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2017国庆·西双版纳·澜沧江(勐罕渡口)
由于不是自驾,只得和司机商量,想去看看著名的澜沧江。司机很好说话,就把我们带到了勐罕渡口,对面即是西双版纳景哈乡。这里是澜沧江上最后一个最后一个横渡渡口。直至今天,勐罕与对岸景哈乡的交通运输、物资传递全靠这个渡口,千百年来,由木伐至轮船,风风雨雨,渡了无数辆车,渡了无数个人,运了无数的物资......
不远处,勐罕大桥正在修建,这将意味着西双版纳古老的,如今尚存的最后一个横渡渡口在不久也即将消失。渡运的方式很古老,与时代脱轨的旧时代产物终将被新事物所代替。西双版纳最后一个渡口,它的结局将会是一段故事的结束,一段回忆的形成。
渡口边,一个被绿树遮挡的不起眼角落,矗立着一座渡澜沧江作战纪念碑。纪念碑为缅怀1950年解放军驻勐罕部队与西双版纳民族自卫队,联手击溃南岸守敌的渡江战役中所牺牲的数名指战员而立。这座纪念碑可能都不算一个景点,但是,关于历史,关于澜沧江,纪念碑意义非凡。纪念碑无言,静静记录着关于澜沧江的故事,也静静看着正在修建的大桥与即将消失的云南西双版纳最后1个渡口。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在陈赓司令员指挥下追歼逃敌挺进云南。十三军三十八师一一四团两个营在三十七师副师长吴效闵和一一四团政委赵培宪的率领下进入思普区。2月初,吴和赵所率部队在“边纵”九支队政治部主任唐登岷所率的九支队机动营配合下,于2月9日黄昏抵达小勐养,得到情报,有一部分国民党军部残部从江城、向易武方向勐仑逃跑。
为了争取在澜沧江北岸阻截逃敌,部队连夜从勐养急行军直插橄榄坝,10日清晨,吴、赵、唐率领的800多名解放军战士到达橄榄坝,得知敌人已在我军到达前4个小时,也就是当天凌晨两三点钟渡过澜沧江,往佛海、南峤方向逃跑。经侦察发现江对岸还留有小股后卫部队防守。
吴效闵命令部队在坝子边的曼团寨子原地休息待命。严密封锁我大军已到达橄榄坝的消息,同时研究进一步追歼部署。吴效闵认为,江南岸是少数民族地区,部队过江可能会引起民族问题。从逃敌情况来看,敌第八军、二十六军主力已被歼灭,逃过江的只是少数残余部队,野战部队不必过江,就此返回内地。唐登岷同志当即提出,对面的敌人情况不太明,光靠地方部队难以完成任务,最好是大军过江继续追歼。涉及到民族问题,唐主任立即把情况告诉当地民族自卫大队大队长召存信。召马上召集了20多个进步民族上层爱国人士,亲自到曼团寨子找吴副师长,请求大军过江,至于大军过江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渡江用的船只、船工、竹排及过江后的向导疏通民族关系、部队的供给等,都由召存信负责安排解决。
话已说到这个份上,吴副师长决定率部队过江。首先命令部队推进到澜沧江边,具体作战方案是:一、因很多船只已被敌人逃跑过江时划到对岸并破坏沉入江底,必须由沿江村寨尽可能筹集船只、竹排,保证部队过江所需;二、从民族自卫大队抽调8个队员组成翻译、向导组,抽30人组成宣传、后勤保障组,再从各村寨抽200人组成船工队;三、部队过江后先占领敌据点景哈佛寺,进而从勐龙、经勐海黑龙潭、勐混再到南峤。
准备就绪后,部队于14日拂晓向对岸发起进攻。对岸敌人发现我大军过江,即用火力封锁江面。一一四团一个排长带领一个战士划着一只橡皮舟冲在前面,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两人光荣牺牲。我方火力立即压制对岸残敌火力点。先头部队顺利登陆,迅速冲进景哈寨子,寨子里面的敌人纷纷逃跑,只有据守佛寺的一伙残敌还想负隅顽抗。后续部队陆续登陆后,开始包围佛寺。狡猾的敌人见大势已去,无心恋战,趁天还没有大亮,从寺庙落荒而逃。渡江战斗结束,大军继续追歼南逃之敌。
2003年7月,州委、州人民政府在当年解放军渡江的地方——橄榄坝渡口建造了一座“解放军渡江作战纪念碑”。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藏语拉楚,意思为“獐子河”。它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七长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源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涌曲,源自北面的一座叫“吉富山”(E94°41′12″,N33°45′35″,海拔5552米)的山头下(冰川末端位置:E94°40′52″,N33°45‵48″,海拔5160米)。主干流总长度4909千米,其中国内长2139千米,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Mekong
River)。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西南地区,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由越南注入南海的国际河流。澜沧江的上源扎曲、子曲,均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北麓,东南流至西藏昌部与右岸支流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澜沧江南流穿行于他念他翁山与宁静山之间,高山深谷,水流湍急且多石滩,为横断山脉狭窄的南北孔道之一。再南流至云南省境内,先后汇集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支流,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县流出中国国境,流出中国国境后称湄公河。湄公河南流,成为缅甸、老挝及泰国的界河,经柬埔寨与越南南部注入南海。澜沧江—湄公河全长4880
千米,流域面积81万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750亿立方米。澜沧江-湄公河地跨纬度25°,源头至河门高差5000多米,立体气候明显,具有寒带、亚热带、热带各气候带,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资源约37000MW,特别是生物资源丰富,适宜于旅游业的发展。
澜沧江流域基本属中国境内,河长2161
千米(含中缅边界河段31千米),流域面积19万平方千米,中国境内为16.74万平方千米,中、缅、老国界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760亿立方米,其中中国境内为740亿立方米。澜沧江流域自北向南呈条带状,流域平均宽度约80千米。河道出青藏高原后,进入高山峡谷区,两岸高山对峙,山峰高出水面3000多米,河谷窄狭坡陡,地势十分险峻。出中国境后,河道方开阔平缓。澜沧江流域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垂直变化明显,降水量也呈由北向南递增趋势,由400~1000
mm增加到1000~3000 mm。
澜沧江是横断山脉地区的重要河流,也是中国最长的南北向河流水电重点开发河流。流域位于北纬21°30′至北纬32°40′,东经94°至东经101°50′。流出国境后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流入南海。澜沧江(湄公河)源头地区的支流众多。仅在扎阿曲与扎那曲的汇合处(尕纳松多)上游地区,有近400条大小支流。扎阿曲河为扎曲的正源,也就是澜沧江——湄公河正源,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的采莫赛东部扎纳日根山脉查加日玛峰(藏语,意为“多彩的山”)南坡。
澜沧江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千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澜沧江在中国境内长2179千米,流经青海、西藏、云南3省,其中在云南境内1247千米,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千米,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2.5%,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
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千米,已初步拟定在干流上兴建24级梯级电站,河道中险滩急流较多。
澜沧江流域由于地处偏僻,交通条件差,其流域的文化内含也无法与黄河、长江相比,在黄河、长江不断得到开发、利用的时候,澜沧江却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有识之士,前来认识它、开发它。民国初年,周希武等人来到澜沧江进行考察,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民国3年(1914年)甘肃天水人周希武,作为甘肃勘界大员周务学的随员,与洮阳人牛载坤合作在玉树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考察。在考察期间,牛载坤“冲寒冒险”,遍历澜沧江及通天河中下游一带,进行测量,制成我国第一张用新法绘制的玉树地区简图,而周希武“访问长老,参考图志”,深入考察玉树地区的山川风俗,形势要隘,疾苦利病,井参考旧时档案,以类排比,写出了《玉树调查记》。《玉树调查记》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澜沧江的源头及周围水流情况。
澜沧江上流有二源:北曰杂曲河,南曰邪穆曲河。
杂曲河发源格吉西北境果瓦那[拉]沙拉山麓,有南北二源:南源曰杂那云,北源曰杂朵云。二水东流,至扎西拉贺寺之西相合,名杂尕拉松多。番人谓两水交曰松多。杂尕拉水东南流,至阿杂松多,阿云水自西南来入之,阿云水出中坝当拉岭之东麓,二源并发合流,东北注至阿苏松多,苏旺云水自西来入之;阿云水又东北流,至阿杂松多与杂尕拉水相会,是为杂曲河。”
在群果扎西滩的西部有座山,山洞深不可测。传说曾有个藏族探险者拿着一团足有三斤重的毛线往里边放,线放完了还是未到底。有人说它有二十五公里长,到藏青交界处的锡卡山而止;有人说它有八百里长,直通西藏。不过在洞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听到里面有风呼啸,看来此洞肯定另有一口。洞里干燥寒冷,没有障碍,牧人们叫它“天然隧道”。也许不远的将来,洞中说不定会暴出轰动性的新闻呢。
群果扎西,吉祥的水头,奇异的自然景色,优美的民间传说,使澜沧江源头更加神奇,令人向往。
以上仅是周希武对澜沧江上源记载的一部分,可以看出周希武对澜沧江上游水系是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的。“这为后人留下了较早和较为宝贵的资料。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人们对澜沧江源头的考察也更加科学,更加详细。
各种资料上记载的关于澜沧江的源头有多种说法,而以不同源头为起点的河流长度也有多种,估测的长度从4200千米到最长4880千米不等。发源于唐古拉山北侧的扎纳日根山脉,查加日玛峰(藏语,意为“多彩的山”)南坡,莫云滩深处的扎阿曲。
一种说法是: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侧的扎纳日根山脉的查加日玛峰南坡的莫云滩深处的扎阿曲,位于东经94°41′44″、北纬33°42′31″海拔5224米的拉赛贡玛的功德木扎山上,位于玉树州杂多县境内。
遥感专家刘少创探测的结果是:澜沧江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海拔5200米,地理坐标是东经94°40′52″,北纬33°45′48″。从这里算起,澜沧江的长度是4909千米。
澜沧江流域地处东经94°-102°,北纬21°-34°,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呈条带状,上、下游较宽阔,中游则狭窄,流域平均宽度约80千米,其中溜筒江~功果桥河段平均宽度仅为36千米,流域内地形起伏剧烈,地形复杂。上源北与长江上游通天河相邻;西部与怒江的分水岭为他念翁山及怒山,其间,梅里雪山高达海拔6740米;东部与金沙江和红河的分水岭为宁静山、云岭及无量山。流域平均高程漫湾以上为4000米。上游属青藏高原,海拔为4000-4500米,山地可达5500-6000米,区域内除高大险峻的雪峰外,山势平缓,河谷平浅。中游属高山峡谷区,河谷深切于横断山脉之间,山高谷深,两岸高山对峙,山峰高出水面3000多米,河谷比较狭窄,河床坡度大,形成陡峻的坡状地形。下游分水岭显著降低,一般在2500米以下,地势趋平缓,河道呈束放状,出中国境后河道比较开阔平缓。
澜沧江流域由北向南纵跨纬度13°,地势高亢,山峦重叠,起伏变化大,导致流域内气候差异很大,气温及降水量一般由北向南递增,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水量越少。澜沧江流域跨越几个气候带,源头地区(青海南部)属高寒气候,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量少,年平均气温零下3-3℃,最热月平均气温6-12℃,年降水量400-800mm。澜沧江西藏地区,属高原温带气候,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并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3000米以下河谷,气候干热,年平均气温10℃以上,最热月气温18℃以上;海拔3000-3500米地带,最热月平均气温15-18℃;海拔3500-4000米,最热月平均气温12-15℃。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山区潮湿河谷干燥。澜沧江中游滇西北区,属亚热带,高山峡谷,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高山超过5000米,峰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气温垂直变化明显,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年平均气温12-15℃,最热月平均气温24-28℃,最冷月平均气温5-10℃。年降水量1000-2500毫米,西多东少,山区多河谷少。澜沧江下游滇西南地区丘陵和盆地交错,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属亚热带或热带气候。平均气温15-22℃,最热月平均气温20-28℃,最冷月平均气温5-20℃,年降水量1000-3000毫米,由北向南递增,环谷降水小于山区。全流域属西南季风气候,干、湿两季分明,一般5-10月为湿季,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约85%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湿季,而又以6-8月为最集中,3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暴雨多发在7、8两月。上游暴雨较少,中游暴雨强度较大,为流域的主要暴雨区。
径流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74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56万千瓦,可能开发量约2348万千瓦,干流为2088万千瓦,约占全流域89%。河道中因险滩急流较多,只有威远江口至橄榄坝段可行木船和机动船。由于流经区域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澜沧江-湄公河水系孕育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淡水鱼类生态系统。仅次于亚马逊河流域。2000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确定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淡水鱼类生态区域之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淡水鱼类年捕获量高达180万吨,价值14亿美元,为世界上最大的内河淡水渔业。澜沧江-湄公河丰富的鱼类资源中包括已经高度濒危的鲶鱼(Pangasianodon
gigas),伊洛瓦底江豚(Orcaella
brevirostris),以及其他极具商业价值的常见鱼类:倒刺鱼、淡水鲨、黄貂鱼、面瓜鱼、红尾巴鱼等。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总面积81万平方千米。1990年中、老两国进行了洪水期考察,试航万象取得成功。1993年新组建的思茅航运公司,开始为老挝、缅甸、泰国运送产品3000多吨。同年,中、老、缅、泰4国经过协商,对该河段提出共同整治方案。上游山区有大量冰川和永久积雪。中游穿行于高山深谷,水流湍急,流域面积狭小。水量主要来自下游地区,全年变化不大,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一半左右。1994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前期研究协调组”。2000年4月,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正式签署了《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议》,2001年四国正式通航。
澜沧江理论蕴藏量大于1万千瓦的140条支流中,根据1993年水利部门统计,全流域可能开发2.5万千瓦以上水电站的支流有13条,拟建电站35座,装机220.6万千瓦,年发电量109.36亿千瓦·时。
澜沧江中下游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70%的水能资源都集中在云南河段,是中国十二大水电基地之一,现已成为云南水电重点开发河段。
澜沧江的航运,仅限于下游干流和洱海的开发。其优势的发挥有待于航道整治、梯级电站的建设和与下游湄公河航运的联通。澜沧江下游航道有良好的通航条件,下游小橄榄坝至中老国境186千米河道,比降低于0.577‰,枯水期水深在2米以上,最小航宽大于40米,最小弯曲半径大于300米,共有大小险滩51处,该河道从50年代开始经多年的整治建设,现已基本达到国家六级航道标准,常年通航50-140吨级机动船舶。现有思茅港、景洪港、南得坝、大橄榄坝等港口、码头。思茅港、景洪港两港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口岸,1991年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两地州已开展到清盛、会晒、清孔、琅勃拉邦、万象的边贸客货试航运输。并与老挝、缅甸签署了通航协定,中老泰航段已实现季节性旅游通航。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高原的唐古拉山,经西双版纳流出境外。在西双版纳的流程为158千米。古时傣族称“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当地有这样的说法:“到云南不到西双版纳,不算到过云南;到西双版纳不乘船游览澜沧江,则不算到过西双版纳;乘船游澜沧江不上岩观赏橄榄坝风光,就感受不到傣家村寨的美景。因为景洪至橄榄坝一段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西双版纳最完美的缩影。游览澜沧江可分上下两段:上段游览线从景洪出发,逆水而上至虎跳石,到了虎跳石,江面已渐渐收缩,最窄处仅20米左右。两岸是参差不齐的大岩石,江水汹涌澎湃,两岸奇峰嶙峋。绿水青山,相互辉映,组成了一副天然的画卷。
初识澜沧江,是因为她的名字出现在中学地理课本上;再次把目光投向她,则是因为前几年的湄公河惨案,和几年来的湄公河联合执法......
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船“玉兴8号”和“华平号”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13名船员全部遇难。被杀害的中国船员遗体非常惨烈:几乎所有的尸体均被绑住双手,头部缠满胶带,背部有众多枪眼……接着,泰国媒体传来相关报道,声称“华平号”和“玉兴8号”涉嫌武装走私毒品,在受到泰国军方拦截时开火,泰国军方还击打死一人,并在船上搜到95万粒麻黄素药丸和1支AK47自动步枪。但是,随着大量船员尸体从湄公河上打捞上来,死者呈现出手脚被捆、嘴被堵、眼被蒙的状况,再加上附近的另一艘中国船只“华鑫6号”上目击者的描述,以及泰国方面的调查取证,真相逐渐大白,中国船只“武装贩毒”一说纯属栽赃陷害,这其实是“金三角”地区特大武装贩毒集团首脑糯康及其集团骨干成员与泰国个别不法军人勾结策划、分工实施,绑架并杀害13名中国船员的一起重大案件。泰国警方2012年7月2日表示,通过在泰北、缅甸、老挝和中国进行调查,询问109名案发前后的目击者,警方已获得明确证据,证实9名泰国军人涉嫌杀害中国船员。泰国警方当天对9人发出逮捕令,这些人面临两项指控:参与杀人、藏匿尸体。泰国警方同时证实,中国商船没有夹运毒品,船上毒品是“一伙黑衣人”栽赃。已证实,黑衣人是惨案主犯糯康的手下。并表示,现在推进案情发展的关键人物是为9名涉案泰国军人和糯康手下牵线搭桥的中间人。
由此拍摄的《湄公河行动》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效果。在电影行将放映结束时,屏幕上出现了14个真实办案中牺牲的缉毒警的名字。真实的缉毒行动,远比影片要凶险百倍!如今平静流淌的湄公河,是用缉毒警和他们亲人多少鲜血和泪水换来的啊!
在2011年10·5湄公河惨案发生后,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在北京签署《关于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声明签署当天距离10·5案发生仅仅过去26天。
截至目前,四国执法部门已成功联合开展执法行动50次,保持每月至少一次的常态化。不要简单的认为1个月1次的行动看起来频率不高,每次行动都只是一系列行动的统称,每次行动都会出动执法人员百人次以上,船只10艘以上,航程数百公里以上。在金三角重点水域及地段开展水陆联合查缉48次,共检查船只718艘,人员3151人次,货物5.142万余吨,救助商船138艘次,为850余艘商船进行护航,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的安全稳定。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更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第二次巡航时,巡航编队在会龙河口附近,得知中国船只“盛泰11号”在湄公河上遭遇枪袭,巡航编队成功对该船实施救援,没有人员伤亡。
第四次巡航后,由于糯康被执行死刑,糯康的兄弟和他的手下在泰国购买了两枚火箭弹和发射器欲实施报复。我公安边防水上支队通过情报部门掌握了这一信息,和缅甸方面联系,进行了清剿。
还有一次,水上支队通过情报部门得知,糯康残余势力打算把水雷放在江底,在湄公河航道某一地点对编队进行袭击,也被提前处置。
每一次联合执法,那看似轻描淡写的“成功处置”“完成清缴”的背后,是你难以想象的艰险和复杂。随着第50次联合执法的胜利结束,今天的湄公河和金三角流域,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令所有过往船只谈之色变的“鬼门关”了。
湄公河惨案已经过去6年,但是这6年间,中国公安却已经通过各种难以用文字描述的工作让湄公河不再令人闻之色变。英雄们用实际行动扬我中华国威!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7.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