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节再游广州——大角山炮台
从南沙天后宫登上南岭塔,终于发现了大角炮台遗址。可惜的是这里可能发上过什么危险事故,因此很多路段已经被铁质栅栏封锁起来。不允许游人进入......
大角山炮台隶属于虎门炮台,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角山炮台雄踞虎门西岸,与沙角炮台隔江对峙,扼守虎门水道出口,构成虎门要塞的第一道防线。在鸦片战争时期,英勇的中国军民在此与外国侵略者殊死搏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
十九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正当烟毒危及中国生存的关键时刻,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东禁烟,与两广总督邓延祯,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整顿海防,缉拿烟贩,严惩受贿官吏,并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销毁237公斤鸦片,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叫嚣“要用武力教训中国政府懂得对外义务”。1840年6月下旬,英侵华远征军舰船48艘,陆海军15000余人抵达广东海面,并宣布从28日起封锁广州江面和海口,于是震惊中外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同年6月30日,英军主力北上,攻陷浙江定海,舰抵天津,直逼北京,道光皇帝慑于英舰炮火威胁,将林则徐、邓延祯二人革职,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与英方谈判求和。1841年1月双方正谈判时,英军突然进攻虎门,随即于1月26日非法抢占香港。1841年1月7日,英军同时进攻大角、沙角炮台,左路英军共四舰1400多人,110门火炮,向大角炮台猛烈轰击,并派小船抢占滩头,大角炮台千总黎志安率
200
多名官兵英勇抗击,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大部伤亡,大角炮台沦入敌军之手。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两广总督叶名琛采取投降路线,英法联军乘虚而入,大角山炮台于同月23日再度被陷。
帝国主义的野兽侵略,给中国人民戴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沉重枷锁,这民族的耻辱,我们当永世不忘。
来到南沙天后宫,其实就是来寻找大角山炮台遗址的。一路问上来,当地人其实也不清楚这天后宫的后面还有着这样的历史遗迹。走走停停,一直登上山顶的南岭塔,才看到了关于大角炮台的路标......
和热闹的天后宫相比,这里相当冷清。虽然阳光明媚,但还是有点儿阴森的感觉。儿子止步不前了,咬咬牙,还是继续前进,老公没有办法,只得跟在我身后,被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大角炮台属虎门炮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街鹿颈村的大角山和蒲洲山上,两山相邻。它和东莞的沙角炮台东西隔江对峙,扼守虎门水道口,是虎门的第一道防线。南面是珠江口,北面是虎门的第二道防线下横档炮台等。鸦片战争时期的大角炮台现已被彻底毁坏,踪迹全无。目前所见到的炮台都是光绪十一年(1885)建设的德国克虏伯后膛炮炮台。当时在这里建了9个炮台,遍布在整个大角山南北两个山梁和蒲洲山的山头,炮火可以交叉封锁虎门入口。它们分别是振阳、振威、振定、安平、安定、安威、安胜、安盛(流星)和蒲洲。今除振阳台已毁外,其余8个炮台和一处火药局保存较完好。各炮台都有完整的炮池、坑道、门楼,部分还有独立的火药局及军事设施,唯火炮全失。建筑材料是从外国进口的水泥钢板等,现存10处文物遗存。199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各文物遗存周边150米之内列入保护范围。
大角炮台始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那时只有依山临海的炮城一处,周围93丈,炮洞16个,铁炮16门。后因其距主航道过远,与沙角炮台同改作为号令台,把守虎门第一道防线。此后当沙角炮台发现“奸夷则于台面高处插立大纛一杆,知会大角弁兵立即开炮轰击”。(《筹海初集》卷一)当时人称颂其为“大开海禁君王德,角挂经书将相贤”。(同上书)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设守台千总一员,防兵数百人。在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英军舰队突然向大角炮台及对岸的沙角炮台发动进攻,向两炮台发射千余炮,清军也奋力回击。在英军炮火的攻击下,大角炮台前面灰沙炮墙及山后围墙数处被打坏、打倒,又打断炮耳六处,火药局被炮打穿,火药轰发,药局被烧,并延烧兵房14间,打倒兵房3间。英军趁此机会派数百士兵由大角山后缘山而上,从墙缺处打进炮台。因恐大炮被英军缴获,守台千总黎志安在指挥官兵打死英军十数名后,将好炮十四位推落海内,带伤突围而出。大角炮台遂被英国侵略军攻陷,炮台遭到严重破坏。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大角炮台。咸丰六年(185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又被英军破坏。光绪时重建安装西式大炮的大角九炮台。
大角炮台在民国时期有要塞军驻守,抗战初期曾遭侵华日军飞机轰炸,至今流星台还留有炸弹坑。沦陷时期日军曾在炮台驻军,将炮上的仪器、部件以及部分大炮炮身拆下运走,只剩下一门大炮和其他笨重的炮座。建国后大角炮台由解放军海军驻守,1956年驻军撤往东莞。1958年,炮台坑道建筑曾作中学校舍,后因交通不便,学校迁走,大角炮台从此无人管理。1958年大炼钢铁时,炮台残存的炮座、铁轨等,被当地和外地群众拆去炼钢,或作烂铁卖掉。在文革期间,最后的一门大炮也被支解运走,只剩下炮池、坑道等砖石水泥建筑。当地因围海造田,在大角山爆山取石,投石围海。如振阳台1972年还在,后被炸为平地;振威台坑道正门前原有一广场,后已被爆破到离坑道正门不到两米的地方。爆山取石使大角炮台遭到严重的损坏。1997年对大角山各炮台进行了维修。
继续上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