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
0
0
2019春节中山游记——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与纪念馆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4A 旅游景区、广东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目前景区占地面积13完平方米。该馆建立了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的展示体系。1959年8月,孙中山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本馆公园题词“中山故居公园”。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意思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
    孙中山将“天下为公”一名言作为自己一生的行事准则,在国家利益和个人的利益之间,他从不犹豫。孙中山对于国家的宏图规划,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中也依然被努力的进行着,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革命以及三民主义努力的奋斗着,贡献着自己所有的精力,这一切都体现着其天下为公的行为准则。或许也正因为孙中山的正直善良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所以受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敬重和爱戴,也正因为如此,其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更是被毛泽东称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目前故居向公众开放的主要展示内容有:孙中山纪念展示区,包括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史迹陈列、孙中山亲属与后裔陈列、中山鼎、警世钟、“瑞接长庚”牌坊——孙中山试验炸药处、铸铜雕塑“根”——孙中山听反清你;处、其他与主题相关的临时展览;翠亨民居展示区,包括复原的孙中山祖家、翠亨村民俗展览、街市亭、富裕人家、小商人家、中等农家、一般农家、侨眷农家、理发店、20世纪30年代的杂货店和其他农家、民居等;翠亨农家展示区,包括水稻种植区、作物种植区、禽畜饲养区、桑鲫鱼塘区、现代农业展示区、水稻耕作农具展览和其他相关主题展览;杨殷、陆浩东纪念展示区,包括杨殷故居、杨殷纪念展览。陆浩东故居、陆浩冬季年展览、陆浩东纪念展览等(正在筹备开放)。其他景点还有:杨鹤龄纪念展览、铸铜雕塑——孙中山与宋庆龄等。

    长长的通道两边有高大的树木。这里人流息壤,全然不似园外马路上冷清......

    一间小小的邮局,儿子的最爱......

    孙中山,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翠亨村的普通农家,1925年3月12日逝世与北京。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和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他是中国的共和国之父,亚洲的共和国之父。为建立和捍卫共和制度而奋斗是贯穿孙中山一生革命事业的一条主线。孙中山精神概括为:为建立一个独立、统一、明主、富强的共和国而努力的爱国精神;不屈不饶、愈挫愈奋的革命精神;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精神、民权精神、民生主义。孙中山先生倡导“博爱”、“天下为公”,他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不懈奋斗,其思想理论不断丰富发展,“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是他的名言。
    孙中山故居: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位于翠亨村后的边缘,孙中山在这里出生,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他在珠江三角洲一代行医和从事革命活动及后来辞去大总统职务回乡,均在此居住。1956年在故居前开辟了公园。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在故居旁兴建辅助陈列馆,馆名由宋庆龄亲笔题写。
    故居现有建筑物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平方米,主体建筑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建筑的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中西合璧。它的正面是西式的内部结构与陈设是当地传统形式;第二,坐东向西。这是因为翠亨村民建房都是坐西朝东的,而实质上所建的房的坐向与其他民居恰恰相反,第三,窗多门多,周围连通。这座楼房有30多处门和两条楼梯。

    这是一幢砖木结构的赭色砖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由孙中山亲自设计,1885和1892年分两期建成。
    酸子树:树种是孙中山在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的。它原来是直生的,1931年以后被台风刮倒,长成此状,但至今仍然枝繁叶茂,开花结果。1962年3月8日,郭沫若先生到此参观时,曾留下“酸豆一株起卧龙”的诗句形容此树的奇特形态。

    孙中山出生的祖屋旧址:这里原有一间4米宽、8米长的房子,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就诞生在那所房子里。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除租耕外,还当村里的更夫,赚钱帮补家用。由于生活贫困,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寄钱回家建房子,正在香G西医书院读书的孙中山回乡主持建造了这所“新”房。1892年孙中山故居落成之后,此屋改作厨房,并挖了一口水井。1913年孙眉扩建后院,增辟厨房后,此屋拆除。



    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为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
    楼房内部布置为岭南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条台上。正厅正面悬挂的孙中山画像是他1912年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的形象。大厅里是不让拍照的,有点儿小遗憾。
    门外拍的这张能看到正对大厅的神龛和孙中山画像,两边墙上挂的是他父亲、母亲的画像。按本地传统,这里是供奉菩萨和祖先神位的地方。两侧对联:“德雨沾濡松柏茂;春风披拂桂兰香。”
    正厅后面是孙中山母亲卧室,这间房在神龛的后面,当地人叫神后房,按当地传统,是给家庭中辈分最高的长者居住。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座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和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1895年他在广州首义失败,离开家乡。1912年5月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的孙中山回到他阔别了17年的家乡,在此小住3天。孙中山在奔走国事的同时对家乡十分想念。1918年7月写信给儿子孙科时曾提到:“若时机适宜,父当回乡一次,以遂多年之愿。”但他一直忙于革命事业,并没有实现第二次回乡之愿。
    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他的最早的一幅照片 。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2孙中山在香G西医书院毕业后,曾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经常回乡,在这里为乡亲治病。孙中山在行医期间,目睹清廷腐败无能,希望上书清廷官僚而使清廷能改变国家落后面貌,是中国能强盛,人民得以富庶。1894年春孙中山先生在这里起草给的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的改革主张,他认为“此四者治国之大经,富国之大本也”。1894年6月与同村好友陆浩东去天津见李鸿章,未获接见,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也深深的刺激孙中山,他感到依靠清政府自身的改革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是绝对不可能的,他毅然走上反清的革命道路,并与陆浩东在这里商讨反清革命策略。
    孙眉:名眉,字德彰,号寿屏。孙眉在1871年随同乡去檀香山谋生,后在那里开垦荒地,逐渐致富。后来又逐渐变卖家产,倾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广东一些资深人士力举孙眉为广东都督,孙眉自己也想当,而孙中山则电劝孙眉不要从政,他说:“兄宜专就所长,专任一事,如安置民军,办理实业之类,而不必担此大任。”孙眉后来移居澳门,1915年去世,享年62岁。
    孙家的厨房,建于1913年,还有浴室和厕所......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至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孙中山也常在山下兰溪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观爽老人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

    翠亨民居展示区:为保护孙中山故居周围的环境风貌,在灵芝和保护翠亨村的部分民居的基础上,开辟了翠亨民居展示区,对清末民初时期翠亨村各阶层的家庭状况进行了精心的复原陈列,并展示了翠亨村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立体地再现了当年孙中山家乡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可以藉此透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民俗风情,请自由参观。


    富有家庭:此为仿建翠亨村“朝议第”杨宅的部分建筑。杨家以外洋贸易致富,向朝廷捐纳获得官衔,并占有村中大部分土地,是村中的富贵家庭。





 

     继续前行......

    模拟的孙家:此处原是陆姓人家的房子,现在用其模拟孙中山出生的祖屋状况。童年的孙中山曾在近似的家境中生活。孙家祖耕务农,年幼的孙中山便要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贫寒的童年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更楼:更楼是过去村民为打更、防盗而设的,孙中山的父亲曾在村中当过更夫。孙中山十七岁时从檀香山回乡,曾倡议改革乡政,组织青年巡逻防盗。
 

    陈兴汉故居:陈兴汉,1876年出生于翠亨村,与孙中山邻居,后追随孙中山,1905年加入同盟会,并成为孙中山贴身保镖和得力助手。民国成立时,任临时大总统秘书。1923年后,历任大元帅府庶务司司长、粤汉铁路事务督办、兵站总监部铁路输送局局长、元帅府财政委员委员、广三铁路、广九铁路管理局局长、广州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等。1929年出席孙中山遗体安葬南京的仪式,随后移居上海。抗战时期,出任京沪铁路局局长、沪杭甬铁路局局长等。新中国成立后,仍留居上海。1970年逝世。











    中等农家......

    一家小药店......



    翠亨农业展示区:翠亨农业展示区占地60亩(约4万平方米),其中有2亩多地曾是孙中山家里所耕种,土名为“龙田”,孙中山和他的父辈曾在此劳作。本展区包括:作物区、水稻种植区、禽畜饲养区、桑基鱼塘区、现代农业展示区、观众实践区、农具展览等多个区域,展馆“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系列展示的一部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