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节——虎门·威远炮台
虎门炮台遗址不仅包括沙角炮台,威远炮台也是其中之一。驱车前往,大约17公里左右。威远炮台就在虎门海战博物馆的旁边,感觉遗存的规模要比沙角炮台大些。沿着这样的一条长廊,走了好久,才来到威远炮台的正门口。天气本来阴沉沉的,到了这里,竟然下起了大雨......
威远诸炮台是指分布于虎门海口东岸威远岛上各处炮台的总称,由定洋炮台、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蛇头湾炮台、山顶营等组成。炮台炮位在山顶、山腰、山脚均有分布,并有暗道相连,构成一个布局严密,气势宏伟,规模宏大的防御体系。现存的旧址主要有定洋炮台、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蛇头湾炮台、山顶营等。
雨越下越大,没有带伞的我们,就没有往上攀爬......
威远炮台位于中国珠江出口的穿鼻洋北武山脚下,南山炮台前滩岩石正中。和镇远、靖远两炮台形成一“品”字,并与横档、永安、巩固等炮台构成鸦片战争时期虎门海防的第二重门户。炮台间系有铁链木桩于水中,阻碍敌船行驶;炮台火力交织,控制洋面,在狭长的江面上形成坚固的阵地。威远炮台总共安炮40门,曾是潮州总兵李廷钰和守军于1841年1、2月份浴血奋战的地方,遗迹尚存。
威远炮台清兵营房旧址:威远炮台清兵营房旧址,清光绪年间建造,由东西两排组成,每排10间,共20间营房。每排营房长37.5米,高3.4米。每间营房面宽3.65米,进深6.6米。营房布局整齐,建造材料以青砖、麻石、水泥为主。
威远炮台旧址:威远炮台旧址,位于珠江海口威远岛南山左脉山腰,由26个石砌暗炮位、3个露天炮位、20间清兵营房、1间火药局、4间暗室、2条三合土通道及围墙等组成。威远炮台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将康熙年间建造南山炮台扩建而成的。1841年被毁,1843年修复。1856年被英军破坏,1878年修复。1885年重修。
这是威远炮台遗址的大门了......
大雨挡不住我们追寻历史的脚步......
震撼的设计......
这样的防御措施,竟然挡不住侵略的脚步,那真的是人祸了......
炮口......
从这里,可以眺望到对面的炮台。当年连接两大炮台的铁索,就在这个位置吧......
威远炮台露天炮位:
威远炮台1号扇形露天炮位,位于威远月台东侧,改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水泥、砂石、混凝土结构。炮池平面呈扇形,扇面最大半径为5.7米,高1.4米。现存有18个弹坑、4个壁龛等遗迹。炮池内原安装一门铁炮,现已毁损。
威远炮台2号扇形露天炮位,位于威远月台东侧,改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水泥、砂石、混凝土结构。炮池平面呈扇形,扇面最大半径为5.6米,高1.3米。现存有21个弹坑、4个壁龛等遗迹。炮池内原安装一门铁炮,现已毁损。
威远炮台3号椭圆形露天炮位,位于1号、2号露天炮位中间,改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水泥、砂石、混凝土结构。炮池平面呈椭圆形,最大直径为10.2米,炮池前部高1.4米,后部高2米。现存有11个弹坑、6个壁龛等遗迹。炮池内原安装一门乌治理炮(Wooliwich),为前膛装滑膛铁炮,重33000司马斤,现已毁损。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