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吃在拉萨——著名的·玛吉阿米餐厅

$
0
0
吃在拉萨——著名的·玛吉阿米餐厅
    每一个去西藏拉萨的游客,大概都会驻足于八廓街上的“玛吉阿米”这样一个网红打卡地,大家在门前拍照、吃饭......对这玛吉阿米充满了向往和好奇。这里遗留着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之间的传说,令无数文艺青年为之倾倒......
    玛吉阿米(makye ame),坐落在西藏拉萨市八廓街的东南角,是以尼泊尔、印度、西藏风味为主的餐厅,经改良趋于西化。餐厅带有浓郁的藏式风格,二楼有藏族歌手在吧台旁献演节目。我们来的时候是旺季,每天到了饭点时间,这里人山人海,吃饭都要进行排队拿号,客人以外国游客为多,所以价格也不便宜......

    逼仄的走廊,斑驳的墙壁,古老的木质门框,无不昭示着这座建筑年代的久远......
    玛吉阿米,藏语中即“未嫁娘”之意。玛吉阿米这个名字,出自六世达赖喇叭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而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正是玛吉阿米所在的那个土黄色小楼。
    玛吉阿米来源于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说:大约在几百年前的某个星月之下,坐落在古城拉萨八廓街东南角的一幢藏式酒馆里,来了一位神秘人。他看似普通,却是一个不寻常的人。恰巧这时一位月亮般纯美的少女也不期而至,她那美丽的容颜和深情深深地印在了这位神秘人的心里和梦里。从此,他常常光顾这家酒馆,期待着与这位月亮姑娘的重逢。遗憾的是,这位月亮少女再也没有出现过。于是便有了那样的情诗——“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太阳给了我十六年的光芒,而我却要用一生的微光,去照亮太阳出生的地方,从此想望却不能忘,那便是不朽的精神一种......”
    这首诗或者情歌就出自六世达赖喇嘛的传世之作《仓央嘉措情歌》,是其中最经典的一段,在三大藏区都有不同版本的传唱,是所有作家文学中,最具有民间亲和力的一首。而歌词中的“玛吉阿米”这个文学词汇属于作者本人的独创,是藏族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文学词汇。当然写给玛吉阿米的情诗相传很多,但究竟仓央嘉措的情人究竟是否存在,玛吉阿米是否就是他的情人,一切都是传说。据此追根溯源,这位“玛吉阿米”是从传为仓央嘉措所作情歌中提到的一位常常在诗人心中萦绕的女子形象。

    餐厅精心制作的《玛吉阿米的故事》中这样写道:仓央嘉措诗中的藏文“玛吉阿米”的意思是:“玛吉”为未生或未染,可解读为圣洁、无暇、纯真;“阿米”是“阿妈”的介词形式,愿意为母亲。在藏族人的审美观中,母亲是女性美的化身,母亲身上浓缩了女人内外在所有的美。因此“玛吉阿米”的全意是:圣洁的母亲、纯洁的少女、未嫁的姑娘或可引申为美丽的遗梦。这种解释紧紧扣住了情歌本身的主题,也凝聚了整个《仓央嘉措情歌》的主题思想,不仅如此,这段情歌还引出一个更为重要的内容———八廓街上的黄房子。据说当年仓央嘉措与那位月亮少女相遇的那座藏式酒馆,如今仍旧坐落在拉萨八郭街的东南角上。这就是玛吉阿米拉萨店所在的地方,也是玛吉阿米这个文化品牌的历史渊源,她在每一位过客的心里,烙上久久的“美丽遗梦”。
    更为浪漫的是玛吉阿米餐厅的茶几上有很多留言本,写满世界各地旅游者的感受,有些游客甚至在留言薄用完后,将向情人的告白写在餐巾纸上夹于其中,餐厅还曾将留言结集出版......
    “玛吉阿米”品牌的创始人泽郎王清先生生于安多藏区,祖籍为康巴藏区。1997年,他从家乡来到圣地拉萨寻找他的创业梦想。在古老的八廓街东南角看中了一座有了几百年历史的黄房子,并被这个普通的二层建筑背后动人的故事所吸引。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创办“玛吉阿米餐吧”。泽郎王清自己亲自设计了店里的所有装饰,使其按照他的意愿成为古朴、温馨而又充满藏族文化氛围的地方。玛吉阿米拉萨店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到其客源的多元性,融入了现代的经营理念以及在藏餐的基础上加强了饮食结构的多元化,形成了既有藏族特色又不乏多元饮食特色的餐饮业模式。再加上拉萨八廓街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玛吉阿米本身浓郁的文化特色很快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随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的频繁往来,“玛吉阿米”这个名字也随之游走各方。
    店面室内外的装饰融入了藏族的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以及传统的绘画艺术、色彩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更让人很多顾客赞不绝口的是摆设在玛吉阿米各个角落的藏式家具、古董和各种装饰品。其中很多物品是年代久远的古物,只是这些物品收自民间所以就无法考证了。



    从玻璃窗可以看到拉萨最繁华的八廓街......

 

    等餐过程中在餐桌上随意踱步的猫咪,一直伴我们吃完这一餐。它对桌上的餐盘看都不看一眼,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静静地瞄着每一位就餐的游客。那忧郁的气质真心符合餐厅的文化氛围呢,很是文艺范......

    藏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饮食文化的民族,由于三大区(卫藏、康巴、安多)所覆盖的地域十分辽阔,生活在各地的藏民族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饮食文化。玛吉阿米站在三大藏区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即继承传统又发展创新,打造藏族饮食文化的新品牌。玛吉阿米面对国内外不同顾客的饮食要求,将三大区传统的经典菜品,农区与牧区不同特色的食品,贵族与家常食谱的不用烹调方式进行采集,整合、提炼的基础上,改造创新甚至与中西餐的某些元素结合中原创性地发展了色、香、味俱全的新派藏餐。
    特色菜品有:草原生烤羊排 (用秘制酱汁生烤出来的带骨鲜嫩小羊排,吃起来皮脆肉嫩,是肉食主义者的最爱);酸萝卜炒牛肉(拉萨传统家常菜,用特殊方法腌制的酸萝卜丝与牛肉丝合炒,味道丰富,用薄饼卷着吃更是别具一番风味);藏式烤天然蘑菇 (新鲜幼嫩的蘑菇上撒各种藏式调料,在火上烤着吃,口感丰富而独特,值得细细品味);酸奶人参果八宝沙拉(以西藏特产人参果为主的八种蔬菜水果丁合拌而成的沙拉,营养丰富,配上自酿天然纯酸奶做的沙拉酱更具特色);巴拉巴尼(用菠菜酱与奶豆腐烧制而成,上用奶油书写佛教符号,是一道具有尼泊尔风味的"绿色食品",备受素食者的推崇);糌粑坨坨(藏族的传统主食,糌粑面、酥油、茶汤搅拌在一起揉成一坨一坨,蘸藏式辣酱吃则更有滋味);青稞鲜酿(从西藏运来的青稞由藏族厨师在本地用传统方法酿制而成的新鲜米酒,原汁原味,回味无穷);酥油茶(藏族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茶,酥油、砖茶、盐巴等经充分搅拌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带有“高原味道”的奇妙饮品)......
    在西藏,游客之间是很容易聊起天儿来的。人们格外热情,不像内地。对坐的女士和我一个职业,自己只身一人来西藏旅游,孩子也上大学,她比我还有勇气呢......
    在西藏二十多天了,大部分特色藏餐都已经尝过了。因为一直无法摆脱高反的痛苦,也没有什么胃口,只是看到蔬菜眼睛发亮,所以点的菜品基本偏于清淡,仅仅是西藏意义上的清淡啊......
    牦牛肉肠......

    炒面......

    青菜卷......

    西红柿丸子......

    玛吉阿米楼顶的平台是俯瞰八廓街的绝佳地点,八廓东街和八廓南街一览无余......

 

    如今的玛吉阿米不仅是吃饭的目的地,更是拍照打卡的网红圣地。凡是在拉萨拍写真的游客,都不会错过来玛吉阿米这里取景,我们也入乡随俗,体验了一把藏族风情......

 

 

    说说仓央嘉措这朵藏族的奇花异葩吧: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也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他写的很多诗歌都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
    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很普通的家庭,在没有成为僧人前,他已经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根据自己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他的诗歌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了《情歌》。仓央嘉措的《那一世》《问佛》《不负如来不负卿》等作品,表现了他短暂而传奇一生的爱与憎、 苦与乐、 行与思、 感与悟。诗歌有描写男女爱情、有初识乍遇的羞怯、有两情相悦的欢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 充分表达了他对爱情生活的热切渴望与真挚追求。
    很多喜欢仓央嘉措诗歌的人,都认为诗歌中的“玛吉阿米”是仓央嘉措的情人,其实,“玛吉阿米”藏文意思是“未生娘”,指的是度母菩萨,虽然没有生过小孩儿,但视所有众生如己出一般慈悲对待。那些诗歌寄托的是仓央嘉措对度母菩萨、吉祥天母、金刚瑜伽母等女菩萨的赞美。在藏族人的审美观中,母亲是女性美的化身,母亲身上浓缩了女人内外所有的美。因此“玛吉阿米”的全意是:圣洁的母亲、纯洁的少女、未嫁的姑娘或可引申为美丽的遗梦,所以,“玛吉阿米”并不是某个藏族姑娘的名字。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查这个莫须有的“玛吉阿米”情人绯闻的故事是如何被世人捏造出来的,只要知道仓央嘉措和这位美丽的“玛吉阿米”,已经在西藏拉萨八廓街东南角的土黄色小楼里深深的印下了甜蜜的故事。
    传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虽为达赖,但生性自由,在一次的游历中爱上一个民间女子玛吉阿米,并难以自拔,甚至溜出寺院与其相会。在20岁那年这惊俗之恋得到了彻底的爆发,五世达赖大师准备为他授比丘戒的时候,他竟悲愤的想要自杀。为爱情的自由,凡人可以逃亡,小喇嘛可以还俗,只有他,作为达赖佛教第一人,无处躲,也无处逃。为了阻止仓央嘉措,一些当地的宗教势力甚至派人将玛吉阿米奸污,告诉他这是一个如何污秽的女子,而仓央嘉措却说,世间一切的污浊都不足以沾染玛吉阿米的圣洁。
    今生,你有远方,我却只有你。我愿在佛前修行,等到海枯石烂,与你再次邂逅。
    玛吉阿米,多年过去,你依然在我心口幽居。一路修行,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
    玛吉阿米,我踏遍千山万水,转山转水转佛塔,念着六字真言,诵读佛经。时光见证了我的修行,不盼成佛,只为今生与你再次邂逅。
    玛吉阿米,我匍匐在布达拉宫殿前,旋转经筒,念着呢喃经,从日出到日落,又从日落到星辰。红山顶上,皎洁的月光,将你美丽的面容浮现在我心头。何时与你再邂逅,齐坐红山之顶,欢唱一首悠扬歌曲,共饮一壶青稞酒,看拉萨街头人来人往,漫谈绵绵不绝的思念。
    玛吉阿米,那天,我们偶然相遇。于茫茫人海之中,遇见了你,蓦然的回首,第一次的邂逅,不曾忘怀,从此陷入遥遥不期的孤绝凄凉,注定彼此一生,只有那次眼光交汇的刹那。
    玛吉阿米,我在佛门修行,一个人不孤独,想你的时候才孤独。一日不见,思之如狂,那天之后,盼望与你再邂逅。多少个黄昏之日,我脱下袈裟,化成一名俗人,走出宫殿,在拉萨街头,寻找你的倩影,期盼与你相会。一次又一次,消失的足迹,在人潮人海中失望而归。
    爱一个人或许就是一眼回眸的一瞬间;忘一个人却是一辈子的事情。
    玛吉阿米,一次邂逅将你深藏于心,念之于怀。在佛陀前修行,为爱修行,奈何,只能爱你一时,不能爱你一世?想要把你忘记,从此在空门虔诚修行,奈何,只能忘你一时,不能彻底忘记?
    我该如何修行,既不负佛又不负你?
    如果爱是一场修行,如果今生能再与你邂逅,我依然是遁入空门的僧,在明亮的酥油灯里静看你微笑的面容;在诵读的佛经里喜听你旋律的心跳。
    玛吉阿米,此生,愿我的修行,能换来与你再次邂逅。
    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是如此的纯洁,如此的令人感动。在仓央嘉措眼中玛吉阿米如同东山上的月亮一样纯洁高贵。就算是仓央嘉措成了活佛以后,也始终无法放弃对玛吉阿米的爱。那夜月华如水,仓央嘉措踏雪而来,他问玛吉阿米:“你是否愿意做我最亲密的伴侣?”玛吉阿米坚定地说:“若非死别,绝不轻离”。然而现实岂能尽如人意,此时已是活佛的仓央嘉措怎么能够和她厮守?时光苦短,离别来得是那么快。仓央嘉措还要继续做他的活佛。虽是不舍,他还是走了,带着玛吉阿米的誓言走了。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是最后一次相见。门外的老黄狗发现了仓央嘉措的踪迹,玛吉阿米被处死,她永远地离开了仓央嘉措。若非死别,绝不轻离。玛吉阿米独留思念于仓央嘉措。此后的仓央嘉措再也没有了不负如来不负卿,只剩下青灯古佛。
    斯人已逝,仓央嘉措依旧在佛前梵唱,只求来世再与心爱的人相聚相守,相伴终身。
    仓央嘉措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人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不是没有遇见,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没有了玛吉阿米,仓央嘉措只剩下青灯古佛。没有了玛吉阿米,也没有卿,按道理来说仓央嘉措可以专心我佛了。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仓央嘉措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这句话肯定不是如来说的,我佛是慈悲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故惹尘埃?这才是佛家的话。但是每每想起那句“若非死别,绝不生离”,仓央嘉措便无法再专心礼佛。
    爱情本应该是美丽的,但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爱情的凄美却让人心碎......

    说说仓央嘉措短暂一生中的三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吧: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初恋——仁珍旺姆。这是仓央嘉措情窦初开时爱上的女子。仓央嘉措1683年(清康熙22年)出生于西藏门隅(位于今山南地区措那县)一个世代信奉宁玛派藏传佛教(俗称“红教”)的家庭,他的父母是门巴族。那时红教僧人可以结婚生子,他的父亲就是个贫穷落魄的红教喇嘛。仓央嘉措出生时出现了多种瑞兆,预示着他一生的不同凡响。果然,他在3岁时就被秘密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当时这是高度保密的,连仓央嘉措的父母都不知道,只是被给予了很多金银珠宝,要求培养他读经、写字,“8岁时,就能在纸上写字;11岁时,写出著名的《马头明王诵》”。当时的藏王桑杰嘉措由于政治斗争需要,为了保持自己大权不旁落,依然对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消息予以严加封锁,造成五世达赖喇嘛仍然在世的假象,导致仓央嘉措迟迟未能转正为“六世达赖喇嘛”。但这样一来,反倒给仓央嘉措创造了自由快乐成长的机会,该读书就读书,该玩耍就玩耍,该吃喝就吃喝,该谈恋爱就谈恋爱。在当时的西藏,一般年轻人到了十四、五岁就已情窦初开,甚至可以结婚生子。但是纸终归包不住火,藏王桑杰嘉措隐瞒五世达赖圆寂的行为还是被最高统治者清朝康熙皇帝发现啦,被皇帝的震怒吓得魂不附体的桑杰嘉措赶紧派人到山南把早已秘密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自由自在逍遥“佛法”之外10年之久的仓央嘉措迎回布达拉宫坐床,继位为六世达赖喇嘛。这时的仓央嘉措已经十五岁,成为玉树临风的翩翩少年。更重要的是,他正处于热恋之中,有了自己青梅竹马、倾心相爱的女孩,她叫仁珍旺姆。毫无思想准备的仓央嘉措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搞得措手不及,如果让他自己选择,如果他知道这样将永远离开心爱的仁珍旺姆,我相信他一定不愿意去。但西藏是全民信佛、政教合一的社会,虽说当时红教与黄教、白教、花教一起并称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但黄教势力最大,又以藏王的名义掌握着全西藏的政权,居于统治地位,其他教派都必须接受黄教的领导。因此仓央嘉措即使再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女人,他的全家对藏王的旨意也是不敢违抗的,只能乖乖接受命运安排前往布达拉宫。据说离开时,他连见仁珍旺姆一面的机会都没有。这对苦命情人的恋情就这样匆匆地结束啦。与仁珍旺姆相爱,可以说是仓央嘉措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最自由的日子,他后来的情诗生动地记录了他们幸福的爱情:“我与姑娘相见/山南门隅林里/除了能言鹦鹉/谁人都不知晓……”。未曾想仓央嘉措被接到布达拉宫坐床成达赖喇嘛后,与初恋情人仁珍旺姆竟成永诀。
    来自山南地区琼结县的姑娘——达娃卓玛。仓央嘉措被迫离开家乡和初恋情人仁珍旺姆来到拉萨布达拉宫后,也曾痛定思痛,斩断情丝,一心想当个称职的达赖喇嘛活佛,沉下心来好好学习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和活佛的一切教规礼节,并且很快就成为佛学精深的高僧。但当时的藏王桑杰嘉措出于对权力的欲望和贪婪,不肯将权力移交给业已达到亲政年龄的仓央嘉措,只想利用达赖喇嘛活佛的名义发号施令,与同样对统治西藏虎视眈眈的政治对手拉藏汗争权夺利,仓央嘉措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桑杰嘉措的傀儡,是夹在藏王和拉藏汗之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使得仓央嘉措对达赖喇嘛这一职位心灰意冷起来,从此不再关心政事,并怀念自己以前男欢女爱的生活,开始纵情声色。桑杰嘉措为了让仓央嘉措不再干预他行政事务,对仓央嘉措放浪形骸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白天他依然是那尊被顶礼膜拜的神。一到夜深人静之时,他就脱下僧袍,换上平民青年的服装,他便经常微服夜出,来到拉萨街头的酒馆之中,化身英俊的美少年宕桑旺波,与同龄人们一起放纵欢乐。在拉萨街头又邂逅来自琼结达娃卓玛,达娃卓玛容貌美丽,性情温柔,嗓音甜美,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像刚刚酿就的葡萄酒,看一眼就能把人醉倒。仓央嘉措和她特别相知相爱,认为是神灵的赐于,前世的缘份,他写了这样一首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拉萨人烟稠密/琼结人儿美丽/我心心相印的人儿/是琼结地方来的。 白天他们在一起歌舞游玩,夜里常常幽会。俗话说,甜青稞往往酿成苦酒,快乐往往变成悲哀。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来,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进入了仓央嘉措的寝宫。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他的情人达娃卓玛处死,对仓央嘉措采取严厉措施,大管家为了收敛和安抚他那“多情和不安分的心”,扩建布达拉宫宗角禄康花园供仓央嘉措游玩和开心,把仓央嘉措关闭看管起来。
    黄房子中美丽的当垆女——于琼卓嘎。失去达娃卓玛后,龙王潭成了仓央嘉措的伤心之地,再也不想去。在他二十岁那年拒受比丘戒,要求班禅大师收回此前所授的沙弥戒还俗,否则宁可自杀。他不愿成佛,只愿陪伴自己的爱人过世俗的生活,遭到拒绝。他内心的痛苦和郁闷又需要放纵和发泄来排解,他更加肆无忌惮不把黄教清规戒律放在眼里,干脆在布达拉宫边上开了个小门,经常乘着黑夜戴假发微服外出,化名宕桑旺布,乔装改扮在拉萨的公园和居民中游玩,频频与许多美女相会。“住在布达拉宫里/是活佛仓央嘉措/进入拉萨民间/是荡子宕桑旺布。”“住在布达拉宫里/我是雪域最大的王/在拉萨的大街上流浪/我是世界最美的情郎。”这些诗句生动地反映了他过的活佛和俗人的双重生活。这段时间,仓央嘉措在八廓街一个土黄色酒楼遇到了美丽的当垆女于琼卓嘎(民间习惯称“玛吉阿米”的就是她),于琼卓嘎也被仓央嘉措超凡脱俗的仪表所倾倒(“女郎亦震其仪表而委心焉”),他从此“昏而往,晓而归”,乐不思蜀,白天在布达拉宫念经为活佛,夜晚到黄色酒楼伴卿做情郎,这样过了好几个月蜜月般的生活,同时他也为于琼卓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每当一轮明月升起/玛吉阿米的笑脸/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和于琼卓嘎的一次又一次的幽会,让他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得到释放,无法自拔。他毕竟是个活佛,虽然万民敬爱他,但一次雪夜的幽媾之后,一切都将画上句号。为爱情的自由,凡人可以私奔,小喇嘛可以还俗,只有他,作为达赖佛教第一人,无处躲,也无处逃。为了阻止仓央嘉措,宗教势力甚至派人将于琼卓嘎奸污,告诉他这是一个如何污秽的女子,而仓央嘉措却说,世间一切的污浊都不足以沾染于琼卓嘎的圣洁。
    其实,西藏的习俗,历来对男女相爱比较宽松。男孩到了十五岁、女孩到了十四岁就可以自由恋爱,特别是有些地方,女孩到了十四岁就不许跟父母住在一起,要赶出门住到羊圈里,家里条件好的可以另搭一个白色帐篷,表示女儿已经成年,任何男人都可以和她在一起,家里是不会干预的。如果女孩肚子有了身孕,家里不仅不会歧视,反而会为家里增加人丁而很高兴。因为每增加一个人,就可以多分牦牛和羊,家里就增加了财富。如果女孩知道肚子里孩子是谁的,还可以向男方家里索要数量不等的牦牛作为补偿。仓央嘉措既然把自己作为普通人对待,他就可以与其他男人一样,与自己喜欢的女子谈情说爱,这是不违背西藏风俗的。
    一七零五年,拉藏汗上奏康熙帝,奏称六世达赖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帝以“耽于酒色、不守清规”的罪名废黜六世达赖,解送京师。人们都以为他被废的原因是爱情秘密的泄露,其实他是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仓央嘉措坦然接受这一切,终于可以不受束缚追求爱情和人世间的快乐了,那怕这一切用尊贵的地位和生命去交换,也无怨无悔。在押解赴京途中路过青海湖,望见蓝天下的白云,他又开始触景生情,他想到的不是佛教经典,不是天下苍生,也不是与他曾有过刻骨欢爱、铭心缠绵的达娃卓玛和于琼卓嘎,而是与他相识最早、缘分最浅、分别最久的仁珍旺姆,并写下诗句:“东山的高峰/见白云蒸腾天空/莫不是仁珍旺姆/又为我燃起神香?”足见他对仁珍旺姆这个初恋情人是何等一往情深! 一七零六年行至青海湖滨时染病去世(一说被害)。仓央加措,一位不贪权势、体恤庶民、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传奇活佛。 别怪他风流浪荡,他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他所追寻的,和凡人没有什么两样。当仓央嘉措爱情结束时,他生命也走向了尽头。爱情给他这一生带来了最美好的回忆,也让他尝尽了人间最纯贞的情爱和最苦的美酒。
    仓央嘉措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又有爱情的凄美,在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尽命运的神奇。三百年来为后人所追索和探奇,他也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的唯美诗篇感动着后世里的无数男女。他也是当今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人物之一。后来,藏传佛教高僧这样评价他:“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独立特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益!
    由于仓央嘉措与于琼卓嘎的爱情传说,使得他们曾经幽会的位于八廓街的那座黄房子酒楼一不小心身价倍增。更由于仓央嘉措情诗中将于琼卓嘎称喻为“玛吉阿米”,这里成为拉萨市餐饮业的一块金字招牌。酒楼里面菜肴味道平平但价格奇高却又每天门庭若市,火爆得令人妒嫉。人们趋之若鹜地来到这里,是追这浪漫的爱情吧......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7.31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