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节——香港·海洋公园(寻鲨探秘)
山顶的最高处,就是海洋公园的鲨鱼馆。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寻鲨探秘”。好大的一张大鲨鱼嘴啊,但我觉得儿子更可爱
为彰显香港作为小渔港的历史背景,“寻鲨探秘”在设计上渗入了本土怀旧元素,把入口位置塑造成渔村常见的棚屋,引领游人通过以鲨鱼口为造型的正门,一步步进入三层深的海底世界,饱览各种珍贵的鲨鱼及鯆鱼。而馆内新设的两个透明天幕则可引入自然光,补足室内灯光,让游人欣赏到鲨鱼在海洋生活中美丽的一面。
这里是由香港海洋公园翻新已启用37年的海洋馆改造而成的,是世界最大的水族馆之一。水体宽22米,长38米,水深达7米,分为三层,也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地方。耗资港币6,500万元重修后,海洋馆不但是超过4,000尾分属400个品种的鱼类的家,更是全世界最大的同类型设施之一。这里能同一时间容纳多达600名游客进场参观,观众可由通道环绕参观。该馆按珊瑚礁布局,分深湖和泻湖两部分:深湖依据堡礁设计,泻湖参照缘礁摹造,两湖海水相通。馆内放养了太平洋岛屿及南中国海鱼类5000多条,约400多种,从体长不到2厘米的盐雀鲷到身长3米的豹纹鲨,还有海鳗、神仙鱼、石斑鱼等各种珊瑚礁鱼类。
这里是指定的摄影位置,游客们可以用动作表示承诺“一翅都唔食”。香港海洋公园作为推广无翅行动的先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宣传拒绝购买和进食鱼翅制品。香港政府也致力推动绿色生活,已经从公务酬酢活动的菜单中剔除了鱼翅、蓝鳍金枪鱼及黑苔,为支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良好榜样。
全新的鲨鱼馆共有三层展馆,让游人一步步深入神秘海底,从360度全方位观赏百余条不同品种的珍贵鲨鱼及鯆鱼,并通过沿途大量教育展示及先进互动游戏,认识鲨鱼保育及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寻鲨探秘”是香港海洋公园 “全新发展计划”圆满完成后的首项大型全新景点,这一计划为香港带来亚洲首个全球最佳主题公园大奖(Applause Award)。
“寻鲨探秘”展示多个独特的鲨鱼品种,包括样貌凶恶但性情温顺的锥齿鲨和长有锯型吻部、属极危物种的锯鱼等。这里有巨大的鱼缸,有助护理员尝试繁殖特别的鲨鱼品种,包括已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易危”级别的锥齿鲨,令人类更加了解不同鲨鱼品种的可持续性,对濒临绝种的鲨鱼和海洋物种所面对的威胁有更多认识。
鲨鱼的种类很多,世界海洋能分辨出的鲨鱼种类至少有440种。《sharks of the world 》系列书记载了500多种。其体长小至6寸,大至18公尺。最大的鲨鱼是鲸鲨,全长约有18公尺,最长可达60公尺,重达40000公斤,但是它的牙齿是鲨鱼中最小的,所以它们吃浮游生物维生。最小的鲨鱼是侏儒角鲨,长约6-8寸,重不到1磅。不过半数种类的鲨鱼都不超过1公尺。最大的猎食性鲨鱼则是大白鲨,可一口气吞下整只海豹。
鲨鱼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五亿年,它们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鲨鱼的鼻孔位于头部腹面口的前方,有的具有口鼻沟,连接在鼻口隅之间,嗅囊的褶皱增加了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鲨鱼属于软骨鱼类,身上没有鱼鳔,调节沉浮主要靠它很大的肝脏。传统观念认为鲨鱼的软骨(即鱼翅)中蛋白质很高,但这是错误的。鸡蛋的蛋白质远远超过鱼翅。此外,研究显示,由于鲨鱼体内易于富集汞,同时鲨鱼翅中含有一定量的神经毒素,故对人体有潜在危害。因为几十年来的大量猎杀,鲨鱼存在灭绝风险。
鲨鱼身体坚硬,肌肉发达,身体一般呈纺锤形,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分。体表具有细小盾鳞,体侧有侧线,体长约1—20米。全身骨骼均为软骨,头骨和脊椎骨钙化,故而有一定的坚硬度,脑颅无骨缝。头端扁平,近胸鳍处略粗,向后渐细,腹部较平坦,口在头的腹面,横裂,上颌和下颌具有发达的锐齿。口的前面有鼻孔1对。鳃裂位于头的两侧,每侧有5—7个,无鳃盖,鳃间隔发达,鳃片由上皮组织折叠形成栅板状,故鲨类(selachii)又称板鳃类(Elas-mobranchii)。背鳍1—2个,尾部侧扁,尾鳍发达,歪形尾,适于在中上层水域中游泳。臀鳍1个,有的消失。胸鳍和腹鳍各1对;腹鳍之间有泄殖腔孔,雄鲨腹鳍的内侧有1对鳍脚(交配器),鳍脚的内侧各有1条深沟,交配时,两沟合并成1条管,可输送精液至雌体,进行体内受精。为肉食性的凶猛鱼类(生活在海洋底层的较温顺),以鱼和甲壳类为食。肠内有螺旋瓣。无鳔。多数为卵胎生,少数为卵生。
鲨鱼口鼻部分因种类而异:有尖的,如灰鲭鲨和大白鲨;也有大而圆的,例如虎纹鲨和宽虎纹鲨的头呈扁平状。垂直向上的尾(尾鳍),大致呈新月形,大部分种类的尾鳍上部远远大于下部。所有的鲨鱼都有一身的软骨。鲨鱼的骨架是由软骨构成,而不是由骨头构成。软骨比骨头更轻、更具有弹性。所有的鲨鱼都属于鲨纲,而鲨纲动物都具有软骨。但还是比较硬的。
鲨鱼的体型不一,身长小至18厘米,大至18米。鲸鲨是海中最大的鲨鱼,一般长成后身长可达36尺(12米)。虽然鲸鲨的体型庞大,它的牙齿在鲨鱼中却是最小的。最小的鲨鱼是侏儒角鲨,小到可以放在手上。它长约20到27厘米,重量还不到一磅。世界最大的鲨类是鲸鲨,据一些报道,一些鲸鲨可长达18米。世界上一例被证实最大的鲸鲨是1947年11月11日,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市的baba
island所发现的,它身长达12.65米,重约21.5吨。根据澳大利亚的鲨鱼专家到海里和鲨鱼的长期生活,鲨鱼是可以一动不动的在海底的,并不会因此窒息。鲨鱼和硬骨鱼类的不同之处是,它们没有鳔来控制浮潜。如果停止游泳,大部分的鲨鱼会往下沉。为了增大在水中的浮力,鲨鱼的肝内具有大量的油。
鲨鱼除了具有人类的五种感觉器官,还有其它的器官。鲨鱼嗅觉敏感。它在海水中对气味特别敏感,尤其对血腥味。伤病的鱼类不规则的游弋所发出的低频率振动或者少量出血,都可以把它从远处招来,甚至能超过陆地狗的嗅觉。它可以嗅出水中1ppm(百万分之一)浓度的血肉腥味来。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在1万吨的海水中即使仅溶解1克氨基酸,鲨鱼也能觉察出气味而聚集在一起。如雌鲨鱼临分娩过后,即使在大海里漫游千里之后,也能沿着气味逆游回到它的出生地生活。1米长的鲨鱼,其鼻腔中密布嗅觉神经末梢的面积可达4842平方厘米,如5~7米长的噬人鲨,其灵敏的嗅觉可嗅数公里外的受伤人和海洋动物的血腥味。
鲨鱼最敏锐的器官是鼻子,它们能闻出数里外的血液等极细微的物质,并追踪出来源。它们还具有第六感——感电力,鲨鱼能借着这种能力察觉物体四周数尺的微弱电场。它们还可借着机械性的感受作用,感觉到6百尺外的鱼类或动物所造成的震动。
鲨鱼头部有个能探测到电流的特殊细胞网状系统,被称为电感受器。鲨鱼就利用电感受器来捕食猎物及在水中自由游弋。美国研究人员对小斑点猫鲨的胚胎进行了研究。通过分子测试,他们在鲨鱼的电感受器中发现了神经嵴细胞的两种独立基因标志。神经嵴细胞是胚胎发育早期形成各种组织的胚胎细胞。人类的神经嵴细胞对人面部骨骼和牙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这一发现说明,神经嵴细胞从鲨鱼的脑部移至其头部的各个区域,并在其头部发育为电感受器。
由于鲨鱼的嗅觉极为灵敏,非常容易地嗅出它们害怕或厌恶的气味。在海水中含量为800亿分之一的一种人体分泌物——左旋羟基丙氨酸的气味,鲨鱼也可嗅出来。据说曾经有一位钓鲨能手,在后来钓鲨当中,鲨鱼总是不上他的钩,而在同一渔场的其他渔民反而钓的鲨鱼多。鲨鱼为什么害怕这位钓鲨能手呢?经鱼类学家研究发现,那位钓鲨能手曾得过皮肤病,因此留在钓竿上的指纹中含有这种左旋羟基丙氨酸较为丰富。鲨鱼闻到了此种气味,对他自然而然地要退避,不上钩的道理就在此因。
鲨鱼还有味觉和触觉,此外,它们还有两种特殊感觉,一种是旁线神经系统,它是一排神经末梢,分布在身体两侧。它能让鲨鱼感知水里的任何活动。另一个特殊感觉是能觉察其他生物发出的细微电荷,叫做落伦兹壶腹。
鲨鱼游泳时主要是靠身体,像蛇一样的运动并配合尾鳍像橹一样的摆动向前推进。稳定和控制主要是运用多少有些垂直的背鳍和水平调度的胸鳍。鲨鱼多数不能倒退,因此它很容易陷入像刺网这样的障碍中,而且一陷入就难以自拔。鲨鱼没有鳔,所以这类动物的比重主要由肝脏储藏的油脂量来确定。鲨鱼密度比水稍大,也就是说,如果它们不积极游动,就会沉到海底。它们游得很快,在水中,大白鲨可以以43千米的时速穿梭,但它们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高速。还能潜入1000米深海底。
鲨鱼每侧有5~7个鳃裂(不像我们平常从集市买来的鲤鱼,有一对鳃盖护着鱼鳃),在游动时海水通过半开的口吸入,从鳃裂流出进行气体交换。张着口游泳的鲨鱼的确看起来很可怕,可是你能不让人家呼吸吗?少数鲨鱼种类能停在海底进行呼吸。
鲨鱼的一生需更换上万颗牙齿。很多鲨鱼包括大白鲨,口中都有成排的利齿。只要前排的牙齿因进食脱落,后方的牙齿便会补上。新的牙齿比旧的牙齿更大更耐用。而角鲨和棘角鲨等鲨鱼则会更换整排牙齿。鲨鱼的牙齿呈锯齿状,如此一来,鲨鱼不但能紧紧咬住猎物,也能有效的将它们锯碎。
由于大白鲨的上下颚并未和头部紧密相连,它可以将上颚向上和向前延伸吞下猎物,有时甚至能将猎物一口吞下。鲨鱼的牙齿结构又是它的另一个独特生态之一。凡是熟悉鲨鱼的人都知道,它的牙齿像一把锋利的尖刀,能轻而易举地咬断像手指般粗的电缆。如魔鬼鲨,有着长而尖的鼻吻以及锐利的牙齿。不同种类的鲨鱼,它的牙齿大小、形状和功能几乎都不相同。因此,鱼类学家只要从鲨鱼牙齿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判别出它是属于哪个目、属、科。
令人惊讶的是鲨鱼的牙齿不是像海洋里其它动物那样恒固的一排,而是具有5~6排,除最外排的牙齿才是真正起到牙齿的功能外,其余几排都是“仰卧”着为备用,就好像屋顶上的瓦片一样彼此复盖着,一旦在最外一层的牙齿发生一个脱落时,而在里面一排的牙齿马上就会向前面移动,用来补足取代脱落牙齿的空穴位置。同时,鲨鱼在生长过程中较大的牙齿还要不断取代小牙齿。因此,鲨鱼在一生中常常要更换数以万计的牙齿。据统计,一条鲨鱼,在10年以内竟要换掉2万余只牙齿。它的牙齿不仅强劲而有力,而且锋利无比。例如,有些鲨鱼的牙齿长的利如剃刀,它就可以用来切割食物;有的牙齿生成锯齿状,可以用来撕扯食物;还有的牙齿呈扁平臼状,它就可以用来压碎食物外壳和骨头等。好像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把鲨鱼的牙齿用作刮胡子的工具。但可怕的是它在相互抢食时,鲨鱼常常就会不分青红皂白,甚至连自己亲生的孩子——鲨仔,也不放过,吃得一干二净;当一条鲨鱼为其它鲨鱼所误伤而挣扎的时候,这头伤鲨就该倒霉了,其它同宗族的兄弟也同样会群起而攻之,直至完全吞食完毕为止;还有更加恐怖的是鲨鱼由于是胎生的,一胎可产10余条鲨仔,最高可达80余条之多,这些鲨仔在娘胎里竟也互相残杀,人们曾在大西洋海岸发一种虎鲨的肚子里,作了解剖得出这一结论:娘胎却成了战场,这在任何动物中都是未曾见过的先例。
鲨鱼之所以如此更换牙齿,与它的牙齿形不同分不开。因为鲨鱼的咬食力可以说是在海洋所有动物中最强有力的。曾有人用金属咬力器藏在鱼饵中,用来测定一条体长8英尺鲨鱼的咬食力大小,经测定结果得知其咬食压力每平方英寸高达18吨。所以有些商轮在航海的日记上曾记载过轮船推进器被鲨鱼咬弯、船体被鲨鱼咬个破洞的事故,这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鲨鱼牙齿的形状很奇特。例如噬人鲨的牙齿边缘具有细锯齿,呈三角形;大青鲨的牙齿则大而尖利;而鲸鲨虽躯体庞大,但它的牙齿却是短细如针;锥齿鲨的牙齿是呈锥状且长而尖;长尾鲨的牙齿则是扁平的呈角状;姥鲨的牙齿既细小而又多似米粒;虎鲨的牙齿宽大呈臼状等等。鲨鱼的牙齿形状之所以繁多,这就像上述所说的与其生态食性是极为密切相关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鲨鱼全身是牙,其体表覆盖的盾鳞构造和牙齿相近,可以称得上皮肤牙齿。鲨鱼的牙齿有几百颗,可以移动,因此鲨鱼不用担心牙齿不够用,因而具有很大的攻击力。大白鲨是海洋里最强大的鲨鱼,以强大的牙齿称雄。
鲨鱼身体为流线型,以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躯干部具有背鳍,臀鳍和尾鳍各一,胸鳍和腹鳍各一对。尾鳍上大下小,是尾椎骨偏向上叶所致。泄殖腔孔位于两腹鳍之间。皮肤内具有大量黏液腺,分泌黏液使体表黏滑,既可减少游泳阻力,又可使身体免遭病菌和寄生物的侵袭。鲨鱼表面附以盾鳞,由伸出体表的棘突和埋入真皮的基板组成。内部有血管和神经通入,与牙齿相似。盾鳞的棘突可用于减少游泳时体表的湍流,增进鲨鱼的流体动力,让它们游得更快速。盾鳞还可以保护鲨鱼免于受伤或者被寄生。普通的鲨鱼只有一层称为“纸皮石状晶层(tesserae)”的结构,但一些比较大型的鲨鱼,如公牛鲨、鼬鲨或大白鲨,可能有两、三层或更多,基本上这取决于鲨鱼的体型,有些大型的大白鲨就可能有五层。鲨鱼吻部柔软和富弹性的软骨同样也有助于吸收冲击的力道。
鲨鱼的颚部没有和头骨相连。因为颚的表面会遭遇到巨大的物理压力,也由于颚部对于力量的需求,所以颚和鲨鱼的脊椎骨与鳃弧一样,都需要额外的支撑:颚部有一层小型的六角形板阵,是由钙盐结晶块组合成马赛克一般的结构而成,这层结构可以提供鲨鱼的颚部很强的力量,超过一般硬骨组织的能力。软骨鱼纲的鱼类都具有鳃裂,鳃裂不能像其他硬骨鱼的鳃盖般能直接溶解水中的氧气再吸收到血液中。大多数的鲨鱼都必须不断的游动,让海水从鳃裂外流进去。
鲨鱼全身上下约有6~8片鳍,都各有各的功用。胸鳍控制方向,背鳍保持平衡,尾鳍提供前进的力量。有些底栖性鲨鱼背鳍上具有硬棘,可供自卫,有些甚至能分泌毒素。
鲨鱼大多以鱼等海洋动物为食。鲨鱼以受伤的海洋哺乳类、鱼类和腐肉为生,剔除动物中较弱的成员。鲨鱼也会吃船上抛下的垃圾和其它废弃物。此外,有些鲨鱼也会猎食各种海洋哺乳类、鱼类和海龟和螃蟹等动物。有些鲨鱼能几个月不进食,大白鲨就是其中一种。据报道,大白鲨要隔一、两个月才进食一次。
为了处理每的数据,谷歌已经花了不少钱安装和维护海底光缆,可它们却成了鲨鱼的美味佳肴。和陆地上的光缆或者铜质光缆不同,海底光缆必须接通高压电流才能向海底的中继器传送数据,而这些光缆发出的电磁场使鲨鱼将它们当成是垂死挣扎的鱼类。现在谷歌已经给横跨太平洋的海底光缆覆盖了芳纶纤维,这样鲨鱼就不会损害光缆了。
大白鲨是个擅长伪装的掠食者。大白鲨由于身体庞大,并不像其它鲨鱼那么灵活。但大白鲨却是绝佳的猎人,因为它总能出其不意。它的上半身颜色很暗,下半身很明亮,它们能借着这种保护色悄悄的逼近猎物。当它从下方来袭时,由于它的颜色和深海接近,要等到它发动攻击时才会被发现。它很少从上方攻击,但它从上方来袭时,白色的下侧和海水反映出的明亮天色融为一体。
白鳍鲨和虎鲨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大白鲨是日行性猎食者。其它种类如护士鲨通过气孔,迫使水通过鳃,提供稳定的富氧水,让它们在静止不动时可以呼吸。支配游水的器官——中央测试信号发生器位于脊髓,它让鲨鱼可以无意识地游泳。但因为鱼没有眼睑,所以无法判断鲨鱼是否在睡觉。
鲨鱼的天敌是虎鲸。虎鲸在遇到鲨鱼时会用头去撞翻鲨鱼,使鲨鱼晕眩。所以在有鲨鱼的船港附近人们会播放虎鲸的叫声驱散鲨鱼。
石狗公(学名:Sebastiscus albofasciatus),又名白斑菖鲉、石狗公、石头鱼,为鲉科菖鲉属下的一个种,鲉科下的亚科,而浅海的鲉科及俗称的石狗公或石头鱼。石狗公是脊索动物门。
绿眼睛呢......
好大的鱼从身边游过,可惜相机反应速度慢了......
又见神奇的鲨鱼......
鲨鱼总数大幅减少——50年来下降了80%。因为鱼翅的价格不断提高,吸引着各地渔民争相在海中捕杀鲨鱼,致使海中生态出现不平衡,部分鲨鱼濒危。由于鲨肉价值很低,因此鱼翅渔业者在扑鲨后,仅割下鲨鱼的鳍部分,便将鲨鱼抛回海中以保持更多的空间存放价值更高的鱼翅。这些鲨鱼并不会立刻死亡,但会因失去游弋能力窒息而死,或者被其他鲨鱼捕食。部分关注动物及生态团体大力宣传请求大众不要吃鱼翅,主要原因不仅是捕杀鱼翅的过程残忍,更因为由此导致鲨鱼总数大幅减少——50年来下降了80%。据估计,每年全球有1百万条鲨鱼被捕杀,鱼翅的年产值达到12亿美金。也正由于牵涉庞大的利益,该行业倍受有黑社会活动介入的指控。大量捕杀海洋生态系统金字塔顶端的鲨鱼,会导致大量中小型鱼类因失去天敌而数量暴增,从而严重打乱整个海洋生态平衡。
其实,7成左右的鱼翅被汞铅污染,如果大量食用可能会对健康产生威胁。鱼翅也并无特别的营养价值。事实上,因为工业废水不断地排入海洋,每年进入海洋环境的石油高达两百万吨以上,使得海水中重金属含量较高,而鲨鱼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吞食了其他鱼类后,食物中的重金属也随之进入鲨鱼体内,积累下来,因此鲨鱼体内的重金属的含量会越来越多。三丁基锡是用于船体防污涂料中的一种化合物,在意大利沿岸海域捕获到的鲨鱼的肾脏内已发现这种化合物。在东地中海的几种鲨鱼物种组织样本中也已经发现镉、铅、砷等金属元素。而2001年,曼谷唐人街市场的鱼翅抽查表明,10个鱼翅中有7个含有高含量的水银,最高含量为允许量的42倍。2008年,香港市场的抽查表明,10个鱼翅中有8个含有高含量水银,最高含量为允许量的4倍。而烹饪并不能去除水银或其他重金属的毒性。吃了鱼翅后,水银和其他重金属进入人体,难以被排出体外,而是在体内积蓄下来,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生殖系统等,导致头昏、头痛、肌肉震颤、口腔溃疡、肾脏损害、性功能减退、流产等。
为协助游人认识鲨鱼的进化历史、生态特性及保育状况,鲨鱼馆内设有大量的教育展示,游人可以通过配备透明轻触屏幕的立体鲨鱼模型,了解鲨鱼的身体结构。还可以透过各项互动游戏,测试自己对各种鲨鱼知识的了解,例如在虚拟世界烹调环保海鲜菜式等。以认识鲨鱼的有趣小知识及它们不可思议的适应能力,并学习欣赏它们在维持海洋生态健康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