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节——虎门·海战博物馆
第三部分
战争第一阶段:从英军封锁珠江口到强占香港岛
战争第一阶段——从封锁珠江口到强占香港岛:1840年6月,英国政府派遣一支“东方远征军”抵达中国海面,封锁珠江口,挑起战争,并攻厦门,占定海,直逼天津,旋又南下广东,终因谈判无法达成共识,进而突袭沙角、大角,强占香港岛。
中英前哨战:林维喜事件后,义律拒交凶手,林则徐下令禁止与英国人贸易,驱逐英国人出境。义律因索取生活必需品及贸易具结问题,多次挑起与清军的武装冲突。
官涌之战:1839年11月3日至13日,义律率领英舰向官涌的清军连续发起6次海陆攻击,均被击败。
穿鼻海战:1839年11月3日,英舰为阻止遵式具结的英商船皇家“萨克逊”号,开进穿鼻洋,炮轰中国水师战船。关天培指挥清军反击,双方激战约1小时,英舰始退。穿鼻海战中清军3艘战船被击漏水,官兵死15人,伤数十人,英舰“窝拉疑”号帆斜旗落,“海阿新”号逃遁,亦有死伤。
九龙炮台,位于九龙湾畔,建于1811年,炮台呈方形,安炮8位,驻兵42名。
九龙之战:1839年9月4日,义律以“索食”为名,率领5艘大小船只进攻九龙炮台和中国水师船,清军在参将赖恩爵指挥下奋勇还击,重创英军,取得了中英前哨战的首次胜利。
赖恩爵(1795-1848):字简廷,新安县大鹏城,汉族客家人,祖籍广东河源,是赖氏“三代五将”之一。大鹏半岛的赖氏家族是深圳历史上的最旺家族,“三代五将”为中国历史之罕见,有“宋朝杨家将、清代赖家帮”之美誉。
赖恩爵一生致力于缉匪抗盗,保卫疆土,其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是成功地指挥了九龙海战。道光十八年(1838年)补海门营参将。当时英国人
在广东沿海贩卖鸦片,并于九龙尖沙嘴殴毙居民林维喜, 且抗不交凶, 两广总督林则徐遂令恩爵领师船三只,驻地
九龙寨,控制九龙湾洋面,以绝英人供应 。翌年七月,英 人义律率船五只,以求食为名,突施袭击,恩爵率师船击,岸上炮台弁兵亦发炮
助战,英人伤亡甚众,遂退守水沙嘴。道光皇帝赏戴花翎 ,封“呼尔察图巴鲁” (‘巴图鲁’为满语,勇士之意)名号,并升授副将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 九月,英船攻官涌营盘,但守军退。十月,赖恩爵会同陈连升等,分兵五路,
袭击英军舰艇,击沉双桅洋舶一只、划艇一只,英船尽退出洋。粤督奏恩爵最熟悉 外洋情形。故不久赖恩爵即被授南澳镇总兵。
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采取严禁鸦片措施后的四个月,英国内阁决定出兵侵华。1840年6月,一支拥有武装和运输舰船48艘,载炮540门,陆军4000人的英国“东方远征军”相继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标志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英国主战演说:1840年1月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发表演说,指责中国禁烟使英国商人蒙受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损害了英王的尊严。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国会演说(译文):最近在中国发生的事件中断了我国人民对华商业交流,兹事体大。关系我国人民利益及我所戴王冠的尊严。对于此事,我已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将持续关注下去。
在英商的频繁上书和强烈要求下,英国国内的主战情绪越来越高涨。为保障英商的整体利益,尽快占领中国市场,1839年10月,英政府做出对华出兵的决定。图为英国外相巴麦尊主战演说。
●19世纪印制的新国会大楼彩色铜版画
●1855年印制的英国皇家海军总部铜版画
任命全权公使
议会“出兵中国”的辩论:1840年4月7日至9日,英国下议院经过激烈辩论,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否决了詹姆士·格雷厄姆反对对华动武的提案,通过了对华用兵军费案和“英商在中国的损失须达到满足的赔偿”的决议。图为英国下议院。
下达作战训令:1840年2月20日,英政府向海军部和驻华全权公使下达作战训令:下一步封锁珠江口,然后以主力占领舟山群岛,在岛上建立永久性质的指挥部和大量屯兵转运基地,再向白河口进发。图为英国海军部会议室。
1840年6月底来华英军兵力一览表
●侵华指挥官 ●英国皇家海军制服 ●航海生活用品
清代檀香骨纸本彩绘珠江风景图折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