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8端午游威海——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甲午战争史实展三)

$
0
0
2018端午游威海——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
《甲午战争史实展》国殇1894--1895

第三部分  民族屈辱与抗争

    甲午剧痛  国耻民辱

    马关谈判:清军的屡战屡败,使国内的主战派也丧失了作战的信心。清政府为形势所迫,转请美国驻北京公使出面调停。日本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已经出现财政空虚和军需缺乏的困难,因此表示愿意接受美国的调停,趁势结束战争。李鸿章奉派赴日和谈。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马关春帆楼谈判:1895年2月23日,北洋大臣李鸿章等135人代表清政府赴日和谈。双方谈判地点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由于中国在战场上的败局,加之电报密码被日本破译,李鸿章据理力争,无济于事。经过七轮艰难谈判,清政府被迫接受了屈辱的《马关条约》,4月17日,条约签字。

    从3月20日到4月17日,中日双方共进行七轮谈判。按照国际惯例,谈判期间应实行休战。然而,日本为在谈判中向清政府勒索更大的权益,派军队占领澎湖,为进攻台湾做准备。在谈判中,日本肆意勒索,所提各项条款,只准李鸿章答“允、不允”两句话,如不答应就重新开战。李鸿章虽一再乞求减轻勒索,都被伊藤博文拒绝。伊藤博文则大耍威吓欺骗伎俩,谎称继续向中国派兵,白天一艘艘军舰从春帆楼前的下关海峡西去,夜间再偷偷地开回,如此反复,令李鸿章大为惊恐。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被迫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甲午战争的结束,它各地之多,赔款之巨都开创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最高纪录。条约规定,清政府要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境内的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还要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上后来赎回辽东的费用和其他款项共计白银2.6亿两。这笔款项相当于清政府3年多的财政收入,可以建成7支北洋海军同等规模的舰队,相当于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的18倍多。通过甲午战争,日本共从中国掠夺财富约合白银3.4亿两,这笔款项是日本6年多的财政收入总和,相当于它战争军费支出的25倍多,正是甲午战争的巨额赔款,才推动了日本战后经济和军事的迅速发展。


    反割台抗日斗争: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出后,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度愤慨。台湾人民发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呼声,他们组成抗日义军,推举爱国将领刘永福等为首领同日军作战。在外无援助,内缺粮饷、军械的情况下,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持续了4个多月,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比甲午战争中死亡日军人数还多出近一倍。11月28日,反割台斗争失败,台湾沦为日本殖民统治。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刘永福的佩剑,年代:1895年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不仅失去了所有的藩属国,而且本土也直接成为各国瓜分的对象。短短几年内,整个中国大地被瓜分得支离破碎,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国将不国,何以图存?这一问题,从来没有如此严重地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中国痛失“七子”:列强割占我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建立租界,严重破坏了我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列强在华租借地及势力范围: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8年5月中俄《瑗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中国的6 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被沙俄强占。1860年11月中俄《北京条约》。沙俄强占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4年10月据中俄《北京条约》条款签《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强占我国西部领土44万多平方公里。1881年2月中俄《伊犁条约》。沙俄通过此约及1882年—1884年的5个勘界议定书侵占伊犁西面霍尔果斯河以西和北疆斋桑湖以东地区我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1887年12月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葡萄牙最终永驻管理澳门。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1898年3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1898年3月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7月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1902年4月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据粗略统计,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的80年间,列强通过各种手段侵占我国领土约173.9万平方公里。

    旅港革命党人谢缵泰作于1898年6月的《时局全图》,形象标明了19世纪末中国被列强瓜分的态势:漫画从来都是时代最直白的宣言,特别是在一个时代的末世,漫画家从来就是用笔点燃涅槃的火焰。1898年6月的一天,广东江门人谢缵泰在香港绘制《时局图》。他肯定没有预想有一天此画被定位为中国第一幅具有现代意义的漫画。谢缵泰年轻的时候应该对另外两件事情更有兴趣。他23岁的时候开始研究飞艇,在28岁的时候制造了中国第一首飞艇,成为中国航空的先驱。当然,作为兴中会的三号人物,谢缵泰在20-30岁的时候主要还是在从事革命工作。就在绘制《时局图》后的第二年,谢缵泰联合洪秀全的侄子洪全福筹划共夺广州,在接下来几年中,他组织了多次起义。谢缵泰在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的时候,应该不会知道他的一张《时局图》会在中国家喻户晓。一张图跨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为了中国人记忆中关于帝国末世最形象的写照。该画背景是一幅中国地图,画中的野兽分别暗示着当时瓜分中国的帝国列强,形象又夸张地描绘出清政府任人宰割、国家处于危急存亡关头的现实。近代中国的每次革命,在关于革命历史的描述中,此画都会被放大,放在显著的位置。一张图与一个国家就这样被代表了。

    威海卫行政区图......
























    1898年4月17日,康有为振臂高呼:“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如笼中之鸟,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加以圣教式微,种族沦亡,奇惨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
    这一天,全国性维新派组织——保国会在这里成立了。康有为草拟了《保国会章程》:“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国,名为保国会。”在此前后,北京知识界成立的各种学会达十余个,其中保国会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这些学会的成立及其活动,渐渐唤醒民智,变法维新的呼声日益高涨。

























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最先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最终却遭到中外反动派的联合镇压;以康有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呐喊,但是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萌发革命思想成立了同盟会,发动多次武装起义,终于以1911年的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复兴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甲午战争后,威海卫被英国强行租占32年,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根据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态势创作完成了《七子之歌》。这是《七子之歌》中的第四首诗—《威海卫》。《七子之歌》是《诗经》中的一个故事,原意是说一位母亲与七个孩子失散了,孩子们到处流浪,苦苦的寻找母亲,渴求回家。闻一多先生将甲午战败后被列强租占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旅大、广州、九龙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倾诉了他们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族的悲哀之情。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6.17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