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夏·行走西藏——羊八井
“羊八井”,看到这个名字是不是很熟悉呢?瞬间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地理课本之中呢......
羊八井在拉萨和纳木错之间的当雄县境内,念青唐拉山南缘,距拉萨市87千米,位于青藏公路和中国通往尼泊尔公路的交叉点上。
在西藏两次经过羊八井,带给我们的是温暖与舒适。第一次经过羊八井是从圣象天门住宿过后,经历了高反后极度缺氧的一夜未眠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的瑟瑟发抖,突然路遇羊八井的艳阳和汩汩的温泉,那种身心愉悦是很难经历到的,也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第二次遇到羊八井,实在阿里大环线的最后一天回拉萨途中,蒸腾的热泉洗去的何止是满身的尘土与疲倦呢......
这里就是羊八井镇,位于羊八井盆地,以地热资源闻名。它所处的羌塘草原是个高寒地区,一年有八、九个月冰封土冻。然而方圆40平方公里的热田,却绿草如茵,青稞垛金灿灿,温泉的雾气腾腾。这是一座给世界屋脊带来光明与希望的新兴城镇,它是西藏第一个地热开发试验区,已建有热电站、地热温室和温泉浴室。
羊八井盆地系念青唐拉山南缘的一个狭长带状断陷盆地,热田地势平坦,呈北东至南西向延伸,长近90公里,宽1至10公里,面积约450公里,海拔4300米。它的西北缘为念青唐拉山南缘断裂,东南缘为唐古拉山山前断裂。二者均为左旋平移“正断层”,走向北东,是打通深部热源的控热断裂。后期北西向断裂与前者相交,交汇处成为热流向上聚集的良好通道。
盆地南北两侧的山峰海拔在5500米至6000米以上,山峰发育着现代冰川,山谷中和山麓带古冰川遗迹广泛分布。藏布曲河流经热田,河水温度年平均为5,当地年平均气温2.5,大气压力年平均为0.06兆。附近一带经济以牧业为主,兼有少量农业。青藏、中尼两条公路干线分别从热田的东部和北部通过,交通尚为方便。
2009年8月,羊八井被辟为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68.77平方公里,包括地热田、王日错和藏布曲三个景区。公园的地质遗迹类型分为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6大类,主要地质遗迹为地热、青藏高原面,其中青藏高原面大剖面长达87km,被称为高原演化的地质走廊,是一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相互辉映的综合型高原地质公园。
羊八井地热田处在念青唐古拉山前羊八井断陷盆地的中部,羊八井断陷盆地面积约40平方千米。地热田的浅层热储主要由中更新统冰碛砾石、卵石构成。基底为白垩系浅变质石英岩、石英片岩和喜马拉雅期花岗岩。
羊八井热田地热类型多样,念青唐古拉山是古代与现代冰川的发育中心,在山脉主脊及其两侧发育了大陆山岳冰川、冰川槽谷、冰斗、刃脊、角峰等地貌。主要地质遗迹为构造岩溶峡谷和多级瀑布景观。公园内完整地保留了秦岭造山带地质遗迹;系统、完整地保留有石灰岩隘谷-嶂谷-峡谷地貌系统、十三级瀑布、断崖型瀑布等地质遗迹。
羊八井温泉显示区面积15平方千米,热田盆地中水热活动十分强烈,地热显示种类多样,规模宏大,有温泉、热泉、沸泉、热喷泉、硫质气孔、冒汽地面、热水湖、热水塘、热地、热水上升的间歇喷气井、
热水沼泽、水热爆炸穴、水热蚀变、水热矿化及泉华等。热田北部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水热形迹在早期为泉华堆积,现代则主要是地面放热,冒气和强烈的汽水热蚀变;南部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早期的水热形迹有泉华、水热爆炸,泉、湖、沼泽、放热地面和盐华等。还有铅井自喷。
地热田的浅层热储埋深20~250米,中间有数层泉胶砂砾岩。热储之上由泉胶砂岩和冰水相沉积物组成盖层,厚10~20米,个别达60~80米。基底隐伏断裂有北西及北东向两组。由热田中心到边缘,水化学类型由氯化钠型逐步过渡到氯化物重碳酸钠型和重碳酸钠型,pH值6.6~8.6,矿化度1.1~2.2克/升。水中富含氟、偏硅酸、锂、铷、铯、锶、硼等。区内水热蚀变及矿化现象发育,泉口附近见有辰砂、辉锑矿、黄铁矿等硫化物沉淀。井下也已发现辰砂、自然硫,现代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正在进行中。据同位素分析,地热流体主要源自大气降水。附近无活火山,热源据推断来自浅部岩浆活动及地壳重熔。
热田东部有面积7350平方米,最大水深16米的热水湖。湖水碧波荡漾,湖面热气腾腾,似袅袅轻烟,游客置身周围,如身临仙境。隆冬时节气温低于零下20度时,热水却保持30至40摄氏度,人们可以下湖沐浴游泳,尽情领略大自然之趣。热田北部有我国大陆第一座湿蒸汽地热电站,热田北部还有西藏著名的硫磺矿,富集于古冰川沉积和冰水砂层中。硫磺矿一带的岩浆体被认为是羊八井地热田的热源。
我们的车停在了路边,司机熟门熟路地找当地老乡聊起了天,而我们,则每人花了10元人民币,拎着拖鞋坐到了小溪边上泡起脚来。
这里的溪水有一股矿物质的味道,不太好闻,但着实舒适。水温随着水深越来越热,把脚埋在水下卵石中,都有烫脚的感觉。忽然想起高中地理课本上介绍的“要是往滚滚向上冒的羊八井温泉边放上几只鸡蛋,三五分钟便可煮熟”,可能的确不假呢......
这里的风景美好,清澈的小溪,巍峨的群山,大片路色的农田加上成群悠闲觅食的牛羊,在身心愉悦的同时,忍不住拿起了相机......
远处是羊八井的一处地热电站......
过去,这里只是一块绿草如茵的牧场,从地下汩汩冒出的热水奔流不息、热汽日夜蒸腾
。从1974年开始,国家把羊八井开发作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拨出2亿多元资金,经过藏汉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苦创业,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始被开发利用。1975年,西藏第三地质大队用岩心钻在羊八井打出了一口湿蒸汽井,第二年兆瓦级地热发电机组在这里成功发电,开创了世界中温浅层热储资源发电的先列,进入了工业性发电阶段。1977年9月,西藏利用浅层热储的湿蒸气资源建成一座试验地热电站。1977年12月4日人工诱发水热爆炸坑,当时水热爆炸,石块等抛高达50多米。爆炸坑近圆形,直径14米,深10米,现为热水坑。1993年,在地热田北部钻成ZK4002井,井深2006.8米,在1500米处温度高达262.3℃;1995年又相继钻成ZK4001井,井深1459米,井口温度200℃。地热水除用于发电外还用于蔬菜温室,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位于藏北羊井草原深处的羊八井地热电厂,是我国目前较大的地热试验基地,也是当今世界唯一利用中温浅层
热储资源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厂。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盆地上,现已兴起了一座全
新的地热城,地热开发利用正向综合性方向发展。近10多年来,这里建成了蔬菜基地以及畜产品、硼砂加工厂等企业。目前,电厂已有8台3000千瓦机组,总装机2.5万千瓦。到去年底,共为西藏发电12亿千瓦小时,
年发电量在拉萨电网中占45%。
拍着,拍着,儿子赤着脚上了岸,开始追踪牛羊......
羊八井,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宽阔”。又曾译写杨八景、阳巴尖、阳八井、秧巴建;还写羊井、羊井宗。羊八井为原西藏地方政府旧宗名,镇面积
1800
平方千米。1959年与当雄宗、宁中宗合并,而于1960年组建当雄县。1960年建羊八井区和乡。1970年羊八井区不变,羊八井乡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8年撤羊八井区,羊八井、桑巴萨、切马过、央热乡等并入,改置羊八井镇。以牧业为主,有草场36.7万亩。以放牧牦牛、藏系绵羊、山羊、马为主。
我们所出的这片区域,应该是羊八井沼泽地吧。这里海拔4200-4300m。综合自然区划属青藏高原草原地带(半干旱)雅鲁藏布江区。沼泽分布在拉萨河支流堆龙曲上游的山间盆地。堆龙曲发源于堆龙德饮南面海拔5862m的高山区,向北流经羊八井转向东南注入拉萨河。该盆地为南北向的断陷构造谷,在其边缘多有泉出露,有几平方米的小热泉群,也有7000m的羊八井热泉湖,是我国著名的地热田之一。谷盆地内为第四纪陆相沉积。北面横亘着念青唐古拉山,南面也有高山分布。许多河流发源于两侧山地的冰川或常年积雪区,河川径流为沿河两岸沼泽的重要补给水源。其次,在山麓广泛分布的温泉也发育了沼泽。温泉水温高达30-40℃,含盐分较高,水化学类型为Cl—Ca,所以当地人把羊八井的温泉沼泽称为热水沼泽。
土壤主要为腐殖质沼泽土和盐化腐殖质沼泽土,温泉形成的小湖中,有些为腐泥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剖面可分三层:草根层、腐殖质层和潜育层。草根层较薄并微显腐殖质化,腐殖质层较厚。沿河低洼地和地下水溢出带多发育了藏北嵩草—华扁穗草沼泽,草丛高20-30cm,藏北嵩草形成草丘,丘间为华扁穗草,高5-10cm,群落
覆盖度90%以上。伴生植物有云生毛茛、水葫芦苗、杉叶藻、海乳草、喜马拉雅嵩草、白尖苔草等,盐化腐殖质土沼泽中,尚有细叶西伯利亚蓼等渗入。温泉补给的小湖中,由于水温不同,发育了不同类型的沼泽。根据实地观测,距泉眼2—14m处,水温高达30-40℃,发育了眼子菜沼泽,距泉眼16m处,水温20℃左右,则发育了茨藻沼泽。主要动物为鸭类及各种水禽。沼泽地无保护措施。有些泥炭地被开采,主要用作民用燃料。
![]()
舒爽得简直不想离开呢......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