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夏·行走西藏——雅鲁藏布江与拉萨河交汇处
从雅江河谷一路下行,到岗巴拉山脚下,算是真正离开了羊卓雍措这个美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湖泊了。山脚下有羊卓雍措的游客服务中心。整个羊湖景区算是西藏自然景观中设施最为齐备的一个了......
在西藏旅行,怎么也绕不开的就是雅鲁藏布江了。雅鲁藏布江流经藏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 服务区外有小小观景台,原来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是在此地汇合的呢......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雅江像一条银色的巨龙,从海拔5300米以上的喜玛拉雅山中段北坡的杰玛央宗冰川发源,上游被称为马泉河,自西向东奔流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中国境,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雅江全长2840公里,流域面积93.5平方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长度2057公里,流域面积24.6万平方公里。
这里的山水景色与临近的羊卓雍措截然不同。西藏就是这样神奇的地方,总是给人峰回路转之感......
白云缭绕如临仙境。雅江在雪山脚下蜿蜒流淌,江边天然形成的沙滩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纵然有些高原反应,也感到不虚此行......
拉萨河,藏语称:吉曲,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意为“快乐河”、“幸福河”,位于西藏中南部。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最大的一条支流,因其流域流经拉萨市而得名。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北侧的罗布如拉,沿途流经墨竹工卡县、达孜县,最后经过拉萨市,在拉萨市南郊汇入雅鲁藏布江。全长495.2公里,流域面积31.76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8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0立方米/秒,年平区流量287.4立方米/秒;海拔高度由源头5500米到河口3581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
拉萨河从拉萨市的南边蜿蜒而过,拉萨人之所以尊崇她为母亲河,完全缘于她的巨大经济地位,她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拉萨市正处于她的流域中段,拉萨市的城市用水几乎来自拉萨河,据史书记载,公元633年松赞干布迁移到拉萨,一个很大因素就是看到拉萨河所流经的这段具有适宜部落繁衍发展的得天独厚优点。据说拉萨人非常爱护这条母亲河,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成群结队的拉萨人或开车或步行到拉萨河的沿岸、河谷,搭上帐篷,或钓鱼、或戏水、或沐浴,喝着酥油茶,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美食,尽情享受拉萨的灿烂阳光与闲情逸致。
拉萨河在流经拉萨的时候,相对地势平坦,所以形成了众多的支流,支流这间又时而相交,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体系。与尼洋河一样,拉萨河最终在这里汇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河沿岸因其宽阔的水域、成片的农田而成为西藏最大的候鸟越冬地之一。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4月成千上万只候鸟在此越冬。这里的生态好得让人嫉妒,不止有各种水鸟,听说在靠近大山的地方还有黑颈鹤和野生白唇鹿种群的踪迹呢......
远处山上矗立着一座寺庙,为这梦幻般的景致增添了一份神圣感。热情的司机告诉我们,这座寺庙是西藏最大的一座尼姑庵,很有些历史呢......
红教古刹雄色寺,坐落在拉萨河南岸的雄色山半坡上,海拔4100多米。这里环境清雅,灌木环绕,林中栖息着飞禽走兽。该寺建成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主要分为僧舍区和佛殿区两大部分,僧舍主要分布在离经堂不远的山坡上。经堂建在僧舍前的一块平台上,主要建筑有白塔一座,大经堂一座,另大经堂右前建有一小经堂或称藏经室,其建筑规模都不是很大。
该寺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内主供莲花生佛,是曲水县仅存有活佛的寺庙,现活佛为旦增晋美多吉,有尼姑一百多人,是西藏最大的尼姑寺。雄色寺在国内外都有着较大影响力,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妇女地位,曾有多位国内外学者多次到该寺进行考察和学术研究。历史遗留下来的主要有前世活佛高僧的修行洞,现仍有僧尼在此闭关修行,是该区为数不多仍然有僧尼闭关修行的寺庙之一。每年四月至十月期间,该寺沿途自然景观优美,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苍鹰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野兔山鸡徘徊在林间小溪,向远处眺望,山景水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是到该寺旅游观光的黄金季节。
驱车走在拉萨河与雅江沿岸,一眼望去,宽广的河谷种满了青稞和油菜花,蝴蝶在花丛中起起落落,享受着自由与美丽,让人心生喜悦.....
雄色寺于公元1181年创建,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帕珠·多吉杰布曾派弟子克贡·曲吉僧森格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寺院,遂成为噶举派八个支系之一香巴噶举的中心。二百年后,著名的红教僧人贡结朗钦巴从藏东来到这里修炼,雄色寺由白教(噶举派)改成了宁玛派(红教)修行的圣地。贡结佛法造诣高深,其著《朗钦宁底》至今仍为宁玛派教徒的重要经典。18世纪初,新疆准噶尔蒙古部落首领次仁顿多率骑兵入侵西藏,声言扶持格鲁派,极其残忍地摧毁红教和白教寺院。雄色寺首先遭到蒙古铁骑的践踏,经书、佛像洗劫一空,僧人遭到刹戮,剩下的四处逃亡,自此,雄色寺成为一片废墟。
距今80年前,一个乞丐模样的老太婆突然出现在雄色寺遗址上,她就是后来史书上称之为"吉尊仁波齐"的仁增·曲尼桑姆。她走遍雅隆河谷、雅鲁藏布江边,到处化缘乞讨,发誓要从废墟上重建被毁的雄色寺。相传,这位伟大的女性,出生在喜玛拉雅山以南的白玛措(莲花湖)畔。父亲是藏族,母亲是尼泊尔人。好从小虔信佛法,研习许多藏经。年纪稍长后,只身翻越白雪皑皑的喜玛拉雅山,进入藏地朝佛。当她怀着重整雄色寺的宏誓大愿出现在拉萨河谷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具有高深佛学知识的密宗大师了。据说三大寺的许多格西对她的修持及学问都很敬重,尤某些人是她的瑜伽功更是无人可及。于是人们对她非常敬畏,纷纷称她"玛尼洛钦",意为"念六字真经的大师"。其后,玛尼洛钦名声大振,在拉萨河两岸和雅鲁藏布江中游一带几乎无人不晓。贵族阿沛成了她最大的施主,捐助了大批钱财和物资;僧官堆龙、色仑玉洁布施了寺院绘制壁书的全部费用。不少贵族和平民都对她进行了大力援助,更多的穷人和乞丐,跟随她上山劳动。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一座废了百多年之久的著名寺院,又在古柏产生、岩洞栉比的圣山上矗立,寺院规模超过以往。此后,玛尼洛钦把过去的喇嘛寺改变成了著名的尼姑寺。寺院建成之后,玛尼洛钦制定了一套非常严格的管理和修学制度。该寺以戒律严明,道德高尚而闻名於西藏。
随立脚点雄色寺的发展,不但有众多的尼姑来此学习,也有少喇嘛从西康、安多及其他地方,投奔到玛尼洛钦在信教群众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她被僧尼以及信徒们拥立为“吉尊仁波切”,即“女活佛”。这种活佛不是前世转生形成的,而是靠自己刻苦修炼形成的,藏语称之称为“让琼喇嘛”,意为“自己修成的活佛”。
此后,女活佛并没有沉溺於信徒们的崇拜之中,她仍然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当时的摄政王活佛,提出送给她荘园、牧场和晨奴,被她婉言谢绝:“我只求广种福田,不愿做头人领主”。每年夏秋两季,她都要亲自到藏南河谷和藏北草原乞讨、化缘,夏天化白(酥油),秋天化黄(青稞)。每次从各地回来,除带回大量粮食、酥油之外,还有一大群贫苦妇女紧随其后。她们在当时有社会走投无路,贫病交加,跟随女活佛上山当尼姑,修习今生来世。渐渐地许多男性乞丐,流浪汉和苦行僧人,也都皈依於她,汇聚在雄色寺周围各处。女活佛规定:凡是只脚踩大雄色寺地面的人,耳朵听到寺院唢呐声的人,都可以领到同样一份布施,吃到同样一份饭食。因此,依附该寺的乞丐、孤儿、残疾者,有时多达数百人。1953年秋天,女活佛阿尼洛钦以120高龄圆寂。她的法休存放在该寺主殿的灵塔之中,供信众瞻仰顶礼,至今,寺庙里还有她的肖像画。
在女活佛圆寂后的第二年,锡金王族多扎家生下一个男孩,被认为女活佛的转世灵童。这位出身锡金王族的活佛,现任雄色寺住持,全名为多扎.多吉绕登。文革时,雄色寺也遭到到破坏,1985年之后逐渐修复了部分佛殿与僧舍。
雄色寺或译"香色寺"、"秀色寺",意思是"古松林中",传说1000年前这里有一片茂密的松树林,林中有口甘甜的泉眼,泉水旁边栖息着许多珍禽异鸟,吸引了附近村庄的百姓前来朝拜、敬香。由此,这里逐渐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因为藏传佛教所蕴涵的生态观念,雄色山附近的自然环境得到完好的保护。寺庙四周至今环境清幽,灌木环绕,很多珍禽异鸟都在附近的山林中栖息,这里的鸟类丰富,有多种明星鸟种:大草鹛、藏马鸡、灰腹噪鹛、藏雪鸡等,是个难得的观鸟圣地。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