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9春节再游广州——文化公园

$
0
0
2019春节再游广州——文化公园

     来文化公园,完全是因为这里有一座我很感兴趣的十三行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创立于康熙盛世,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在中国近代史上,总是隐约能看到它的身影......
    文化公园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1951年10月14日建成开幕的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当时正值叶剑英元帅主持广东省工作期间,他为广州文化公园前身“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命名并题字。1952年2月24日交流大会闭幕,市政府决定利用原来的设施和人力,改组为一个长期性,有地志博物馆性质的文化活动场所,同年3月8日改名为“岭南文物宫”。
    广州文化公园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南部,地处市中心,南临西堤二马路,距珠江前航道仅100 米,北部与杉木栏路、十三行路相接,东部为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人民南路,西部为康王南路和镇安路,直达上下九路,占地 8.3万平方米。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暖夏热,水热同期。公园周围高楼环抱,主要区域高程在海拔100米以下,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浅、植被丰茂。
    园内共有展览馆8个,展出面积达7000平方米。其中水产馆、花卉馆为常设展馆,其余为轮设展馆,举办有关文教、科技、政治、经济等展览活动。最热闹的是每年一度的中秋菊展和春节灯展。这里火树银花,群芳争妍,瑞气袭人。文化公园不仅是游乐的场所,也是饮食、购物的天地,还是广州市民夜文化生活的最好去处。具有5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公园,曾被誉为“闹市中的绿洲”、“广州文化的窗口”,数十年来以她独特人文和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是人们体味南国文化情调的公园。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位于清代十三行商馆区遗址上,占地30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90平方米,现馆藏文物2300多件(套)。常设展览有“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和“王恒、冯杰伉俪捐赠的十三行时期文物专室陈列展”。馆藏文物全部由中外热心人士无偿捐赠。2016年8月31日,十三行博物馆启动试运行,9月30日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馆内馆藏文物超过2300件(套),以“文物+文献史料”的方式,展示了十三行的历史。
    清代时期这里就是当时盛极一时的十三行核心区域,如今所有繁华辉煌都载入历史,留在博物馆里......

    园内文体活动设施齐备,文娱方面的有电影场、电视室、曲艺台、音乐厅、文艺中心台;体育方面的有球类、棋类、射击、马术、健身等;游乐方面的有桌球、自控飞机、风车、环幕电影、高空列车等。公园中心的文艺中心台是规模较大的文艺演出场所,晚上常有专业或业余文艺团体登台献艺。特别是1979年建成的园中院,巧妙吸取我国石窟艺术和广州雕塑技艺,融现代建筑技术与园林艺术为一体,把室内层楼变成了花草烂漫、泉涧轻流的岭南田园胜景,成为中国室内园林艺术的一大杰作。

    文化公园有迎春花会、中秋灯会和羊城菊会三大传统文化盛事,我们凑巧赶上一个:
    迎春华彩:“迎春花会”始于1957年农历新春。它通过精心策划主题,创新设计景组,恰当安排文化活动,将文化公园打扮成一个繁花似锦、欢乐祥和的花之海洋。其中“元宵灯会”作为“迎春花会”的压轴重头戏,更将春节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到2014年为止,“迎春花会”已成为除夕花市的延伸,是广州市民欢度春节、饱览春光、感受传统过年氛围的好去处。
    中秋灯影:“中秋灯会”始于1956年,于每年中秋期间举办,深受市民喜爱,曾以“千盏花灯、百万观众”传为美谈。文化公园的彩灯色彩鲜艳、工艺精巧,融汇四川、佛山制灯工艺技术,可谓形、色、光、声、动俱全。时至今日,中秋佳节到文化公园观灯赏月,已经成为广州市民的赏心乐事。
    羊城菊韵:“羊城菊会”始于1953年,每年11月中旬举办,它是广州地区唯一坚持举办的大型菊花展览;羊城菊会以弘扬岭南悠久而深厚的菊花文化传统、传承菊花栽培技艺为宗旨,多年来深受广州市民的喜爱。



    1962年2月20日,郭沫若陪同一位日本外宾到文化公园参观,正当公园筹备庆祝建园十周年活动,郭老题诗:“歌舞楼台逐岁新,万民同乐四时春。园林花卉阴阳变,体育文娱劳逸均。列馆骈开增智慧,周年轮展益精神。上游直上探星宿,十载重交戒旦辰。”郭老参观品石轩后又题词:“莫道人品石,须是石品人,有石号花神,花神散花花满林,顿使绿竹添新韵,石犹有品人岂无,友石拜石德不孤,此轩新名轩石品,石在品人能慢乎。”

    公园展览设施完备,现有展览中心、九馆、七馆、四馆和艺庐等多间展览馆,展览面积达7800平方米,展线2475平方米;还开辟了水产馆和万兆泉雕塑馆两个常设馆以及综合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基地——棋艺馆。公园经常以自办、协办、合办等方式展出有关文化、经济、政治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展览,几十年来所举办的展览达2000个以上。
    展览中心概况:1993年投资4700多万元建设,1997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共有五层,是公园目前最大的展览馆。展览中心首层面积2000平方米,展线长400—500米,并且配备中央空调、监控系统,最适宜举办大型展览、展销及综合性室内活动。
    九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展线长170米,层高5米,中庭内有花园,环境优雅舒适。九馆的优势体现在其展线的长度和高度均超过一般展馆。由于至2014年为止许多书画家的作品趋向采用特长或特大材质,因此,九馆最适合展出这类作品。
    七馆: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展线合共长约210米,层高5米,展馆由三间展室组成,呈环形构造,中庭均有花园及瀑布景观,外可赏景内可赏画,动静自如。该馆最适合展示摄影类作品的展览。
    四馆: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展线长75米,层高4米,该馆是玻璃柜展线,灯光、空调及监控设备完善,适宜展示邮票、雕塑等名贵物品的入柜展示。



    五羊弈斋:“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赛始于1980年,它是国内最顶级的民间象棋赛事。参赛者都是国内的顶尖高手,代表了中国象棋的最高水平。每年元旦前后,“五羊杯”如约与棋迷见面,中心台现场挂起大棋盘唱棋、台下观众人山人海观摩讨论,成为文化公园一大景观、岭南象棋文化的一个特色。
    少儿挥毫:广州市青少年书法绘画大赛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比赛,旨在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瑰宝,培养、选拔优秀新人。大赛云集了羊城众多的青少年书画精英,展示了广东书画大省强大的发展后劲。
    百姓古坛:文化公园的“羊城古坛”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州讲古全盛时期最大的古坛,也是讲古佬最喜欢讲古的地方。近年来,文化公园重新恢复讲古坛,并邀请著名讲古艺人颜志图于每周六下午在棋艺馆开讲。
    艺庐墨香:艺庐原名为“广州画廊”,以弘扬岭南文化,打造书画艺术交流基地为宗旨。它通过书画名家作品展览、应众挥毫等活动,吸引国内外书画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定期聚会交流,发掘文化公园五十多年历史的琴棋书画艺术底蕴。
    文化长廊:介绍了十三行的兴衰历史、当时的几大家族,还有广州老字号如广州酒家、陶陶居、王老吉等的历史。
    棋艺新晖:棋艺馆是一个综合性演出场所,除了传统的棋艺棋赛项目外,还举办曲艺、轻歌、灯谜、讲古、群众歌会、文化艺术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广大的曲艺爱好者及象棋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及提高的平台。
    水产海韵:水产馆位于公园中心广场的东面,始建于1951年6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所建的第一家水产馆。在上世纪 50~80年代水产馆的辉煌时期,毛泽东、朱德、陈毅、叶剑英等国家领dao人曾参观视察过水产馆,也接待过金ri成、尼克松、胡志明等国内外领dao人。展馆内长期展出各种海、淡水动植物标本、图片、模型等,“镇馆之宝”是一副长达17米的鲸骨架,这里是介绍广东海洋与渔业生产概貌及发展变迁的重要窗口。









 

    舞台笙歌:闻名遐迩的中心台位于公园中心广场北端,始建于1951年6月,现有设施按专业舞台标准,拥有专业的灯光、葡萄棚架、吊杆、大幕、二幕、侧幕等专业舞台设施。舞台宽24米,深14米,观众座位467个,连外围广场可容纳观众2000人。中心台曾迎来著名京剧演员杨兰芳、马连良、张君秋等, “河南梆子”常香玉,曲艺家候宝林、冯季、红线女;歌唱家朱逢博、胡松华;相声演员黄俊英等,有 “高台一出戏,场上万人观”之说。成立50多年来,中心台一直坚持以繁荣群众传统文化为宗旨,粤剧、小品、戏曲、歌舞和相声等各种群众文化艺术在此百花齐放。
    “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是为广大市民群众精心打造的文化活动演出场地,它以中心台为核心,以中心台广场为依托,并提供专业的配套设施。“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创新模式与众多的民间演出团体、社会企业、新闻媒体开展合作,拓展中心台服务功能,荣获2006年度“市政园林局服务创新奖”三等奖。

    中心广场区正门入口广场至中心舞台区域是每年举办菊花展览、灯会及迎春花会的主要场地,也是游客聚集活动的中心区域。现为规则式布局,通过整齐的老人葵增加广场的景深,并留出较大面积的铺砖广场,满足其在功能需要。

    公园引蝶诱鸟的树种有:凤凰木、人心果、芒果、洋蹄甲、水翁、红果仔、菠萝蜜、紫薇、茉莉、毛杜鹃、桂木等,形成了区域性的生态平衡景象。



    七馆内庭景点于2004年底改造,占地面积为550平方米,主要采取自然式的造景手法,配以水幕瀑布和小桥流水,融入公园特有的文化元素,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不同层次的景观空间。景点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配置运用岭南园林造景法,植物层次、色彩丰富,品种多样,主要以广州乡土及亚热带植物为主。
    泻玉涯植物景区具有较大型的人工瀑布水流,空气湿度较大,大树浓荫覆盖,主要以宫粉紫荆、菩提榕、橡胶榕为主,与周边环境相对隔离,自成一区原始条件“得天独厚”。
    汉城占地七千多平方米,于1987年建成开放,为仿汉代建筑,旨在展现汉代社会风貌,弘扬中国古代文明。开城迎客之初,观众如潮,盛极一时。该区以罗汉松、垂榕、木棉、鸡蛋花为主调乔木树种,中下层以红绒球、棕竹、桂花、含笑、吉祥草、花生藤、水鬼蕉为主。


    从这里出门,就是十三行街......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2.6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