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彩云之南——2017国庆·西双版纳印象

$
0
0
彩云之南——2017国庆·西双版纳印象
      跟着儿子旅行,像是勤劳的小蜜蜂。在云南七天,光飞机就来回四五趟。白天旅行,晚上飞机,是儿子不变的功课......
      又到夜晚,西双版纳机场......
      刚落地,就体会到了西双版纳浓浓的异域风情。这里,可是我在七十年代上小学时,就神往的地方啊。永远的周总理,永远的泼水节......后来还有了我唯一崇拜的作家沈石溪,疯狂地追着他的每一本小说,每一本小说的背景地都是神秘的西双版纳......

      感谢日益强盛的祖国,否则,我怎能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呢?儿时物质匮乏的年代,是没有旅行的经济条件的呢。记得小学第一次去北京,站在火车上17个小时......
      不失时机的对儿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其实,我一直这样教育着我的每一届学生:我们从出生,就长着黄皮肤、黑头发,打着永远磨灭不了的中国烙印。祖国强大,我们扬眉吐气;祖国弱小,我们就要低一等做人。凭什么不为自己的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呢?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啊......

    哇塞,儿子带我们来到这座酒店,瞬间就被迷住了......




       这样的家庭房,简直了......这样的房间里,竟然只有一个插座......
       名副其实的江景房,外面就是著名的澜沧江——湄公河......

      夜景......虽然带着单反、微单、各种手机,但是,唉,照相技术不行啊......

      不过,这澜沧江和我想象中的大河奔流的模样相去甚远......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藏语拉楚,意思为“獐子河”。它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七长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
      澜沧江源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涌曲,源自北面的一座叫“吉富山”(E94°41′12″,N33°45′35″,海拔5552米)的山头下(冰川末端位置:E94°40′52″,N33°45‵48″,海拔5160米)。主干流总长度4909千米,其中国内长2139千米,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Mekong River)。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

      一江连六国(中、缅、老、泰、柬、越)的澜沧江-湄公河,上湄公河航道是国家5级航道,中、缅、老、泰四国可常年通航250吨的客货轮。西双版纳景洪港是中国国家一类口岸,与老缅泰三国商船通航,开辟了多条国际水运航道。
      酒店电梯厅里的西双版纳旅游地图......
      旅游景点:
      原始森林公园,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公园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全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植物园被湄公河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植物园中设有植物标本馆,珍稀濒危植物种资源库和物技术实验室,已成为中国热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研究中心。
      西双版纳野象谷位于景洪以北的勐养自然保护区内,地处东西两片林区结合部的河谷。
      傣族园位于西双版纳橄榄坝,景区内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建成旅游景区大门楼、迎宾广场、老景区的包装、村寨旅游线路、江边活动区、旅游购物区、烧烤场、泼水广场、大型露天剧场。
      橄榄坝,在泰语中叫做“勐罕”,“罕”的意思是卷起来。
      勐腊补蚌望天树空中走廓距景洪190多公里,距离勐腊县城18公里。
      民族风情园位于景洪市城南、风景秀丽的流沙河畔,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建于1997年,占地面积1200亩,其前身为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热作标本园。
      曼听公园在允景洪城内的曼听寨边,千年以前是西双版纳如片领的御花园,傣语称其为"春欢"(魂园)。随着荒地开垦为花果园,来这儿居住的人增多,而成为如今的曼听寨。公园占地400余亩,建有一座纪念周恩来总理1961年到曼听寨参加泼水节的纪念铜像。
      基诺民俗山寨位于野象谷至勐仑植物园之间的基诺乡巴坡村,位于景洪市东部,距景洪市28公里,西距勐养镇70公里,是基诺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基诺族是国家承认的56个单一民族的最后一个。人口较少,大多居住在此地。
      景真八角亭位于勐海县西边约20千米处,距离景洪70余千米的勐遮区景真乡的小团山上。八角亭是仿照佛祖释迦牟尼的金帽式样而设计的,始建于1701年。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位于景洪市澜沧江东岸依山临江、环境优美的南联山半山坡,宏伟的建筑群面朝景洪城,三面被葱茏的天然林、橡胶林环抱。博物馆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1.55亿元。
      下楼吃早餐,这里建筑都带有异域风情,就连高层也与众不同呢......
      早餐店,让人觉得这不是中国呢......
      看看远处高层建筑的顶......
      吃着早饭,竟然下起了雨!打伞吃饭,真有意境。儿子说,这里的米线,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米线......
      西双版纳的民族风味食品独具特色,傣族风味自成体系,基本的烹饪方法是烤、炸、蒸、剁、腌,很少炒菜;味道特点是:香、脆、酸、辣、鲜。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最南端,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北纬约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东西面与江城县、普洱市相连;西北面与澜沧县为邻;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与泰国的直线距离仅200余公里。东距太平洋的北部湾400多公里,西距印度洋的孟加拉湾600余公里。边界线长达966.3公里,约等于云南省边境线总长的1/4。
      “西双”是傣语“12”的意思,“版纳”是指比县小一些的行政区域,“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行政区”。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每年的泼水节于4月13-15日举行,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西双版纳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树木葱茏,蔓藤盘根错节,不少珍禽异兽,如亚洲象,犀鸟,孔雀,黑冠长臂猿都生活在这片热带丛林里。而西双版纳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四薮木、黄果木、胡桐、美登木、三尖杉等等。
      “西双版纳”,傣语意为“十二个区块”。公元前109年以前,今西双版纳为古代傣族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公元前109年,汉朝征服滇国及昆明、嶲等部族设益州郡,将势力伸入“勐达光”(哀牢国)境内设县(据点),“勐达光”忙于应对汉朝、放弃部分属地,今西双版纳成为自由地。
      公元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设永昌郡,由汉朝派郡守与“诏达光”(哀牢王)共同治理;公元76年,“诏达光”(哀牢王)与汉朝矛盾爆发、起兵反汉,汉朝军队与“勐达光”军队多次激战,部分傣族先民为躲避战乱、迁至“勐达光”(永昌郡)南境与各种蛮族杂错而居;今西双版纳得到进一步开发。
      公元299年,晋朝所辖永昌郡不韦县(今隆阳、施甸、昌宁)境内的傣族起兵反晋,永昌郡治由不韦县迁至永寿县(今镇康、永德、耿马、沧源),同时在永寿县东南部增设南涪县(今西盟、澜沧、孟连、勐海、景洪);今澜沧江以西的西双版纳地属永昌郡南涪县。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之后的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今西双版纳的傣族先民以“勐”(盆地)为单位、各自形成独立小邦。
      公元738年,“勐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联盟国家“勐舍龙”(汉译“南诏国”);公元765年,“勐舍龙”(南诏国)在“勐谷”(景东盆地)设银生节度,统辖“勐谷”及其以南地区,“领有银生城、开南城、威远城、奉逸城、利润城、茫乃道、柳追和城、扑败、通遗川、河普川、大银孔等地”;其中,“利润城”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茫乃道”位于今西双版纳景洪市。
      公元902年,“勐舍龙”(南诏国)政权被汉裔权臣篡夺,失势的“勐舍龙”傣族贵胄被迫带着家眷、奴仆迁离洱海盆地,有一部分经“勐舍”、“勐谷”等地迁至“勐舍龙”南境;今西双版纳的傣族人口得到增加。
      公元937年,原“勐舍龙”(南诏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国,沿“勐舍龙”旧制在“勐谷”设银生节度;公元1096年,大理国废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调整为八府、四郡、四镇;今西双版纳先属银生节度、后属威楚府。
      公元1180年,“勐谷”境内的傣族首领诏真率属民南下、驱逐北上的孟高棉势力,将孟高棉势力控制下的傣族“勐”(地方)统一起来、组建联盟国家“勐泐”(汉译“景陇国”);“勐泐”(景陇国)建国初期,尊大理国为“勐货相”(宝石之国)、自称“勐货罕”(金子之国),后期逐渐疏远大理国;今西双版纳属“勐泐”(景陇国)。
      公元1288年,元朝平定前大理国威楚府南部的罗盘、马笼、步日、思麽、罗丑、罗陀、步腾、步竭、台威、台阳、设栖、你陀等十二部设元江路;公元1292年,元朝从元江路远征“勐庸”(汉译“八百媳妇国”或“兰纳国”),途中灭“勐泐”(景陇国);公元1296年,元朝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在“勐泐”设车里军民总管府;今西双版纳属车里军民总管府。
      公元1301年, “勐泐”(车里军民总管府)攻占元江路所属的罗陀、步腾等部(思茅区东、景洪市东北、江城县西);
      公元1382年,“勐泐”第八世王(元朝车里总管)刀坎归顺明朝、置车里军民府,以刀坎为知府;公元1384年,车里军民府改为车里宣慰司,刀坎为第一任宣慰使。
      公元1421年,明朝分车里宣慰司辖地置靖安宣慰司;公元1434年,靖安宣慰司并入车里宣慰司。
      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使召应勐将车里宣慰司辖地划分为12个“版纳”(行政区)。
      公元1659年,清军攻下云南,仍置车里宣慰司;公元1729年,清朝分车里宣慰司澜沧江以东六“版纳”地设普洱府。
      公元1913年,民国政府普洱道在车里宣慰司辖地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分设8个区行政分局、与车里宣慰司所属傣族官员共同治理地方;第1区行政分局驻车里(辖今景洪市中)、第2区行政分局驻勐遮(辖今勐海县西)、第3区行政分局驻勐混(辖今勐海县东)、第4区行政分局驻勐龙(辖今景洪市南)、第5区行政分局驻勐腊(辖今勐腊县南)、第6区行政分局驻易武(辖今勐腊县北)、第7区行政分局驻普文(辖今景洪市北)、第8区行政分局驻六顺(辖今思茅区西)。
      公元1925年,普洱道将普思沿边行政总局调整为普思殖边督办公署,分设8个区殖边督办分署、仍与车里宣慰司所属傣族官员共同治理地方;第1区殖边督办分署驻车里(辖今景洪市中南)、第2区殖边督办分署驻勐遮(辖今勐海县西)、第3区殖边督办分署驻勐混(辖今勐海县东)、第4区殖边督办分署驻勐往(辖今勐海县西北澜沧县东南)、第5区殖边督办分署驻勐腊(辖今勐腊县南)、第6区殖边督办分署驻易武(辖今勐腊县北)、第7区殖边督办分署驻普文(辖今景洪市北)、第8区殖边督办分署驻六顺(辖今思茅区西)。
      公元1927年,普思殖边督办公署8个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为7县和1行政区,仍与车里宣慰司所属傣族官员共同治理地方;第1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车里县、第2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五福县(南峤县)、第3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佛海县、第4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临江行政区、第5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镇越县、第6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象明县、第7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普文县、第8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庐山县(六顺县)。
      公元1929年,裁普洱道及普洱道所属的普思殖边督办公署、设立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原普思殖边督办派往车里宣慰司领地的汉族流官改隶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车里宣慰司领地7县1行政区由汉族流官和傣族土官共同治理;同年,裁象明县、辖地分别并入普文县和镇越县,临江行政区改临江设治局。
      公元1933年,普文县并入思茅县;公元1938年,云南省裁第二殖边督办,所属行政事务由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专员接管。
      公元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车里宣慰司,相继成立车里、佛海、南峤、镇越等县人民政府,分属宁洱专区。
      公元1953年,车里县、镇越县、佛海县、南峤县、宁江县勐阿区和勐往区、思茅县普文区、六顺县整糯区、江城县康平区整董乡,由原隶属地划出、设立西双版纳泰族自治区,撤销原县级建制,重新调整为版纳景洪、版纳勐海(含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版纳勐旺、版纳易武(含易武瑶族自治区)、版纳勐捧、版纳勐混(含布朗山布朗族自治区)、版纳勐遮、版纳勐养(含攸乐山生产文化站)、版纳勐腊、版纳勐龙、版纳勐阿、版纳曼敦等12个县级版纳。
      公元1957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原西双版纳泰族自治区)所辖12个县级版纳调整为5个县级版纳,原版纳景洪、版纳勐龙、版纳勐养、版纳勐旺改设版纳景洪,原版纳易武(易武瑶族自治区)仍设版纳易武,原版纳勐腊、版纳勐捧改设版纳勐腊,原版纳勐海(含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版纳勐混(含布朗族自治区)、版纳勐阿改设版纳勐海,原版纳勐遮、版纳曼敦改设版纳勐遮。
      公元1958年,版纳景洪、版纳易武、版纳勐腊、版纳勐海、版纳勐遮分别改为景洪县、易武县、勐腊县、勐海县、勐遮县;公元1959年,撤销易武县、辖地并入勐腊县,撤销勐遮县、辖地并入勐海县。
      公元1993年,撤销景洪县、设立县级景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景洪市)、2个县(勐海县、勐腊县)。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介于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966公里。
      西双版纳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年均温20℃的等温线相当于850米等高线。西双版纳最冷月均温8.8~15.6℃,≥10℃的活动积温5 062~8 000℃,海拔800米以下地区2013年活动积温皆在7 500℃以上,长夏无冬,秋春相连且为期较短。西双版纳年日照时数1800~2 100小时,季节分配较均匀,其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则较大,如最冷月与最热月温差只有9.9℃,而日温差最大可达27.3℃,这和我国大部分地区迥然不同。从西双版纳地貌垂直分异而言,800米以下为热性气候(热带),800~1500米为暖热性气候(南亚热带),1500米以上为暖温性气候(中亚热带)。州内史无雪迹,只是海拔较高处有轻霜,特大寒潮时有短时0℃左右的低温,会对热量敏感性的热带作物造成灾害。
      西双版纳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年降水量在1193.7~2 491.5毫米。其中盆地稍低,而山区略高。湿季降水占2013年总量的82%~85%,7~8月份月降水量皆在250毫米以上,最少的2月份降水量只有20毫米。但是,干季降水少却雾浓露重,提高了干季湿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降水不足。
      西双版纳地貌多为中低山和丘陵区,海拔800~1300米的低山区,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65.3%,构成西双版纳地貌格局的主体。次为海拔500~800米的低丘区域,占西双版纳的19.4%。 1300~2 500米的中山区占 10.6%。山间盆地与河谷区,只占西双版纳的4.7%。西双版纳1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49个,以勐遮-勐混盆地最大,面积为229平方公里,其余皆在100平方公里以下,其中10~99平方公里的盆地共有19个,总面积684.2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截至2005年西双版纳已查明有金属、非金属矿点131处。具有相当储量的矿种有铁、铜、铅、稀土、锡、钨、锰、硫铁矿、石盐、钾盐、煤、汞、银、砷、金、化工灰岩、绿柱石等19种。铁矿储量1.18亿吨,分布在景洪市疆峰、惠民、大勐龙、曼养、勐腊县新山、勐海县西定、曼来、吉良等地。盐矿储量250亿吨,含盐层面积约54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勐腊县东部勐伴、尚勇、磨歇等地。煤矿储量1450万吨,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大河沟、曼养、勐岗、勐往,景洪市勐养、普文、景讷和勐腊县勐远、尚勇等地。铜矿储量10530吨,主要分部在景洪市三达山、大勐龙,勐腊县瑶区、易武、象明等地。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勐海县三棵桩、勐板、旧豪,景洪市勐岭山,勐腊县的铸锅河、易田、曼康等地。
      地热资源:西双版纳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占云南省第二位,仅次于腾冲,共有热泉、矿泉149处。热水泉多出露于澜沧——勐遮——勐海主干断裂带及景洪坝子。分布在景洪市的嘎洒有16处、小街至大勐龙5处;勐海县的勐阿8处、勐往至蚌岗11处、勐满5处;勐腊县的勐捧、关累等地。水温最低25度,最高达103度,流量0.1—3.9公升/每秒。盐卤泉多分布在勐腊县东部,密集于勐伴、尚勇、大荒坝、曼隆等地。含有丰富的钾盐与盐,故称“盐泉”。
      林业资源:1997年,西双版纳森林覆盖面为59.26%,有森林面积1753.5万亩,林产品十分丰富。建成了大龙山、勐养、普文、勐仑轻木林场。营造思茅松幼林1万亩、轻木1万亩、铁刀木炭薪林20万亩、依兰香1万余亩、油茶1万余亩。
      水力资源:西双版纳地表水资源量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澜沧江干流过境水量,径流总量555.2亿立方米;二是发源于境外的河流汇入本州境内,总量为23.6亿立方米;三是州内降雨产生的地表水,总量为119.2亿立方米。从西双版纳流出国境的总水量达69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22.52亿立方米。西双版纳水能理论蕴藏量529.23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63亿度。截至2005年西双版纳人均占水量为全国人均占水量的7.7倍。有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147座。库容总量达2.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0.03千公顷。有中小型电站80余座,发电量达28814万度。
      生物资源:西双版纳境内共有植物二万多种,其中属热带植物5000多种,有食用植物一万多种,野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有多种植物是珍贵药材或具有特殊用途,如抗癌药物美登木、嘉兰;治高血压的罗芙木;健胃驱虫的槟榔;风吹楠的种子油是高寒地区坦克、汽车 发动机和石油钻探增粘降凝双效添加剂的特需润滑油料;桐子油可替代柴油;被誉为“花中之王”依兰香可制成高级香料;有1700多年前的古茶树;有天然的“水壶”、“雨伞“;会闻乐起舞的跳舞草、果实吃后会改变味蕾味觉的神秘果、见血封喉的箭毒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西双版纳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基因宝库。
      已知有鸟类429种,占全国鸟类总数2/3,兽类67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16%, 西双版纳鸟兽种类之多,是国内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其中被列为世界性保护动物的有亚洲象、兀鹫、印支虎、金钱豹等;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牛、羚羊、 懒猴等13种,还有许多二、三类保护动物。
      文化特点:傣族的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傣历、傣文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早在 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贝叶、绵纸上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诗歌等,仅用傣文写的长诗就有550余部。《召树屯与楠木诺娜》、 《葫芦信》等是其代表作,被改编成电影、戏剧等,深受群众的喜爱。傣族的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动作为多类比和美化动物的举止,如流行广泛 的“孔雀舞”、“象脚鼓舞”等。傣族的音乐悦耳动听,除了为舞蹈伴奏外,常与诗歌相结合。雕刻、绘画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民族习俗:西双版纳傣族,是与水有缘的民族,称为水的民族。民谚说“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水创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讲到,开天辟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质造成了地球。在傣族的《回塔五蕴》医学论著中,把“巴他维塔都”(土)、“阿波塔都”(水)、“爹卓塔都”(火)、“佤约塔都”(风)解释为人体的物质本源。水在其中起胶合作用,起生命源泉的作用。傣族认识到水不仅有饮用、洗涤、航运、灌溉、带动水车等功能,还具有养育世间万物的作用。傣族与水有割不断的深情。傣族法典中规定:“建勐要有千条河。”丰富水源,是傣族选址建寨定居的重要条件之一。所有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傣族对水的依恋,还与风俗习惯和居住地气候有关。傣族过新年节时,有浴佛、泼水、划龙舟等活动,都离不开水;亚热带的高温,人们要一日几浴;傣族开水田种稻,灌溉也要水。傣族的生活离不开水。
      傣族家庭的基本形态,是一夫一妻制的父权制小家庭。由于各地在社会发展阶段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在西双版纳,解放前还保留着较多的对偶婚的残余,表现为家庭和婚姻关系不很稳定,结婚、离婚比较自由。但由于家族和村社形式的存在,青年的婚姻直接关系他们对家族和村社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此需要家族长和村社头人的同意。男女双方恋爱成熟,男方即请自己的舅父、姨母前去女方提亲。这时,女方父母一般照例不发言,由家族长和本村社头人答话,询问“上门”年限和如何宴请亲友等,经族长头人认可即可结婚。婚后男方必须如约到女家劳动数年才能把妻子接回。另立家庭时,由村社分给“份地”。假若双方意见不合,征得头人同意,互递一对蜡条就算办了离婚手续;如果男方离家数月没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一方死去,不管年纪多大,也要办离婚手续,即以蜡条一对放在死者棺上,将馆材送至楼口,即表示与死者离异。
      傣族民居──竹楼,是中国现存最典型的干栏式建筑,造型古雅别致,住在里面清凉舒爽。傣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表示勇敢、美观,亦能吸引异性的爱慕。
      少数民族节日
      傣族:“桑勘比迈”节:即泼水节,公历4月13日至15日。举办盛大佛事活动,此外还有丢包、划龙舟、放高升、堆沙、斗鸡等活动。节日高潮是泼水,所谓“湿透全身,幸福终 生”。
      哈尼族:“嘎汤帕”节:(思念祖先、弃旧迎新的意思),公历1月2日至4日。人们舂糍粑,祭家神、办酒席。男女青年邀约上山采野花、摘野果。男人无论老少都打陀螺。
      拉祜族:“拉祜族”节: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主要食品是舂糯米粑粑。初一早晨去山泉抢新水。初一至初三称为女人年,由男人招待客人,操持家务,初十四至十六为男人年,男人可以上山打猎,纵酒欢歌,节日主要活动是跳芦笙舞。
      布朗族:“豪瓦萨”节:即关门节,公历7月中旬。家族成员向家族长举行“松玛”(忏悔)仪式,祈求来年平安无事,消灾免难。
      基诺族:“物懋克”节(过年):公历2月6日至8日,敲响大鼓,举行剽牛、备耕、打铁、铁匠收徙传艺等仪式。
      瑶族:盘王节:也称“跳盘王”或“还盘王愿”,“盘王”即“盘瓠”,它是瑶族的祖先和图腾的象征。
      少数民族禁忌
      不能抚摸“小和尚”的头部:西双版纳小乘教规定男人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凡遇到难事,才能解除苦难,从降生到成人后才会有社会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岁时都要时佛寺里当一段时期的和尚,称为"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里生活要自理,要劳动,还要学习佛教经书,进行严格的修身教育。两三年后可以"还俗",还俗衙的男子才可以结婚成家。若未当过"和尚"的男人,被视为生人或野人,在社会中没有地位被人看不起。在寺院修身时,不准与女人谈笑,不准外人抚摸小和尚的头,(这和汉族喜爱儿童抚摸头完全相反),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小和尚""修身"时间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寺院参观千万记住此习俗。
      卧室禁忌:傣家住宅,都习惯住在楼上,而楼上卧室只有一块隔板与客厅相分,卧室中没有隔板分成小间,几代人都住在里面,是用蚊帐分开,中间有一定间隔,分门进出。卧室是不容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客厅禁忌:傣家楼上客厅中有三根柱子,两根是卧室与客厅并排分开的,一根是火塘旁边的。卧室中的两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着休息,靠里的一根是人死后用的,称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尸体,等候火葬。火塘边的一根是绝对不许靠的,那是傣家的"顶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着不尊重主人。
      上竹楼须知:进佛寺必须脱鞋。进门后要按照辈份大小、资历深浅,依次而坐;傣族认为门槛是人、鬼必经之道;不能用凳子作枕头,因为凳子只供人坐;不能用脚跨过火塘,不能随意移动火塘里支锅用的铁"三角架";在街上买菜时,不能用脚指菜来讨价还价;不能踩和尚的影子,更不能摸他们的头。傣族认为"头"是人的首领;上楼脚步要轻,晚上不能吹口哨;大庭广众面前不能说别人的坏话;妇女产后不满月不能到别人家去玩;家中有丧事,未出丧不准到任何人家去。
      哈尼族风俗禁忌:在哈尼山寨,有亲朋好友或宾客来访,家里大小主人会主动出门热情相迎,并帮助客人取下挎包等东西。当客人坐定后,如果递给你满满一杯或一碗洒,表示受到欢迎。如果第一次给客人倒满茶水,就意味着他不受欢迎;如果第一次只给客人倒半杯或半碗洒,显得主人很小气。主人在给客人倒洒时,自己也必须倒上一杯,并先喝一口。好客的哈尼人还会拿出苞谷、瓜子、烟等招待客人。主人家定会杀一只鸡,加上盐、辣子、等佐料煮一锅鸡肉稀饭。鸡肉稀饭是哈尼人待客餐桌上的必备佳肴。吃稀饭时有许多规矩。入席后,主人把鸡头、鸡肝敬给客人,鸡腿给客人中的小孩。表明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客人告辞时,主人会包一些茶叶、草烟等给客人。包中必定有几个熟鸡蛋,这是主人对客人的祝福。同时,主人给客人的礼物一定要用芭蕉叶、黑棉线包扎,这象征主客间深厚的友情。
      彝族风俗禁忌:忌戏耍动头;众人面前说脏话;彝族家有病人时忌说死伤之类的话;忌说“杀年猪”,而要说“抓年猪”或“拿年猪”;忌对婴儿用“胖”、“漂亮”、“重”之类的赞词;忌夜间吹哨;忌拿灵长动物(熊、狗、猴、猫等)肉进屋,也忌食其肉;不论男女,忌跨火塘;禁妇女跨越男人;忌婚丧嫁娶日宰杀山羊;忌以苦蒿杆做筷子及打人;忌从客位方烧荞粑;火烧荞麦粑从炎塘里拿出时,忌马上翻动及用棍棒穿通;禁食马、骡、狗、猴、乌鸦、蛇、蛙肉;忌作客不留肉;忌将饭端给主人;忌把锄头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内将锄或斧子找于肩上;有孕之妇忌给新娘梳头,也忌给新娘缝嫁装。

      看看西双版纳的路灯......
      茶叶:在勐海有一株1700余年树龄的古茶树。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版纳境内。早在明清时期,普洱茶就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商品,并经古道远销中亚及西亚地区。
      咖啡:小粒咖啡是西双版纳的重要的咖啡品种,浓郁的香醇之中,有一种特有的回甜,是热带非洲出产的咖啡所不能比拟的。
      热带水果:版纳的热带水果种类繁多,常年水果不断。有香蕉、菠萝、芒果、酸梅、酸角、柚子、杨桃、番荔枝、菠萝蜜、荔枝、桂圆、椰子、羊奶果、酸多依、木瓜、山竹、甜角、橄榄和西番莲等。
      药材:版纳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众多奇异的药材。“活血圣药”血竭就是其中的一种。血竭又称“麒麟竭”,主要医治跌打、损伤、血瘀疼痛、风湿麻木、妇科杂症等疾病,同时也是配制药品“七厘散”的主要原料。
      西双版纳有南药的异种、缘种生长,蕴藏着丰富的药物资源,生长着缩砂蜜、安息香、云南萝芙木、千年健、蔓京子、使君子、重楼、琥珀等几十种药材。
      砂仁,是西双版纳生产的主要南药。这种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具有行气、健胃、消食等效用。
      爪哇白豆蔻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消食健胃作用,主治吐逆反胃、腹账、呕吐。西双版纳从70年代引种成功,每株每年可分生植株15株左右,自然结实率一般为20%~40%,最高可达70%,在自然状态下,每公顷可产225千克。西双版纳已广种植200多公顷,部分白豆蔻已开花结实,现有产量约3000千克左右。引种面积,位居全国榜首。
      萝芙木,西双版纳傣语称为“麻三端”,原有野生种。萝芙木根有镇静、降血压、活血镇痛作用。用下于治疗高血压、眩晕、失眠等症,是提取“利血平”“和寿比南山”的原料。西双版纳虽有野生萝芙木,但藏量有限。因此,医科院药植所于60年代开始引种催叶萝芙木,中国萝芙木、印度萝芙木等十多种萝芙木属植物。引种成功的催萝芙木中利血平含量高达0.1%,位居国内引种地之首,已用于制成“降压灵”投放市场,首批出口阿尔巴尼亚。
      应该还有橡胶吧......
      导游说,当年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实际是为了和缅甸签订条约的。为了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留下了有丰富橡胶资源的西双版纳,而把拥有翡翠资源的克钦邦给了缅甸。想想命运真是有意思呢,现在的克钦邦可是战乱的老巢呢!终于知道为啥克钦邦学中国教材,用人民币啦......
      云南十八怪——翡翠人人身上带:在德宏州的芒市、瑞丽、盈江等地,满街都是卖玉石翡翠的。人人都懂三分玉,人人身上都把玉戴。没有戴的,家里也有几块玉存放着。从几百元到几百万元的玉石首饰,让人目不暇接。街上走着,冷不丁会看见路人手上或脖子上戴着的翡翠就价值一套房子,让人心绪难平。玉出德宏,只因与地球上的唯一翡翠产地缅甸相邻。

      佛教建筑:小乘佛教传入云南省西双版纳,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佛寺建筑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还建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地,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圣殿,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南北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瓦尾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椽之上。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种瓦饰。
      舍不得删掉的照片——版纳街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没成想看到了这样的服装,好异域啊......
      不禁相信了印第安人是从中国移民的,这个说法......

      云南十八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云南山崖多封闭,出国容易出省难,出省没有出国快。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辖16个地州市,共与三个国家接壤,临沧与缅甸接壤,版纳与老挝接壤,红河州与越南接壤。
      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在所有"云南十八怪"中,这是流传最广的几怪之一。 "火车没有汽车快",在很大程度上,此说肇源于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1901年开工,1910年竣工,历时9年。昆明至海防全线总长854公里。其中:云南境内(昆明至河口)465公里;越南境内(老街到海防)389公里。工程耗资:158466888法郎。筑路工人:6.4万余。滇越铁路迄今已近百年,在这条百年老路上,列车至今仍在隆隆前行,从河口的中越铁路大桥往南行,一路呼啸,一天一夜可直抵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港口城市海防。
      若干年前,我国以铁路和外国直接交通的地方并不多,在北方仅有中俄铁路,而在整个大西南,就只有这条滇越铁路了。若是论起谁更早,则滇越铁路是当然的老祖宗。云南是中国最早的国际铁路"的省份,这个"中国第一"大约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也因此才有"云南十八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
      滇越铁路是法国人投巨资修筑的一项浩大工程。这条代表本世纪初铁路工程技术最高水平的铁路。在云南境内的465公里路段,有百分之八十在险恶的崇山绝岭间穿行,坡度大,落差大,从海拔2000多米至912米,有隧道150个,有桥173座,桥梁隧道工程在当时举世无双。其中河口的人字桥工程,在两座绝壁这间以"人"形横空飞架,不用一根支撑墩,令人叹为观止,至今仍在中外铁路工程教科书中列为典范。这其中,有法国工程师的智慧,有中国工人的心血。近百年来,这条铁路始终畅通无碍,这本身就证明了这项浩大工程的质量。
      其次,由于滇越铁路的开通,使滇南开远、个旧等工商城市得以在本世纪初即开文明之先。开远成为滇南商业重镇;个旧因大锡经过滇越铁路发往世界各地,又随火车输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及采选技术,使得个旧的采选冶技术在当时达到一流水平。 再次,由于滇越铁路的成,火车运输很快取代了从昆明到河口一线的马帮运输。
      历史地、唯物地说,滇越铁路虽然是法国人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强行修筑的,但铁路交通本身所代表的进步与文明却在近百圻来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滇越铁路的双轨之间的距离为1公尺,俗称"米轨",所用机车与车厢均为法国和德国制造称为"中火车","个旧-碧色寨-石屏"的寸轨火车,云南人称之为"小火车"。"小火车"的铁路是修一条从个旧直抵蒙自碧色寨的铁路,后又处长至石屏县。轨距仅为6公寸,俗称"寸轨"。"中火车"和"小火车","米轨"与"寸轨",两种轨距的铁轨纵横在滇南的绝岭河谷间,穿行于矿山和田畴,连接起城市与乡村,使得滇南在本世纪上半叶就已享受到铁路带来的文明成果,并率先成为云南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云南多山,山地面积约33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4%,如果加上半山区则达94%,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在云南高原上,除滇东一带坝子较多外,滇西南河谷深切,峡谷纵横、滇西北高山连绵,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谷底与山岭的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全省最高点为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河口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仅为76.4米,两地相距900公里,相对高差竟达6663.6米。由于云南纬度低,海拔高,因而形成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高原、山地、峡谷、坝子、丘陵、河流、湖泊等等,一应俱全。在这样的地理状况下修铁路,面临的难题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选择米轨和寸轨,正是为了适应弯道半径小、路基狭窄的实际情况。轨距小,则车体相应减小,转弯灵活安全,上坡下坡便于控制速度。而寸轨小火车则更慢,约20-30公里的平均时速。与马帮行路相比,中火车与小火车都显得快极了,不仅跑得快,而且拉得多。但自1921年云南开始出现公路,与平均时速30-40公里的汽车相比;且火车绕行多;车体蜿蜒蛇行亦显慢,"火车没有汽车快"便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实。
      中火车小火车如此,准轨大火车在云南境内的速度也快不到哪儿去。贵昆线和成昆线是云南两条较早的准轨铁路,一出昆明,两条线路均先后遭遇高山峡谷,尤其以成昆线最为突出。"桥遂工程"是成昆线的最大特色:两山之间一座桥,过了大桥钻山洞,出得洞来过大桥,桥接洞来洞接桥。全线平均2.5公里的一座隧道。最密集的是峨边站至乌斯河站一段,48公里的线路就有34公里的隧道之中,人称"地下长廊"。平均1.7公里就有一座桥梁,而"一线天"单孔石拱桥长54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石拱桥。金沙江大桥是我国最大的钢桁梁单孔铁路大桥,一孔跨越192米。桥隧占全线总长的46%,至今仍是世界铁路工程中桥隧最多的铁路之一。由于地质的复杂性,还被称为"地质博物馆"。而进入四川盆地之扣,列车明显提速,时速可达80公里,与时速50-60公里相比,当又成一怪:"云南火车没有外省火车快"。
      不仅如此,在有的地段,为了从山脚爬至山顶,铁路便修成螺旋形状,一圈一圈盘绕着往上爬。有的地段还必须在列车尾部加一辆车头,前面的车头使劲拉,后面的车头拼命扒。转弯之时,前面车厢里的人可看到后面车头拼死拼活的样子。如此这般,能快吗?敢快吗?!"欲速则不达",1987年2月昆明至上海的61次特快在云南境内宣威段深夜颠覆,造成人财物重大损失。据称这是因为速度过快,转弯时离心力猛增,导致列车脱轨,震惊中外。这就是快"的教训。
      那么中火车小火车究竟慢到什么程度呢?以米轨为例,从昆明至开远,约需8小时,而一般汽车约5小时。如今,小火车已经停运。车头入库安息,只剩下节节铁轨,仍然安卧于崇山峻岭间。

     不过,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2020年前,建设由昆明起始途径西双版纳景洪市至磨憨口岸出国门的泛亚铁路中线——“中老铁路”。按照整体规划,中通路项目为昆明-磨憨-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全长3894公里,是中国西南、西北等地区通往东南亚核心地区最顺直的通路。修成后将结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的景洪市不通铁路的历史。

 





      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系国家一类口岸,西南“文明机场”,云南省第二个国际机场,云南省重要的干线机场、中型枢纽机场,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西南约4公里的嘎洒镇。1990年通航至今,经三次扩建,现飞行区等级为4D,可供波音767、空客330及以下机型起降。嘎洒国际机场现有3.3万平方米国内航站楼、11万平方米停机坪。跑道长2400米,宽45米,PCN值58/F/B/W/T;有18个停机位供飞机停场使用,有登机桥位10条;安检通道10条,值机柜台25个。截至2014有通航城市有:通航城市有:北京、上海、香港、广州、西安、长沙、南京、杭州、成都、重庆、郑州、武汉、天津、昆明、丽江、香格里拉、大理、腾冲、琅勃拉邦等。国内航线18条,国际/地区航线2条。
 
  




    最美,云南的云海......云南的云,和这天气有关吧......




      云南十八怪——北回归线双胞寨:有一个地方盛产双胞胎,喝了这里双胞井里的井水,据说就会生双胞胎,你说奇不奇。更神奇的是地球的北回归线正好穿过这里,让人更添了许多遐想。这里的双胞胎真的很多双胞胎的出生率远高于其他地方。
      北回归线穿越这里,可惜,我们没有自己开车,去不了北回归线纪念园......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7.10.2-4


附:我的小学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身穿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