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8春节——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第一部分 鸦片由来)

$
0
0
2018春节——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又名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口社区,十几年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馆区面积约3万平方米,它通过实物、历史照片、图表以及大型油画和3个大型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50多年前震惊中外的战争场景。
    鸦片战争博物馆已经建设成为一个融纪念性、教育性、娱乐性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被人们称之为“立体教科书”,每年接待的国内外观众超过100万人次。从1990年起,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李瑞环、乔石的5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该馆视察,对该馆充分利用文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被评为“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一进展厅,大型浮雕——林则徐虎门销烟就出现在眼前,气势恢宏,展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决心和意志。在这个销烟的遗址上建设的博物馆,很具有参观的价值......

序言
    序言: “恶焰薰天带血腥,流传海内成鸩毒”。 自唐代晚期至清朝初叶,鸦片一直被当作药物或补品,但是随着吸食风气的流行,鸦片成为危害甚巨的毒品。
    自十八世纪中后期以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推行贸易扩张政策,竟将鸦片作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敲门砖,武装走私,大肆倾销,致使中国陷入一片黑潮毒雾之中,严重腐蚀了社会肌体,成为清王朝身上的巨大毒瘤,危及中华民族的生存。
    1839年,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人民掀起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禁毒浪潮,二百三十多万斤的英美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公开销毁,震惊世界,揭开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839虎门销烟 人类禁毒旷古未有之壮举......
    1839虎门销烟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之序幕......

    一楼展厅包括两个部分:鸦片由来和鸦片贸易......

第一部分 鸦片由来

    鸦片(英语 opium 阿拉伯语 Afyūm),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含有20多种生物碱,可分为菲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如吗啡(含量约10%)和可待因,后者如罂粟碱。鸦片因产地不同,呈黑色或褐色;有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气味强烈。生鸦片经烧煮和发酵,可制成精制鸦片,呈棕色或金黄色。吸食时散发香甜气味。鸦片属初级毒品,因产地不同,或呈黑色,或呈褐色。其气味强烈,有氨味或陈旧尿味。一般经烧煮和发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鸦片,并被制成了条块状或饼状,此时它呈棕色或金黄色,吸时会有香甜气味。主要用途是在医疗上,目前在药物中仍有应用,如阿片粉、阿片片、复方桔梗散、托氏散、阿桔片等,主要用于镇咳、止泻等。每年进口数依各国所需要的数量于海关填写并缴纳药品进口税之后,海关才会同意输入。一般而言,输入的都是半熟鸦片。主要的医疗用途是麻醉及染色。
    鸦片,是罂粟的初级产品。罂粟作为一种被考古学家认为是超然的权力象征性植物,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地中海东岸的群山中游历时偶然发现的;罂粟的种植则是从小亚细亚开始,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传播开来。从罂粟植物中获得鸦片也有6000多年的历史。
    罂粟确实上帝赐予人类的一个大家族:它有28属,250多种;主要生长在北半球几乎整个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而这个地方几乎是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在瑞士发掘的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屋村遗址中,考古学家便发现了“鸦片罂粟”的种子和果实的遗迹,并且属于人工杂交种植的品种。到公元前3400年,如今伊拉克地盘的两河流域,人们已经大面积地种植这种作物了,而且给它以“快乐植物(joyplant)”的美名。至少在公元前2160年,鸦片已经成为兽医和妇科药品。
    已经发掘的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墓葬中,“底比斯鸦片”已经属于高级品牌。延续到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已经把鸦片作为普遍的饮料。在《圣经》与荷马的《奥德赛》里,鸦片被描述成为“忘忧药”,上帝也使用它。至少在公元前两世纪的古希腊名医加仑,就记录了鸦片可以治疗的疾病:头痛、目眩、耳聋、癫痫、中风、弱视、支气管炎、气喘、咳嗽、咯血、腹痛、黄疸、脾硬化、肾结石、泌尿疾病、发烧、浮肿、麻风病、月经不调、忧郁症、抗毒以及毒虫叮咬等等疾病。总之一句话:鸦片几乎伴随着人类的全部历史。
    17世纪的英国医生、临床医学的奠基人托马斯.悉登汉姆(Thomas.Sydenham)歌颂道:"我忍不住要大声歌颂伟大的上帝,这个万物的制造者,它给人类的苦恼带来了舒适的鸦片,无论是从它能控制的疾病数量,还是从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来看,没有一种药物有鸦片那样的价值。""没有鸦片,医学将不过是个跛子"。这位医学大师因此也获得"鸦片哲人"的雅号。
    我们的祖宗也早就熟悉鸦片。文字的记录是贫乏的,但至少在公元前139年张张骞出使西域时,鸦片就传到了中国。三国时名医华佗就使用大麻和鸦片作为麻醉剂;在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就有鸦片进口的记录,唐代阿拉伯鸦片被称为"阿芙蓉";公元973年北宋印行的《开宝本草》中,鸦片定名为罂粟粟,这后一个"粟"当蒴果解。当成吉思汗的铁骑踏遍欧亚大陆以后,鸦片也成为社会商品的一个重要种类,但那都只是入药佳品。
    大约1600年代,荷兰人通过台湾把北美印第安人的烟斗连同烟叶传入中国,中国开始有吸烟者。其广泛程度令中国的统治者恐慌,崇祯皇帝下令禁烟。因为曾经有人把鸦片混入烟草吸食,始料不及的是,烟草被禁却导致了吸食纯鸦片的泛滥。直至18世纪中叶的清朝官员黄喻普才首次记录了台湾人吸食鸦片的具体过程。他断言:除了杀掉吸食鸦片者,否则无法令其戒除恶习。
    《大明会典》 记载了当初亚洲藩属国给明皇室进贡鸦片的事。据称暹罗、爪哇、孟加拉国王定期向中国派出朝贡使团,贡品中就有鸦片,不过《大明会典》把它叫做 “乌香”。暹罗每次给皇帝进贡200斤,皇后100斤,其他两个国家进贡的数量史无明文。但是这个数量并不能满足皇室的需要,皇帝还要派出太监到处寻觅采购鸦片,而当时的鸦片价格与同等重量的黄金同价。
    据称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在宫中试验、服食丹药,他的丹药中就有鸦片,他给鸦片起名叫“福寿膏”。他不上朝借口是头晕、眼花,其实主要原因是纵欲过度,再加上鸦片的毒瘾所致。1958年,定陵被挖掘后,科学家对万历皇帝的尸体进行化验,发现他的骨头中含有吗啡成分。
     一百至二百年前的中国清政府无法禁止鸦片、亦无法限制鸦片使用,而西方国家大力倾销鸦片到中国,逆转西方世界对中贸易逆差(而后中国自行生产鸦片),这些鸦片让许多中国人成为“东亚病夫”。
    19世纪的清朝书籍这样记录鸦片吸食的痛苦:
    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lei,二声)奄奄若病夫初起。——俞蛟:《梦厂杂著》
    在日治时期后期,由于台湾人民族自觉的觉醒,抵制“阿片”(即鸦片)逐渐有成,吸食者显著减少,因此阿片的专卖的收入也就跟着减少。当时台湾阿片的进口是由三井物产独占。由于阿片吸食者减少,台湾总督府于是在1929年1月颁布《改正鸦片令》,重新发给吸食者许可证。这项法令颁布之后,引起全台有识之士的愤怒。然而,连横却于1930年3月2日,在日本人御用报纸《台湾日日新报》上发表《新阿片政策讴歌论》(坊间多称《鸦片有益论》)辩称鸦片有益,其中最令人不齿的言论有:“台湾人之吸食阿片,为勤劳也,非懒散也。……我先民之得尽力开垦,前茅后劲,再接再厉,以造成今日之基础者,非受阿片之效乎?” 

    道光皇帝旻宁,在他做亲王的时候就是一个鸦片鬼,和他一样喜欢鸦片的还有一些贝勒之类高级贵族。旻宁写了一篇歌颂鸦片的文章,洋洋得意地炫耀吸食鸦片后耳目聪明、心神清爽的感觉,说鸦片是真正的快乐源泉,甚至还赋诗一首来形容他的体验。
    但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上流社会的雅事,逐渐就被附庸风雅追逐时尚的中下阶层的人所模仿复制,扩散到了整个社会。一般来说,历史上皇帝用的东西别人不能僭越,上流社会的用品下层社会也无权享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国家通过法律禁止以下越上;国家也通过垄断奢侈品的生产而排除下层社会的僭越。但是,这些措施在清朝已难奏效。国内虽然专制主义达到顶点,但是国际上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国内追逐鸦片时尚的信息被追逐利润的国际鸦片贩子捕捉,他们大量走私鸦片,因而价格不断降低,致使底层贩夫走卒都可以吸两口,体验一下上流社会趋之若鹜的富贵口味。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近代中国鸦片的大面积流行,吸食鸦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上瘾”一说,很多时候是一种待客的礼俗,尤其是高级烟馆,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社交场所,这些烟馆多设于商业中心区。如当时上海最著名烟馆当属法租界的“南诚信”,此外还有以陈设华丽而著称的“阆苑第一楼”、“更上一层楼”、“眠云阁”等。据称器具相当考究,“有红木梨花的炕,云铜黄竹的枪,广州的灯,云南的斗”。当时也有人指出,“颇觉一等二等者不必尽为吸烟之人,其或有事叙谈,知己相约,展烟对憩,吞吐烟霞洵可药也”。 

    制备:罂粟果的外形为壶状,割开未成熟的罂粟果就有白色的果浆流出,收集这些果浆,空气中晾干后得到鸦片膏,这种鸦片叫做生鸦片。生鸦片不能吸食,需要进一步加工和熬制,才能成为熟鸦片,又叫精制鸦片,熟鸦片可用于吸食。
    熟鸦片就是生鸦片经过烧煮和发酵后,制成条状、板片状或块状;其表面光滑柔软,有油腻感,呈棕色或金黄色,通常包装在薄布或塑料纸中。吸毒者吸食时,熟鸦片可发出强烈的香甜气味。生鸦片呈褐色,有些品种则呈黑色;可制成圆块状、饼状或砖状;一般表面干燥而脆,里面则保持柔软和有粘性,有刺激性气味——陈旧的尿味,味很苦。
    提取:鸦片中生物碱提取主要依靠萃取法,早年多使用液液萃取法,但该法需耗去大量溶剂,操作繁琐,时间长。有人曾利用固相萃取法提取鸦片中的主要成分,操作过程简单迅速,但在定量分析方面存在困难。
    检测:鸦片分析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


      鸦片母体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最初的目的可能是解毒药,鸦片是其主要成分,具体成分据说不下数十种)。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公元六世纪初,阿拉伯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波斯人变“扁”音为“片”,称其为“阿片”。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罂粟作为药材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不过当时更多称其为“底野迩(Ther iaca,也有叫底也伽)”。据称对其评价是““神方千卷,药名八百中,黄丸能差千阿,善除万病”。”从此,在中国就有了“鸦片(或雅片)”一词。

    鸦片原体产自罂粟,为一种1年或2年生罂粟科植物草木。高达1-1.5米,有28属,250多种,主要生长在北半球几乎整个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夏季开花,红、紫或白色。蒴果球形或椭圆形。种子小而多。罂粟的未成熟果实用利刀割破果皮,待流出的浆液稍凝固后,将其刮下,阴干,即成为生鸦片。“鸦片有两个品种:一种是PAPAVER SOMNIFERUM ALBUM,PAPAVER是希腊语,意思是罂粟属植物,而Somniferum是一个拉丁词,意思是做梦或是催眠,传统种植在中东或亚洲,用以生产鸦片。另一种是NIDRUM,即提取罂粟油的罂粟,种植在欧洲,近几年也用来生产鸦片的某些生物碱。

    中毒机制:人脑中有一种与吗啡相似的物质叫内肽啡,它不仅具有比吗啡强10倍的镇静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分泌出二羟基苯基丙氨酸。二羟基苯基丙氨酸和内肽啡是直接、间接地给人带来快感的脑内物质,而毒品进入人体后,能复制这两种物质,并带来快感,这就是毒品之所以能诱惑人类的关键所在。但这种人工快乐的取得,是以人体正常功能受到巨大破坏为代价的。人体内的血液循环,需要不断地补充氧气,而毒品能在短时间内进入血液,大幅度增强供氧,极大地提高身体的力量与兴奋度,并产生快感。但是,当这种作用消失后,体内的氧气突然供应不足导致血液缺氧,体内的铁质紊乱,反过来削弱了正常的供氧机能,这时必须重复使用毒品,才能刺激体内氧气的再生。久而久之,如不靠毒品刺激,血液循环就处于凝滞状态,因而产生了各种极为痛苦的症状,成瘾者将会感受到临近死亡的体验,不得不再次使用。
    鸦片为什么会在人体内产生毒害,其原因何在?原来,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有恒量的产生于人体内部的阿(鸦)片样物质作用于人体内的一种被称为受体的东西。在医学上称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和“阿片受体”。与前者对应,从外部摄入的阿片类物质被称为“外源性阿片样物质”。常量内源性阿片样物质通过阿片受体及其阿片肽系统调节体内诸多神经体液免疫系统,保持正常的体内功能平衡,当阿片类瘾君子长期大量吸入外源性阿片类化合物时,体内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因受到抑制而减少。若此时瘾君子继续用药,足量外源性阿片样物质代替了内源性阿片样物质,阿片受体及其阿片肽系统调节体内各系统,使人体内的功能暂时得以维持正常。当瘾君子一旦停药,外源性阿片样物质骤然减少或被阻断,就会造成体内内源性和外源性阿片样物质同时缺乏的局面,随即发生阿片受体及其阿片肽系统的调节紊乱,出现各种俗称“犯毒瘾”的症状。
    不过,初次吸食鸦片,并不都是有快乐感,相反还有难受的感觉,例如恶心呕吐、头昏、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视物模糊,甚至有焦虑等,但此种难受感经几次吸食后逐渐出现了欣快感,或者两者并存,如此反复后,鸦片的依赖性已经产生了。一旦不再服用,便出现了使人更加难受的戒断症状。
    危害:鸦片作为药物使用,长期或过量使用,则造成药物依赖性;作为毒品吸食,对人体产生难以挽回损害甚至造成死亡。吸食鸦片后,可以初致欣快感、无法集中精神、产生梦幻现象,导致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赖性,长期使用后停止则会发生渴求药物、不安、流泪、流汗、流鼻水、易怒、发抖、寒战、打冷颤、厌食、便秘、腹泻、身体卷曲、抽筋等戒断症。云南的一项调查表明,吸毒者走出戒毒所以后,复吸率在80%以上。过量使用造成急性中毒,症状包括昏迷、呼吸抑制、低血压、瞳孔变小,严重的引起呼吸抑止致人死亡。长期使用还能破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使吸毒者的抵抗力大大降低。由于不洁注射,引起局部和全身感染如脓肿、肝炎和艾滋病等。随着毒瘾的不断发展,毒品的用量会越来越大,从米粒大小,到绿豆、黄豆乃至蚕豆大小,而且吸毒途径也越来越直接,从吸含毒品的香烟,到用锡箔纸烫吸,最后是静脉注射。
    一百至二百年前的中国清政府无法禁止鸦片、亦无法限制鸦片使用,而西方国家大力倾销到中国鸦片,逆转西方世界对中贸易逆差(而后中国自行生产鸦片),这些 鸦片让许多中国人成为“东亚病夫”。对中国经济和人口体质都造成严重威胁,但吸食者具体数量难以估算,统计数字从几百万到上千万都有。曾有学者根据国外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加上本土自产推算吸食者人数可能在250万到1500万之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非常惊人,鸦片战争前流入印度的白银高达每年500-600万两。
    鸦片作为最传统毒品的一种,随着阿片类后续毒品和新型毒品的出现,其使用范围和用量已经大大下降,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基本被禁绝。但随着80年代国际毒潮的泛滥,这种传统毒品仍不断从境外渗透入境。
    中国对鸦片危害的认知和和禁止不算很晚,至少在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颁布《惩办兴贩鸦片烟及开设烟馆条例》和《申禁售卖鸦片及开设烟寮上谕》,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份对鸦片的禁令,此后多位皇帝一直强调禁烟。十九世纪,英国商人为弥补中英贸易逆差,从印度向中国走私鸦片,最终导致鸦片战争。但是鸦片战争的失败导致鸦片和其它毒品的全面泛滥,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鸦片才基本上被消除。
    日本政府殖民台湾时,采取鸦片渐禁的手段:也就是允许已成瘾者登记并购买鸦片,但不允许日本人及未成瘾者使用鸦片;除了将鸦片做为政府收入来源外,这种作法是很适当的。但日本政府在辅导成瘾者戒除鸦片的努力不足,引起台湾人民不满,一般推测日本政府难以放弃鸦片公卖的庞大收入。
    现在,中国的缉毒力度是世界所有国家中最大的之一,有多大呢?只要贩毒满50克就可以判处死刑,而基本所有贩毒的量都不只50克,这就意味着——在中国的所有毒贩基本全部都构成了死刑。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耻辱的近代史,被毒品残害的“东亚病夫”的标签在中国人身上挂了100多年,正是这些让中国政府对毒品的态度如此的坚决。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2.22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