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清明·孟子故里——邹城博物馆(精品厅)
精品厅:邹城自古就被誉为“邹鲁圣地”,以辉煌灿烂的悠久历史和丰厚发达的邹鲁文明而享誉天下,那些文物特色独具、魅力永存的文明古代文物遗珍,是这一辉煌历史和发达的实物见证。博物馆从馆藏1.5万件文物中精选出部分文物珍品进行集中展示,反映邹鲁先民创造的绚丽的古代文明。
龙纹玉璧:东汉·邹城市铁山前汉墓出土。玉璧是一种中心有孔的扁圆形器物,由于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此用玉璧来敬天、祭天。礼天的玉璧须用苍色,象征着天空的颜色。除用作祭祀外,还可用作装饰、祥瑞、敛葬等。玉璧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玉璧的延续时间很长,历经商周、春秋、战国,在汉代还大量存在,而随着工艺的进步,纹饰越来越精美,但祭天的功能逐步减退,逐渐演变成佩戴的装饰品和馈赠的物品。春秋战国时代相当精美,雕工愈加精细,汉墓中常出土有玉器陪葬品。这块玉璧为大壁,青玉质,呈淡绿色,纹饰分为两层,内层饰谷粒纹,外层饰两组夔形龙纹,龙头部为兽面形,眼鼻突出身躯细长且弯曲,纹饰生动精美,线条流畅,雕琢精致。它的面世,对于解汉代时期礼制、社会风尚和制玉工艺等具有重要价值,实为汉代玉璧中的珍品。
三彩兽足炉:1986年于邹城市大束镇云山营出土,唐三彩是一种施以多种彩釉的陶器制品,主要以黄、绿、蓝三种颜色为主,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由于使用的是含毒的铅釉,三彩器主要用作随葬冥器,日常生活用具极少。唐代典章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官员死后可随葬相应数量的冥器,普通老百姓是不能用三彩器随葬的。这件三彩炉为罐形,圆腹三兽足,施黄、白、绿三种颜色,造型端庄,色彩艳丽,是唐代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青釉辟邪:西晋,郭里镇独山村刘宝墓出土,1974年2月至6月,邹城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了一座西晋大型砖墓室——刘宝墓。墓室为弧形砖顶,方砖铺地,四周皆用青砖砌垒,曾遭盗掘。出土文物多达60多个品种170余件。该辟邪,青釉质,青绿色釉。器体似一昂首蹲伏的狮子,背上正中有一圆形直口,为插放蜡烛之用。辟邪是古人幻想的神话动物,似狮而带翼,它来源于古印度梵文的音译,意为大狮子,大概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流行,具有祈福消灾保佑平安等吉祥的含义。此器造型古雅秀巧,新颖脱俗,釉色温润,是一件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西晋青瓷艺术珍品。
刘宝字道真,西晋山阳郡高平人,生年不祥,卒于公元301年。刘宝自幼聪颖,能歌善箫,曾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任从事郎中,后任吏部郎。他善于骑射,精于武功,作战英勇,又先后任侍中、使持节、安北大将军,领护乌丸校尉、都督幽并州诸军事等职,后因戍卫北境有功,赐爵关内侯。刘宝不但善武,而且能文,尤通经史,著有《刘宝文集》3卷及《历代史书考异》,流传于世。《世说新语》《汉书叙列》中有其生平事迹。今人谭正壁著《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将刘宝列入文学家之列,是邹城籍文武兼备的历史名人之一。刘宝墓的发掘,为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山东境内的西晋考古提供了可靠的断代依据,并以确凿的实物资料证实了山阳郡高平在今山东邹城西南一带,为寻找确立古高平的地望提高了重要线索。
银瓶:清代,孟府旧藏。
翠镯:清代,孟府旧藏。玉质莹润,呈红、白色,雕琢精细,制作精美。
蟠龙纹玛瑙瓶:清,高14厘米,1986年邹城镇东关办事处出土,白色玛瑙琢制,器体作扁圆形,子母口,盖上一蹲兽昂首怒目,扁圆腹,圈足,腹两侧镂雕蟠龙,虬曲攀扶,护持宝瓶。腹部饰有水中盛开的荷花。整器古朴典雅,温润可爱。
料酒器:清。料器又称玻璃器,是明清两代普遍使用的工艺品。金星料是料器的一种,其成色色彩艳丽,造型生动,玲珑可爱。
白玉山子:清,孟府旧藏。高13、5厘米,宽13.6厘米。玉质光润,色乳白,山形,主题图案圆雕,一老者躬身站于芭蕉树下,后有一童子持扇随行,周围垒筑皱、透、瘦、漏的太湖石,垒石间芭蕉丛生,繁密茂盛,一副迷人的江南园林的安谧的景象。
仿汉玉刀:清代,孟府旧藏
翠牛翠马:清。玉器是玉石碾琢的艺术品。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7000年的辉煌历史。这组翠牛、翠马呈卧姿,犄角两分,四肢蜷曲,神态闲舒,造型逼真,琢磨精细,翠质润滑。
凤头鞋:明,长10.5厘米,1953年中心店镇四府厂村出土,体作三角形,鞋状,呈枣红色,软玉质。头为凤回首状,羽毛呈鳞状,鞋后跟阴刻灵芝图案,底刻菱形方格纹,精雕细琢的凤的形态和玲珑精美的鞋的造型融合在一起。
陶瓦砚:明代,孟府旧藏。长方形板瓦状,砚正面可葫芦形墨池,池上方刻篆书“惟天降灵,锡戍曹碎,值时精明,遇人而出,惜彼陶瓦,以古器贾,翰墨是封,以彰以述”32字。池两侧阴刻楷书对联“为爱陶瓦之质,宜加即墨之封。”墨池下方竖刻十一行楷书小字,说明此砚的出土地点于购得的年代。砚背上刻隶书“建安十五年”五字。经考证,该砚出土地点应为淮南安阳漳河滨一带,为明代仿制的汉瓦瓦砚,为孟子七十代孙孟广均于道光年间购得。此瓦砚质地细腻、制作精良、雕刻精巧,实为陶砚之佳品。
蕉叶白端砚:明代,孟府旧藏。砚是我国传统文书用具和工艺刻品。这件明代蕉叶白端砚,为长方形,表面呈红色,砚首有浮雕镌刻“夏夜纳凉图”。墨堂两侧有清嘉靖时期进士朱为弻篆书题文,砚两侧有清代书法家刘镛行书题文,砚背阴刻清代书法家包世臣诗文。其书法浑厚雄劲,神韵飘逸。该砚集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与莱子侯刻石、陶瓦砚同为孟广均收藏的十件文物精品之一。端砚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有“群砚之首,天下第一砚”的美誉。产于广东肇庆端溪。它有发墨护豪、贮墨适中、不易结冰的特点,为明代端砚之上品。
红陶乐俑:明,高26.5——28厘米,1973年平阳寺镇横河村出土,随葬冥器,泥质红陶,立姿,头戴圆形冠,着长袍。表演吹笙、击鼓、抚琴、敲钟等各种乐器,人物姿态恬静安详,,造型栩栩如生,神情动态各异。头身分制,颈下端为圆锥形,可插入体腔内,烧成后组合。
龙泉窑福寿双耳瓶:明代龙泉窑烧制。通体施青色釉,器身为椭圆扁形,口为含苞绽放莲花状,细长颈,两侧有双兽首耳,耳内各挂一圆形活环,腹部分别刻有行书“福”“寿”两字。双耳瓶造型秀雅,釉色温润、透亮。
龙泉窑双耳三足炉:龙泉窑是两宋时期烧制青瓷的名窑,产品当时不仅畅销全国,而且大量销往世界各地。窑址主要分布在浙江省龙泉县大窑村一带,明代中期开始逐步走向衰落。这件明代三足炉为敞口、折沿、绳纹双耳、鼓腹三柱形足,颈部饰瘦形花草纹图案,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雅丽,釉层温润似玉造型工整,图案生动,烧制工艺精湛。
铜造像:这尊纪年明确的北魏至北齐年间的铜佛造像,1975年邹城市平阳寺镇土出。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于公元前六世纪由释迦摩尼创立于印度,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伴随着这种宗教的传播与发展,佛教艺术便应运而生了。这些佛教铜造像就是当时人们顶礼膜拜、寄托信仰的宗教艺术品。佛教虽产生于印度,但中国却是世界上佛教造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国家。其中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最多。其中北魏永兴二年(公元533年)的铜佛造像堪称我国北朝纪年铜像的精品。该造像为一佛二菩萨三尊立像,主佛施无畏与愿手印,双足踏覆莲台上,两侧为肋侍菩萨,面长圆,身穿袈裟,三像后面有火焰纹背光,四足方座上铸有铭文22字“永兴二年三月一日佛弟子马禄为身造像一躯#供之。”记载了供养人马禄于北魏永兴二年捐造。铜像造型优美,铸造精良,纪年明确,为研究我国北朝时期佛教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铜佛造像:隋大业二年
铜佛造像:隋大业二年
釉陶兽形注水:西晋,邹城市郭里镇刘宝墓出土。文具。卧虎形,背上有圆筒状口,虎口衔一耳杯,造型逼真生动。
灰陶镇墓兽:镇墓兽是中国古代墓葬中的兽形随葬物,放于墓前或墓门两侧,起辟邪作用,起源于战国时期,西晋开始流行。这件镇墓兽通高21厘米,长33厘米,1974年邹城市独山村西晋永康二年(301年)刘宝墓出土,造型独特,神态雄猛,兽口微张,大眼圆翼作低头状,颈上有两尖角,背部露饰三乳,上有三撮角状鬃毛,翘尾翻卷,四腿短粗呈行走状,蹄形足,全身涂白粉,浅蓝色烘托,墨绘曲线形皮毛。
![]()
![]()
四神规矩镜:西汉,1978年邹城市中心店镇赵庄村出土。圆形,圆钮,圆钮座。镜背饰铭文:“尚方治镜佳且好,仓龙白虎辟除道,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寿如介石天之保”。
陶武士俑:武士俑通高39厘米,1974年邹城市独山村西晋永康二年(301年)刘宝墓出土。武士俑方面大耳,五官端正,头挽高锥形发髻,两目圆睁,蒜头鼻,翘嘴,三屡短须,右手屈曲上举,手中兵器已失,全身涂粉地,衣服纹褶处施浅褐色,发髻、眼、须施蓝色。在魏晋时期俑中,如此造型端正、刻画精细、彩绘明显的精品实属罕见。
![]()
铜烛台:西晋,高56.5厘米,1974年郭里镇独山村出土。高座灯,上有浅盘,用于插烛或盛油,座为半球状,网纹镂空,座上一长柱,柱端又分三短柱,用以托起灯盘。
铜烛台:西晋,高56.5厘米,1974年郭里镇独山村出土。高座灯,上有浅盘,用于插烛或盛油,座为半球状,网纹镂空,座上一长柱,柱端又分三短柱,用以托起灯盘。
四神规矩镜:西汉,1978年邹城市中心店镇赵庄村出土。圆形,圆钮,圆钮座。镜背饰铭文:“尚方治镜佳且好,仓龙白虎辟除道,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寿如介石天之保”。
龙纹玉璧:东汉,邹城市铁山前汉墓出土。青玉质。呈淡绿色,体扁平。纹饰分为两层,内层饰谷粒纹,外层饰两组夔形龙纹。龙头部为兽面形,眼鼻突出,身躯细长且弯曲,纹饰生动优美,线条流畅,雕琢精致。
![]()
白剑双螭玉剑首:东汉。玉剑首是我国古代用来嵌缀装饰的一种饰物,这种剑不是临阵兵器,而是表示身份地位的佩剑。1975年邹城市十里铺村出土,这种玉剑首正面浮雕双螭纹,背部中心有一圆形孔洞,供剑柄直接插入使用。玉剑首的发现,在山东省属首次,它生动体现了汉代玉工精湛的雕刻水平。
![]()
吴王夫差剑:春秋,邹城市朱山村出土。剑是随身佩戴用于防身卫体的短兵器,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青铜兵器的制造,一枝独秀,名闻天下。这件吴王夫差剑,1991年邹城市朱山村出土,生动地再现了吴国兵器的风采。此剑通长59.50厘米,剑身瘦长,脊呈直线,锋部尖利,剑身阴镌篆书铭文“攻吴王夫差剑自作其元用。”此剑为吴王的专用兵器,应为吴国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是春秋名剑中的精品。
白剑双螭玉剑首:东汉。玉剑首是我国古代用来嵌缀装饰的一种饰物,这种剑不是临阵兵器,而是表示身份地位的佩剑。1975年邹城市十里铺村出土,这种玉剑首正面浮雕双螭纹,背部中心有一圆形孔洞,供剑柄直接插入使用。玉剑首的发现,在山东省属首次,它生动体现了汉代玉工精湛的雕刻水平。
吴王夫差剑:春秋,邹城市朱山村出土。剑是随身佩戴用于防身卫体的短兵器,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青铜兵器的制造,一枝独秀,名闻天下。这件吴王夫差剑,1991年邹城市朱山村出土,生动地再现了吴国兵器的风采。此剑通长59.50厘米,剑身瘦长,脊呈直线,锋部尖利,剑身阴镌篆书铭文“攻吴王夫差剑自作其元用。”此剑为吴王的专用兵器,应为吴国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是春秋名剑中的精品。
由于交往、馈赠、联姻、战争等原因,春秋时期许多有名的吴越青铜兵器,往往出于吴越以外地区。这件吴王夫差剑出土地在春秋时期属鲁国。据《左传》记载,鲁哀公七年(前488年)出兵伐邾,邾国败,邾隐公求救于吴国。鲁哀公七年(前487年),吴伐鲁,连克三邑。经考证,吴王夫差剑正是这一时期的遗物。这一重要发现对研究吴国青铜器铸造技术及对于研究吴、鲁、邾国战争史有及其重要的价值。
兽面纹爵:商代,1971年邹城原化肥厂遗址出土。杯体偏长,窄流长尾,菌形柱,扁平鋬,圜底,棱锥状足,腹部有半圆形素面把手。造型优美,器形完整,纹饰精美。
兽面纹铜觚:商代,高21.8米,口径13.6厘米,1971年邹城镇原南关化肥厂出土。酒器,喇叭口,细腰,平底,圈足,腰部中部为一圈形箍饰,上饰兽面纹。造型优美,纹饰清晰。
费敏父鼎:鼎是古代的炊器,用于烹煮肉食,相当于现在的锅,有的也用于装肉食。商周时期,鼎是用来别上下、明贵贱的一种礼器,使用不同数目,代表贵族的身份、地位。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数目的鼎,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成为标志统治者权;这件鼎1972年出土于邹城市下山庄斗鸡台遗址出土,铸于春秋时期,造型古朴,纹饰清晰,内刻铭文为:“费敏父作孟姒#
媵,其眉寿万年永宝用”17字,费指古书中记载的“费国”,费国是山东境内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一,在今山东费县东部一带,意为“费国敏父为女儿孟姒陪嫁用的宝鼎,让它永传万年子子孙孙永远享受。鼎身饰有变形龙纹,线条清晰,铸造精美,对于研究当时礼制和费国的经济、文化、社会风俗、青铜铸造工艺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
西晋围棋子: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为“弈”,由棋盘和棋子组成,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围棋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了。近年来,国内相继发现了石、陶、瓷质的围棋盘,而保留至今的围棋子极为罕见。1974年,在对刘宝墓进行发掘时出土了这幅围棋子,围棋子出土时盛放在圆形灰陶盒内,用黑、白两种自然石子磨制而成,有圆形、椭圆形,形制不拘一格,造型古朴自然。现存黑棋子103枚,白色棋子129枚,比一副围棋实际少68枚,应是墓主生前使用之物,为研究我国围棋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青瓷虎子:溺器,刘宝墓出土,青瓷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瓷器品种,它在坯胎上施含有铁元素的釉,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由于铁元素的呈色作用,经高温焙烧呈现青色。该器呈茧形,头部做虎头状,造型富硕精美,犹如一只雄健的猛虎欲待前扑之势,胎体敦厚坚硬,釉层光亮凝厚。其用途有水器、溺器之说。西晋青瓷在山东境内发现极为罕见,而青瓷虎子出土在山东尚属首次,为西晋青瓷的代表作。
铜簋:出土于峄山镇大庄村,为西周时期的一件铭文铜簋,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簋是古代用以盛放煮熟的黍、稷、稻、梁等饭食的食器,相当于今天的饭碗。古人在宴飨时是席地而坐的,簋放到席上,用手到簋里取食物。商周时期,簋还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列鼎配合使用。据文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士大夫用五鼎四簋,元士用三鼎二簋。铜簋的出土地点,据文物工作者考证属西周时期邾国,簋内所刻铭文为“#作姬#宝簋其万年眉寿永宝用。”证实该铜簋为别国贵族将女儿嫁于邾国贵族时的陪嫁品。此簋圈足下有三兽形足,腹部两侧有一对龙首耳,盖面与横条纹,造型厚重,纹饰精美,它为研究邾国社会风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