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8中秋——吃在台儿庄

$
0
0
2018中秋——吃在台儿庄

    既然来台儿庄的目的是修养身心,那“吃”一定是重中之重的一项任务啦!进入台儿庄西门直行,就是台儿庄的一条美食街。

    从青岛自驾五个多小时来到这里,已经是中午时分了。找吃的,是第一要务......

    一座精美的牌坊......





    作为比较路盲的我来说,感觉这条街好像并不是台儿庄的三条主要街道之一,因为客流量不大,所以环境比较清幽。

    这条街上都是小饭馆,看看菜单,大体都差不多,价格差异也不大。

    于是随意找了家临河的小店坐了下来......
    枣庄美食,首推“菜煎饼”,连儿子这种超级挑剔的“美食家”,都觉得菜煎饼很是美味......
    菜煎饼:鲁南地区的一种食品,老少兼宜,俗称“中国热狗”。该菜煎饼既可作宴席食品,也可作普通家庭便饭。制作简便快捷营养富余,色香味浓,最合适快节奏劳动人们的即时快餐!枣庄菜煎饼,是以鲁南地区煎饼为主料,配以种种蔬菜煎烤而成。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枣庄农村的生活还是很匮乏的,老百姓的主食以煎饼为主,煎饼的主要原料是地瓜干,条件好一点的可稍放点小麦,刚烙煎饼时鏊子凉,需把鏊子烧热擦些油才容易把煎饼从鏊子上揭下来,这样烙出的煎饼就很厚,稍等一会儿,煎饼凉了又板又硬,很难下咽。因此枣庄人把烙煎饼时前几张和后几张煎饼称为滑鏊子煎饼或滑塌子。这样的煎饼很难下咽,但丢了又可惜,精明的母亲们就将大白菜,土豆丝,粉条,豆腐切碎加点猪油,放上辣椒面,花椒面和盐,做成了所谓的菜煎饼,这样一来不但滑鏊子煎饼解决了,并且做出的煎饼还特别好吃,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于是菜煎饼就在农村各家各户传开了!八十年代末期,农村土地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有多年,农民在农忙季节忙耕种,农闲时便有了剩余时间,有的农村妇女就到街上摆地摊卖菜煎饼挣点零花钱。一辆三轮车,一盘小饼鏊,一个蜂窝炉,一个切菜板,几样时令蔬菜,食客现场点菜,业主现场烙制,简简单单的营生,成为枣庄街头一道风景。后来“菜煎饼”被誉为“天下第一美食”。



    超级有味道的河边雅座......
 

    菜开始上桌啦......
    冯家驴肉(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祖传冯家驴肉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其工艺独特,色鲜味美,享誉运河两岸,流传至今。当地素有“无驴肉不成宴席”之说。冯家驴肉独特的祖传秘方,冯家驴肉都是选用当地健康老驴作原料,配以花椒、大茴、小茴、白芷、等20余为味中草药料,配以陈年老汤文火慢炖5-6小时而成,出锅后的驴肉成酱红色,口味鲜美,香气四溢。驴肉的营养价值极高,民间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说。据说“冯家驴肉”具有补肾益髓、滋补壮阳、健胃、安五脏、治头晕等功效,在鲁南苏北一带享有盛誉。
  百年前,祖上冯园芝,冯胜振父子以宰杀马、牛驴狗等家禽为生,久而久之在当地便成为很有名气的宰户。到第三代传人冯中贵手中开始转为专业杀驴,加工品质更上一层楼。可是好景不长,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看,国家禁止私人宰杀大型家畜看,至此被迫停业看,将秘方及老汤封存。改革开放后,第三代传人冯中贵高兴万分,重启秘方,重操旧业,使其家传手艺得以发扬。冯兴光是冯家驴肉加工第四代传人。当时配方仅有七八种材料,而在冯兴光手中经过研究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配方多达二十余种,使其加工出的熟驴肉,从色泽、品质、口感上做到更好,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延续至今。

    运河鲤鱼:鲤鱼俗称鲤拐子、毛子等,隶属于鲤科。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口呈马蹄形,须2对。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体侧金黄色,尾鳍下叶橙红色。鲤鱼平时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以食底栖动物为主。其适应性强,耐寒、耐碱、耐缺氧。在流水或静水中均能产卵,产卵场所多在水草丛中,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鲤鱼是淡水鱼类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者之一。鲤鱼味道绝佳,是餐桌上的美食之一。
    运河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佳,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能供给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D;每100g肉中含蛋白质17.6g,脂肪4.1g,钙50mg,磷204mg及多种维生素。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很好的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可以健康长寿。

     鲁南菜煎饼:鲁南菜煎饼原料采用花生、玉米、芝麻、小麦、大豆等十余种杂粮按比例科学配制,用石磨磨成面粉或糊烙制而成,并全部采用无公害蔬菜,不含任何防腐剂、添加剂和色素,既有粗粮的纤维和全面营养又有蔬菜的维生素,以独家专用神秘香料配制,口感酥松香嫩,独树一帜,突出传统风味小吃的“营养、保健、食疗”的功能。
    配了南瓜粥,一顿饭吃得非常惬意。给台儿庄加分!!!

    等菜上桌时,在外面“臭美”下......
    查了下资料,得知台儿庄美食街位于台儿庄古城中西部,西到古城西门,东接箭道街。而南到大衙门街,北到台湾街的箭道街,则是台儿庄的小吃一条街......

    吃饱喝足,找了许多地方也没有发现台儿庄古城的真正入口。于是,又回到了西门,找到服务人员询问。才知道,原来进西门右转,才是台儿庄古城的真正入口方向......

    中秋来枣庄,一定要吃石榴。枣庄的冠世榴园也是我一直想要到达的地方,可惜总是时间不太合适......
    枣庄石榴:主要产于枣庄市峄城区东西40多华里长的连绵山脉上,那里生长着530万株46个品种的石榴树,有着闻名遐迩的万亩“冠世榴园”。这座石榴园始建于西汉成帝年间,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
    枣庄石榴按其用途可分为食用品种和观赏品种两大类:食用品种有软籽、大青皮、大红皮、冰糖米等;观赏品种有重瓣红花石榴、重瓣白花石榴、墨石榴等。单果重量平均为400—600克,最大的可达1500多克,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石榴遍身是宝:石榴皮含鞣酸和微量生物碱,有涩肠止血、驱虫之功能,对于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以及各种皮肤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石榴籽可以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和胃寒腹胀;石榴花阴干研末与铁丹同服,可使白发变为黑发;石榴叶制茶,可以清心、去热、明目等。
    枣庄石榴1986年进京参加全国林产品展览被誉为“齐鲁一绝”;1996年峄城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石榴之乡”,2001年峄城区万亩石榴园被上海吉尼斯大世界总部命名为“吉尼斯大世界之最”,被世界粮农组织誉为“冠世榴园”;2002年“榴园”牌石榴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同年“榴园”石榴基地列入山东省标准化基地;2004年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008年,峄城石榴在山东省首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双认证,并入选“奥运会推荐果品”行列。

    石榴汁,是在这家可爱的,卖各色鲜果饮料的小店里喝的......

     鲁南运河美食节设置在“黄府”......

    到处是菜煎饼的身影......



     招牌上写着徐州烤冷面,心想:徐州也算是台儿庄的近邻了吧!后来查阅资料才发现,冷面原来是一道黑龙江常见的地方特色菜肴......
    烤冷面:烤冷面制作方法简单,可以用鸡蛋,香肠等辅助材料,主要由酱料作为调味剂。烤冷面的兴起于1999年前后,相传是位于密山市密山镇各学校门口,有碳烤、铁板烤和油炸三种,味道各有差异。烤冷面起初不叫烤冷面,叫钢丝面。源于1997年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第二中学校门口一摊位,摊主本打算买来冷面自己晚上回去吃的,数量很少只有几张,结果在学生的要求下就下了油锅炸,冷面板比较厚,本以为炸出来的面会又硬有脆,结果恰恰相反,炸出来以后刷上辣酱,又松又软,而且吃的时候丝丝分明。故名钢丝面,几张冷面板第一天数分钟内便抢购一空。第二天门口的小摊便纷纷效仿,由于小贩不只是油锅,还有铁板炭烤等。于是便有了铁板,碳烤,油炸等做法的钢丝面。几年后,油炸面失宠,铁板烤冷面销量远大于油炸,所以各类商贩不断的推陈出新,不光是单独的加工冷面板,出现了冷面夹葱花香菜洋葱调味,又有了夹肉馅,夹肠,加鸡蛋等。现在烤冷面已经火遍全国的大江南北,是东北极具特色的美食。

    老潍县朝天锅:朝天锅是山东潍坊地区传统名吃,属鲁菜系。特色是,烙饼卷肉,吃的时候没有锅。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民间早市,流传至今。于1997年分别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2013年朝天锅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级非遗名录。
    朝天锅是用鸡肉、驴肉煨汤、以煮猪下货为主,有猪头、肝、肺、心、肚、肠,其中猪肠不要断的,并且要翻过来清洗。肠、口条、猪头肉要先用开水涮过,再放到老汤锅里煮,火候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猪下货煮熟后捞出切好备用,面饼擀好烙熟后也放到茅囤子中备用。所配小料也很讲究,葱段需切成长短一致的小段,咸菜疙瘩切好后再重新调汁腌制;鲜汤配以葱末、香菜末、醋、胡椒粉、辣椒面等小料。朝天锅以“逢二排七大集间,白浪河畔人如山。寒流雪翻火正红,下水香锅面朝天”闻名,朝天锅肉肥而不腻,汤清淡而不浑浊,加以薄饼卷食,其味无穷。潍坊朝天锅与北京的锅烧饼(即杂碎烩火烧)、西安的葫芦头(即杂碎烩饼)、长沙的火宫殿(即杂碎汤加辣椒)等都是异曲同工的中华饮食文化。

    还要了羊肉汤,但是比起单县羊肉汤,那个差距可是大了去了......
    羊肉汤:羊为六畜之一,是温顺和吉祥的象征。古人认为,羊的外观美丽,部落酋长戴上羊形头饰,能够体现尊贵身份。先民循着这一思路,创造了“美”这个汉字。在甲骨文中,“美”是头戴羊角头饰的人的象形。《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认为,“美”是由“羊”和“大”组合而成,意为“甘美”。《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认为,羊者,祥也。羊肉具有补中益气、安神止惊、开胃健力、壮阳益肾、消渴利水的功效,食之能够延年益寿。古城羊肉汤肥而不腻,肉丝柔韧,汤汁鲜美,能够大补元气,发汗祛湿,恢复体力。
    这里的羊肉汤主要将羊骨头(筒子骨)一起投入大锅里熬汤,再将切成砣的新鲜羊肉与清洗干净的羊杂一起投入汤锅中煮。煮熟后捞起来沥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滚开水里一氽,再倒入汤碗中,冲入滚烫雪白的羊汤水,撒上碧绿的葱花,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汤就做成了。配上一个由海椒面、花椒面、盐巴、味精等调和就成羊肉汤。

    糁汤:迄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把开水上漂浮的泡沫、水碱清出来,放入三只宰杀好的本地老母鸡和三十斤舂好的麦仁,慢火炖煮到夜里10点钟,把三只鸡打捞出锅,撕成肉丝,再连同鸡骨头一起放回锅中,压火闷煮一夜,鸡肉鸡骨和麦仁已成胶汁儿。清晨开市前,加入葱花姜末和调味包,大火烧开,就是美味糁汤了。将滚沸的糁汤盛入海碗,淋上香油、陈醋,立即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喝到口中,粘滑香爽至极,吃包子,泡馓子,味道美极了。若是用筷子打拌鸡蛋或鸭蛋,舀糁汤冲熟,营养更丰富,味道更鲜美醇厚,暖胃益脾。

    第一次看到神奇的“摔碗酒”,有点儿意思......

    摔碗酒:源于土家族,在古代是土家儿女上战场前的一种壮行酒。摔碗酒据说起源于周朝,但流传的故事确实不一样的。说法一:与土家族的英雄先人巴蔓子有关,当年巴蔓子将军因国内有难,去楚国搬救兵,楚国要求巴国给三座城。楚兵解救巴国后,楚使请巴国割让城池,巴蔓子不忍割自己国家的城,遂割下自己的头换取城池。重了信誉,保了国家。“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而在割头之前,喝酒后摔碎碗,再拔剑自刎。这种大义人,天下少见,想想也够悲壮的。后人为纪念他,摔些酒碗也是学他的豪气,学他的作派,学他的舍身取义,学他的决绝笃诚。饮一碗酒,饮过之后,将碗摔碎。说法二:摔碗酒的民间传说是某个时代,土家族的两个族长或是兄弟之间有了恩怨,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两人决定尽释前嫌,于是共饮一碗酒,以示今后的友谊与和谐,饮过之后,将碗摔碎,以泯恩仇,也显示了二人的肚量和豪气。但是从今天的摔碗酒看,已经完全转化为一种友情的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心与心贴的更近了。
    走累了,坐下喝个酸奶也是不错的选择。台儿庄的酸奶,味道醇厚,尤其是包装很有特色:透明的玻璃瓶,绿色的酸奶盖,复古的包装 ......

    青白的小瓷瓶,滑滑的老酸奶,质朴的麻绳,蓝色的瓶口封纸......

    枣庄红枣:又称“店子长红枣”“山亭长红枣”。果实饱满个大,呈长柱型,色泽红艳,酥脆甘甜,营养丰富,有着较高的滋补和药用价值,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当地还流传着“日食三枣,长生不老”的民谣。
    店子镇有1300多年的大枣栽培历史和传统,早在隋唐时期就有栽培记载。据《博物志》中记载:“隋末,(公元615-618年)秦琼东征至东海县,携带枣苗植于此地而来,名为长红枣”。山亭长红枣的栽培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山东省林业志》中还记载:“宋时,山东枣树栽培已相当盛行。”在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撰写的《打枣谱》内有滕县的长红枣叙述,表明在山东省枣中的优良品种——长红枣,在宋代已培育成为比引种原产地果形大、果肉厚、品质佳的生态型主栽品种。据《滕县志》记载,宋朝时期当地人就有以枣作为男女订婚信物的习俗,在结婚典礼时,将枣栗子向新娘身上抛撒,取其谐音,以示“早立子”或“早生子”。据历史记载,在1573年-1620年(明万历年)间,张居正巡视滕县,品长红枣口感甚好,逐拨大量资金鼓励滕县发展枣树。并将滕县长红枣上贡皇帝,万历赞誉道:滕县长红枣可谓天下第一枣,百果之王。《滕县志》记载,据1585年(明万历13年)这里已有“山地之民千树枣”、“山地之民皆仰食”之景象。明朝租税中规定,每年须交纳枣果钞六十七锭五贯四百二十文,1941年版的《滕县志》载:“枣梨东山随地种植,土人购之,转售江南”。20世纪50-60年代,当地曾出现“店子的大枣、水泉的梨、徐庄的柿子上满集”的丰产景象。枣庄也因枣而得名。
    这里好像有许多穆斯林,因此,牛羊肉很是盛行......

    周村烧饼:周村烧饼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为原料,以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制成后,薄如秋叶,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据考证,周村烧饼源于汉代的胡饼。东汉末年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解释为“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沍也,亦以胡麻著上也。”溲,就是浸泡、和面的意思;大漫沍指形状大而平整;胡麻,即芝麻,相传张骞得其种于西域,故名。因此,从原料上看,胡饼就是覆以芝麻的面饼,这与现在的烧饼是一样的。明朝中叶,周村贾商会集,各种小吃应时而生。一种名为胡饼炉的烘烤设备传入周村,饮食店的师傅们根据焦饼薄香脆的特点,用上贴烘烤胡饼的方法,创造出了大酥烧饼。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周村郭姓烧饼老店“聚合斋”对烧饼制作工艺潜心研制,几经改进,使周村烧饼以全新的面目、独特的风味面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聚合斋”郭姓后人携大酥烧饼的配方和制作技艺加入了国营周村食品厂。1979年,大酥烧饼以“周村”作为商标进行注册,正式定名为“周村牌”周村烧饼。

    张家狗肉:提起台儿庄的名吃,第一道要数老张家狗肉。俗话说:“狗肉碟子上不了桌。”可是在台儿庄却是“没有狗肉不成席”。在台儿庄卖狗肉的只有一家,那就是老张家。老张家狗肉已历经5代,100多年的历史。清朝光绪年间,家住台儿庄西门里的张岭就煮狗肉卖。从那时,老张家狗肉就在台儿庄叫响了。要说老张家狗肉的味道,没有人不说好的。其特色是:不腥不腻,既香又烂。老张家狗肉色艳、味纯、香浓,令人赞叹不已。如今,老张家狗肉的传人们在社会配料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革新,新增加了一些佐料,使老张家狗肉的味道更鲜美了。
    张家狗肉制作精细讲究,选用十几种名贵佐料,配以百年老汤,香而不腻,烂而不散,鲜美可口,色味俱佳,营养丰富,具有益气、轻身、安五脏、益脾胃、治五痨七伤等作用。长期以来深受消费者欢迎,为鲁西一绝。台儿庄张家狗肉应该怎么吃呢?一是要用手撕成条块状或条状,大口吃,注意不能用刀切,以免染上铁腥破坏了肉的原味儿;二是要佐以花椒或者大蒜一同咀嚼,香味更加奇特。
    这就是张家狗肉了......

    台儿庄的辣子鸡:辣子鸡是枣庄的名吃,是不同饮食文化在运河古城交汇的产物。鸡是人类最早驯化成功的禽类。先民把野鸡驯养成家鸡饲养,出于三种目的:一是获取食物,二是用来报时,三是作为灵禽用来避邪。辣椒原产于墨西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从美洲引入欧洲,15世纪传入中国。辣椒在湿气浊重的地区进入食谱之后,人们的平均寿命提高十几岁。
    鸡与辣椒一起烹炒为美味辣子鸡,是台儿庄美食家的发明,也是运河古城繁荣发达的产物。台儿庄辣子鸡,色泽鲜亮,干而不焦,香嫩可口。鸡肉与辣椒结合,口感美妙,食后大汗淋漓,既能为体力劳动者提供能量,也不会担心营养过剩。辣子鸡的调料,有豆油、生姜、葱花、蒜瓣、香菜、花椒、土酱、香醋、料酒等。烹炒步骤是:锅中放适量豆油和花椒,烧至一定火候,放入用煎饼酶化后晒制的土酱,炒出香味,放入鸡块和盐。旺火炒至七成熟的时候,加醋一两左右,炒至八成熟,放姜片、葱花,稍许加料酒。炒至九成熟,放进加过调料的辣椒,临熟时放蒜瓣、香菜。
    山东煎饼:传统特色面食。源于山东泰安。现代煎饼制作方法的创制年代难以考证,但“煎饼”一词的使用 山东煎饼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即煎饼。
    传说煎饼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沂河、湅河之间,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困乏,又不能造饭,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玉米面(应该为其他谷类,三国时期玉米还未从美洲引入中国)为浆,将金(铜锣)置火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食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当地人也习得此法做食,但铜锣昂贵,且易开裂,人们便以铁制成锣状的煎饼烙。从此煎饼在沂蒙乃至山东大地上流传至今。
    1967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明代万历年间“分家契约”,其中载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由于“鏊子”的出现,可以确知,最迟在明代万历年间,现代煎饼的制作方法就已经存在。山东煎饼最初源于泰山,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知煎饼那时已是泰安民间的主食。传说唐末黄巢起义军在泰山驻扎,当地百姓曾以煎饼相送。现在煎饼已经是鲁南、鲁西南等地最普遍、最具特色的食物了。
    清代蒲松龄《煎饼赋》:“溲含米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于望月,大如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若易之以莜屑,则如秋练之辉腾;杂之以蜀黍,如西山日落返照而霞蒸……或拭鹅脂,或假豚膏,三五重叠,炙烤。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可见鲁中地区在清初制作各类煎饼已相当普及,煎饼的制作已具备相当的技术。
    烙煎饼的工具主要有三件:一是鏊子,铁制,圆形,有大、中、小三种,中号鏊子直径65厘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热,上面即可烙制煎饼。鏊子是烙煎饼的专用工具,《康熙字典》有“鏊”字条,唐人《朝野佥载》中有“熟鏊上猢狲”语,可知煎饼的历史之悠久。二是手持用来推动糊子的工具,当地人叫“篪子”,木制板状弧形,有柄。把糊子放在热鏊子上后,用篪子左右推摊,糊子便薄薄地摊在鏊子面上。也有的用筢子,还有的用“竹劈”,作用相同,但烙出来的煎饼却各有特点。三是油擦子,群众呼为油褡子,是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渗着食油,用来擦鏊子,为防煎饼粘连鏊子揭不下来。
    煎饼的吃法,一般都要用煎饼卷豆腐,卷海带丝,卷肉丝,卷油条,以及卷其他各种各样菜肴。只要你能想到的,大概都可以卷进去。最经典、最普遍的吃法,当属煎饼卷大葱了。拿一大块煎饼对折几下,放上大葱,抹上辣的豆瓣酱或面酱,鲜嫩、水灵、味道十足。泰山人常卷小豆腐、山野菜、咸鱼吃 !煎饼是鲁西南地区的主食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喜爱,煎饼中间加入韭菜、白菜、小瓜、胡萝卜、等蔬菜,配以整辣椒、胡椒、孜然、粉条等佐料上锅腾熟,即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菜煎饼。
    台儿庄有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荷塘,猜想,这里的藕肯定也不错,于是要了炸藕合。果真,这味道,绝了。从没吃过这么鲜美的藕合......
    微山湖的藕:纯天然野生,是地道的绿色食品,它既可作凉菜,也可作热菜,菜品可达十几种,凉拌藕片、酱藕瓜、炸藕盒都是婚宴中常用的菜品,也是湖区的特色菜。
    莲藕原产于印度,很早便传入我国,在南北朝时代,莲藕的种植就已相当普遍了。莲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荷叶能清暑解热;莲梗能通气宽胸;莲瓣能治暑热烦渴;莲子能健脾止泻;莲心能清火安神;莲房能消淤止血;藕节还有解酒毒的功用。总之,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无不为宝,都可滋补入药。用莲藕制成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是妇孺童妪、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质食品和滋补佳珍,在清咸丰年间,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

    这里的蔬菜也甚是新鲜可口......

    台儿庄古街上,到处都是酒肆......
    记得读过这样一段话:要想初步了解枣庄男人,你必须先上枣庄人的酒桌;要想真正了解枣庄男人,就必须搞清枣庄男人和酒的关系;要想深入了解枣庄男人,必须和枣庄男人摆个场,猜拳行令,称兄道弟,烂醉如泥。
    喝酒是枣庄男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绝对不会像南方人那样简单地炒个小菜、吃吃小酒,而是大碗喝酒,一醉方休,枣庄男人喝多了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造业,干熊也。嘛赶紧喝也。所以,在枣庄喝酒似乎不是为了消遣,不是为了休闲和放松,不是为了享受和养生。而是一种仪式,一场较量,一出大戏,一场建立关系、展现智慧、显示酒量、比拼意志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枣庄男人的第二会议室,交流一切第一会议室无法交流的信息。在枣庄的酒场上,生活中的、生意场的、职场上的各种圈子,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长幼尊俾、远近厚薄一目了然 。
    在这里,青岛啤酒可是不上数的 ......

    在台儿庄,最惬意的就是闲逛。累了,就找各色店家小坐......
    “千里走单骑”酒吧,要了一壶180元的西湖龙井,坐下听歌......

 

    很有枣庄特色的语言......
 

    天花板上是台儿庄大战示意图......





    酒吧里到处是1938年那场大战的痕迹,主题鲜明......

    天色渐晚,准备在这里坐到华灯初上,观赏台儿庄的夜景......
 









 

    怎么样?从酒吧二楼的廊桥观望,美呆了吧!

 

    在台儿庄的最后一顿晚餐是在“台庄驿”吃的。主要吃的是氛围吧!也吃到了我心心念念的河虾......



 



    河虾:又称“微山湖青虾”、“日本沼虾”,它营养丰富,肉嫩味美,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名贵水产品。它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开胃化痰等功效。现代营养学建议肾虚阳痿、中老年人、孕妇和心血管病患者经常信用。《纲目拾遗》记载,青虾以湖泽中者为第一。青虾在我国的分布极广,因出产的青虾品质卓越,2007年,微山湖被列为国家级青虾种质资源保护区。青虾对水质要求苛刻。微山湖青虾主产于水质优良的湖区,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年产2000余吨,是当地群众的喜食珍品和宴请佳肴。鲜活速冻品和加工产品销往日、韩等国家。
    河虾的价格真心昂贵,一点儿也不比“青岛大虾”便宜呢!
    清火的菠菜......
    “台庄驿”的中庭,也可以吃饭的。环境不错呢......
——2018.9.22-24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