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元旦游荣成——烟墩角·花斑彩石旅游风景区
花斑彩石位于荣成市东北部马道镇联洛湾内,长约35米宽约20米,高约9米,距岸50多米,潮落时可径直登攀,潮涨时需乘船而至,清朝道光年间就被列为荣成八景之一。花斑彩石与天鹅同处一村(这个“马道”可不一般哪,和秦始皇息息相关呢),我们来荣成的主要目的就是看天鹅,自然也就顺带着欣赏这奇石美景了。天鹅可真会选地方,也足见这里的风水真是不错。只不过门票超贵,一块石头,看看就要30元/人。
大门上方的“石语灵禅”匾牌,是我国当代文坛才子,著名作家齐白石徒孙、现任空军创作室主任韩静霆先生参观这里后所题。
这里是以石文化景观为主要内容,内设石阁、书画馆及南极馆等专题展览。石语阁内块块奇石天然造化,形态各异,鬼斧神工,颇具灵性,是山东半岛品位较高、规模较大的石文化专题展馆。书画馆展出全国及荣成籍知名书画家精品,使游客在饱览石文化的同时享受到各种风格的书画作品带来的轻松惬意。南极馆展品向游客展现了神秘的南极大陆的奇特景观,考察队员所用物品,对收藏爱好者来说是个好去处。
![]()
真正进去参观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展室也都大门紧锁。环境倒是很幽静,但是稍不注意就会撞到的蜘蛛网和斑驳的墙皮扫了游兴......
![]()
![]()
![]()
据工作人员说:从大道直走,就可以看到海上奇石......
![]()
![]()
走上台阶,终于一窥奇石真容了,果然美轮美奂,如果没有刚才走过的这一路不太搭调的人工景点,也算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真正进去参观的人寥寥无几,大部分展室也都大门紧锁。环境倒是很幽静,但是稍不注意就会撞到的蜘蛛网和斑驳的墙皮扫了游兴......
据工作人员说:从大道直走,就可以看到海上奇石......
走上台阶,终于一窥奇石真容了,果然美轮美奂,如果没有刚才走过的这一路不太搭调的人工景点,也算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荣成景区内的标志性景点――花斑彩石是五亿多年前寒武纪燕山期火山喷发的火山岩——凝灰岩形成的,是我国海蚀地貌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历史文化价值,也是我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上唯一集海蚀柱、海蚀纹、海蚀浮石为一体的海上奇石。这座长方形海蚀柱,总体积7000立方米,在地质学上是一座非常典型的、精致的、奇特的海蚀地貌景观。由于它体积巨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花纹多变,独具神韵,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大东胜景,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就被誉为荣成八大景之一,如今更被誉为“中华海上第一奇石”。
登高望远,站在景观亭中继续观赏奇石......
顺着这条甬道,就可以近距离地观赏奇石......
沿甬道经过王光英同志亲笔题写的“马到成功”石,它寓意精神旺盛非凡,身材健壮长寿,事业永争上游,财运滚滚而来,此石与海中的花斑彩石相得益彰,遥相呼应,形成了“秦皇驾临三拜彩石奇观,众生幸游万事马道成功”的浑然天成之境界。
上面一段内容是景区的介绍词,其实,我认为这四个字有更深层的含义。让我们看看“马到成功”这个成语的由来吧:
![]()
“马到成功”这个成语出自秦皇拜石的传说。秦始皇于统一全国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来荣成成山头拜日途中,听说花斑彩石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神石,能保佑江山稳固,便专程礼拜花斑彩石。当时他率领万马千军,沿着修好的专用驰道,直奔花斑彩石所在处,恭敬而拜。回朝后果然事事如意,天下太平,便龙颜大喜,让百官做诗庆贺。当时便有术士徐福(就是后来出海求仙不归的徐福老先生)诗曰:万马千军御驰道,始皇拜石得成功。可惜当时这首文采一般的贺诗没得到秦始皇的青睐和众人的喝彩。但花斑彩石所在的附近沿海却因此称之为“马道” 。
“马到成功”这个成语出自秦皇拜石的传说。秦始皇于统一全国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来荣成成山头拜日途中,听说花斑彩石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神石,能保佑江山稳固,便专程礼拜花斑彩石。当时他率领万马千军,沿着修好的专用驰道,直奔花斑彩石所在处,恭敬而拜。回朝后果然事事如意,天下太平,便龙颜大喜,让百官做诗庆贺。当时便有术士徐福(就是后来出海求仙不归的徐福老先生)诗曰:万马千军御驰道,始皇拜石得成功。可惜当时这首文采一般的贺诗没得到秦始皇的青睐和众人的喝彩。但花斑彩石所在的附近沿海却因此称之为“马道” 。
“马道”地名的出处一是秦始皇曾率万马千军到此拜石,二是秦始皇东巡所修驰道由此经过。一直到了元朝,著名大作家关汉卿慧眼识宝,由“秦皇拜石”的典故创造出了“马到成功”这个成语,他在《五侯宴》这部作品中第一次提到他创造出了“马到成功”这个成语。
在这里能听到阵阵天鹅的叫声。那么美丽的精灵,发出的声音却没有那么动听,听旁边的游客说:昨天晚上住在这里,都没有睡着觉......
说说这块奇石:花斑彩石位于马道镇烟墩角村东南方海中,距岸50多米,长约35米,宽约20米,高约9米,主要由黄、白、褐三种颜色组成。细细观赏,那些美丽的花纹,如铸如削,如描如绣,或曲或直,或纵或横,构成千姿百态的图案:像行云,有的飘飞,有的悬停;像波浪,有的随风荡漾,有的咆哮翻滚;像百禽戏,有的孤行,有的群集狂奔……变幻无穷,令人目不暇接。
花斑彩石,以它精美的造型,奇特的风采,赢得了人们的称道赞赏,古往今来游人络绎不绝,无不把能够身游目睹引为快事。清朝道光年间,该石被列为荣成八景之一。有诗云:
稷情海上试登攀,岛屿潆洄别有湾。灵孕千年浮水面,纹成五色漾波间。
玻璃屏启惊述目,锦绣花堆喜破颜。更好乘潮看蜃市,舣舟石畔胜游山。
花斑彩石自古以来就以它精美的造型、奇特的风采,赢得古今人们赞赏。花斑彩石之美,主要表现在奇特之美和秀丽之美两个方面。它的色彩、纹理、造型、质地,都有着惊人的青秀之美。它的色彩给人以淡雅之美,主要由黄、白、褐三色天然协调地组合在一起。细细观赏,这些美丽的花纹,如铸如削,如描如秀,或曲或直,或纵或横,构成了千姿百态的图案:有的像缥缈欲飞的彩云,有的像荡漾翻滚的波浪,有的像展翅翱翔的飞鸟……真是变幻无穷,令人目不暇接。它的质地细而不粗,柔而不刚,秀而不腻。花斑彩石的纹理很清晰、鲜丽,越远看越漂亮,神韵夺人;越近观越粗犷,有一种粗中有细的质的美感,使人觉得是石头又不似石头,所以对花斑彩石要远近兼赏,远赏其神韵美,近观其粗犷美。
花斑彩石的造型也很奇特。从东西两面看,它像根亭亭玉立的石柱;南北两面看,它又像一艘出水的船只,被海浪敲打变得千姿百态;从栈桥上看,它更像一只花纹秀美的巨大靴子,不知是哪位“仙人”将它遗落在这里。由于有“女娲补天”的传说,当地人也称它叫“女娲靴”。在彩石表面这些瑰丽的图案中,也有不少美丽动人的传说。这白里间褐、状如乳头的凸起岩石,当地渔民称之为“海姑乳”,说是海神娘娘用自己的乳汁滋养了大海中的生灵,因此,这一带海中珍品特别多;那玲珑剔透的单人浴盆,渔民俗称“洗澡盆”,传说是龙王妃子洗澡的地方;那把特大的“太师椅”,龙王坐上去就能呼风唤雨;还有“三仙姑”的梳妆台、“嫦娥奔月”等等,这些变幻莫测的图案、造型,本身就是一部优秀丰富的海文化神话传说集了。难怪古人有诗曰:“灵孕千年浮水面,纹成五色漾波间。玻璃屏启惊速目,锦秀花堆喜破颜”。近代书法家壬同光游览花斑彩石后,也挥笔题诗道:“玛瑙琥珀堆成,天章云锦织出。鬼斧神工难就,世人惊叹绝睹。”
花斑彩石在地质学上是一座非常典型的、精致的、奇特的海蚀地貌景观。据地质科学家测定,它属于寒武纪燕山期火山喷发的基性火山岩、凝灰岩,至今已有5亿多年了。这种带有美丽花纹的凝灰岩观赏石体,除了台湾海岸、南海中的北海市淘洲岛外,整个大陆1.8万公里海岸线上,只有花斑彩石一处,具有极其珍贵的地质学研究和观赏价值。它的形成是火山岩浆沿地壳裂缝挤压上来的裂隙喷发出来的,岩性色泽重,无层次,在部分层段夹杂着泥沙质和灰质块体。它们在海水漫长的侵蚀下,由于二氧化锰、二氧化铁等物质的代换和侵染作用,形成了由黄、白、褐等颜色组成的环状、同心状、椭圆状的彩色花斑。在海浪这个神奇的“天然大师”精雕细刻下,花斑彩石中不同抗蚀性的黄、白、褐色砂岩,具有不同细度、不同硬度的砂粒,柔软的部分被海水淘空,形成凹入岩面,而坚硬部分抗蚀性强,又以凸面形式鼓了出来。凹凸不平的岩面,在与海浪磨蚀过程中,由于两重界面物质的置换作用,一些呈现不同色彩的矿物质则显示出来,形成这些环形、圆形、椭圆形的图案,鲜艳夺目,美不胜收。
还有那蜂窝状的浮石造型,它是燕山期火山喷发时包裹入内的浮石块,其蜂窝状的浮石造型格外清晰,引人注目。那种海蚀图象完全是海水与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晶。在全国海蚀柱地貌是不可多得的。科学工作者正是根据海蚀印痕及其露出海面的高度,计算出塌的年龄,从而揭示出那座巨大的海蚀柱的形成历史,成为世人了解地质学知识的典型样本。
清澈见底的海水......
![]()
动人的传说:相传花斑彩石是女娲补天时不慎遗落在海中的一块五色神石,它不仅颜色奇妙,还具有极其灵验的神力,秦始皇听后慕名而来,专程礼拜花斑彩石,回朝后,果然天下太平,事事称心。
动人的传说:相传花斑彩石是女娲补天时不慎遗落在海中的一块五色神石,它不仅颜色奇妙,还具有极其灵验的神力,秦始皇听后慕名而来,专程礼拜花斑彩石,回朝后,果然天下太平,事事称心。
由“女娲补天”引出的“秦皇拜石”的故事: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日思夜想如何使江山稳固。臣下告知按照古礼,必须到齐国的最东端成山头拜日主,也就是太阳神。于是秦始皇便于统一全国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20年)第一次来荣成成山头拜日。当秦始皇来成山头南部沿海时,听地方官员说:附近海中有一块女娲补天时遗落的五色神石,颜色奇妙,日夜发光,颇为神灵,附近官商士人,有事拜求无不灵验。秦始皇一听大喜,连忙让人引路来到花斑彩石所在海边,一见此石木然体型巨大,天然造化,五彩缤纷,鬼斧神工,云雾中隐隐放光,真是神石。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恭恭敬敬对石礼拜起来。由于心情激动,连连下拜,竟忘了计数下拜的次数,等礼官扶住,不觉已拜石一十五次。后来,虽然秦朝延续了十五年,到公元前206年被刘邦、项羽所灭。如果秦始皇多拜上几次,可能秦汉的历史就要改写了。真是可惜!可惜! ![]()
![]()
美学家看这“花斑彩石”,认为它是一块美轮美奂的美石奇观。它的美,是透明的,是公认的,不管你对美学有没有研究,不管你是真罗丹还是假罗丹,都能发现它的美并被它的美所陶醉。
首先,花斑彩石的造型有奇特之美。远观可见其美的神韵。它造型奇特,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美的形态。从东西两面看,它像一根亭亭玉立的石柱;南北两面看,它又像一艘傲然出水的舰艇;从栈桥方向,正看它俨然是一只秀美的美人靴;斜看,它又浑然是一匹仰天长啸的骏马……近瞧可见其美的意境。凸起的那部分岩石,像美人乳,当地渔民称之为“海姑乳”;凹下去的那部分岩石像洗浴缸,当地渔民称之为“洗澡盆”;这个部位像龙王的“太师椅”, 那个部位像何仙姑的“梳妆台”。还有“嫦娥奔月”、“万年古树”等形态逼真的图案造型。欣赏这些美妙的造型,聆听这些美丽的传说,更让人沉浸于美的遐思和美的享受之中。
其次,花斑彩石的色彩有秀丽之美。这块石头有天然柔和的美丽花斑,如铸如雕,如描如绣,如削如劈,给人以淡雅恬静之美感。整个石头表面是随着色彩而呈现不同形状的花斑,随着花斑而变幻不同程度的色彩。它给人的印象是“彩石”和”花斑”的完美结合,处处彰显赏心悦目的奇秀之美。
画家看这“花斑彩石”,宛若一幅笔墨淋漓的水墨国画。它的形,或抽象平面,或具像立体;它的色,或轻描淡写,或浓彩重墨;它的势,或舒缓圆润,或突兀崛起;它的韵,或素雅灵秀,或古朴苍拙,天然造化,神妙莫测。黄、白、褐三种主色调,绘成了一幅千姿百态的奇异图案:或曲或直、或纵或横,或深或浅,或凸或凹,或粗或细,或疏或密……绘画技法上,或泼墨、或勾勒、或皴擦、或点厾;绘画布局上,“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在这里有明显的展示;“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这里有扎实的功底;各种风格、各种流派,一切都是那么天然;各种形式、各种色彩,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各种语言、各种符号,一切都是那么顺畅;各种连接、各种变幻,一切都是那么美妙。 “玛瑙琥珀堆成,文章云锦织出。鬼斧神工难就,世人惊叹绝睹。”这是现代书画家壬同光到此游览后的留下的感叹。军旅艺术家韩振霆来此,也灵感盟发,激情泉涌,给这里留下了“石语灵禅”等许多关于花斑彩石的书画珍品。
诗人看这“花斑彩石”,犹如一首诘屈聱牙的朦胧古诗。你看那云的图案,象诗的意蕴,或轻飏飘逸,情意缠绵,或厚积凝重,深沉忿懑;那浪的图案,象诗的气势,或微波荡漾,轻歌曼舞,或巨浪滔天,恣肆暴戾;那兽的图案,象诗的精灵,或孑然孤行,浪迹天涯,或群集狂奔,风驰电掣……辙韵在隐与现的交叉中婉啭呼啸,平仄于拙与秀的疑惑里迂回盘旋。难怪古人有诗曰:灵孕千年浮水面,纹成五色漾波间。玻璃屏启惊速目,锦秀花堆喜破颜。
数学家看这“花斑彩石”,好像一道多元多解的亘古谜题。这块石头整个形状和局部图案虽然是不规则的,但它可以分解成无数个有规则的点、线、面以及几何形、几何体,可以由这些图形化解成无数的多元多次的解析方程。譬如,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无数的圆,同是一些圆,有的是平滑的圆圈,有的是凸起的圆球,有的是凹下的圆窝,有的是穿透的圆孔;圆和圆之间,有的单体独立,有的集聚相连,大的像一片坛坛罐罐,小的似一簇鸟巢蜂窝;同是一些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疏似阡陌,有的密如罗网……更何况是方圆交织,纵横交错,在数学家眼里,这俨然就是一道错综复杂、纷繁浩轶、所有数学元素包含的所有几何形态进行相离、相交、相切、相割、相重、相叠的庞大组合!
雕塑家看这“花斑彩石”,分明是一尊嶙峋峥嵘的天然雕塑。大自然那只无形的手,切、割、琢、钻、凿、镂、磨、挑、堆、刮、碾、压,百种塑功,千样雕法,凹凸多变,或粗犷,或细腻,或肤浅,或深沉,亦庄亦谐,雅俗共赏。再看那色彩,锗石、棕黄、暗青、钛白是这块奇石的基调。那雕刀是什么?是翻滚的浪涛、是凛冽的朔风、是长空的雷电、是严寒的飞雪?那塑具在哪里?在炙烤的烈日、在变幻的四季、在生物的蜗居、在无情的岁月?这雕塑的风格,沧拙高古中不乏清癯俊美,庄重典雅里渗透流畅灵秀;既有体积与空间的真实,又有气势与神韵的把握,不求肖似,注重传神。这尊雕塑整体圆雕但不排除局部浮雕,突出意象而不吝啬装饰,创造了整体造型与局部装饰的节奏感与韵律美。不管怎么看,它都给人灵感,给人激情,让人惊讶,让人震撼,令人荡气回肠,令人叹为观止……
摄影家看这“花斑彩石”,简直就是一件推拉摇移拍不完、升降跟甩照不够的尤物模特。现代的数码科技,让照相和摄像手段越发得心应手,便捷巧妙,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由正面到侧面,由整体到局部,逐一扫描,全面曝光!但是,在“花斑彩石”面前,摄影家手中的变焦、广角等长枪短炮,连同他们的浑身解数,也无法逼真、全面、整体、客观地再现和反映它的神奇、它的瑰丽、它的古朴、它的魅力---因为它在不同的光线下有不同的景象,在不同的角度下有不同的形态,在不同的焦距里有不同的景观,在不同的景深里有不同的效果。然而,这些摄影家可以自豪地跟作家相比,因为再高明的作家调动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字和符号,也无法描摹这块花斑彩石的形态、色彩、质地、意韵。在这里,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任何词藻都显得蹩脚……最起码照相机可以记录,可以复制,可以再现、可以扫描,哪怕是平面的,局部的,零散的、片面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照片就是人神奇的第三只眼。说不出来可以照出来给你自己看,直观的图像往往比抽象的讲解要打动你的心弦,取消你的疑虑,让你窥斑见豹,一叶知秋。
历史学家看这“花斑彩石”,认为它是一部正野难分、真假难辨的神奇史书。有资料介绍,由于它体积巨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花纹多变,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大东胜景。据《荣成县志》记载,早在清朝道光年间,花斑彩石就被誉为荣成八大景之一。有人考证,自古以来,不计其数的人为花斑彩石所倾倒折腰,并演绎出许多美丽的神话。相传,花斑彩石是女娲补天时不慎遗落在海中的一块五色神石。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第二年,他为乞求江山稳固,特地来齐国的最东端成山头拜日。听说这里有一块颜色奇妙、日夜发光的五色神石,便慕名而来,专程礼拜。由于心情激动,连连下拜,竟然忘了下拜的次数。等礼官将他扶住,不觉他已拜石一十五次。后来,他回朝后,果然天下太平,使秦朝延续了一十五年。现在想,如果秦始皇当时多拜上几次,那么,秦汉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地质学家看这“花斑彩石”,断定它是一座非常典型、精致、奇特的海蚀地貌景观。据地质科学家测定,它属于寒武系燕山期火山喷发的基性火山岩、凝灰岩,至今已有五亿年。这种带有美丽花纹的凝灰岩观赏石体,除了台湾海岸、广西北海涠洲岛外,是我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上唯一集海蚀柱、海蚀纹、海蚀浮石为一体的海上奇石,具有极其珍贵的地质学、历史文化研究和观赏价值。它的形成是火山岩浆沿地壳裂缝喷发出来的,岩性色泽重,无层次,在部分层段夹杂着泥沙质和灰质块体。在漫长海水侵蚀下,不同抗蚀性的黄、白、褐色砂岩,便形成凸凹不平的岩面。在与海浪磨蚀过程中,由于双重界面物质的置换作用,一些呈现不同色彩的二氧化锰、二氧化铁等矿物质则显示出来,形成这些环形、圆形、椭圆形等鲜艳夺目、花纹多变的图案。那些蜂窝状的浮石造型,是火山喷发时包裹入内的浮石块,其蜂窝状的浮石造型格外清晰,引人注目。科学工作者正是根据这些海蚀印痕及露出海面的高度,推算出它的年龄,从而揭示出那座巨大的海蚀柱的形成历史,成为世人了解地质学的典型样本。
还有:复杂的经咒,怪诞的文字,神秘的密码,奇异的图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