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五一·安徽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
来到一座城市,最愿意的就是踏着历史的足迹感怀。11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首先来到的就是渡江战役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的巢湖之滨。主体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规划场地成半岛状突出巢湖,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纪念馆于2012年11月28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北门外是左右两座胜利之师的雕塑......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渡江战役总前委就驻扎在肥东县撮镇瑶岗村。渡江战役纪念馆是和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纪念馆等同规模的国家一流纪念馆。2017年3月,渡江战役纪念馆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渡江战役纪念园通过一条长达850多米的纪念性轴线进行总体布局,展开气势磅礴的叙事主题,领导人群雕为序列起点,胜利之师雕塑、纪念馆、解放广场、铁石铺成的金沙滩、胜利广场、胜利之塔依次展开。
我们从纪念园的北部进入。自北向南为纪念馆、总前委群像和五角星胜利塔,再往南,就是巢湖观景台了......
渡江战役纪念馆是整个园区的核心部分,巨大的馆身犹如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浩瀚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表现了“渡江”与“胜利”的主题。纪念馆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犹如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浩瀚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舰首跨度35米、悬挑高度44米,纪念馆整个馆体地面长度南北长107米,宽39米。馆身以49°角向前倾斜,象征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这座纪念馆完全是矗立在水中央的,进出馆内参观,只有通过南北两座浮桥。平时这两座浮桥都是在水底的,等到参观人员进出时才会浮出水面。
乘风破浪的战舰结构新颖,造型独特,“船头”部分超长超重超高悬挑结构在国内堪称首例。站在49°的“船头”下,头顶坡度造型的确让人叹为观止。49°船头,悬挑端顶点高约39.665米,在支撑体系施工中,工程钢架用量远超过4200吨,船头部位施工时总计重达7500吨。在外墙装饰时,难度仍然非常大。由于船头倾斜度过大,车辆无法开上去,人工把材料搬上去,放什么都会滚下来。49°倾斜角下方外墙是最大的难题,这里也是纪念馆的主入口。49°墙面的下挂板就悬在游客的上方,工人要仰面把又大又重的石材朝头顶上方贴,难度很大。确保石材不会掉下来更为关键,斜坡下是主入口,一旦解决不好,就会留下安全隐患,这才是重中之重。
纪念馆主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馆内基本陈列《百万雄师过大江》全面展示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馆内亮点纷呈,有国内最大的室内艺术群雕“胜利之师”、最新采用的幻影成像、蓝幕抠像技术、最新摄制的纪录片《八百将士忆渡江》、一千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反映惊心动魄的渡江场景的半景画馆和超写真的4D电影等,能让每位观众体验到最真实的渡江战役的全过程。
渡江战役中,安徽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合肥瑶岗,以邓小平为首的总前委指挥了举世瞩目的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横渡的千里江面皖江就占了八百里,巢湖也是部队重要的练兵场所。
胜利之塔为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所建的主体建筑,全塔高99米,九九八十一,代表着“八一”军队的胜利。塔身为钢筋砼高耸结构,从空中俯瞰平面形状为均匀变化的五角星的形状,里面逐步缩小,结构底部平均半径6.5米,顶部平面半径4.8米,为滨湖新区又一标志性建筑。由于渡江战役纪念馆规划设计紧密结合渡江主题,胜利之塔通过对水的灵活运用再现渡江战役的艰难险阻和我军万舰齐发勇渡长江的豪迈英雄气概。
胜利之塔除了有纪念渡江战役的作用,还“兼职”灯塔。塔身60米与90米处各有一圈景观灯,除了有景观美化作用外,还兼有航照灯的作用,它守在巢湖岸边,为湖上的船只照明指路。
再往前走,就是观巢湖平台。巢湖位于皖中,地属合肥,连淮通江,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2公里,常年水域面积约760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宛如一面宝镜镶嵌在江淮大地,有“八百里湖天”之称,为巢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主体区域。巢湖有辽阔水域风光,较为原生态的湖岸环境,有着湖岛、山林、湾咀为自然景观特征,还有巢文化和典型的圩田风光......
八百里巢湖湖面宽广,是当时渡江战役的重要练兵场所。战士们先熟悉水性,早春的湖水还很刺骨,当岸上的人们都还穿着棉衣时,他们已经穿着短裤开始练习游泳。接下来还有水上技术和战术演练,最后再根据各自的登陆点进行综合演习。到战役发起前,一个连队每分钟平均航速能达到70米,靠岸后半分钟即可抢滩登陆。
巢湖得名于有巢氏。有巢氏,简称“有巢”,号“大巢氏”
。尊称“巢皇”,五氏之一,华夏族人,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之一。传说为缁衣氏之夫、燧人氏之父、伏羲氏与女娲氏的祖父。祖籍在今巢湖流域,建立古巢国,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居住在今安徽省巢湖一带,后迁徙至今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石楼山一带。有巢氏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创了巢居文明。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鉴略.三皇纪》:“构木为巢室
袭叶为衣裳”等,都是从人类文明启蒙的角度来概括的,意味着有巢氏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即有记载。《庄子·盗跖》曰:“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5]
《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在 《中国历史讲稿》中指出:“到了有巢氏,我们的祖先才开始和动物区别开来……从此就开始了人类历史”。
人们非常感激这位发明巢居的人,便推选他为部落首领,尊称他为有巢氏。有巢氏被推选为部落首领后,为大家办了许多好事,名声很快传遍中华大地。各部落的人都认为他德高望重,有圣王的才能,一致推选他为部落联盟首领,尊称他为“巢皇”,也就是部落联盟总部的大酋长。有巢氏“王天下”时期,关注民生,胸怀民众,为民谋生,为民造福,功高德隆。“巢皇”有“传二世”说(《春秋纬命历序》其八《因提纪》),也有“百余代”说(《通志·三皇纪第一》)。《逸周书·史记解》:“昔者有巢氏,有乱臣而贵任之,以国假之,以权擅国而主断,君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有巢以亡。”
是说有巢氏的统治,因乱臣而结束。
时值春季,渡江战役纪念园里一片生机......
停车场的对面有安徽名人馆。这里展出的是从远古、秦、汉、唐、宋、元、明、清到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八百多位安徽名人及特色文化风采。除了安徽籍的名人外,在安徽留下重要足迹的人物也会展出。
有巢氏、姜子牙、曹操、包拯、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在安徽历史中,留下了许多重要人物的足迹,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安徽名人馆内集中“亮相”。
对这个馆的兴趣不大,因此也没有驻足,去寻找安徽美食的欲望在夕阳中显得更为重要
......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