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秋畅游古城台儿庄——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
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第一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景区,总面积2592公顷,其中种植荷花近两万亩,100多个品种。景区以“生态性、艺术性、多样性、社会性、可持续发展”为规划理念,是一个集水生植物鉴赏、生态科普、候鸟栖息、步道游览、水道鉴赏等旅游项目以及芦苇荡、生态湿地景观为主的生态主题景区。
一进大门,就是荷塘。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游船,另一条是浮桥。我是随性的人,自然选择了浮桥。好有趣的浮桥,踩在上面,就像走在船的甲板上......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一间画舫上的咖啡厅......
园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文化积淀深厚。公园主要由涛沟河下游段、峄城沙河分洪道下游段以及两河口之间的京杭运河段等河流湿地组成,根据公园的空间地域特色以及景观资源类型构成,从有利于游线组织和游客活动的角度出发,将运河湿地公园划分为四个旅游片区,构成“一轴四带四区”的空间格局。
“一轴”即东西向的运河水上景观轴;“四带”指运河风光带、月河风光带、涛沟河风光带、小季河风光带;“四区”指四大旅游片区:运河水上游览区、古城水乡文化休闲区、小季河人工湿地游览区、涛沟河湿地展示区。其性质定位是以湿地资源保护、修复为前提,以台儿庄运河湿地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为主要景观资源,以湿地观光、科普教育、度假休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湿地公园。
十里荷花廊:十里荷花廊景区,东起台儿庄古城运河大桥停车场,西至龙王河,绵延13华里,面积近两万亩。南侧为繁忙的运河主航道,北侧为运河大堤,在滔滔河水与浓密林带的护卫下,这十里荷花廊堪称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景观一绝。湿地中,莲荷为望族,另有100多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与各类鸟兽虫鱼和谐共生,形成了难得的湿地景观。运河湿地景区内红嫂、大洒锦、红霞等各类鉴赏莲400余种,籽莲10余种,食用莲藕50余种,水生蔬菜及千姿百态的水生花卉30余种,形成了以荷花岛为龙头、1600米云水曲径两翼睁开,6华里的游船线路毗连了生态垂钓园、自由采摘园、农事体验园、百合鉴赏园、湿地动植物园“一线连五园”的旅游观光项目。岛屿、码头遥遥相望,各具特色,有机地把天然与人工、水文与人文、原生与后生、广袤与细致连系起来。
运河湿地:全长4000余米。掩映在无际的荷花荷叶之中,荷香扑面,心旷神怡,如入仙境。景区内有普通莲、睡莲、王莲、太空莲四种。其中,普通莲又分为花莲、子莲、藕莲三种。花色与花形多姿多彩。有雪白、翠白、火红、深红、紫红、粉红、玫瑰红、淡紫、雪青、淡黄、姜黄、水绿等上百种颜色,单瓣、复瓣、千瓣等多种形态。有记录引进花莲、子莲等328种,观赏睡莲26种,太空莲十多个品种。此处花莲代表品种有:蝶恋花、案头春、大红嫂、状元红、天山雪、金黄后、迎宾芙蓉、水中牡丹等。花期3个多月。此处荷花最密集处,一平方米的范围内,一个夏天能够长出27朵荷花。
赏荷栈道:在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置身在这姹紫嫣红的环境里,近距离欣赏慵懒娇羞的睡莲,雍容华贵的花莲,一尘不染的荷叶,分享水鸟翱翔的自由,红男绿女的激动,与蓝天、白云、清风融为一体,想象美好的未来,是一种高级享受。到这里赏荷,触手可及,没有距离感,与在游船上“隔岸观火”大相径庭。
湿地内芦苇荡漾、鸟类翔集,有多种珍奇动植物。目前湿地公园建设效果显著,“十里荷花廊”建设莲藕面积发展到万亩、品种600余个。初步形成以运河水系为中心,包含湿地恢复区、游览区、保护区等功能齐备的湿地生态保护体系。先后举办了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全国爱鸟周、全国科技科普周、全国科普日、台儿庄运河湿地摄影展等大型湿地旅游宣传活动,开展了涛沟河湿地生态游、百荷园湿地观赏游、运河水上娱乐游、小季河人工湿地观光游、古城水乡文化休闲旅等游客体验活动。
忽然想起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花台: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工部尚书刘东星,累死在开泇工地上。众人为其廉洁奉公,以身殉职深受感动,在此栽植了“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藕,让“濯清涟而不妖”的洁白荷花来纪念缅怀。泇运河开通,这个高台被保留了下来,后来发展成运河岸边的一个村落。1959年整治运河,在古运河以南新开了宽阔的航道,在莲花台居住的村民迁走,莲花台保留至今。
一棵文艺范儿的松树......
龙门桥:峄县城南有一位名叫李克敬的书生,屡试不第。为了养家糊口,受滕县一家私塾的聘请,当起了教书先生。康熙四十六年,皇帝南巡,驻驾台儿庄,向地方才俊征集诗文。李克敬连夜写了八首诗,在经过这座无名小桥时,一条鲤鱼从小溪里纵身跳起,越过石桥,跳入运河。李克敬不顾疲劳,赶赴台儿庄,献上《雅颂八章》。康熙皇帝细览了全部应征作品,钦定李克敬为第一。第二年,李克敬参加乡试,成绩全省第一。几年后,到北京参加会试,考取进士。这件事在当地传开,于是有了“龙门桥”的名字。
还在求学的儿子,希望你也能够鲤鱼跃龙门,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点滴遗憾......
说说李克敬:1707年正月,康熙皇帝南巡,于农历的二月初一进入山东境内。康熙一行后又经聊城、汶上、济宁、峄县韩庄闸进入台儿庄运河段,停泊在台儿庄。
康熙决定驻驾台儿庄。在此期间,康熙举办诗词大会。文人墨客闻讯后纷至沓来,人数达到700人,他们向皇帝进献诗词2000多首。当康熙帝看到李克敬的诗词《雅颂八章》时,首先被那行云流水、遒劲有力的书法所吸引,再加之骈体文的颂词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康熙顿时来了兴致。李克敬在《雅颂八章》中写道:“承天抚世,稽古帝王,书契以来,未有穆穆我皇……祝吾皇亿秭,自我民听视,惟万年万世,与天无止。”《雅颂八章》盛赞了康熙登基以来的丰功伟绩。康熙帝看后,龙颜大悦,连声赞道:“妙哉,妙哉!不仅词佳,书法更妙,甚合朕意。”于是钦定为第一名。当时,康熙亲自召见了李克敬。从此,李克敬在山东名声大噪。
1715年,56岁馆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奉命入值南书房,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李克敬才识渊博,在诗歌、书法、文史上的成就斐然,为官清正廉洁,名气如日中天。李克敬的所作所为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但是遭到了同僚的嫉恨,于是有人弹劾他“毁谤程朱”,要求严惩。康熙皇帝没有对他降罪,只进行了申饬(告诫和斥责)。李克敬在官场上不愿意随波逐流,于是他决定急流勇退,上书朝廷,请求卸职还乡。
1717年,李克敬回到家乡峄县,应知县之请续修《峄县志》。李克敬经常勉励和要求亲朋好友、门生故吏勤于读书,精于进取。1721年,李克敬再度应召入京,授翰林院编修,参与《大清一统志》的编纂工作。
晚年的李克敬,因仕途不顺精神备受压抑,再加上妻子和女儿先后病逝,给他带来很大的打击。1727年,李克敬在北京病逝,终年69岁。
过了这座桥,就是婆婆岛了......
婆婆岛:此处曾有个靠打柴为生的穷孩子,父母双亡,认石婆婆为干娘。石婆婆告诉他,大洪水就要来了,让孩子赶紧躲在山上。孩子遇到一个讨饭的小姑娘,不忍心这个可怜的孩子被大水淹死,两个人一起跑上山顶。洪水来了,山下的人都淹死了,只剩下两个穷孩子。原来,这是石婆婆的安排。正是他有善心萌动,才有了妻子,繁衍人类。婆婆岛上的石婆婆,对善男信女有求必应。只要抱有善意,叫她一声干娘,许下愿,她就能够满足。当地人许下爱情愿、生子愿,石婆婆都会成全。是纯朴地方信仰的体现。
卧龙岛:小岛虽然看起来很平常,但它记录了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一段往事。相传,刘秀起兵光复汉室时,一度败给王莽,逃往鲁南,在这里安营扎寨。一个头上插着荷花的仙女,给了刘秀精神庇护。刘秀战败王莽、登基称帝之后,降旨在附近兴建“插花娘娘庙”,以报仙女庇佑之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因此被称为“卧龙岛”。
七星岛:北斗星7颗,南勺星6颗,13颗星相当于13两,加上福禄寿三星,一共16两。做生意的时候,北斗7星和南勺6星,在天上看得清清楚楚。少给一两减福,少给二两减禄,少给三两减寿。以此隐喻大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诚信。
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规划区的主干,是运河国家级样板航道和南水北调工程聚集带。有台儿庄运河大桥、台儿庄二线船闸及其复线、台儿庄泵站以及利用这些景致之间相对独立的大水面拟建的运河水上游乐园等水工景致,有运河大堤、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河间平洼地、槽状洼地、河道沼泽等典型地貌。运河大堤东西横亘,两岸护堤的灌木与林木宛如绿色长龙,与滔滔河水并行不悖;大面积的运河滩地上,是6000亩生态农业的荷花长廊;滩地间的积水洼地,数百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与各类鸟禽鱼类的立式构成,形成典型的低洼湿地景观。古运晨曲、运河夕照、对影邀月等特定情境,构成了重要的天象景观。
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规划区的两翼支撑,是上游大沙河人工湿地与下游涛沟河的自然湿地景观。其中以涛沟河自然湿地最为丰富。涛沟河是苏鲁两省台儿庄、苍山、邳州三县(市)的边界河道,为中运河上游主要支流之一。涛沟河沿岸绿树环拥,芳草萋萋,芦苇茂密,鸭嬉鸥飞,莺啼燕舞,是台儿庄境内数百种野生动植物繁衍栖息的天然乐园。
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湿地属典型的河流湿地类型,生态系统结构完整,自然景观独特,物种丰富,珍稀濒危物种众多,特别是分布有大面积野生莲、菱等水生生物群落,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径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台儿庄运河是南四湖入淮的重要流路,也是京杭大运河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节点。该处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保障工农业用水、维护生态安全和发展航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地处内陆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生态退化特征仍然明显。该湿地公园对维护运河湿地的生态特征和服务功能,保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积淀: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承载了千百年时代变迁留下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台儿庄城内修复保护的明清运河故道,作为京杭运河全线仅有的古运河遗存,有保存最完好的古河道、古码头、古驳岸、古村落遗迹,有与运河故道首尾相通的环城河,有依河兴建的月河公园。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称誉为“活着的运河”和“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
京杭运河赋予了台儿庄重要的经济与战略地位。1938年中国抗战台儿庄大捷名垂青史。发掘这一人文历史资源,台儿庄对当年大战的遗迹、遗址做了保护性开发,还兴建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一系列大型纪念设施,台儿庄成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它们所承载的丰厚的运河文化、水运商旅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大战文化信息,都将为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的建设,倍增人文神采。
景区规划:台儿庄区组建专门机构,先后6次邀请国家和省市专家学者开展资源普查、调研、考察、论证,集台儿庄古城、台儿庄运河、台儿庄大战、台儿庄湿地等水文人文资源于一体,设定了“一城一轴两翼四带七区”的湿地公园空间格局。即以运河古城为核心,以东西走向的大运河水上景观为轴;以城西大沙河城东涛沟河为两翼;构建大运河水韵景观、古月河水文景致、涛沟河自然湿地风光、小季河生态农业风光四条景观带;将古城恢复区、公园管理区、大运河水上游乐区、古月河及古城风貌游览区、小季河人工湿地观赏区、涛沟河天然湿地展示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合理布局,各成体系;将观鸟亭、芦苇迷宫、水中步道、亲水码头、招鸟屋、荷花廊、桃花岛、钓鱼台、水族馆、运河人家、池塘动植物养殖观赏园等星罗棋布在其间。
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如此天然的与人工的,水文的与人文的,原生的与后生的,广袤的与精致的,宏伟的与盆景的,围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立体化组合、综合性展示,时时风光旖旎,处处风雅若诗的揽胜格局,将给“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台儿庄披上崭新的梦幻般的和谐神韵与风采,鲁南苏北的广袤地域和绵亘南北的运河沿线,将会因此倍添生机与活力。
主要景点:一是古城水乡文化休闲旅。通过恢复明清运河古城,与台儿庄大战文化相结合,重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系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生态、景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保护功能、游憩功能,提供可供游人体验台儿庄“古韵”和运河文化、“大战”文化的场所。
二是百荷园湿地观赏游。包括精品荷花园、湿地植物观赏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渔业体验区等,通过人工开挖水系,连通运河,形成湿地游赏专题园,形成运河水上游览区的重要景点。精品荷花园造型各异的水塘内种植各品种荷花300种,设置介绍牌,各自形成景点。沿湿地体验木栈道可观赏湿地植物、花鸟鱼虫,四季景色、潺潺流水更增添了景观内容。在湿地内统一制作湿地知识介绍牌,弘扬湿地文化,宣传湿地保护知识。
三是运河水上娱乐游。根据运河水系分布现状。通过人工整治,建设游船码头、木栈道,并设景亭、观景台、垂钓台、水车等景点,丰富临水景观。水边设置碰碰船、橡皮船等游览设施,打造运河水上游乐园,丰富度假游客的需求。
四是小季河人工湿地观光游。通过提升道路等基础设施、增加交通及景点建设,开展捕鱼、钓鱼等一系列旅游观光活动,让游客既可以欣赏田园水乡美景,又可以享受摄影、钓鱼、钓虾等农家乐,建成集观光游赏、科普教育、自然体验于一体的湿地旅游区。成为市民与游客了解有机农业、湿地的大课堂。
五是涛沟河湿地生态游。涛沟河的两岸绿树环拥,莽莽苍苍;河滩水草萋萋,芦苇摇曳,野生莲、荷、菱角、芡实随处可见,更有鸭嬉鸥飞,莺啼燕舞,天然野趣独具特色。春天这里茂林修竹、莺飞草长、鸟鸣蛙唱,百花争放,在涛沟河滩地自涛沟河大桥向南设置设置瞭望台、亲水平台,休憩景亭、观鸟屋、鸟岛等,让游客零距离亲近自然,感受湿地。
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景区2013年至2017年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河钓大赛,并先后被授为“全国天然水域垂钓基地”、“山东省休闲农业与村落旅游示范点”“海峡两岸航空举动交流基地”、“上海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篷客中国休闲度假示范营地”、“枣庄市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枣庄市风筝协会风筝放飞基地”、“全国渔业公园示范基地”、“全域旅游品牌主题景区”、“全域旅游品牌生态景区”等称呼。
景区游船,在码头并不停留......
公园门外的这个小小的售票处,其实是一个小型的科普展馆,设计别具匠心,很适合孩子们参观......
台儿庄渔业科普馆......
淡水鱼:广义的说,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余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余种。
四大家鱼:在唐代以前,鲤鱼是最为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从殷末到唐朝之前,我国养鱼的对象一直是鲤鱼。到了唐代,因皇帝姓李,李鲤同音,而以“鲤”象征皇族,要避讳“鲤”,所以鲤鱼的养殖,捕捞,销售均被禁止。捕到要放生,谁卖谁就要受到被打60大板的处罚,这些已有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逼得渔民群众寻找到新的养殖对象,即青、草、鲢、鳙。这4种鱼由于食性和栖息习性不同,很适合混养在一个池塘里,能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和水域空间,养殖效益更大,因而成为我国传统性的养殖鱼类。直到今天,这4种鱼仍然是我国淡水养鱼的主体鱼。因为它们是人工养殖的鱼类,故称为“四大家鱼”。
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将水中植被吞食之后排出,待粪便滋生微生物之后再吃下,过滤其中的微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
草鱼:又称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黑青鱼等。身体长而“秀气”,体色为青黄色,腹部略显白色。鳞片大而粗。它的背鳍、胸鳍、腹鳍和尾鳍都比青鱼小而短。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成年后食料是高等水生植物和部分陆草,其中以高等水生植物的苦草、轮叶黑藻、小茨藻、眼子藻、浮藻、芜藻最喜食。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鲤鱼: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红鱼。鲤科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口呈马蹄形,须2对。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体侧金黄色,尾鳍下叶橙红色。鲤鱼平时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以食底栖动物为主。其适应性强,耐寒、耐碱、耐缺氧。在流水或静水中均能产卵,产卵场所多在水草丛中,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鲤鱼是淡水鱼类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者之一。味甘,性平,无毒。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杂食性,掘寻食物时常把水搅浑,增大混浊度,对很多动植物有不利影响。因此,鲤鱼在欧美常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欧美人人们要花很大力量才能除掉它。由于欧美人不会食用多刺的鲤鱼,同时鲤鱼在北美和欧洲没有天敌,所以一度泛滥成灾,而被当做有害物种。这与欧美人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
冬天,鲤进入冬眠状态,沉伏于河底,不吃任何东西。春天产卵,雌鱼常在浅水带的植物或碎石屑上产大量的卵,受精卵在3~4天后孵化。鲤鱼生长很快,大约第三年达到性成熟,在饲养条件下,可以活40年以上。鲤常被养殖,以供食用,特别在欧、亚二洲,每亩水域能生产出大量的鱼。鲤的两个养殖品种——锦鲤(mirror
carp,具少数大鳞)和革鲤(leather
carp,几乎无鳞),是家养的变种。黑鲫(Carassiuscarassius)是鲤的一个无须的欧洲近缘种。
鲤鱼是在亚洲原产的温带性淡水鱼。喜欢生活在平原上的暖和湖泊,或水流缓慢的河川里。分布在除澳洲和南美洲外的全世界。很早便在中国和日本当做观赏鱼或食用鱼,在德国等欧洲国家作为食用鱼被养殖。背鳍的根部长,没有脂鳍,通常口边有须,但也有的没有须。口腔的深处有咽喉齿,用来磨碎食物。鲤鱼的种类很多,约有2900种。
大口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
地方名:河鲶、叉口鲶、鲶巴朗、大口鲶、大河鲶、大鲶鲐等,外形与鲶相似。口裂末端达到或超过眼中部的下方。上颌须达到胸鳍基部。胸鳍刺前缘具2~3排颗粒状突起。尾鳍不对称,上叶比下叶长。多栖息于江河缓流区。性凶猛,白天隐居水底或潜伏于洞穴内,夜晚猎食鱼、虾及其他水生动物。雌鱼体长达700毫米左右达性成熟。4~6月,在江河砂石底质的激流浅滩处产卵。卵沉性。幼鱼喜集群。最大可长至100市斤。经常捕获个体为20~40市斤。是重要的大型经济鱼类。大口鲶属底层鱼,白天隐居水底或潜伏于洞穴内或水底弱光隐蔽处,夜晚猎食鱼、虾及其他水生动物。雌鱼体长达700毫米左右达性成熟。4~6月,在江河砂石底质的激流浅滩处产卵。卵沉性。幼鱼喜集群。最大可长至100市斤。经常捕获个体为20~40市斤。是重要的大型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大江河中。大口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腴而不腻,不仅是席上佳肴,而且有滋补、益阴、利尿、通乳、消渴、治水肿等药用功效。全鱼剁成碎泥炙热,可治白癜风,膘胶锻灰可治阴疱、瘘疮。消费市场广阔,亦受到欧美、港澳台地区人们的青睐。
鲫鱼: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喜头、鲫壳、河鲫
。常见于欧亚地区,为常见淡水鱼,属于辐鳍鱼亚纲鲤形目鲤科鲫属。鲫鱼经过人工养殖和选育,可以产生许多新品种,例如金鱼就是由此产生的一种观赏鱼类,和食用的野生鲫鱼学名同为Carassius
auratus
。鲫鱼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羸、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鲫鱼分布广泛,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鱼最为肥美,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最大体长约30厘米,栖息深度为0~20米,无毒,经济型食用鱼类,物美价廉。多产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一带,其中洱海鲫鱼较为出名。
鳊鱼:亦称长身鳊、鳊花、油鳊;古名槎头鳊,缩项鳊。在中国,鳊鱼也为三角鲂、团头鲂(武昌鱼)的统称。体长40厘米左右,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食性广。因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鲢鱼:又叫白鲢、鳊鱼、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鲢鱼鳞片细而小。
金鳟:原为虹鳟鱼的变种,因全身金黄,所以称为金鳟,同虹鳟一样为冷水养殖的鱼类。它原产与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金鳟鱼是虹鳟鱼品系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属冷水性鱼类。该品种通体金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长迅速,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并具有化栓去血垢的碳烯酸,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深受渔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现时金鳟养殖已遍布五大洲,成为当今世界上养殖地域分布最广的鱼类之一。尽管它为北半球产的冷水性鱼类,现已移于南半球乃至非洲的最南端,养殖高度已达到海拔超过4500米的水域。养殖地区除加拿大、美国外,还有新西兰、澳大利亚、南美洲,非洲、东亚和南亚以及几乎整个欧洲。
黄颡鱼:为鲿科,黄颡鱼属的一种鱼类。体长约20cm,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最长,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
运河湿地里的给种动物:鹌鹑、白鹭、翠鸟、鸳鸯、绿头鸭、黑枕黄鹂......
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鸟类与昆虫......
![]()
![]()
更有趣味的是,这里竟然有许多和“鱼”有关的名言警句......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原产于东南亚。它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营养成份好,以及养殖周期短等优点。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罗氏沼虾以来,发展迅速,现东南亚国家和其他一些地区养殖此虾比较普遍。我国自1976年引进此虾,现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上海、浙江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养殖,一般亩产可达70~100公斤,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泥鳅:属鳅科。形体小,细长,只有三、四寸。且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国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药。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生活在湖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银鱼:属多种半透明鱼类的统称。见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银鱼可分为小银鱼和大银鱼,其中大银鱼可长到长约七至十厘米,很少长于15公分。银鱼因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而得名。其产于长江口,俗称面丈鱼、炮仗鱼、帅鱼、面条鱼、冰鱼、玻璃鱼等。以瓦埠湖银鱼为代表,早在明代时松江鲈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1985年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
更有趣味的是,这里竟然有许多和“鱼”有关的名言警句......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俗语,源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也有同样的用法,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但是,时下总有一些人喜欢背离这句俗语的本义,以此劝人凡事不必认真,得饶人处且饶人,甚至见了危害人民利益的人或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当宽也宽。这就有必要议一议了。
应该承认,这句俗语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它具有劝告人们待人少苛求、多宽容的积极意义。时下有些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没有正确理解这句俗语的积极意义,而是把它当作“慈悲为怀”的处世哲学,在当“察”的时候也一味宽容迁就,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和矛盾时,漠然视之,放任自流,当“老好人”。殊不知,这种“慈悲”非但不能赢得大多数人的好感,换来所谓的“人缘”,反倒容易让大家反感。
相濡以沫:泉干涸了,鱼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来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但是在现实中,鱼是不可能出现相濡以沫的。后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原文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后面还有一段,“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上句的意思是:泉水干了,鱼的身体处于干涸的陆地上,如果要保持其外相(鱼相),就要”呴以湿,濡以沫”,不如把它们放到江里湖里,这样就可以忘掉他们的外相。(同样的道理)与其赞誉尧和不认可桀,不如都忘了把他们都化作“道”。下句的意思是:鱼的外相是因为水创造的,人的外相是道创造的。外相由水创造的(鱼),在池水中穿行就可以得到给养;外相由道创造的“人”,不无端生事就可以得到安定。所以说:在江湖里,鱼的外相可以忘掉了,人相从道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不去计较。(所以后文才有,子贡曰:“敢问畸人?”,畸人,长相奇怪或有残疾的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一句文言文名言,出自原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这段话是出自道家,但至于出自谁手,至今学术界仍在考证当中。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难题的方法。
卧冰求鲤:卧冰求鲤是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孝道经典故事。房玄龄等编撰《晋书》亦收录此事,元代郭居敬则将其列入《二十四孝》中。2006年12月入选山东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祥(184-268),字休征,琅琊临沂人,西晋大臣。王祥因孝名和功绩被加官晋爵,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寿终八十四岁,其孝名为历代所传唱。
干宝《搜神记》卷十一: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释义: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如鱼得水:汉语成语,意思是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时期前,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军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诸葛亮。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庐(今襄阳古隆中)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鱼目混珠:汉语成语,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昭明文选》卷四十〈弹事笺奏记·笺·到大司马记室笺〉:明公道冠二仪,勋超遂古,将使伊周奉辔,桓文扶毂,神功无纪,作物何称?府朝初建,俊贤翘首;惟此鱼目,唐突玙璠。顾己循涯,寔知尘忝,千载一逢,再造难答;虽则殒越,且知非报。不胜荷戴屏营之情,谨诣厅奉白笺谢闻,昉死罪死罪。唐·李善注引《雒书》曰:“秦失金镜,鱼目入珠。”又引《韩诗外传》曰:“白骨类象,鱼目似珠。”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释义 “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后遂用“太公钓、吕钓、渭钓、子牙垂钩、溪钓、渭滨垂钓、钓周、钓渭、垂钓溪、大钓无钩、直钩钓国、溪直钓、溪未遇”等写隐居、贤才待用,及贤能执政,大业盛隆;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直钩鱼”等表示心甘情愿。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兴起了一个国名叫周的强国,周的祖先姓姬,历史很悠久,据说他们的远祖后稷在尧的时候担任农师,以后世世代代承袭这个职务,管理农业方面的事情。夏朝末年,政府腐败,农业衰弱,周的祖先就西迁到现在的甘肃东部和陕西西部一代,自己组成了部落。商朝后期,周族遭受西北的狄族的侵扰,周族的首领古公儃父率领族人从岐山北边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上居住,并且在那里建筑城郭宫室,开垦荒地,设置官吏。大概从那时起,周族逐渐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古公亶父的儿子季历在位时,周的势力强大起来。商朝的王感到周的威胁,就杀害了季历。季历死后,他的儿子姬昌继位,就是有名的周文王。因为祖先做过农师,周文王也十分重视农业。他待人宽厚,对待老年人很尊敬,对待小孩很爱护,所以百姓都很拥护他。周文王特别尊重有本领的人,请他们帮助他治理国家。许多有本领的人纷纷来投奔他,因此他手下拥有许多文臣武将。殷纣王看到周势力越来越强,十分害怕,就找个理由把周文王找来,囚禁在羗里(今河南省汤阴县西北)。周文王的臣子为了搭救文王,搜罗了美女、好马和珍宝献给纣王,并买通商朝的大臣,请他在纣王的面前求情。纣王很贪财,又喜欢美女,收了礼物,听了大臣的话,把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获得自由以后,决心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以便寻找机会,推翻商朝,报仇雪耻。他看到自己手下虽然有了不少文臣武将,可是还缺少一个文武全才能够统筹全局的人,帮他筹划灭商大计。因此,他经常留心寻访这样的大贤人。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的支流磻溪边上遇见了一位钓鱼的老人。老人须发斑白,看去有七八十岁了。奇怪的是他一边钓鱼,一边嘴里不断地唠叨:“快上钩呀上钩!愿意上钩的快来上钩!”再一看,老人钓鱼的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是直的,不是弯的,上面也没有钓饵。文王看了很纳闷,就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
这老人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汤阴县)宰过牛,在黄河边上的孟津卖过酒。他不会做买卖,亏了本,所以到渭水边上来钓鱼了其实是在等待贤明的君主来寻访他。周文王和姜尚的谈话中,发现姜尚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的头头是道。他认为商朝的天下不会很长久了,应当有贤明的领袖出来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让老百姓能过上舒服的日子。姜尚的话句句都说到了文王的心里。他本来就是为了想要推翻商朝,到处去寻找大贤人,这眼前的姜尚,不就是自己要寻访的大贤人吗?文王恳切的对姜尚说:“我们盼望您很久了,请您到我们那里去,帮助我们治理国家吧!”说完就叫手下人赶过车子来邀请姜尚和自己一同上车,回到都城里去。姜尚到了文王那里,先被立为国师,也就是最大的武官:后来升为国相,总管全国政治和军事。周文王的父亲太公季历在位的时候,就向望着姜尚这样的大贤人了,所以人们尊称姜尚为“太公望”。后来人们干脆把“太望”的“望”省略掉,把姜尚叫做姜太公。
姜太公果然是栋梁之才,他做了周文王的国相,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个部族,开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周文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先后打败了大戎、密须得部族,征服了嗜、阁等小国,并且吞并了从属于商朝的崇国,在崇国的地盘上营建了一个丰城,把都城从岐山南边的周原迁到了丰城。到周文王晚年的时候,周的疆土大大扩充,西边收复了周祖的老家,现在陕西、甘肃一带地方,东北进展到现在山西的黎城附近,东边到达现在河南沁阳一带,逼近了殷纣王的都城朝歌,南边把势力扩充到了长江、汉水、汝水流域。据说周文王已经控制了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为灭商奠定了可靠了基础。
鲤鱼跳龙门:古代中国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山西省河津市城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谷中的龙门,今称禹门口,也是“鲤鱼跳龙门”的典出处。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山西省河津市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
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俗话常说“鲤鱼跳龙门”,这是比喻鲤鱼喜欢跳水的习性。鲤鱼和其它许多鱼都喜欢跳水。不同的鱼跳水的本领也不同。有的鱼跳得很高,如有一种叫做“跳鱼”的鱼,它能跳离水面四至五米,可以说是鱼中的“跳高冠军”。鲤鱼有时也能跳出水面一米以上。
俗话常说“鲤鱼跳龙门”,这是比喻鲤鱼喜欢跳水的习性。鲤鱼和其它许多鱼都喜欢跳水。不同的鱼跳水的本领也不同。有的鱼跳得很高,如有一种叫做“跳鱼”的鱼,它能跳离水面四至五米,可以说是鱼中的“跳高冠军”。鲤鱼有时也能跳出水面一米以上。鱼为什么会跳水呢?根据科学家们的分析,一般认为有几种原因。有的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如地震灾害发生前夕,地球磁场发生变化,鱼感受到了威胁;如为了躲避敌害的突然袭击,而越过途中的障碍;或者受到突然的恐吓等原因。鱼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另一种原因是生理上的变化,当鱼到了快要生殖的时候,体内就产生了一些能刺激神经的东西,使它处于兴奋状态之中,因此就特别喜欢跳跃。鲟鱼到龙门不是为“腾跃成龙”,而是为了繁衍后代。四川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著的《长江鲟鱼类生物学及人工繁殖研究》一书称:鲟鱼产卵“多在江河上游,水温较低,流速较大,流态复杂,河道宽窄相间并具石砾底质的急滩地带”。而山、陕两省交界处的龙门一带正具有以上地貌特征,因而成为鲟鱼云集产卵的一个理想场所。“龙门赤河”现象则因为鲟鱼产卵前雌雄追逐,时常跃出水面。每年春天大批鲟鱼回游至龙门穴洞之处集结,并且在临产卵前两三天内频繁跳跃。跃出水面时,鲟鱼充血发红的鱼鳍也露出水面,一时间成千上万条大鱼在河面翻动,远望一片红光,于是出现了“赤河”景象。因鱼多故可长达数里,亦可持续数日,即形成了“赤河三日”“赤河三里”的特异现象。当鱼从水中被捞上来时,也会乱蹦乱跳,其原因是鱼在水中游动时,全身的肌肉总是一伸一缩,摇头摆尾,才能使它在水中前进。当它刚离开水时,仍然像在水里一样,做着同样的动作,但是因为没有受到水的阻力,所以摇动的动作就特别大,这时如果碰到如地面,船板等比较坚实的物体,就出现了乱蹦乱跳的现象。其实,以现代科学即可破解“鲤鱼跃龙门”这个谜团:这里说的“鲤鱼”实际是“鲔鱼”,或称“鳣鱼”,又叫“鳇鱼”或“黄鱼”,也就是鲟鱼。鲟鱼是江海回游性的鱼类,体长约两米,最大可长5米以上。我国珍稀动物中华鲟、东北鲟、长江鲟即是这类鱼。由于古代大鲤亦名“鳣”,故古人将“鲔鳣”与大鲤相混,传为“鲤鱼跃龙门”。
《竹书纪年》是战国末期魏国史官的作品,书中“龙门赤河”的记载,说明当时“鲤鱼跃龙门”的神话故事还未形成。而“鱼化为龙”的记载多出自汉代典籍,故神话故事的形成当在西汉初年,且可能与汉初神龙崇拜观念强化有关。
沉鱼落雁:是一个汉语成语,思是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形容古代四大美女的,其中“沉鱼”是西施,“落雁”是昭君。但是,由于其他原因,人们发现,沉鱼落雁也可以形容美貌并不重要。
【出处】: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毛嫱是春秋时期越国绝色美女,与西施时代相当,相传为越王勾践的爱姬。最初人们对毛嫱画像的称道远远超过西施。她应该是“沉鱼”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丽姬已失考。故原始的“沉鱼”和“落雁”应该是指“毛嫱”和“丽姬”,而并不是“西施”和“
王昭君”。当然,《庄子·齐物论》中也提到了西施,说“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大意是丑陋的女人与美貌的西施,还有其他稀奇古怪的事物,从道的角度看是不分彼此的。还在《庄子·天运》中讲了“东施效颦”的故事。
《韩非子·显学》说:“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管子·小称》中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淮南子》则说“今夫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但《淮南子》中也有把西施放前面的,说“西施毛嫱,状貌不可同,世称其好美均也。”
东汉边让《章华赋》:“携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嫔之素肘。”后来唐朝诗人宋之问有诗云:“鸟惊人松萝,鱼畏沉荷花。”此后世人便以“沉鱼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成为古典小说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语。
中国传统上把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连读,并分别指代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沉鱼是春秋的西施,落雁是西汉的王昭君,闭月是后汉末的貂蝉,羞花是唐代的杨贵妃。春秋时期,越国倾国倾城的美女西施在故乡溪边浣纱时,溪中游动的鱼儿见了她都羞愧得沉入水底,不敢浮出水面。汉元帝时绝色美女王昭君在她出塞嫁给匈奴王时,天空飞过的大雁惊讶她的美丽,忘了飞行跌落到树林里。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养女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
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将希望付诸行动。语出《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释义:你站在河塘边,看着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幻想着鱼儿到手后的场景,还不如回去下工夫结出一张渔网以捕鱼,让愿望实现。表示与其空空羡慕,徒有愿望,不如动手去干来得实在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整个词语的意思:临:面对;渊:深水;羡:希望得到。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却不付诸行动。
汉朝希望国家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却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原因在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就是没有在观念上、制度上做出必要的改革和调整,于是他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古训,来告诫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抓住观念、制度这个根本。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一典故,也告诫人们,在目的与手段之间。例如,我们的目的是打鱼,但只有“退”而织好网,才有可能得到鱼。这里,“退”字很重要,“退”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必要把目的暂时搁置起来,先去努力解决手段的问题,就如同我们要过河,得首先解决船和桥的问题一样。在生活中,有的人看到别人先富起来了,会有羡慕之心,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光羡慕是不行的,应该去努力掌握致富的本领,探寻致富的途径,这才是最根本和可行的,这就是“退而结网”。
淡水养殖: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含微咸水),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是内陆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的对象主要为鱼类,养殖的虾类有罗氏沼虾、海南大虾等,养殖的蟹类主要是河蟹。目前,中国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包括: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鲂、鲮、非鲫等经济性鱼类。中国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自然生物、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换句话说,休闲渔业就是利用人们的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
目前休闲渔业就其表现的形态看可划分为四类:
一是生产经营形态。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让人们直接参与渔业生产,亲身体验猎渔活动,通过开发具有休闲价值的渔业资源、渔业产品、渔业设备及空间、渔业生态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活动,主要是以垂钓、观赏捕鱼等为标志的生产经营形式。
二是饮食服务形态。让人们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美味的水产品佳肴,建立起集鱼类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
三是游览观光形态。以走进海洋、江河、湖库等自然环境,结合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游览观景、休闲、度假。
四是科普教育形态。主要是以水产品种、习性等知识性教育和科普为目的的展示形式,如水族馆、海洋博物馆等。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