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8春节——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第二部分 鸦片贸易)

$
0
0
2018春节——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第二部分 鸦片贸易)

    鸦片贸易: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各国到处寻找和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然而在中英早期正常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贸易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牟取暴利,英国殖民者通过武装走私把鸦片大量倾销到中国,使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坠入烟毒的深渊,销蚀中华民族的肉体和精魂。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徽章:19世纪末有关英国东印度公司报纸上的图画,中间图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徽章。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17世纪时,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的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力,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因此以技术革新为目标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
    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这次革命从开始到完成,大致经历了一百年的时间,影响范围不仅扩展到西欧和北美,推动了法、美、德等国的技术革新,而且还扩展到到东欧和亚洲,俄国和日本也出现了工业革命的高潮,它标志着世界整体化新高潮的到来。

    清朝限关:海禁是清政府出于防汉制夷的政治考量,同时为了打击毁灭反清复明实力而配套施行的一套空前绝后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于1655年首次下达严格的禁海令,“片板不得出海”,顺治、康熙年间采取一系列强化措施,直到清朝平定台湾的第二年(1684年)才重新开海,但对海上贸易仍有一系列的禁令和限制,只许广州一地对外通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海禁彻底结束。
    海禁有利于维持清政府的统治,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大大破坏了沿海地区的经济,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外交往和发展受到阻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葡萄牙人窃据澳门: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殖民地。

    西班牙人侵占台湾:1575年西班牙人第一次来到中国,十七世纪中叶曾强占台湾北部。
    荷兰人到达中国:1655年至1657年,荷兰使者来到中国,向清朝皇帝请求在华通商。172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第一艘商船驶往中国。
    俄国人侵入中国:沙俄是唯一从陆路进入中国的西方国家。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分别与清朝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确定了双方边界与贸易政策。
   瑞典人来到中国:1732年,瑞典商船“腓特烈国王”号首航中国,“哥德堡号”曾三次来到中国,它一次航行的利润,相当于瑞典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美国人首航中国: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获利三万多美元,此后中美贸易迅速发展。

    “哥德堡号”船模:哥德堡号(East Indiaman Gotheborg)是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远洋商船,曾三次远航中国广州。第一次是1739年1月至1740年6月,第二次是在1741年2月至1742年7月,最有名的是第三次,在1743年3月至1745年9月。
    1745年1月11日,“哥德堡号”从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装载着大约700吨的中国物品,包括茶叶、瓷器、丝绸和藤器。当时这批货物如果运到哥德堡市场拍卖的话,估计价值2.5至2.7亿瑞典银币。
    8个月后,“哥德堡号”航行到离哥德堡港大约900米的海面,离开哥德堡30个月的船员们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自己故乡的陆地,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哥德堡号”船头触礁随即沉没,正在岸上等待“哥德堡号”凯旋的人们只好眼巴巴地看着船沉到海里,幸好事故中未有任何伤亡。
    人们从沉船上捞起了30吨茶叶、80匹丝绸和大量瓷器,在市场上拍卖后竟然足够支付“哥德堡号”这次广州之旅的全部成本,而且还能够获利14%.这之后瑞典东印度公司(Swedish East India Company)又建造了“哥德堡Ⅱ号”商船,它最后沉没在南非。1813年,瑞典东印度公司关闭。世界上有过许多东印度公司(如:英国东印度公司),但哥德堡人希望大家了解这段历史:瑞典的东印度公司从来没有向中国贩运过鸦片。
    时光流逝,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哥德堡Ⅰ号”和船上2/3的货物长眠海底,默默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刻。1984年,瑞典一次民间考古活动发现了沉睡海底的“哥德堡Ⅰ号”残骸。





    自然经济(Natural Economy):是传统社会封建经济形态下主要的经济形式,它与商品经济既相互结合又相互排斥,不能说自然经济就是没有商品交换的。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对立面,私有制经济的一种表现。是存在于市场范围较小时期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该种经济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持续时间涵盖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清代象牙首饰盒及檀香木雕人物名片盒等外贸艺术品雕工精细华丽,大都由外商订制,供外销出口。

    清中期象牙镂空人物花鸟纹卡片篮    清代象牙首饰盒

    18-19世纪,外国官员和水手都喜欢在中国买折扇,作为赠送亲友的纪念品。

    嘉庆皇帝《关于英国贡使返粤,来粤英船须遵照定例在黄埔收泊的上谕》:1816年,嘉庆皇帝颁布上谕,英船来粤要遵照定例在黄埔贸易,不准驶到其他省份。

    钦差大臣新柱进呈的清单:《粤海关口岸征收洋船各项银两税则》
    两广总督李侍尧奏折:酌定《防范外夷规条》添兵稽查黄埔洋船。这是1759年12月清政府推出的规范管理外贸商人的最初文本,对进入广州的外国商人进行严格的管制。

    乾隆皇帝《关于洋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不得再赴浙贸易的上谕》:1757年12月,乾隆皇帝颁布上谕,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其它沿海各关均不得向外国商船开放,标志着清朝限关政策的开始。


    嘉庆十年和道光二十四年典卖田契

    两广总督阮元奏折:《天朝界限极严,洋船不准擅自进入黄埔》:1818年5月,针对载有炮械的外国商船经常出入粤洋,两广总督阮元向嘉庆皇帝汇报了洋船由外洋至省城一路的地理防务情况,认为海防事宜应该预先筹备。

    两广总督卢坤奏折:《律劳卑令英国兵船闯入内河,停泊黄埔洋面》:1834年9月,律劳卑率两艘兵船闯入虎门,直达黄埔。这是两广总督卢坤给道光帝的奏报。



    广州十三行 (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创立于康熙盛世,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别名“洋货行”、“洋行”。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1757年,随着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位于珠江边上的中外交易场所,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 

    正常贸易:英国的毛织品、钟表、刀叉等在中国遭遇自然经济的顽强阻击,一直滞销,但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在英国市场一向畅销,英国白银成为维持中英早期贸易平衡的重要支点。







    清中期描金人物故事漆盒:清中期描金人物故事漆盒是清代常见的漆盒(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其表面运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刻画有人物故事,用于外销出口。





    广彩十三行四方瓶:广彩十三行四方瓶白釉底,口沿、颈部、腹部施广彩,造型丰满,挺拔秀丽。颈部饰航海图案,腹部饰广州十三行图案,底部饰皇冠标志,体现了整个广州十三行的繁华贸易景象。


    清中期广彩英舰图行碗

    这些瓷器太精美了,简直不是日用品,而是工艺品。就是放在现代,肯定也很抢手......



    清乾隆广彩徽章盘

    清乾隆款珐琅蓝彩十三行通景画碗:清乾隆款珐琅蓝彩十三行通景画碗,口沿镶金边,碗面通篇用珐琅蓝彩描绘广州十三行景色,碗内中心绘帆船纹,碗底有方框篆书乾隆款,在清代广州出口瓷中极为少见。

    清代广彩描金帆船徽章大碗

    清乾隆广彩描金花卉纹徽章大碗

























 
    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主要有钟表、银器、刀叉等金属制品,这些商品既不符合中国人的实用标准,也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购买能力。

 

    西班牙银元是最早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大多在墨西哥铸造。墨西哥银元18世纪后开始流入中国,并逐渐取代西班牙银元,这两种银元是西方输华购买商品用的主要银元。

    清代外国园林图案瓷碟







    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银壶杯

    19世纪晚期铜鎏金外国人物座钟

    英国银质刀叉:英国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的银质刀叉,刀叉柄上装饰精美花纹,叉上有活动鹿形花纹。由于习俗的差异,当时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刀叉并不受中国人的欢迎。

    鸦片走私:为扭转贸易逆差和牟取暴利,英国殖民者竟然不顾道义法则,把罪恶的鸦片作为商品,以武装走私的形式大肆向中国倾销。



    十九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生产鸦片的制作过程:外国报纸SCIENTIFIC AMERICAN反映英国东印度公司生产鸦片的全部过程,其中包括鸦片分拣、鸦片搅拌、鸦片赋形、鸦片干燥、鸦片仓储、鸦片搬运。

    十九世纪末印度鸦片工厂准备向中国运销鸦片:外国报纸THE GRAPHIC反映19世纪末印度鸦片工厂准备向中国运销鸦片的情景,画面分别展示了鸦片生产、分拣、装箱、仓储四个过程。
        鸦片趸船上的鸦片交易情形

    扒龙快船:外国报纸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上反映扒龙快船运输鸦片的情形。

    外国鸦片贩子常用鸦片飞剪船来走私鸦片,将鸦片运到伶仃洋处趸船里贮存,再由中国鸦片贩子到趸船处购买
鸦片,用“扒龙”快船运到内河大窑口,再由大窑口转发给各地小窑口。

    鸦片飞剪船

    鸦片趸船:是趸积鸦片的大型船只,一般停泊在珠江口的伶仃洋面。

    “扒龙”快船:“扒龙”又称“快蟹”,是中国鸦片贩子到伶仃洋面鸦片趸船提货时雇佣的武装快船,一般有橹三十只,五十到七十人驾驭,行动迅速。



    鸦片贸易:18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向中国非法输入鸦片的走私贸易和强迫中国承认的鸦片进口贸易。鸦片作为嗜好品大量输入中国,开始于17世纪。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经营鸦片,揭开了真正鸦片贸易的序幕。这种贸易以鸦片战争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多次颁布禁烟诏谕,但东印度公司或将鸦片在印度售给英印散商,由港脚船只运入广州销售,或经过设在港口外的趸船中转后再运入中国内地。同时,鸦片商人还向中国缉私官吏行贿。通过这些方法,鸦片的走私贸易在鸦片战争前发展极快。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权取消以后,鸦片输入中国更多。英美商人最初到广州交易,以货易货范围有限,从中国输出的丝绸和茶叶,主要是用运进的现金采购,后来销售鸦片所获得的大量现金便可用于支付丝绸、茶叶等货价款。进口鸦片数量猛增后,西方殖民主义者销售鸦片所得现金超过备办回程货物的需要,而中国则从现金入超转化为现金出超。由于白银外流数量激增,银钱比价出现银价不断上涨和钱价不断下跌的趋势。鸦片大量输入,不仅使几百万中国人民感染恶劣的嗜好,在身体和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毒害,而且也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遭受重大的破坏和损失。
    19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除少数在鸦片走私贩运中获利者外,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国内各阶级都反对鸦片进口。因此,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严厉执行禁烟谕旨。但是英商拒不接受中国方面的规定,最后英国政府还以遏制贸易、危害英国臣民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水银号”鸦片运货单:运货单反映1832年1月18日,英国货船“水银号”将15箱鸦片由印度孟买运往中国广东鸦片走私中心伶仃岛,盖有红色火漆印章。是鸦片走私时期鸦片输入中国的一件重要凭证。

    印度运送鸦片到香港的保险单

    香港鸦片交换支票

    印度比尔把鸦片运至中国的运单



 

 

    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鸦片的大量入口改变了中国在国际收支中的地位,中国从出超变成了入超,每年须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上的差额。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白银外流成了经常现象,而且数字越来越大,1826~1827年白银外流估计为350万两,30年代平均每年流出白银达五六百万两,银贵钱贱的现象日趋严重。中国农民出卖农产品得来的是铜钱,但交纳赋税必须用银。银贵钱贱大大加重了广大农民的负担,刺激了物价上涨,也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鸦片流毒中国,吸食者日众,使广大人民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由于把大量金钱消耗在鸦片上,人民日益贫困,社会购买力萎缩。





 









    道光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湖广道监察御史冯赞《奏请严行查禁弁兵吸食鸦片折》指出:“鸦片烟之为害,食之在兵,则筋力疲软,必至营伍废弛,操防巡哨有名无实,所关于武备者更大。近日粤、闽、云、贵、川、浙各省兵丁吸食鸦片烟者甚多,即将弁中食者亦复不少。以故相率效尤,愈食愈众。将不能禁弁,弁不能禁兵,远近成风,恬不为怪,无事则偷安懈怠,有事则孱弱不堪。”
    道光十八年八月,湖广总督林则徐在《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中也提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军人吸食鸦片带来的后果已经严重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
    鸦片吸食者百态......



    外国明信片,反映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吸食鸦片的情况......

    鸦片吸食者。外国报纸HARPER'S WEEKLY上反映中国社会各阶层吸食鸦片的情景。

    龙之国。外国报纸HARPER'S WEEKLY上的讽刺漫画。开裂的精美瓷器上刻画着诸多吸食鸦片的中国人,寓意着在鸦片烟毒的祸害下,大清帝国迟早会走向没落和崩溃。

     鸦片吸食者。外国报纸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上反映中国社会各阶层吸食鸦片的情景。

   
    结束语:当我们即将走出展厅,大概每个人的心中都不会忘记那一天,1839年6月3日,那个永远载入中国和世界史册的日子。正是这一天开始的虎门销烟,奏响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正气歌,谱写了人类禁毒历程中最壮丽的乐章。
    但是我们的心情仍会很沉重,有一连串的问号在脑海中在涌现:西方国家发展海外贸易,为何只将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鸦片蔓延世界众多地区,为何只在清朝泛滥成灾?鸦片原本可作为药材,为何变成危害基巨的毒品?清朝禁烟条例还算严厉,为何屡禁不止?民族英雄林则徐是禁毒功臣,为何被贬?


    在鸦片问题上,被认为是半野蛮人的中国人坚持道德原则;而自诩为文明人的英国人却以自私自利的原则与之对抗。——【德】马克思
    同鸦片贸易比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贸易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以后,还折磨他们的肉体。——【英】蒙哥马利·马丁
    鸦片走私对于英国的国旗,或基督教国家的国格,都是极端可耻的行径。——【英】罗伯特·马礼逊
    这些万恶的毒品被我们在印度的同胞走私到中国,这是对无论是人类还是上帝一切法律的直接挑衅。——【英】地尔洼

    (鸦片烟贩)不但毫无因其危害人身的冒险因为内疚 还振振有词地批评中国政府没有履行国际法和国家互惠准则,明明他们自己就在一味违反中国的法律和道德。——【英】基廷
    一个鸦片吸食者由于虚弱与无能,由于每天适度劳动的忽略与拖延伴随而来的难堪歉疚,还由于一颗自觉的心必定会对如此作恶感到切肤之痛的悔恨之情,最终觉得内心最为痛苦。——【英】托马斯·德·昆西
    在鸦片贸易问题上洗手不干是不够的,还应该通过正当手段阻止这一邪恶。——【美】查尔斯·金
    鸦片贸易使英国这样一个主要基督教国家,处于与她的责任和荣誉不相称的地位。——【美】裨治文
    我常常目睹鸦片造成的悲惨以致使我感到痛苦,为此我常问道,从哪里可以找到力量来制止鸦片的泛滥呢?——【美】伯驾

    《瘾君子自白》: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的传世之作,华美雍容、奇崛瑰丽的散文经典梦幻曲!《瘾君子自白》是托马斯·德·昆西最负盛名的著作,为西方众多著名学府英语文学课经典必读书。作者生前曾数次修订,有多个版本行世,本书为篇幅最长且最为完整的1856年修订版。作者将服用鸦片成瘾前后的经历和感受,以自白的形式示之于众,具有忏悔录般的真挚坦诚及思想的穿透力;所描写事实惊心动魄,与虚无缥缈的迷幻世界相交织,令读者产生一种深入噩梦的感觉,深深体验作者心灵与肉体在毒瘾的控制下所承受的炼狱般的痛苦与折磨。这部真实而玄妙的幻想曲,展现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大家风范,给历代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伦敦反鸦片协会”主要由英国伦敦圣公会成员组成,该协会声明鸦片贸易是违法的,不仅会损害中英之间的正常贸易,而且还会损害基督教在中国的声誉。因此,协会要组织起来,反对鸦片贸易的存在。这是1840年6月13日刊登在《广州周报》上的该协会章程。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2.22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