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9五一·安徽合肥——李鸿章故居

$
0
0
2019五一·安徽合肥——李鸿章故居
    合肥的淮河路上,有两处我比较感兴趣的景点——李鸿章故居和明教寺。先来说说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故居又名李氏家族旧宅、李府、李鸿章府,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号,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家宅,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故居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由李府和淮系展馆组成。李府占地2000平方米,淮系展馆占地1500多平方米。李府由南向北分为五进,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和走马转心楼。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故居第一进为门厅,门前一对狮子赫然屹立,左为雄狮、右为雌狮。雄狮脚下踩有一只球,象征寰宇、权力,形象威严,为镇宅辟邪用。雌狮脚下踏有一只小狮,象征家族子嗣昌盛。
    俗语:“宰相合肥天下瘦。”李家的祖先由江西迁来合肥磨店,并建设祖宅。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年)8月,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率部攻克庐州,将李鸿章的祖宅“焚毁一空”。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开始,李鸿章及其兄弟在合肥广置房产。李鸿章聚敛财产的本事很高,他死时家族已经广置家产,成为合肥首屈一指的富豪大户。李氏兄弟6人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覆盖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占据了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时称“李府半条街”,现存李鸿章故居仅为其中的一部分。20世纪50年代,李鸿章家族故居临街的部分分别被改建成淮河百货公司和其他商店。后面的房屋先是被皖北人民银行和安徽省人民银行使用,后划归合肥市工商银行,被当作了宿舍。1999年9月,李鸿章故居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在故居的东侧又增加1300平方米的仿古式二层建筑作为展厅,集中展示淮系集团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使故居整个面积达到3000余平方米。

    李鸿章故居是江淮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晚清名人故居。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由李府和淮系展馆组成。李府占地2000平方米,淮系展馆占地1500多平方米。李府由南向北分为五进,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和走马转心楼。属于文人士大夫式的住宅、庭院和书斋相结合的民居建筑。前厅布置了“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该展览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即“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中厅和小姐楼则采用复原陈列的形式展现了家接待客人和家眷们的日常起居生活情况,充分表现了江淮地区的建筑风格。东面的 “李鸿章与招商局 ”“淮军与近代国防 ”等一系列展览,则是在丰富李鸿章生平展的基础上开放的,充分揭示了这个晚清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集团——淮系集团在李鸿章的领导下,对近代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也向人们展现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以及那段屈辱与抗争的近代历史。

    过厅:过厅正中是一座屏风,上方高悬一块匾额,上书“钧衡笃祜”四个丰筋多力的金色大字,意为李鸿章官显福厚。这四个字是李鸿章七十大寿时光绪皇帝御笔所赐,用以褒奖他对大清帝国所做的功绩。过去,过厅是客人等待主人召见的地方,现在,这里被布置上了《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陈列,还展有“李氏祖容画像”、李氏宗谱、晚清黄龙旗等珍贵文物,展示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
    李鸿章生平展:在李鸿章生平展中,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即“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了作为军事家、实业家以及外交家的李鸿章这样一位极具争议性和传奇性的人物。







    《爱民歌》咸丰八年(1858),曾国藩在江西南昌大营作。以浅显通俗的歌谣形式教育湘军遵纪守法,宣传忠君报国。淮军初建时亦采此歌。



    马拉火车: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后,遭顽固派反对,被清政府以“震动东陵”,“有伤稼禾”等为由,勒令停驶。后只得以骡马拽引煤车和旅客车厢。















































 























 
    再往里走的三进为中厅,也相当于现在的客厅,是古代建筑中规格最高的部分,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如家族议事、接待贵宾等......
    中厅:中厅又叫福寿堂,喻示福寿安康。堂高9米,是现存江淮地区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厅堂。每扇格门上都雕有造型精美的图案,房梁全是斗榫,不用一枚铁钉。大梁两头都雕成象头形状,寓意吉祥(象)。正上方的横梁上雕有“佘太君祝寿图”。东西两厢是李氏后人的书房。中厅上方的长几上,摆有古钟、花瓶、镜子,寓意住宅“终生平静”。中厅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构成一个开间,木柱的左右各为一个开间,加上东西两面厢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颇具江淮地区富家豪宅的建筑特色。东厢房是书房,房中的博古架为“过桥式”,相映成趣的左右两部分可以重叠吻合。这一构思,源于古代阴阳互补理论。左边摆放的楠木书架,正好可以装下一部《二十四史》。



    在前院与小姐楼中间有道墙,墙中间的门,便是过去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了。墙门把小姐楼与外界严密隔开,男子严禁进入二门半步。

    小姐楼:小姐楼又叫“走马楼”,是李府女眷住的地方。小姐楼后一进的楼上摆放着古老的绣床、雕花的梳妆台、大理石面的圆凳,床、台、凳都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红木家具。屋内一个漂亮的粉彩瓷礅,放在红木梳妆台前。
小姐楼造型为封闭回廊式木楼。楼下正中的一方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气,迎合阴阳调合之风水学。楼上东首第一间房,是李鸿章幼女菊耦(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祖母)所住,正中则是老夫人所居。老宅有一个后园,始建于故居建成后,是供家眷们休闲娱乐的后花园。

    李鸿章墨宝展:四进是墨宝展,李鸿章擅长奏牍,工于诗文,从政之余留下大量匾额、对联以及信札等珍贵墨迹。其书法以行书为代表性书体,受过严谨的笔法训练,得力于唐人庄重质朴、宋人圆润秀逸以及清代碑学的书法风格,作品雄强朴茂,浑厚庄严,在清代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此次由全国收录的李鸿章墨宝多为难得的珍品,书法造诣较高,包括李鸿章撰写的匾额、对联和信札等作品,具有极高的美学和史学价值。馆内有李鸿章亲笔撰写的“阃寄干城”匾额、写给同僚好友的亲笔手札等珍贵藏品。

































    李鸿章与招商局:五进则专门布置为招商局展览。李鸿章是洋务派领袖,在他的主持下,轮船招商局得以创办,成为洋务运动转型向“求富”之路的标志。通过李鸿章与招商局展览,展现了李鸿章创办、扶持、掌控和发展招商局的过程,他向清廷奏呈《试办轮船招商折》影印件、近代中国民族航运业拥有的第一艘轮船“伊敦轮”的模型等也在同步展出。















































    淮军与近代国防:李鸿章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淮军是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这部分展览揭示了这个晚清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集团——淮系集团在李鸿章的领导下,对近代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展有刘铭传部缴获的法国军刀等珍贵文物。












































































附:故居门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