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6端午徐州行——九里山

$
0
0
2016端午徐州行——九里山
    开车经过此地,发现了这样一处古战场——九里山,不禁驻足。这里正在施工,看来不久后就会对外开放......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黄茅岗上金线柳,红杏化飞燕子楼;戏马台前笙细细,云龙山上乐悠悠;九里山前高项战,白云洞中静安修;子房山居清福地,王陵母冢万古留;楚汉相争今何在,惟有横波水东流!
    九里山,位于徐州市西北部北三环南侧,又名九凝山,海拔134米,面积百余公顷,因东西长九里而得名。九里山每座山头随物象形,至西向东依次为象山、宝峰山等,支麓有大孤山、小孤山、沙孤山、虎山、龟山、看花山、杨家山、江家山和琵琶山等。以东端的琵琶山景色最佳,因山形酷似琵琶而得名。据说,九里山是楚汉鏖兵的战场,留有项羽兵败的白云洞。此后,唐朝的朱全忠和时溥,明朝的朱棣和朱允炆等,都在九里山激战过。
    九里山前古战场横亘于徐州西北郊的九里山,状若蜿蜒的虬龙,其端庄朴实的风景、深邃悠远的历史、舒展奔放的灵性,成为古彭的一道特色风景,让人登临放歌、驻足感怀。 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群山环抱,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古文记载,从春秋战国鲁成公18年(公元前573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在徐州一带发生的规模较大的战事就有400余起。
    在几千年的战争岁月里,九里山发挥了抵御强敌、固守家园的重要作用。历代进攻和坚守徐州的战斗大多是在九里山前展开的。《水浒传》中的一首歌谣唱到:“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道出了九里山的战略作用。公元前205年,刘邦联合韩、魏等诸侯军队56万人,东向伐楚,占领彭城。项羽闻讯后,亲率3万精兵南下回击,在九里山前大败汉军,夺回彭城。刘邦弃甲奔逃时只有几十名将士跟随。连老父亲也丢在半路上了。唐代,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与徐州感华军节度使时溥发生冲突,相战九里山前。山前有一村庄名曰八里屯,还有“磨旗石”,都与古代安营扎寨、屯兵守敌相关,著名的琵琶曲《十里埋伏》以九里山前古战场为背景,描写了楚汉战争的激烈场面。民国时期,国民党和侵华日军在九里山前建机场,驻扎军队,放置弹药,表明了九里山的军事地位。
    九里山风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松鼠、野兔、红腹锦鸡等珍奇动物和灰山雀、八哥、啄木鸟等珍禽鸟类,还有水曲柳、杜仲、刺槐、五角枫等上百种稀有或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资源。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夏季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最高气温不超过28度,空气清新宜人。九里峡谷逶迤5公里,峡谷里奇峰林立,三步一瀑五步一潭,上游九里湖泉水汩汩常年不断。
    九里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十几年来的开发,已初步形成以九里山为依托,以楚汉文化和战争文化为特色的风景旅游区。人文景观有苏山汉墓、汉城、圣旨博物馆、西游记艺术官、丹尼森游乐园、刘向墓、平山寺、白云寺等景点;自然景观有九里山植物园、白云洞等。在九里山的山口崖壁上刻有张爱萍将军书写的“九里山古战场”石刻,在山口前有两座汉阙。
    除了西部山头早年开山烧制石灰而损坏了一些植被之外,整体较为完好。以象山、团山、宝峰山景色最为多姿,三峰耸立,相互辉映,气象万千。西峰“形象如象”,称为象山。中峰高而圆,名曰团山。东峰谓宝峰山。在九里山诸余脉中,以东端的琵琶山景色最佳,因山形酷似琵琶而得名。主峰北侧与簸箕山、米山子、火山、水山相连。过去这一带岩石裸露、杂树稀落、荒草茫茫,经过几十年的植树造林,如今森林覆盖率已达90%以上,区域间群峰竞秀,沟壑纵横,森林繁茂;加之山前山后有河流、湖塘(马场湖、九里湖公园),山水相应。形成山水完美结合的理想幽雅生态环境。九里山埋藏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在岩石裂隙、自然溶洞内出土过第四纪时期的大象、羚羊、虎、鸟的化石。

    九里山最抢眼的亮点是流传不息的汉文化史韵。从汉高祖揭竿起义到成就霸业,以至世代阴袭封侯,九里 山作为历史的见证,成为西汉荣辱兴衰的缩影。九里山聚集着龟山汉墓、火山汉墓、天齐汉墓,以及新开发的架山和苏山汉墓群,那鬼斧神工的墓穴甬道,栩栩如生的彩陶兵俑,巧夺天工的汉画像石,让你领略帝王将相的奢华,慨叹能工巧匠的睿智。西汉达官显贵何以对九里山这块“风水宝地”情有独钟?是膜拜高祖“大风起兮云飞扬”之雄才大略,亦或叹惋项羽“爱江山更爱美人”之铁骨柔肠?“隋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九里山的每片山石都打造着古战场的烙印,汉墓的每道断垣残瓦都写满历史的纹络。
    九里山在历史的长河中饱经创伤,公元前573年,晋、楚两国争霸,围绕宋国的彭城邑发生了一场大战争,涉及当时的13个国家,前后历时8个月。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彭城是起义军的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最终摧毁了秦朝的统治。以后历代的战争不能一一列举。如:
    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袭彭城,与楚霸王大战,惨败,死者众,淮水为之不流。
    公元前202年,楚汉决战于九里山,张良夜里吹萧瓦散楚兵,韩信领兵占了彭城。
    公元198年,曹操沿下邳城挖长壕,引泗水灌城,杀吕布。
    公元200年,曹操破徐州克下邳,俘关羽及刘备妻。
    公元623年,李世民讨徐元朗,占徐州。
    公元1129年,宋金战于徐州,下邳。
    公元1140年,韩世忠三围淮阳。
    公元1232年,蒙古军南下,蒙、金争夺徐州。
    公元1360年,张士诚占徐邳。
    公元1407年,燕兵袭邳县,朱棣伏兵九里山。
    公元1636年,李自成攻徐州,陷睢宁。
    公元1644年,史可法调兵徐邳,次年清兵围邳陷徐。
    公元1853年,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北伐过徐州。
    公元1912年,孙中山下令北伐,光复徐州。
    公元1930年,蒋介石坐镇徐州,指挥蒋冯阎大战。
    公元1938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徐州大会战,血战台儿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上取 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此次战役历时近一个月,使日军伤亡1万余人,锐气大挫,打通南北两战场进攻武汉的计划受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提高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为保卫武汉赢得了时间。公元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蒋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灭蒋军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
    神奇的“山”:九里山古名九嶷山,位于徐州北郊,东西长4.5公里,共有9座山峰。在这9座山峰中,团山为九峰之首,雄伟神奇,古墓众多。相传此山上有一眼常年不枯的古泉,为天上小白龙转化,过去若遇干旱,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聚集到这里,祈求甘露。团山上不仅残存着为纪念西汉文学家、目录学始祖、经济学者刘向而建的刘向寺,还有重新整修并对外开放的白云寺、白云洞、刘向碑亭等景点。更为神奇的是,团山山肚中有一深不可测的天然溶洞,洞中有一条宽约两米、奔流不息的暗河,河岸边自然形成的石桌、石椅、石床、石龙柱等使人新奇不已。
    壮观的“城”:徐州汉城由汉宫、相府、汉阙、钟室及藏书阁等23处建筑及28座雕塑精品组成,是一处典型的再现汉代风格的大型仿古建筑群。汉城内部分四大景区:皇宫区、皇城区、市井区、演武区。皇城区由未央宫、长乐宫和建章宫三座相连的宫殿组成。皇城区、市井区、演武区三个景区,设有供游人参观的仿古娱乐景点:四台、一坛、一阵、一树。
    宏伟的“墓”:九里山的古墓众多,其中最为宏伟壮观的莫过于龟山汉墓。龟山汉墓位于九里山旅游区龟山西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为楚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位于龟山西麓,呈喇叭状,有南北两条墓道,墓室由人工开凿而成。整个墓葬由2个甬道以及15间墓室组成,两甬道均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每层13块,每块塞石重达6吨-7吨。墓室15间,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实为世界罕见,中华一绝。墓葬东西全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容积达到2600多立方米。
    幽深的“洞”:九里山旅游景区的天然溶洞很多,如白云洞、狼虎洞、响门洞、勃泥洞、悬崖洞、洪来洞、三抬洞等。其中最为神奇的当数对外开放的白云洞。白云洞位于楚汉相争的古战场——九里山西麓,距今已有500万年历史,面积近万平方米,属石灰岩溶洞。洞中曾发现大量鹿角及珍奇动物化石,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留下“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的诗句。
    肃穆的“寺”:九里山古寺庙多,如团山上残存的刘向寺、虎山上的平山寺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白云寺。白云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延续了宋、元、明、清共五个朝代,后被侵华日军毁掉,现在的白云寺于1994年重建,正中为大雄宝殿,北为伽蓝殿,南为三星殿,整个庙宇古朴典雅,充满灵气。
    唯一的“馆”:九里山有全国唯一的中国炎黄圣旨博物馆,馆内珍藏着从大清开国皇帝顺治到末代皇帝溥仪十代帝王所颁发的百余道圣旨,其中,天启六年的诰命圣旨为七彩鹤锦面,全长4.6米,书写434字,可谓洋洋大观。馆内还藏有考秀才、举人的试题、试卷、朱卷;进士、状元的殿试卷,以及学子作弊用的丝织夹带和微型小书,令人叹为观止。另有明清进士、状元、名人书法楹联匾额千余件以及雕刻精美的圣旨匾额十余件。
    闻名的“古战场”:巍峨绵延的九里山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战场,为了再现昔日惨烈的楚汉相争,今日九里山景区入口处西侧的悬崖峭壁上,能工巧匠们凿刻了“九里山古战场遗址”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是中国现代著名将领张爱萍将军的墨宝。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战争的飓风刮过之后,它强大的破坏力,往往会在发生地留下一些永远抹不掉的历史印记。正是有了这些印记,后人才得以找到曾经洒满鲜血的古战场凭吊怀古,地方史志才得以将其冠之以古迹之名记载下来,史家才得以用冷静的笔法总结成败、警示后人。崤陵也是这样,不论过去多少岁月,崤之战中幸存至今的物质类遗存以及当地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历史地名,都将以历史遗产的形式,在博物馆的展柜中或在战争的发生地长久保留并传承下去。我们也好,后人也好,都可以通过这份历史遗产,打开久远时光的厚重尘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悟以及对于当代的启迪。
    九里山得天独厚的战略位置是“五省通衢”的徐州固若金汤的天然屏障。作为古战场遗址,九里山历经无数次战争的洗礼,王侯将相折戟沉沙,演绎几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楚汉战争,韩信九里山下兵困项羽,昔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一代枭雄“四面楚歌”,最后“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别姬自刎;淮海战役,九里山成为国民党负隅顽抗的大本营,弥漫着现代战争的硝烟,蒋家王朝再次上演了“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悲剧。谈英雄、论成败,功过是非历史虽有公论,但厚重缄默的九里山要比史论记载得更翔尽、更真实!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12.5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