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9五一·安徽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

$
0
0
2019五一·安徽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犹如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浩瀚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表现了“渡江”与“胜利”的主题。纪念馆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犹如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浩瀚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舰首跨度35米、悬挑高度44米,纪念馆整个馆体地面长度南北长107米,宽39米。馆身以49°角向前倾斜,象征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这座纪念馆完全是矗立在水中央的,进出馆内参观,只有通过南北两座浮桥。平时这两座浮桥都是在水底的,等到参观人员进出时才会浮出水面。乘风破浪的战舰结构新颖,造型独特,“船头”部分超长超重超高悬挑结构在国内堪称首例。
    高大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为全铜铸制,从东向西分别为粟裕、陈毅、刘伯承、邓小平和谭震林五位总前委成员。雕像表现出了五位领导人在合肥瑶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的雄才大略与宏伟气度。渡江战役中,安徽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合肥瑶岗,以邓小平为首的总前委指挥了举世瞩目的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横渡的千里江面皖江就占了八百里,巢湖也是部队重要的练兵场所。
    在纪念馆的观景平台,俯瞰下方是大型室内群雕组像《占领总统府》。群雕长50米,平均高度8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群雕组像。渡江战役打响后,仅用三天时间,人民解放军便占领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雕塑正是展现了解放军突破千里江防、乘胜向全国进军的强大气势。

    纪念馆主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馆内基本陈列《百万雄师过大江》全面展示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馆内亮点纷呈,有国内最大的室内艺术群雕“胜利之师”、最新采用的幻影成像、蓝幕抠像技术、最新摄制的纪录片《八百将士忆渡江》、一千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反映惊心动魄的渡江场景的半景画馆和超写真的4D电影等,能让每位观众体验到最真实的渡江战役的全过程。

    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战略决战胜利后,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强渡江河进攻战役。战役自1949年4月20日发起,至6月2日止,历时43天。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共100万人,以及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组成的先遣兵团12万人,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和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在华东、中原两区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在江南中共秘密组织和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陆海空三军联合组成的长江防线,占领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攻克了全国经济中心上海,解放了杭州、武汉、南昌等名城,以及苏南、皖南、浙江大部、闽北、赣东北、鄂东南的广大地区,歼灭国民党军共43万余人。渡江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划江而治”的迷梦,宣告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序厅里展出的是“渡江一日”......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向长江北岸集结。国民党军在长江南岸集中一百多个陆军师,在海军、空军的配合下,构成西起宜昌东至上海一千八百多公里的长江防线,企图阻止我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21日,中央军委主xi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下达了向江南进军的命令。于是我百万雄师举行了空前规模的渡江战役。4月21日晨,第二、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横渡长江,突破敌人的“千里江防”,于4月23日解放南京。接着各路大军继续向南挺进,先后解放杭州、南昌、上海。5月14日,第四野战军一个兵团从武汉以东团凤至武穴一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迫使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在贺胜桥、金口起义,进而解放武汉三镇。渡江战役自4月下旬至6月下旬,先后解放一百二十座城市和苏、浙、皖、闽、赣、鄂等省的部分或大部地区,歼敌四十余万,为进军东南、华南、西南,最后解放全国创造了条件。

 

    第一展厅  战前形势: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统治集团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已处于总崩溃的绝境;共产党威望则空前提高。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热烈拥护,解放区一片兴旺景象。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是毫无疑义的了。在此形势下,美国支持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一边策划和谈骗局,一边加紧部署长江防御;共产党则一边揭露其和谈虚伪性和欺骗性,提出结束战争、实现真正和平的条件同对方谈判,一边要求人民解放军加紧渡江准备,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

    三大战役进行期间,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国名党政府的失败已成定局,但又不甘心其在中国的失败,不得不由单纯地支持国民党军事“剿共”转而为实行两面性政策:一方面继续支持国民党政府抵抗解放军的进攻,或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谈”,以帮助国民党保住江南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妄图在革命阵营内组织反对派,反对中国革命。苏共中央关注中国革命形势,1949年1月,苏共总书记斯大林委派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到达中共中央驻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与中共领导人会谈,毛泽东向他全面介绍了中国的革命形势。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政府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已陷入危局。此前一直扶持国民党政权的美国政府已经对蒋介石集团失去了信心,1948年10月,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向国务院汇报说:政府尤其是蒋委员长比过去更加不得人心,我们应当让委员长引退。 1948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美国政府正在考虑要不要蒋介石。
    但蒋介石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1948年底,在致函美国总统杜鲁门请求军事援助遭到拒绝后,他又派夫人宋美龄赴美乞援。五年前宋美龄曾经作为他的特使访美,赢得了各界的赞扬。然而此次乞援,由于国民党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她最终不得不黯然回国。1949年1月8日,国民党政府要求美英法苏四国政府“调停”中国内战,被拒。图为《大公报》相关报道。
    美国舆论加紧放出国共“和谈”的空气。图为1949年2月10日《新华日报》相关文章。

 



















































































































































4872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5.1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