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节再游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第一天来到这里吃了闭门羹,这里4点钟就关门了。本以为会留下遗憾,但租车后发现,这里离北京路很近,于是在北京路吃完早茶后,再次来到了这里......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在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15号,广东省博物馆馆内大院左侧的钟楼的礼堂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是1904年在广东贡院旧址兴建的两广师范学堂。1924年,孙中山在此设立广东大学,同年,孙中山将广东高等师范学堂改为广东大学。1926年下半年,为纪念孙中山,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旧址的正门是拱形圆柱廊,廊上有平台,廊下是门厅。楼下四周是柱廊走道。钟楼的前半部为二层,后半部—层。前楼外檐有女儿墙栏杆。四周转角处有小碉楼形式的墙面。上层有拱圆形的窗户,在窗户之间有双柱联立式的壁柱。整座楼房是砖木结构,其平面似“山”字形,因楼顶四面分别装有时钟,故称“钟楼”。钟楼占地面积为4375平方米。这里原是清朝科举考试的“贡院”。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1908年改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又改为广东高等师范学堂。建国后,旧址已多次进行维修加固并辟为纪念馆。
这里是原广东高等师范学堂的钟楼首层的礼堂,面积300多平方米。钟楼礼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台上悬挂着中华民国国旗和中国国民党党旗。台下的代表坐位桌上均铺上白布。会场中间挂有万国旗,气氛非常热烈。
出席会议的有孙中山、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林森、谢持等国民党人,还有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跨党的共产党人。孙中山在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阐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思想。大会正式通过了含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思想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其他决议,选举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两会中均有跨党的共产党员参加。改组国民党组织,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的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高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大厅里循环播放着孙中山先生闽南口音的演讲录音《救国方针》,实在有些听不懂,只好去看展板上的介绍......
孙中山《救国方针》演讲录音文字:
诸君,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顶富顶强之国家,诸君,我们大家是中国人,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顶富顶强之国家,谁不知道呢?
但是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情形呢?中国现在变成世界上顶贫顶弱的国家,中国的人民到海外,
就被外国人欺负凌辱......在中国内,外国对我们的政府,对我们的国家亦看不起。
所以,外国就有意对中国来瓜分......后来,觉得瓜分很难实行,恐怕因为瓜分中国
会惹起各国攻打自己。所以,现在各国就协同商量,要把中国国事来共管,大家来共管中国
,就是看不起中国,以为中国不能自己治中国。
诸君,试想想,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一个文明的国家。几千年前中国最强盛的时代,可谓千邦进贡万国来chao,各国都拜中国上风。到今日,中国反为退化,这是为了什么缘故呢?中国从满州征服以后,中国人就失了国家精神。中国亡国於满州二百六十多年,中国人民在
这二百六十多年之内睡著了。所以,中国就政治退化、文明退化,工商业退化,中国所以到今日民穷财尽,变成各国都看不起。
中国堕落到今日的地位,我们作为国民要有一种什么感觉呢?我们对於国家,第一知道我们今日之危险,先知道危险,我们就要设法避开危险,用什么方法能避开危险呢?就要大家同心协力来赞成革命,用革命方法、用革命主义来救中国。革命主义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三民主义。第一,民族主义......;第二,民权主义......;第三,民生主义......,用这三种主义来救中国。这
三种主义,我们大家要留心、要考究。那末,从哪里能考究这三民主义呢?对于三民主义,
我近日在广东高师,每个礼拜演说一次。头一讲民族主义,演说了六个礼拜讲完;第二讲民
权主义,又演说了六个礼拜讲完;第三讲民生主义,不日再来演讲。现在这民权主义、民族
主义已经刻印出书。就要诸君留心三民主义,要将这三民主义、这些演说,要留心详细阅读
。这三民主义是讲得很透澈的,是发挥得很精密的,内里有好多新思想、好多新发明。诸君
能读这三民主义,就晓得用什麼方法来救国。我们能按照三民主义这种方法、这种精神,大
家同心协力来救国,那中国就可以反弱为强、转贫为富、就可以同今日之列强并驾齐驱!
九天六夜秋闱苦
一点三方举子梦——广东贡院号舍基址陈列:2014年,国民党“一大”旧址修缮期间,在进行基础加固施工中,施工人员发现礼堂有人工构造物,经考古人员确定,系广东贡院号舍基址。2015年,在“一大”旧址庭院施工过程中,又发现贡院号舍旁的石路和一口贡井。为呈现广东科举的历史场景,还原广东贡院历史原貌的一角,在原址上推出了该微型陈列。
在礼堂的侧边,陈列有《钟声: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纵向梳理中国国民党“一大”历史暨首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追溯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进行民主革命的艰辛历程、国民党组织变迁、国共两党创建黄埔军校、培育军事人才等历史性选择。同时,展出孙中山手书名单及中国国民党“一大”出席委员签名录。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敲响了国民革命的钟声,给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本陈列纵向梳理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暨首次国共合作的史迹:
一、顿挫与酝酿。追溯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党人进行民主革命的艰辛历程、国民党组织的变迁,以及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及联俄联共的历史性选择。
二、召开与合作。再现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历史场景、重要决策、重大成就,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下的国民党各级组织的重建。
三、高涨与影响。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创建广东大学、黄埔军校一文一武两所学校,培育了革命的军事人才,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迅速高涨,广东统一,北伐进展顺利。
钟声: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
前言: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内外交困,积贫积弱。无数仁人志士,竞相寻求救国良方。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屡败屡战,取得辛亥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共和民主的先河。然而,中华民国重建后,共和制度却屡遭破坏。
为了开创革命的新局面,孙中山与时俱进,决定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在广州,在大钟楼,响起了革命的钟声,由此在全国掀起了国民革命浪潮,国共两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共和、民主和统一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振兴中华,统一中国,是孙中山先生和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让我们藉此陈列,共同缅怀先辈的光辉业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大元帅府......
第一部分 顿挫与酝酿: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危机深重,孙中山为救国救民努力奋斗,却屡遭挫折。在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失败和陈炯明部兵变后,孙中山开始重新寻找革命的出路。
第一单元 革命的顿挫:自1894年兴中会创立以来,30年间,孙中山为实现共和理想,领导了清末10次武装起义、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革命组织的名称、革命目标、组织形式也随之变更,经历了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等几个阶段。1922年陈炯明部兵变,革命阵营分裂,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又遭受重大挫折。
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
《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印)
1921年10月1日孙中山致章太炎函,谈论时局及政治主张......
共和之制,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也,故颜其名曰“国民党”。党有宗旨,所以定众志。吾党以求完全共和立宪政治为志者也,故标其义曰: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1912年8月《国民党宣言》
黄兴(1874年—1916年):汉族,原名轸,后改名兴,字克强,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以字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故于上海。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孙中山与李大钊会谈:1923年8月,中共领导人李大钊在上海与孙中山会见,对国共合作与中国国民党改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谈。
钟楼大院的前面有块宽阔的广场,占地面积17460平方米。广场中间是一块大草坪,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讲台,周围绿树成荫。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因这里毗邻中共广东区委、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广东妇女解放协会和农民yun动讲习所,所以成为革命集会的重要活动场所。廖仲恺、何香凝、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彭湃、张太雷、恽代英、刘尔崧、邓颖超等革命活动家曾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广场成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