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秋畅游古城台儿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第一展室)
“大战前的形势”和“光辉的序幕战”
台儿庄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台儿庄一带为重心的鲁南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这次战役共歼灭了日军板垣,矶谷两精锐师团1万多人,是继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后再一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胜利信心,打击了日军的骄狂气焰,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高度评价,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
![]()
大战前的形势: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蓄意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连连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中国军队组织了南口、淞沪、忻口等战役进行抗击,但未能遏制日军的攻势和嚣张的气焰。华北方面:北平、天津、太原、张家口等大中城市相继失守;华东方面:上海、南京、杭州等广大沪宁杭地区纷纷陷敌。正面战场节节失利,使“失败论”、“亡国论”的乌云笼罩中国上空,当时的日本侵略者叫嚣着要在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全国人民期盼着正面战场打一个大胜仗。
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中央党代表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国民党中央。同年九月二十三日蒋介石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宣言和谈话的发表,标志着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这也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第二次精诚合作。
抗日战争初期全国形势要图:1937年八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划全国战场为五个战区,第五站区负责以徐州为中心的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津浦铁路沿线作战。台儿庄战役即在该战区范围内。
戍楼拂晓角声悲,誓杀倭奴去不回。刀砍寇头十万颗,台儿庄上祭军旗。——李宗仁
1937年9月蒋介石委任他的金兰之交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在此次的战役中,中国军队投入的是第二集团军孙连仲的部队以及第二十军团汤恩伯的部队。共十个师约十万人。日本侵略军投入的则是三万号称“铁军”的坂垣、矶谷两师团。
李宗仁将军委任状......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作战地图帷幕......
李宗仁将军的公文包和收音机......
大战前津浦线军事形势地形示意图......
![]()
![]()
光辉的序幕战:台儿庄战役不仅是台儿庄这一地区的作战,而且包括津浦线南段的淮河阻击战、津浦线北段的阻击战,特别是临沂阻击战和滕县保卫战等一系列序幕战,正是这一系列战役战斗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聚歼日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有利的战机。
![]()
淮河阻击战: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以后,杀害我中国同胞30余万人,即以其第13师团自镇江、南京、芜湖三地渡江北上,与津浦北段的日军遥相呼应,妄图打通津浦线,控制陇海线,合攻徐州。193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明光、池河、定远、临淮关、凤阳、蚌埠相继失守。2月5日,日军强渡淮河,2月4日和13日,于学忠第51军、张自忠第59军在淮河一线进行了顽强地抵抗。2月16日,大批日军度过淮河。淮河以南的中国军队韦云淞第48军、刘士毅第31军、周祖晃第7军从敌人侧后方发动猛攻,迫使淮河一线日军主力回援,张自忠部乘机反攻,日军腹背受敌,不得不退回淮河以南。于是形成东起邵伯西到怀远两军隔淮对峙的局面。淮河阻击战不但消灭了数千日军,而且将日军阻滞于淮河一线达两个月,从而粉碎了了日军打通津浦、南北夹击的计划,造成北线日军孤军冒进,为台儿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的战机。
光辉的序幕战:台儿庄战役不仅是台儿庄这一地区的作战,而且包括津浦线南段的淮河阻击战、津浦线北段的阻击战,特别是临沂阻击战和滕县保卫战等一系列序幕战,正是这一系列战役战斗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聚歼日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有利的战机。
淮河阻击战: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以后,杀害我中国同胞30余万人,即以其第13师团自镇江、南京、芜湖三地渡江北上,与津浦北段的日军遥相呼应,妄图打通津浦线,控制陇海线,合攻徐州。193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明光、池河、定远、临淮关、凤阳、蚌埠相继失守。2月5日,日军强渡淮河,2月4日和13日,于学忠第51军、张自忠第59军在淮河一线进行了顽强地抵抗。2月16日,大批日军度过淮河。淮河以南的中国军队韦云淞第48军、刘士毅第31军、周祖晃第7军从敌人侧后方发动猛攻,迫使淮河一线日军主力回援,张自忠部乘机反攻,日军腹背受敌,不得不退回淮河以南。于是形成东起邵伯西到怀远两军隔淮对峙的局面。淮河阻击战不但消灭了数千日军,而且将日军阻滞于淮河一线达两个月,从而粉碎了了日军打通津浦、南北夹击的计划,造成北线日军孤军冒进,为台儿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的战机。
临沂阻击战:1938年2月,在津浦线正面之敌第10师团向南进犯的同时,东路日军第5师团从胶济铁路潍县等地南下,企图夺取临沂,进攻徐州。日军攻陷诸城、莒县、沂水等地后,于3月上旬进犯临沂地区,守军庞炳勋部1.3万人抗击十余日,临沂城岌岌可危。张自忠第59军奉命驰援,于14日强渡沂水,猛攻敌人侧背,激战3日,日军退败莒县。20日,59军主力被调往津浦线增援。23日,敌人援军到达,再次进攻临沂,形势十分危急。59军星夜回援,于24日向日军右侧背发动了强攻。战至29日,59军等部全线出击,再次打退日军。20天中取得两次临沂大捷,粉碎了敌第5、第10两师团会师的企图。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歼灭孤军冒进之敌奠定了基础。
临沂阻击战示意图......
大岭之战:3月27日,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亲自指挥该师团主力向第59军发动多路进攻。其中,临沂城西的大岭一带战斗尤为激烈。敌人在飞机反复轰炸及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向第38师阵地发起连番冲锋。大岭守军大部伤亡,形势岌岌可危。38师师长黄维纲在战况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向张自忠请求增援。
刘震东将军革命烈士证明书......
大刀片......
滕县保卫战:津浦铁路北段由于第3集团军总司令兼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不战而放弃济南、泰安、兖州等要地,致使日军矶谷廉介第10师团长驱直入,1938年3月上、中旬,侵占邹县,逼近滕县,威胁徐州。中国军队担任滕县及其外围阵地防守任务的是原川军编成的邓锡侯、孙震第22集团军,该军名曰集团军,实际只有8个团2万余人,装备也十分陋劣,但正是这支地方杂牌部队,在战地民众的支援下,打了一场及其悲壮的滕县保卫战。
第22集团军滕县地区战斗示意图......
陆军第41军司令部致陈炳文、陈王桂蓉函......
陆军第41军司令部批示......
军事委员会抚恤委员会批文......
“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啊!!!
滕城血战摄民魂,华夏风骨举世惊。抗敌一心忠义著,临滕序战夺先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