份的人,带上一队人马和彩箭,彩箭上有明镜、璁玉、珠饰等,并牵上一匹颜色与女方属相吻合且是怀孕的、打扮考究的母马以供新娘乘骑,前往女方家迎接新娘。女方在马队到达之前,要举行敬"切玛"茶酒等告别仪式。当男方迎亲队伍进门之后,先把彩箭插在新娘背上,接着又将璁玉放在新娘头顶,表示新娘已属于男方家人。女方送新娘出嫁,一般带去一位陪人,当姑娘出门时,女方家人一手拿彩箭、一手拿羊腿,站在楼上高喊:
"不要把我家的福气带走呀!"反复多次,直到姑娘走远。
马队起程,领队的应是属相最好的(一般都请星相师),他穿着白袍,骑着白马,手中拿着九宫八卦图,接着便是迎亲代表,然后是娘家随侍新娘出嫁的随从。一路上,男方家人要侍候在路旁,向马队敬3次酒。如果路上遇到抬病人、倒垃圾、背空筐子的人,便认为是不吉利,婚后要请憎人念经消灾。马队行进期间,
随行人员高唱"谐青"(大歌),新娘则边行边哭。
男方在新娘到达之前,必须装扮大门,专为新娘下马准备垫子。垫子是装着青稞、麦子的口袋,铺上五彩锦缎,面上用麦粒画成"?"符号。家人手捧"切玛"和青稞酒在门口迎候。
传统的进门仪式十分繁琐,从下马、进门、上楼到入厅,每次都得喝一次颂歌、献一条哈达.新娘人厅后,坐在新郎下首,迎、送亲队伍也依次坐定,接着便开始献"切玛",敬茶酒,向佛像、父母献哈达,感谢众人。做完这些,新郎新娘入洞房,家人开始宴请宾客,延续3天。3天中,亲朋陆续送来哈达和礼物。
这里是拉孜县的一个小小的公路休息站。
拉孜,藏语意为"神山顶,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顶"。拉孜县位于西藏西南部,念青唐古拉山西部,东连萨迦县,西南接定日县,西靠昂仁县,北邻谢通门县。拉孜县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是日喀则市西部七县必经之要塞,国道318线即中尼(中国--尼泊尔)公路贯穿拉孜南部,拉叶(拉孜--新疆叶城)公路即219国道由县辖查务乡驻地起始并与318国道相连,向西北可经阿里至新疆叶城,两条国道在本县境内总长122公里。县驻地区下镇东距日喀则市150公里,经日喀则至拉萨430公里,西南距樟木口岸370公里,是日喀则西部大县之一。
拉孜县历史悠久,吐蕃王朝建立前后,拉孜为诸部落分据。萨迦地方政权时期在这里设千户、百户。随后的帕莫竹巴、藏巴第司和噶厦政府等历届西藏地方政权均在此设置了拉孜和彭错林两个宗,以及柳、西嘎、扎西岗、若作四个溪卡。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起由扎什伦布喇章管理。1959年将两宗四溪合并成立拉孜县人民政府,隶属日喀则地区管辖。2014年日喀则撤地设市,拉孜县属于日喀则市。
公路边也有帐篷里的藏民在向游客兜售工艺品,卖着酥油茶与藏面......
川藏线上的村庄种植着大片的青稞,黄灿灿的油菜花开在天地之间,给这片寂寞的土地带来了生机......
珠穆朗玛,藏语意为"圣母之水"。珠穆朗玛峰位于定日县境内,喜玛拉雅中段的中尼边界上,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峰顶常年积雪。整个珠峰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开发区3个类型。保护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均海拔为4200米,但其最低处仅1433米,相对高差达7000米以上,形成独特的立体气候,表现为"山顶四季雪,山下四季春,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川藏线一年四季都有独具特色的美。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愿意沉醉在川藏线上如痴如醉的迷人四季里,好好欣赏茶马古道上的春花、夏日、秋叶和冬雪,静静地聆听这雪域高原上的吟唱和精灵物语......
最美的风景留在了进藏的每一个瞬间,整条公路迂回于高山巨壑和湖泽谷地之间,穿越无数险峻地段,让人望而生畏。但是,当车子离开城市速度瞬间提升,穿过山和大海,广袤的国土如巨幅的画卷在你的车轮下徐徐展开,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川藏路段景观之美,不仅仅是因为藏在高原人未识,而是美在别致、大气、随意,美在你见不到她时会梦寐以求,见到她时会觉得相见恨晚。而走川藏线,似乎就是从现代走向原始,从文明走向神秘,从茫然走向虔诚。也或许,是从今生走向那不可知的未来彼岸。这里不仅有川藏高原风光,更有所能想象和未曾想象到的一切美妙,深入这1000多公里旅程,唯感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流连忘返于其间只求浸润天府之钟灵毓秀......
回到喧嚣的城市,没有了干净澄澈的蓝天,开着20码的车,在红绿灯面前慢慢挪动的时候,一定会忍不住想起行驶在藏区公路上的开阔辽源、天高云低吧......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7.8-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