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节再游广州——越秀公园(中山纪念碑)
越秀公园是孙中山先生倡议修建的。在明城墙遗址附近,建有中山纪念碑......
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碑是为纪念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观音山顶上,循“百步梯”上蹑498级可通达。纪念碑建于1929年,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都可凭栏俯瞰。更高处,每层有窗可向外远眺。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石碑的正面是长约7米、宽约4米的巨型花岗石,上面刻着孙中山的遗嘱。碑体所在平台,有铁栏杆,周围树木郁郁葱葱。孙中山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同处于广州城传统城市中轴线上,连成一体,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现为国家级重点文明保护单位。
《总理遗嘱》:是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的遗嘱。遗嘱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总结40年来革命成果,并为后来革命指明重要的方向;第二部分为交待身后家事。一般提到《总理遗嘱》时所指的多半是第一部分。1929年建于广州的中山纪念碑上铭刻有李济深用隶书书写的《总理遗嘱》,现仍保存完好。
1925年孙中山病笃,子孙科与汪精卫、戴季陶等国民党要员惟恐总理未留遗嘱即辞世,遂商议为总理代拟遗嘱,由汪精卫于2月24日写下,一说起草者为戴季陶。据说孙中山很满意内容,一字未改,于3月11日在妻子宋庆龄的协助下补签,翌日逝世。遗嘱署名的见证者尚有宋子文、孔祥熙、何香凝、邹鲁等党政要员。
1940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被尊为民国的国父,因此《总理遗嘱》又称为《国父遗嘱》。
在国民党专政期间,“恭读《总理遗嘱》”或“恭读《国父遗嘱》”成为许多集会、会议与典礼开始时的制式程序之一。随着时代变迁,党国体制崩解,此项程序也逐渐被废止,但除了国民党自身的集会之外,至今仍偶尔可见。现今许多人朗朗上口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一语的典故虽然出自此遗嘱第一部分中的“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中略)…继续努力”,但实际上将其浓缩成此两句的作品是《国父纪念歌》,作者即戴季陶。
原文:
(一)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闘。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文 三月十一日补签
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笔记者 汪精卫
证明者 宋子文 孙科 孔祥熙 戴恩赛 何香凝 邹鲁 邵元冲 吴敬恒 戴季陶
(二)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孙文 三月十一日补签
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笔记者 汪精卫
证明者 宋子文 邹鲁 邵元冲 孔祥熙 吴敬恒 何香凝 孙科 戴季陶 戴恩赛
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纪念碑: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位于越秀山南面百步梯的半山坡上,即孙中山于1921年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曾和宋庆龄居住过的“粤秀楼”遗址。1922年6月26日,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发动武装叛乱,孙先生和宋庆龄夫人是从这里脱险的。
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纪念碑建于1930年,坐北向南,碑身高约5.5米、碑脚2.28米,呈尖顶方柱形,台座宽6.2米、高0.76米,正面有5级台阶。碑是钢筋混凝土石米批荡建筑。碑的正面镌刻“孙先生读书治事处”,背面镶嵌高1米、宽0.6米的连州青石,上刻《抗逆卫士题名碑记》,记载61名总统府卫士与陈炯明叛军浴血奋战之情形。1981年,碑上的“孙先生读书治事处”8个大字贴金翻新。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