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博物馆系列——青岛海关博物馆(山东地区海关历史)
三、峥嵘岁月
第三单元 峥嵘岁月......
赞烟台海关:人民海关摇篮,孕育种子关员。风雨六十春秋,忠精卫国把关。2017年7月24日,中共山东省委原书记赵志浩参观青岛海关博物馆,深情回忆了在解放区海关工作战斗生活的经历,留下了自己的墨宝。
解放区海关(1945年-1949年):在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下,胶东抗日民主政府自1938年在蓬莱、黄县、掖县相继建立抗日根据地,设置了担负海关职责的高层工商税务所、站、征收关税、查缉走私,积极参与对敌经济斗争。自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胶东、渤海、滨海、滨北四个解放区建立了人民海关,并在沿海各口岸设立了海关分支机构,为解放后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海关干部,被称为“新中国海关干部的摇篮”。
1945年8月24日,烟台解放,当日,烟台市民主政府便委派贾振之、张学礼、任西、张威伦、张超等一批干部接收东海关。为稳定人心,迅速恢复工作,在民主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新海关对旧职员采取留者欢迎去者欢送的态度,留下的职员实行原职原工作全部不动,工作程序、制度、手续全部沿用旧海关的方式。当时,共接收旧职员69人(其中俄籍职员4人)、勤杂人员111名和全部关产资财。根据指示,烟台海关仍沿用“东海关”的名称,组织机构沿用旧制,人事管理制度则按民主政府的管理方式执行,全面接管东海关,并组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海关。贾振之任烟台海关第一任关长。
从肇建之日起,烟台海关就积极投身于解放区党的中心工作,保护和发展解放区经济,开展对外贸易,粉碎敌人封锁,满足人民生活和战争需要。仅1946年,在对敌斗争十分恶劣复杂的情况下,烟台海关关员冒着生命危险征收各类赋税达3.5亿余元北海币,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生政权的巩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7年9月20日,面对国民党军队对烟台穷凶极恶的反攻,为保存革命实力,人民东海关奉命撤出烟台,撤至牟平县东南方泊子村,蓄势休整,以备再战。1948年,昌潍地区解放后,胶东行署将昌潍经济工作队调来烟台,与渤海经济工作队合并,组建了五个海关事务所和八个检查站,沿着市区外围把国民党军队紧紧包围起来,直至烟台第二次解放前,人民东海关以“渤海经济工作队”的身份开赴烟台市区周围,担负起烟台地区的缉私和对敌经济封锁任务。在整整一年的艰苦斗争中,我人民东海关先后有六名同志献出他们的宝贵生命。
山东解放区船舶转口舱报单......
枪证:1947年7月解放区滨北区公安局签发给海关事务所用于缉私的枪支证明
山东省胶东区行政公署训令......
1948年10月16日,烟台第二次获得解放,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海关全体同志重又迈进市区,海关主权重新回到人民手中。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海关,烟台海关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海关工作干部。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初创的岁月里,烟台海关选派大批优秀干部南下北上,到艰苦复杂的新区开辟海关工作。建国前后,烟台海关共输送130多名干部到全国各地海关工作,烟台海关被誉为“新中国海关干部的摇篮”。
作为“人民第一关”,烟台海关从被列强把持80多年收归人民怀抱,正是新中国收回海关主权的开端,在解放战争岁月里身为北方惟一可以和港澳、韩国等通商的口岸,烟台海关对于打破敌人对解放区的经济封锁、引进军民生活必需品、推动解放区的生产、为解放区出口创汇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后,作为最早建立、业务骨干最多、经验最丰富的海关,烟台海关先后输送多位干部赴全国各地海关任职,为新中国海关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表率。
渤海解放区海关机构分布图......
印花税票......
北海币:山东解放区流通货币,解放区海关税收计量货币。
胶东解放区日用物品偿还券......
山东解放区进出口船舶货物报验纳税办法......
胶东区行政公署布告......
看到这张《供给证》,不由想起了小时候的煤证、粮证、布票、粮票、菜本......那时候,什么都要拿证去购买,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呢......这样的日子过去还没有多少年啊!
解放区海关业务:为活跃解放区经济、打破封锁、防止走私,解放区海关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指导下,管理对外贸易,稽征关税和港务费、对敌实行经济封锁及进出口货物统计等,促进了解放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展柜里展出的是当时山东解放区不同时期发行的税率和税则、
东海关目前缉私工作的指示
山东解放区海关总结报告
威海海关关税总日记账......
接收旧海关的军代表人物模型......
东海关各关所缉私统计表、进出口贸易简报......
四、万象更新
青岛海关(1949年-1980年):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市军管会接管胶海关,按照“完整接管,逐步改造”的方针对旧海关机构和制度进行了根本性改造。11月26日,胶海关改称青岛海关。1950年,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海关;1951年,开始管理全省海关。1960年11月,青岛海关被列为山东省外贸局所属处级单位直至1980年。
山东地区海关大事记
1862年,东海关监督衙门设立:设立于烟台,管理山东沿海5府16州23个常关。
1863年,东海关税务司署设立:设于烟台,隶属税务司署,实施外籍税务司制度,专门管理洋船、洋货、征收税款,俗称“洋关”。
1865年,东海关监督衙门在青岛口设立常关分关。
1899年,胶海关税务司署设立:设于青岛,为中国首个租借地海关,管理德国胶澳租借地的海关事务。
1912年,东海关监督衙门改称东海关监督公署。
1914年,胶海关大港沿路1号新办公楼落成投入使用。
1922年,叫海关监督公署设立:设于青岛,由北洋政府设立,主要职责为核查税款收入并协调海关与地方政府关系。
1937年,国民政府下令裁撤东海关监督公署和胶海关监督公署。
1945年,共产党领导的烟台抗日民主政府接管东海关。
1949年,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胶海关。同年胶海关改称青岛海关,东海关改称烟台海关。
1950年,根据海关总署通令,青岛海关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海关,烟台海关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海关。
1951年,烟台海关改为烟台分关,隶属青岛海关。
1960年,青岛海关体制下放,成为山东省外贸局所属的处级单位。
1980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海关管理体制的决定》,青岛海关成为直属海关总署领导的厅局级海关。
1995年,青岛海关西陵峡二路2号新办公大楼落成投入使用。
2006年,胶海关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青岛海关的隶属机构济南海关升格为直属海关总署领导的厅局级海关。
历史——从近代中国第一个租借地海关到关通齐鲁
山东沿海自古以来港口贸易昌盛,海陆交通发达,设立关卡征收赋税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各诸侯国之间就设立关卡征收商税。北宋在密州板桥镇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对外贸易;明代在京杭运河山东段设立了临清、济宁钞关;清代在登州、莱州和胶州湾一带设立厘税局,征收厘税。
1862年,东海关监督衙门在烟台设立,这是是山东境内最早的海关。1897年,德国因“巨野教案”出兵占领青岛,青岛由此沦为德国殖民地。1899年,胶海关设立,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租借地海关。
胶海关的设立,对近代青岛商贸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05胶海关在租借地内划定区域实行“无税区制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税区”的海关实践,这一举措促进了青岛港口经济大发展。到1907年,青岛港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早开埠37年的烟台港,在北方成为仅次于天津和大连的第三大贸易港。
此后,胶海关曾两度被日本实际控制,并先后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海关在胶东解放区诞生,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胶海关。山东全境解放后,青岛海关往北到满洲里、西达新疆、南至海南岛的全国各地培养输送大量海关干部,被誉为“新中国海关干部的摇篮”。1950年2月胶海关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海关,自1951年1月起辖山东全省。
跨越百年,青岛海关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跨越百年,青岛海关为城市的蜕变积蓄了能量;跨越百年,青岛海关站在了关通齐鲁的新高点。
2014年,全国沿海首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落户青岛,2015年,青岛海关牵头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覆盖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9省(区)10个海关,铺设了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关高速路,打通东联日韩、西至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海关的曲折发展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印记,透视着民族命运、见证着国家兴衰。胶海关旧址亲眼目睹了青岛从小渔村到北方著名通商口岸的历史蜕变,见证了国家从积贫积弱、丧失主权到独立自主、繁荣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青岛海关博物馆再现了山东地区海关特别是青岛海关的沧桑发展史,探寻了一代代青岛海关人顺应时代洪流,与山东省、青岛市“以港兴省、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过程同频共振的历史沿革。这些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包括青岛市和青岛海关在内的全社会共同财富。
五、激流勇进
第五单元 激流勇进......
青岛海关(1980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岛海关在海关总署的领导下,积极贯彻各时期海关工作方针,业务建设与队伍建设齐抓,改革攻坚与夯实基础并举,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墙上的图片是青岛港务局的现代化无人码头......
H986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查验现场:集装箱的发明,是现代物流业的里程碑,它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但同时也为全世界海关带来了监管难题。不法分子利用大型集装箱琢磨出来的层出不穷的走私手法令全世界海关都感到头疼。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1998年6月,海关总署根据国家的要求,决定在全国海关中货运量大的作业现场配备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该项目确定为H986工程,其中,"H"是中文"海关"的第一个拼音字母,"986"是1998年6月的意思。H986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因为它具有查验速度快、查验准确以及查验的非侵入等一系列优点,节约了大量的监管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使得不法分子闻风丧胆。
支持青岛港国际集装箱航线战略西移:青岛港配合市政府的“西移”,实施了集装箱运输业务向开发区内的前湾港转移的战略。按照计划,青岛港集装箱运输50余条外贸线将全部转移至前湾港区。“西移”使开发区的地缘优势更加突出。至目前,青岛港四大货种中的煤、油、矿已全部在前湾新港接卸。实施西移战略以来,青岛港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新增10余条远洋新干线,前湾港成为闻名的“万国码头”。开发区的基础设施优势更加突出。目前,前湾港集装箱码头、黄岛油罐区工程、液体化工码头等顺利实施;江山路、黄河路、同三高速公路前湾港疏港连接线等工程,完善了港口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完善的新港区,为开发区发展大工业奠定了基础。城市建设迎来机遇,“港、城互动”成为开发区走向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桥梁。集装箱西移的实施,国内外许多物流企业纷纷到开发区来发展物流等产业,为此,开发区已规划了四大物流园区。据悉,“西移”的第三阶段--欧洲航线、香港航线、台湾航线、中东航线的转移以及第四阶段--美国航线、韩国航线等其他航线的转移,眼下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该板块真实记录了青岛海关为支持港口西移作出的突出贡献。2001年,青岛市决定将青岛港国际集装箱航线西移至黄岛前湾港。青岛海关在机构人员、办公场所、监管场地都不具备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勇于牺牲,无条件配合港口西移。从关区选调数百人次参加西移轮战,关员们办公在集装箱改造成的办公室,住宿在临时办公楼,往返交通依托轮渡,每天工作至深夜。港口西移后,青岛港吞吐量大幅增长,彰显了“以港兴市”的战略,推动了青岛市基础设施和功能区的发展。时任青岛港务局局长常德传说:“港口西移没有青岛海关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将一事无成,我们再大的决心也等于零。”
西陵峡二路2号 青岛海关大楼模型:青岛海关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关,建于1899年,始称胶海关,1950年更名为青岛海关。 青岛海关是国家设在山东口岸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负责山东省青岛、枣庄、烟台、济宁、威海、日照、临沂、菏泽8市各项海关业务。基本任务是出入境监管、征税、打私、统计,对外承担税收征管、通关监管、保税监管、进出口统计、海关稽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打击走私等职责。青岛海关内设17个部门,海关总署在青岛海关设有海关总署风险防控中心(青岛),另有3个事业单位;下辖9个隶属海关、4个派驻机构。2018年3月12日,青岛海关“智慧监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系统包括智能查验、智能物流、智能大宗散货、智能服务等4大模块27个应用项目,广泛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手段,实施精准监管、顺势监管、集约监管。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