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9夏·拉萨——色拉寺

$
0
0
2019夏·拉萨——色拉寺

    西藏的天气说变就变,从哲蚌寺出来,就开始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打车来到色拉寺附近,吃完藏面,大雨竟然消失了,也许是有感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太虔诚了吧......

    这里是色拉寺的入口了。到这个寺庙来,完全是想领略一下藏传佛教的特色活动——辩经......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色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 

    来的时间有些早,于是决定先转一圈之后,再来聆听梵音......
    关于色拉寺寺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该寺在奠基兴建时下了一场较猛的冰雹,冰雹藏语发音为“色拉”,故该寺建成后取名为“色拉寺”,意为“冰雹寺”;一说该寺兴建在一片野蔷薇花盛开的地方,故取名“色拉寺”,野蔷薇藏语发音也为“色拉”。
    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色拉寺 ,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后绛钦却杰应召赴北京,受封大慈法王。回藏后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至今仍存。寺内有结巴、麦巴、阿巴三札仓(经院)。其全盛期寺中有僧8000余,规模略次于哲蚌寺。 色拉寺有妙音殿(甲失拉)。主要建筑有措钦(集会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32个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所以平面布局上无整体规划。但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
    在色拉寺修建以前,宗喀巴大师在色拉寺所在地东边山腰上的色拉曲顶小寺里讲经说法,著述立说。并授记此处会形成一座弘扬中观思想的寺院,命令大慈法王释迦益西修建寺院。释迦益西(1352年——1435年)是宗喀巴的大弟子之一,是格鲁派时期的重要人物。1409年,他代替宗喀巴应明成祖帝召请赴北京,1414年第二次入朝,次年受封大国师,公元1434年,明宣宗封他为大慈法王(藏文绛钦曲结),从此被人尊称为绛钦曲结,他是最早在内地修建格鲁派寺院者,明朝与格鲁派建立关系也是从他开始的。
    1419年,绛钦曲结在内乌宗首领南喀桑布的资助下修建了色拉寺。后来逐渐形成了三个扎仓和三十二个康村。占地面积为114964平方米,原定僧侣为5500人,实际达到过9000人。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及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和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已有的规模。色拉寺的建筑密而不挤,杂而不乱,因地制宜,主体突出,体现了格鲁派大寺院的特色风格。
    色拉寺创建后的47年间,有四个扎仓(甲扎仓、仲顶扎仓、堆巴扎仓、麦巴扎仓), 每个扎仓各有一名讲闻导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宗喀巴及门弟子贡钦洛卓仁青僧格在哲蚌寺担任讲闻导师时,由于一些人嫉妒,进行诬蔑和歪曲,心情不舒畅,便来到色拉。许多弟子跟随,喇嘛弟子一齐驻锡色拉,坚持讲闻传授,又吸引许多弟子来聚。几年中,只有在蔡公塘、德庆、拉莫等地巡回辩经,无固定住所,因此又称切巴扎仓。
     纽吾宗本班觉杰和纽吾东官员普尺班宗二人向贡钦弟子聂顿·班觉伦珠提出要求,建立守持贡钦主张的扎仓。 聂顿40岁时,第八绕迥火狗年(1466年), 上述二宗本承担施主,新建切仓的大殿和供殿。自此,色拉寺有了固定地点传法。堆巴扎仓中只有波窝和贡如两个康村的僧人,甲扎仓全部和仲顶扎仓的一部并入切巴扎仓,僧众日益增多。至第十二绕迥木鸡年(1705年)间的240年中,色拉寺只有堆、麦、切三个扎仓。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固始丹增曲杰的孙子拉藏杀害第司桑结嘉措、掌管西藏地方政权后,拉藏汗另设了俱的佛事扎仓,夏天在羌塘、冬季在拉萨居住。色拉寺旧大殿因遭水患,扩大新建成了集会大殿,旧大殿中的大部分佛像、经书、佛塔搬进了新殿,将旧大殿献给拉藏汗,作为他私人的佛事扎仓之所。自此,色拉寺开始有了阿巴扎仓。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蒙古次旺绕旦派遣大军进入西藏,杀死了拉藏汗,其跟随都基本上都爱到惩治,一时混乱,阿巴扎仓在色拉不能立足,他崩离析。三年后,准噶尔军队被子赶出西藏,阿巴扎仓老僧洛桑群觉等三人,通过青海的次仁加台吉,向清朝唐熙皇帝上书呈服。降旨要关顾拉藏汗建立的佛事扎仓,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亦给予关怀和支持,第十二绕迥水虎年(公元1722年), 阿巴扎仓得到修复,并一如既往仍可驻色拉原址。从此,可在阿巴扎仓修习密宗仪轨,讲闻习学。 

    道路右手边的台阶上,就是措钦大殿......

    措钦大殿是色垃寺最大的殿堂,也是色拉寺宗教事务的管理中心。1710年由固始汗(1582年~1654年)后裔拉藏汗(1705年~1717年执政)直接赞助修建的。大殿们于色拉寺的东北部,高四层,由殿前广场、经堂和5个拉康(佛殿)组成。殿前广场遍铺片石,面积约2000平方米;经堂大门面向正南,门外为双排10柱的前廓,廓壁彩绘四大天王像。经堂方柱如林,有长柱89根、短柱36根,面积近2000平方米。经堂中央以长柱升起天井,用以采光。殿堂原主供释迦也失塑像。

    大殿外侧的墙壁画满了壁画,显得富丽堂皇......








 



 
    第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圆寂后又制作一尊5米高的强巴佛鎏金铜像供于东侧,此外还有宗喀巴师徒三尊、格如坚才桑布、多杰朗觉等格鲁派高僧塑像和一座尊胜塔。强巴佛鎏金铜像造型精美,坐于双狮须弥座,足踏仰莲座,两手作转法轮印,面相圆满,神态安详。经堂后部为3座佛殿:强巴佛殿居中,内供措钦大殿主尊强巴佛,形体高大(高约6米),身体在一层,头部在二层;强巴面容佛殿,背光为组合圆雕的神鸟、摩羯鱼、龙女等,形象生动,雕饰精细。强巴佛像两侧彩塑八大菩萨(亦称“八大随佛弟子”,即文殊菩萨、弥勒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菩萨、虚空菩萨、地藏菩萨、除盖障菩萨)立像和两忿怒神像。
    靠南墙的高大经架上珍藏着明成祖赠送给释迦也失的永乐八年(1410年)版《甘珠尔》经书105函(原为108函),这部经书是第一部藏文印刷佛经版本,在中国版本学的研究和印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强巴佛西侧是罗汉殿,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两侧为十六罗汉和四大天王塑像,均为泥塑彩绘。十六罗汉原为释迦也失从内地带来的木雕像,后临样泥塑,将木雕像置泥像腹中。塑像基本保留原来明代的造像风格。强巴佛殿东侧是大威德殿(结几拉康),主供十一面金刚牛头塑像,此外还有依怙神、白拉姆(吉祥天女)、朗色多闻天王等护法神像。殿两侧置经架经书。
    措钦大殿二层两则为僧舍。后部正中为强巴面容佛殿,强巴塑像两侧供有贡如坚赞桑布灵塔、杰第曲吉村灵塔和一座尊胜塔。佛殿两侧是慈悲殿,面积很小,主供千手千眼观音,以及度母、六臂金刚等铜像。三四层为措钦大殿堪布赤巴(法台)的居室、经堂和“喇吉”(色拉寺管理机构)为公的场所以及达赖喇嘛来寺讲经时的居室。四层之上起一屋架,冠以歇山式金顶,屋脊上装饰宝盘、宝珠、倒幢、人身神鸟,四个翘角饰摩羯鱼首,金顶下采用内地的斗栱形式承檐,更增加了大殿的宗教气氛。
    色拉寺内藏有大量的文物佛像、唐卡、经书、法器、供器等,极为珍贵。据《明史》记载:释迦也失在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从北京返藏时,皇帝御赐有“佛经、佛像、法杖、僧衣、绮帛、金银器”,其中有明成祖赐的《大藏经》(用朱刻印)108函和檀香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四大天王;有释迦也失的彩色缂丝像,像长109厘米、宽64厘米,加上边框通长180厘米、宽90厘米,身着袈裟,头戴五方佛帽,端坐法床,头顶华盖,虽经500多年,仍色泽鲜艳,现藏西藏博物馆;有普布觉阿旺降央塑的三师徒塑像、侧耳细听的文殊菩萨像和拉藏汗的慈尊佛像;在措钦大殿土其拉康内藏有200余函用金汁抄写《甘珠尔》和《丹珠尔》经典;在结扎仓内有一副铜钹刻有“二龙戏珠”图案,并有“大明宣德加金银造”款字样,殿内四壁挂满了各种式样的盔甲、弓箭、盾牌、帽子等,据说这些兵器是叶蕃第9代赞普(布带贡甲)时期的,能够“镇魔避邪”。此外,色拉寺还有上万件西藏制作的金铜佛像、印度传来的黄铜佛像、佛教经典、壁画、唐卡、法器等。
    在措钦大殿的另一个佛殿土其拉康内,保存着200余函用金汗手沙的甘珠尔、丹珠尔经书。在吉扎仓的岗叔康佛殿内,珍藏首一副铜钹,钹上刻有“二龙戏珠”的图案,并有“大明宣德加金银造”款字样。此外,在吉扎仓的旦增拉康内,四周墙壁上挂满各种式样的盔甲、弓箭、盾牌、帽子等。相传这些乃是西藏第九代藏王时的兵器,能够“镇魔辟邪”。除以上文物外,据说寺内还珍藏着明朝皇帝赐给的十八尊檀香木雕刻的罗汉等。
    色拉寺内保存着上万个金刚佛像,大多为西藏本地制作。还有许多是从内地或印度带来的铜佛像。大殿和各札仓经堂四壁保存着大量彩色壁画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马头明王”像。色拉寺藏明永乐八年(1410)刻本《甘珠尔》,是第一部藏文刻本大藏经,为永乐皇帝所颁赐,至今保存完好,反映了明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再往前走,在道路的转弯处,就是著名的色拉寺辩经场了......

    色拉寺的辩经非常有名。辩经是藏传佛教弟子修习“五部大论”的重要课程和方式,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比平时的辩经正式得多的是定期举行的辩经法会,由高僧们展开关于佛法的讨论乃至辩论。而每日的辩经,则是众喇嘛参悟奥义、提高修为的一种辅助方法。
    色拉寺可能不如哲蚌寺宏大多彩,但这里的辩经活动绝对是非常有特色的。辩经的时间一般从15:00开始,可以随意观看。辩经功课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固定进行,且向游人开放。游客可以使用手机拍摄,但不准使用照相机,不知是何缘故......

    辩经指的指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藏语称“村尼作巴”,意为“法相”,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多在寺院内空旷之地、树阴下进行。最早源于赤松德赞时期大乘和尚和噶玛拉锡拉的公开辩论。
    辩经这种方式最早源自古印度。公元792年,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寂护(就是建桑耶寺的那两个人)等高僧,入藏宏法。当时在西藏也有不少汉僧,领头的叫大乘和尚。这两派本着“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原则,摆开了一场论战擂台,誓要一见高低。结果汉僧不敌印僧,败下阵来。落败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汉传佛教比印度佛教差劲,而是因为两家修炼的重点各有不同。汉僧习炼禅宗,讲究的是顿悟,是心领神会。这种注重性灵和感性思维的方法,敌不过擅长逻辑思维的印度佛教。这次打擂,史称“拉萨论争”,并由此开创了藏传佛教辩经的先河。
    辩经为西藏三大寺佛学的最大特色,辩经者由较优秀僧人担任,其方式各寺不同,主要可分为对辩和立宗辩两种形式。
    对辩:藏语称“作朗”。辩者二人,其中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且不许反问;告一段落后再反过来,直至一人无法问出。
    立宗辩:藏语称“当贾狭”。辩者无人数限制,立宗人自立一说,待人辩驳,多坐于地上,只可回答不可反问;问难者称“达赛当堪”,即“试问真意者”,不断提出问题,有时一人提问,有时数人提问,被提问者无反问机会。立宗辩过程中问难者可高声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动念珠、拉袍撩衣、来回踱步,也可用手抚拍对方身体等做各种奚落对方的动作。
    凡当答者被问倒时,周围观看者会大声嘘倒台,辩者要除下黄帽,直至下次辩倒问方时方能重新佩冠。我们常会见到有时在辩论时,世俗上的人会兜圈顾左右而言他,令人忘了本来辩论的主题。在佛法辩论上,辩者则只可答“是”、“不是”或“不定”三种可能之一,绝不可能以胡言应付过去,所以胜负结果是很明显的。即使对不懂藏语的观众而言,整个辩经过程也不枯燥。单单观看问者那种近乎电视节目中饰演律师的演员那种咄咄逼人的声威及有如京剧“造手”般的辩经手势,已经令人大开眼界了。
    在一年一度的广愿法会上,应考僧人必须一个人与多位长老同时辩论,方可考取最高的“格西拉然巴”学位(相当于一级荣誉之“博士”衔头)。

    时间还早,于是继续在寺院中闲逛......












    色拉寺也有几大扎仓......

 
 
    吉扎仓是色拉寺最大的扎仓,面积1702平方米,仅次于措钦大殿。初建于1435年,创建人为贡久洛真·仁钦僧格。仁钦僧格系后藏人,年轻时拜释迦也失为师,后从宗喀巴习显、密教法,并依宗喀巴(格鲁派始祖)意愿建吉扎仓,为第一任堪布(住持)。吉扎仓,高四层,仅经堂就有柱100根。经堂内遍挂唐卡、伞盖、帏幔,四周墙壁遍绘释迦传记和各种护法神像。殿内北部供有多座灵塔和造像。殿内北部供有多座灵塔和造像。从东向西依次为二降神银塔、德钦希巴兰布(著名格西)灵塔、赤钦洛桑扎西(甘丹寺赤巴)灵塔、扎底钦久·强白崔真(著名格西)灵塔、赞布瓦·洛桑坚赞(第二十八任第司)灵塔、达孜米旺·阿旺曲丹(热振第一代活佛)、第一代扎底曲桑活佛灵塔、赤钦·丹巴绕杰(第二代热振活佛)灵塔。在众多的灵塔之间还供奉着第八世达赖(强白嘉措)、第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第二代和第九代热振活佛,以及吉扎仓一些著名的高僧、活佛造像。经堂的西、北部有5个佛殿:三世佛殿位于西侧,殿内供奉过 去、现 在、未 来三世佛和八在菩萨像;马头金刚殿(达真拉康),内供吉扎仓创建人洛真仁钦亲塑的马头金刚像,以及依怙神、忿怒神等护法神像,梁柱和墙壁上还挂有许多狰狞的面具,极为恐怖;强巴佛殿内主供强巴佛、十一面观音等塑像;宗喀巴殿主供宗喀巴大师,还供有吉扎仓历代高僧塑像;妙音殿(甲失拉康)位于经堂东北角,主供妙音铜像。吉扎仓二楼有两个佛殿:西侧是面容殿(协惹拉康),主供吉扎仓保护神马头金刚的面容:东侧为观音殿(坚热赛拉康),主供观音菩萨像。三楼还有一个尊胜殿(朗杰拉康),所供佛像现已不存。四楼中间为达赖来寺讲经进的卧室,两侧为扎仓堪布(住持)和其他管理人员的住房。

 

    

     麦扎仓是色拉寺的早期建筑。始建于1419年,为寺庙创建人释迦也失所建。据说始建殿堂毁于雷击,后于公元1761年由贡钦·强曲彭巴重建。面积1620平方米。经堂中有长柱8根、短柱62根,主供释边牟尼铜像,列供于两侧的造像有未来佛、无量寿佛、药师佛、妙音菩萨、宗喀巴师徒三尊、第七世菩萨、宗喀巴师徒三尊、第七世达赖、第三代策默林活佛(贡觉丹贝坚赞)、帕邦喀活佛等铜像。经堂北侧有4个神殿:最西边是护法神殿(特乌拉康),主供护法神“特乌”,特乌置身殿堂内的神龛中,只显露出上半身,龛门雕刻飞云中起舞的一对人骨架,门两侧雕刻数十具骷髅;龛中的护法神环眼怒睁,巨口忿张;殿中供奉的六臂金刚、白依怙神、十三面牛头金刚、忿怒神等塑像也都威武可怖,整个殿堂充满神秘恐骇的气氛。护法神殿东侧依次为罗汉殿(乃登拉康)、释迦牟尼殿(祖拉康)和宗喀巴殿(宗喀拉康),殿内分别供有十六罗汉、释迦牟尼佛和宗喀巴大师塑像。麦扎仓二楼有太阳神殿(尼玛拉康)、甘珠尔经殿(甘珠尔拉康)。甘珠尔拉康原藏有108部金粉书写的《甘姝尔》和其他经典,“文革”中散失;现殿内佛橱中供有千尊度母小铜像。三楼中间为达赖卧室,两侧为扎仓强崔的住室及办公场所。

    阿巴扎仓也是色拉寺的早期建筑,也是色拉寺的密宗扎仓,1419年由释迦也失创建,当时作为色拉寺的措钦大殿,1710年现措钦大殿建成后始改为扎仓。面积1517平方米。高三层,由经堂和4个佛殿组成。经堂有长柱4根、短柱42根,主供释迦也失塑像,两侧供有贡若坚村桑布、赤钦丹巴让吉、杰尊曲吉坚村、宗喀巴师徒三尊、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等塑像。经堂四壁遍绘壁画,有释迦牟尼传记、六庄严(即龙树、圣天、无著、世亲、陈那和法称)、密集金刚、西方有乐世界等题材。经堂北侧的罗汉殿(乃登拉康)供奉释迦牟尼、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马头金刚(为慈悲观音的化身)、忿怒神(为佛在降魔除障时显现的“法身”)等塑像。罗汉殿的东侧是大威德殿(结几拉康),主供大威德塑像(格鲁派主修的护法神)。据说这尊神像是释迦也失特请后藏雕塑家夏艾哇塑的。塑像腹是装藏有热罗扎哇的一个拇指,塑完后释迦也失亲自主持了开光诵经仪式。大威德神像两侧共有吉祥天女、六臂依怙神、四臂依怙神、多闻天王、白梵天王等塑像。阿巴扎仓二楼为僧房和无量光佛殿(温巴埋拉康),殿中供有无量光佛合金像、贡若坚村桑布包银灵塔、杰尊曲结坚村包银灵塔,还有一座拉藏汗(?~1717年,清代蒙古和硕特部贵族首领)出资修建的善逝塔。三楼主要作为达赖的卧室。

 

 



    这个扎仓干脆没有汉语了。藏族导游无数次告诉我们说,这里的喇嘛其实文化水平都很高。他们五六岁就被家里送来了,汉语、藏语、英语都是其必学的课程,你问话,他不答,说明他根本不想回答你,而不是听不懂呢......



 

    好奇怪的一座楼,从这个角度看,本以为是座塔呢......


 



    这里应该是晒佛台了,小小的广场可以鸟瞰整个色拉寺。每年雪顿节,都在这里举行晒佛仪式......
    色拉寺还有一个盛大的节日叫“色拉崩钦”,意为色拉寺独有的金刚杵加持节。据传在公元15世纪末,由印度传来一个金刚杵,人称飞来杵,后由结巴扎仓堪布于藏历12月27日迎入丹增护法神殿中供奉。过去,按习惯每到12月27日清晨,结巴扎仓的“执法者”骑上快马将金刚杵送往布达拉宫呈给达赖喇嘛,达赖喇嘛对金刚杵加持后,再快马送回色拉寺。这时,结巴扎仓堪布升座,手持金刚杵给全寺僧众及前来朝拜的信众击头加持,以表佛、菩萨及护法神的护佑。每年这天来色拉寺等待击头加持的信徒数以万计。

  

 
    这里能看到远处的布达拉宫......



 

 



 

    说说格鲁派吧:格鲁派(黄教)是中国藏传佛教宗派。藏语格鲁意即善律,该派强调严守戒律,故名。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创教人宗喀巴,原为噶当派僧人,故该派又被称为新噶当派。格鲁派产生于15世纪初。一般认为,明永乐七年(1409年)甘丹寺的建造,标志该教派的正式形成。它是藏传佛教中最后出现的教派,因护法王固始汗推翻噶举派藏巴汗而成为最大的一个教派。
    宗喀巴曾师从14世纪西藏各大教派如萨迦、噶举等,他针对藏传佛教中当时僧纪废弛、寺院生活腐化,而倡导宗教改革,提出僧人严格持戒、 不事农作、独身不娶,并加强僧院制度管理。关于修持,他主张显密并重,先显后密,强调教理和因明等都有助于解脱。其《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与阿底峡《菩提道灯论》在旨趣上一脉相承。1409年,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支持下,在拉萨发起大祈愿法会,显示其权威地位。同年建甘丹寺为驻寺,故该派亦称甘丹派。以后该派又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诸大寺,势力日渐扩张。1542年,该派以索南嘉措为二世达赖的转世,活佛转世制度在格鲁派中自此确立。16世纪索南嘉措受明廷册封。
    创始人宗喀巴(1357-1419)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夏琼寺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1373年他到卫藏地区学经,先后从萨迦﹑噶举﹑夏鲁等派僧人学习。至14世纪80年代初﹐学习各派显宗经论,以后又系统地学习密宗,至80年代末,遍学藏传佛教显密宗各派教法。自1400~1409年,宗喀巴积极倡导僧人严守戒律,学经须遵循次第。著《菩提道次第广论》(1402年成书)﹑《密宗道次第广论》(1406年成书),为创立此派奠定理论基础。1409年藏历正月﹐宗喀巴在帕竹地方政权阐化王札巴坚赞和内邬宗(今拉萨西郊柳梧区)宗本南喀桑布及其侄班觉桑布的支持下﹐在拉萨发起大祈愿法会,参加的各宗派僧人1万余人。法会后,宗喀巴又在帕竹地方政权属下贵族仁钦贝和仁钦伦布父子的资助下,在拉萨东北40余公里的旺古尔山建立甘丹寺,独树一派。至清代,该派的达赖与班禅两转世系统均由清廷扶持确认。格鲁派成为西藏地方政权的执政教派,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自此进一步发展。格鲁派除藏区四大寺,尚有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及今蒙古的额尔德尼召等教派中心。该派奉龙树《中论》,持缘起性空之见。谓诸法待缘而起,毕竟空无自性。修持主教行并重,不废戒律,兼重止观。教法包容显密二宗,强调先显后密,循序渐进,学不躐等。其学经制度严密系统,考核升迁章法严密。显宗学僧先通五大部(《量释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俱舍论》),在三大寺获格西学位后方可进一步修密宗四大部瑜伽密法。该派亦有严格寺院管理制度,僧职人员各司其职,母子寺院从属关系严格。历史上该派在藏族、蒙古族居住区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因护法王固始汗推翻噶举派藏巴汗而成为最大的一个教派。
    宗喀巴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有贾曹杰和克主杰。贾曹杰继承宗喀巴法位,为第一任甘丹墀巴(意为甘丹寺座主﹐实为此派教主的地位)。克主杰为第二任甘丹墀巴,后期此派建立班禅转世系统时,又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宗喀巴和贾曹杰﹑克主杰被藏族佛教徒尊称为“师徒三尊”。此外,宗喀巴的弟子中还有绛央却杰是哲蚌寺的建立者;绛钦却杰是色拉寺的建立者;根敦珠巴是扎什伦布寺的建立者,也是后期被追认的第一世达赖;喜饶僧格是密宗寺院举麦札仓的建立者,这些人都是积极协助宗喀巴创建此派的代表人物。到16世纪中,此派寺院已遍及于藏族分布的各地区。
    他们奉龙树《中论》,持缘起性空之见,即一切法俱是待缘而起,又俱是空无自性。亦即主张一切法世俗谛有、胜义谛无。修习兼重止观,使之互为补充而不偏执一端,尤重戒学。对显密二宗的关系,强调先显后密的次第。显宗以噶当派为基础,密宗兼有萨迦、噶举各派教法,由宗喀巴调整、融合成为一完整体系。由于此派自创建时起,即以僧人应严守戒律作号召,因而得到公众的欢迎和支持。同时,此派的出现也适应当时藏族封建领主阶级利用宗教以维护其统治的需要,加以此派不局限于争取单一领主,而广泛地与各地的封建统治阶级结纳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所以发展迅速,并为该派建立独立的寺院经济创造了条件。
    该派重视僧人学经,有系统的学经制度。先显后密,循序渐进,学不躐等;所学经论及考核、升迁等规定自成体系。学经僧人须学显宗五部大论:《量释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俱舍论》。学完即可通过格西学位考试。凡考取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系统的第一等格西,再入举堆札仓或举麦札仓研习密宗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经过逐级的职位升迁,可升任甘丹墀巴。
    此派很重视寺院管理制度。母子寺院从属关系严格;僧职人员各司专职,不得越权;寺院管理实行委员议事的形式,任何个人不得垄断寺政。这种严密的寺院管理制度,有助于保持寺院组织的相对独立性,而避免某一个世俗封建统治者对寺院的操纵。
    16世纪中叶,该派开始实行转世制度,表明此时已形成独立的寺院经济势力。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哲蚌寺的索南嘉措正式称活佛,以继承具前世根敦嘉措的地位。明万历六年(1578),索南嘉措应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之请,到青海传教,受俺答汗赠予达赖喇嘛的称号,是为达赖名号的开端。索南嘉措被认为达赖三世。崇祯十五年(1642)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受此派领袖人物达赖五世罗桑嘉措和罗桑确吉坚赞之请,出兵击败该派各敌对势力集团,从而位居其他宗派之上。清顺治二年(1645),固始汗赠罗桑确吉坚赞以班禅博克多的称号,从而建立了班禅转世系统,罗桑确吉坚赞被认为班禅四世。顺治九年,达赖五世到北京,翌年受清朝正式册封。班禅四世去世后,罗桑意希被认作他的转世。康熙五十二年(1713)班禅五世罗桑意希也受到清朝正式册封为班禅额尔德尼。乾隆十六年(1751),清朝正式授权达赖七世格桑嘉措管理西藏地方政务,此派遂成为西藏的执政宗派。历史上,此派在藏、蒙古族地区流传较广。外蒙古(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哲布尊丹巴(原属觉囊派,清初改宗格鲁派)和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同为该派著名的活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短短几十载,天地却如此浩瀚,不由让人心生感慨......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8.1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