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8国庆·多彩黔行——大小七孔景区(大七孔)

$
0
0
2018国庆·多彩黔行——大小七孔景区(大七孔)

    一定要记住啊,大七孔景区其实也在小七孔景区内,有游览车直达。千万不要像我们一样,出了景区后,自驾前往。GPS导航的地方实际上是找不到大七孔的,估计是以前的门口。费了好一顿周章,问了好多老乡,才知道了其中的奥妙。拿出身份证二次打卡进门的时候,不知为何机器又不认了,幸亏检票员比较热情,想出来“妙招”,让我们拿出今天在景区内照的照片来证明,才把我们又放进了景区......

    游客中心为2003年10月建成,很是气派。它的主体建筑采用的是当地少数民族布依族的民居风格,全部采用木材和石材建造。由于整个游客中心的建筑风格、体量、色彩与周围喀斯特自然景观协调自然,具有一定的文化韵味,作为典型之一,入选《喀斯特文化与生态建筑艺术》一书。
    但怎么找,也没有大七孔的指示牌或是文字......

    走了很长一段路,才找到大七孔景区的门口......
    大小七孔景区均位于荔波县城南部30余公里的群峰之中,景区全长7公里,山水秀美精巧,景致古朴幽静,置身景区之中,游人立即能够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情怀和如梦如歌律。大七孔景区以原始森林、奇峰溶洞、峡谷伏流为主要景观,惊险神奇,气势磅礴,令人激情澎湃。大七孔景区,水流湍急,洞中有瀑,瀑下有湖,湖上有天窗,阳光投下形如日月星斗,主要景点有大七孔桥、梦塘、恐怖峡、天生桥、妖风洞、地莪峡、水神河、二层河、笑天河、龙头山、清水塘等,尤其是妖风洞、恐怖峡、地峨宫等景点,极富惊险性、神秘性、奇特性。 
    大七孔景区以峡谷为奇,因瑶山瑶族乡孟塘村附近的打狗河(又名孟塘河)上有一座七个孔大桥而得名 。大七孔桥高7米、宽4.5米、长35米,横跨东西。此桥修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落成于三十年(公元1850年) ,名为万善桥。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被洪水冲毁一孔,交通中断。由于财政吃紧,重修竟历时七年,复改名双溪桥,后来才称为大七孔桥。古时为贵州、广西商旅要道,亦是解放前荔波县境内第一大石拱桥。原来小七孔景区要从桥上通过,为了保护这座古桥,现在专门在旁边修建了一座用于通行的新桥。大七孔古桥与小七孔古桥交相辉映,并称荔波传奇之风景姊妹桥。

    太累了,选择在大七孔桥旁登舟,溯流而上便进入“天神峡谷”......
    这条河就是当地少数民族俗称的打狗河。这里还没有列为风景区之前,当地的村民都在这条河里打渔。这条河也叫梦塘,因为这里寄托着当地布依人民的丰收梦、寄托着妻子对丈夫、子女对父亲的平安梦。这条河里生长着很多种鱼类,有几种最为神奇:有一种透明鱼身体透明,五脏六腑都可以看得清楚;有长着猪一样嘴巴的猪嘴鱼;还有肉质异常鲜嫩,专吃水草、树叶、竹叶的竹鲤鱼。这条河的水是从大七孔景区的地峨宫流出来的,由于是地下暗河,水质特别好,几乎不受天气影响,一年四季都很清澈。
    这里的水奇特之处还在于它常年恒温,温度在17到20度左右,并且河水的颜色会根据季节和天气而变化。在每年入秋以后,原本碧绿的河水就会逐渐变蓝,直至冬天,河水的颜色就像是大海一般清幽湛蓝。由于水温恒定,到冬天的时候,河面上就会笼罩着层层白雾,乘坐游船,如临仙境。无论春夏秋冬,坐在游船上,欣赏青山碧水的风光,观看河中游走的鱼儿,甚是心旷神怡。

    但见两岸峭壁耸立、危崖层叠,绝壁上附着朵朵钟乳、层层翠林,宛若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小小的船码头到了......

     沿打狗河向上而行,距大七孔入口大约一公里处,有一座天然形成的峡谷,峡谷两旁均为木栈道......

   恐怖峡(山神峡):打狗河两岸悬崖峭壁,形成天然峡谷,狭而曲、陡而险。左岸有座宽、高100多米的峭崖直冲云霄,堆堆钟乳奇异,丛丛翠林闪彩,像斑斓的彩画帖在绝壁之上。山体之所以是白色的,是因为岩石是碳酸钙成分,是由大量二氧化碳固化的结果。它的中央有由下斜着向上排列成“一”字型的3个洞穴,深邃黝黑。其中最大的一个岩洞口,也是最高的一个洞口,这里危岸层叠,峭壁矗立,视线狭窄,仰望天空一线。人们在这里如大声说话,两岸绝壁上就有沙石乒乓落下,飞沙走石。传说此处曾是人类向天祈福的圣地,大声喧哗是对上天的不敬,天神就会发怒使山体震动,当地老百姓谓之“天神恼怒”,因此被称为“恐怖峡”。山石之所以会下落,其中一个解释是因为山石不稳定,如果声音碰巧与山体发生共振,就会有砂石落下。另一种解释就相对溪穴些,说的是大声喧哗惊吵到了山上的猕猴,猕猴生气了就会往山下抛石块。
    懂了,大七孔原来也是天生桥。但刚刚去过织金大峡谷,这里并不给人震撼之感......

    这里也是石钟乳......



    山峻高而峥嵘,石突兀而嶙峋,山路窄而蜿蜒,壁陡峭而林立。游览栈道建在半山腰上,栈道下是滚滚奔流的河水......






     这条栈道,修建于2003年,全长2公里。由于全部是凿岩依山而建,有的地方要弯腰低头而过。大部分路面宽不足一米,全部用钢筋混泥土修建而成,但我们却看不到一点钢筋泥土的痕迹,可见设计建造者的独具匠心。整条步道与周围景观自然协调,浑然天成,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水,突然安静了下来......

 

 



 

 
    方村河伏流出露不远,有一横跨河两岸的天然巨岩,是喀斯特是貌奇观之一,谷称天生桥,又谓仙人桥......
    天生桥:高约73米,厚约15米,宽约22米,这座大自然鬼斧神工凿造而成的天生桥被人们誉为“东方凯旋门”,观之令人肃然起敬,不禁为大自然巧夺天工之神力所折服。天生桥发育石炭系(距今360-290百万年)的灰岩和泥灰岩中。岩屋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岩层倾角为56度。桥下河道为第四纪晚期(距今约1.2万年)地下暗河通道,这里的岩石属于容易溶蚀的碳酸盐岩,受河水的长期冲刷和碳酸盐的腐蚀溶解,形成岩洞。洞壁的植物根系不断地挤压穿错,形成裂缝,加速岩石的风化脱落,形成崩落。而崩塌块体坠落,又增加了岩体的凌空面,使它的四周暴露在大气中,增加了新鲜岩面的出露,从而导致喀斯特溶蚀作用速度成倍增加,后来地壳抬升,地下河下切,地下暗河洞体规模扩大,洞顶不断崩塌,就形成了今天的模样。现在所见天生桥就是洞穴顶板崩塌的残余。

 

 
 

 
    天生桥紧锁江面,为大七孔景区核心景点,其与峡谷的地貌组合代表了斜坡洞穴演化的峡谷天生桥阶段。据专家考证,为世界级景点。

 
 

 







  



 
    河水流过天生桥后,还形成2米多高的大瀑布。仰观桥孔下,只见巨型钟乳悬挂,桥脚、桥侧的裂隙石缝长出绿石草丛灌木,藤萝花卉缠裹桥身,真是满目琳琅、五颜六色的天然大彩桥。





























    天生桥上钟乳石斑斑点点,桥面树木丛生,郁郁葱葱,是典型的石上森林,林间崖畔,很多种珍禽栖息,单孔石桥同两岸的高山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桥下五十余米宽的河水终年不息地流淌,波光粼粼,清澈见底,鱼儿漫游。这里真能体会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境呢。

 



 

     最神奇的是顺着桥孔一百八十度观看,尤其是站在桥孔下抬头仰视,悬空吊着的形如乌龟、猿猴、蟒蛇、手臂、猫头,甚至动物尾部的许多钟乳石,几乎全是清一色的朝着西面的一个方向倾斜,仿佛是被什么东西深深地吸引着,一起往西面走去。这个罕见少有的景象,按照当地老百姓代代相传的说法,在天生桥后面的山洞里住着一只风妖,它要把这些钟乳石占为己有,便想用妖法把这些钟乳石拼命地吸入自己的洞府中。

    直到2004年9月,一位科考地质专家到此后揭开了这个谜底:原来这座大自然的“凯旋门”三面环山,风无法流通,只有另一面可以透气,于是,无孔不入的东南西北风就汇聚于此,从桥的东面往西面,长年累月不知疲倦地吹,在含有大量碳酸钙的水还未形成钟乳石的时候,就被风吹歪斜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历经了数十万年才形成的。钟乳石每长1厘米就需要长达1万年的时间。

    转了一个弯,忽然看见了瀑布......

      天生桥湍急的河水跌落成一道2米高的瀑布,
    桥下瀑布前水激浪涌,小船不能靠近,到此必须停船,把船扛在肩上攀登危岩,超过瀑布,又才能逆流行舟在暗河峡谷之中。此景惊险,别具一番乐趣。
 

  


    沿小路上行,工作人员出面阻拦:前两天这里发洪水,再往上的妖风洞等景点闭门谢客,正在整修之中......

    妖风洞:为喀斯特贯穿洞,洞口气流带出象妖气般飕飕的凉风,吹得四周的树木沙沙作响,就像妖怪即将从里面出来的前兆,妖风洞因此而得名。洞内一片漆黑,乱石滚滚,石硕如屋,洞里形成若干水潭、瀑布和湖泊。洞内为单一通道,横剖面呈上大下小的钥匙孔状。第四纪初(距今248万年),贵州高原开始隆升,上游方寸河转入地下,妖风洞为一完全充水的地下河道,侵蚀、溶蚀扩大。后来构造继续强烈抬升,樟江深切,大七孔地下河为了适应樟江排泄基准面的下降,在早期扩大的洞穴底部随之被地下河迅速下切成峡谷,形成了如今的钥匙孔状、单一通道式的妖风洞,目前该洞仍在继续发育中。
    目前,在大七孔景区能够看到的最后一个景点就是妖风洞了。因洞内常年涨水,而且地形复杂,可进入性差,尚未对游客开放......
    据考察,洞穴全长3200米,钟乳石虽然不多,但也如佛似兽,栩栩如生。这个洞的复杂之处还在于洞内空间巨大的落差,洞内最宽处114米,最窄处仅1米,最高处90米,最低1.5米。这个洞的奇特表现在三个地方:一是洞内空间大,洞顶崩塌下来的石头像房子一样巨大。二是河流在洞内形成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水潭、瀑布。三是水中有许多洞穴动物,蝙蝠是必然有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几种独特的鱼类。其中一种鱼全身呈透明状,这是因为常年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双眼退化,身体仿佛透明一样,已经变成跟水的颜色一样了,这种鱼叫洞鱼或者盲鱼,由于很少见到人,听到水响它会以为是食物来了,会游向人群,甚为奇特。还有一种叫球鱼,顾名思义它的身体就像球一样是圆鼓鼓的,嘴像吸盘,专门啄食洞壁和石头上的苔藓,但这种鱼不易抓捕。洞内都是地下暗河,鲇鱼特别多,由于鱼多食少,这类鱼是最好钓的,很久以前,这里就是当地渔民的渔场,每天都能从这里满载而归。

    穿过妖风洞还有几个景点,分别是半截河、二层河还有地峨宫,这些景点的地形更为复杂,因此也未开放......

     地峨峡:是方村河进入暗河道前的一段明流,是一处宽不过50米,高100多米的深幽河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生长各种奇树异草,涨水期河流汹涌澎湃,枯水时节潺潺细流。人沿峡谷行走,往往有惊无险,因为峭壁上可进入暗河的小径旁有密密的小树挡着,行人不用担心会掉下河去,步入此景情趣无穷。
    地峨宫:驾欧乡板潭村干引(布依语干即洞)内的地下龙宫和地下大湖。湖中有沙滩,沙滩上有棵大树直立,如定海神针。湖边暗河出水处形成20米高的大瀑布。
    顶天杉:在峨宫喀斯特地表高山顶上,生长着一棵珍稀的三尖杉大树,苍劲古雅,巍然挺立,树高20米,冠幅20米,胸围3.5米,胸径1.2米,树皮粗厚成鳞,宛如巨虬,枝干婆娑,如大伞盖。最奇妙处在于此树能生长在生存环境极其严酷的喀斯特山的顶峰而如此粗壮。
    笑天河:是方村河伏流后又出现的一段明流。落差48米,河中银浪滔滔,涛声隆隆,震撼山谷,有如笑天,故得此名。水出自王蒙乡聋顶村高山岩溶地带的乱石堆中,奔流500多米后再伏流至天生桥露出。这段河床陡、水流急,从高处鸟瞰,极富有原始野趣。
    地峨宫大洞口:这是方村河(淇江)流经地峨峡进入地峨宫暗河的落水洞口,外面看去是一个100多米高的大洞口,从洞侧小路进入洞内可以看到洞内景物,有水洞、有旱洞,进洞口处如大蘑菇似的堆积物一层叠一层,河水一入穴就有一个落水洞,大部分河水翻腾而去。少部分水流又从洞底进入,形成层层暗河,景物有千姿百态,令人惊叹不已。
    哈蟆塘:哈蟆塘圆径数10米。塘岸杂草荆棘交错丛生,塘内沼泽地里栖息着稀有的大树蛙、虎纹蛙、当地土蛙和石蟾蛙。在这里随时可以遇见蛙的天敌——蛇。如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横纹斜鳞蛇、三角铁头蛇以及多种多样式奇怪的毒蛇。夏季雨后,群蛙齐奏,长鸣短噪,交织一片,构成一首欢乐的交响曲,荡漾在这林谷凹地里,哈蟆塘由此而出名。

    原路返回......





 

 

     不知我的宝贝还能在我们身边待几年呢,患得患失......

 



 

 



 

    出景区的一条商业街,有些冷清......

    出停车场过马路就是梦柳布依风情小镇。梦柳本属瑶乡,不巧居住的布依族人反而较多,建筑也都是按照布依风格修建。随着小七孔的热度逐年上升,梦柳定位主打荔波特色民族风,融入荔波布、水、苗、瑶四大民族服饰、餐饮、建筑等文化,打造为为旅客提供给食宿休闲的居所。道路两侧均是客栈、餐馆。每家客栈都有自己的风格,值得一逛......

     贵州的杨梅汤真好喝呐......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10.5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