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在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一个写作和一个练习。
教学目标:
能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人民、爱祖国的高尚情怀。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科学的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会倒叙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认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的好处。
课时分配:
《在大海中永生》
2课时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课时
《艾滋病小斗士》
2课时
写作4
3课时
练习4
3课时
在大海中永生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怀念和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用“不仅……也……”造句;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
知道这是一篇通讯,理解课文中的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的应用。
教学构想:
先把课文读熟,让生字过关,再找出文中的关联词语。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以朗读为主,把对邓小平爷爷的爱戴和怀念读出来。
教学准备:
关于邓小平的资料、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读课文:
要求: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划出来;
2、不会读的字词对照生字表多读几遍。
二、学生字
1、投影出示本课生字表,指读
2、要求:读一个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用这个字组词。
3、描红
三、读课文
1、要求:轻声读课文,如果你是老师,你想让同学们掌握哪些词语?将这些词语划出来,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2、投影出示学生的词语,并请他讲讲积累这些词语的原因。
3、将刚才自己划出来的这些词语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四、再读课文
1、求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关联词“不仅……也……”;
2、在笔记本上用这组关联词语写话或造句。
五、抄写本课词语。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有感情。做《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
撒向大海
在大海中永生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中感悟,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老师请你们收集邓小平爷爷的故事,你收集了吗?学生交流,过渡导入。
二、读议1、2两小节。
1、听配乐朗读课文。
2、听后指导朗读。
三、读议3、4两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练说: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邓爷爷的骨灰带往
。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祖国的万里海疆,祖国人民说:
。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香港、澳门,香港、澳门的同胞说:
。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台湾,台湾同胞说:
。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世界各地,世界人民说:
。
3、指导朗读第3小节最后一句及第4小节。
四、读议5、6、7三小节。
1、自由读课文,谈谈新的感受,新的认识。
2、重点指导朗读邓小平爷爷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3、练说:
邓小平爷爷,我想对您说:
。
4、指导朗读最后一小节。
五、总结课文。
我们一定要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做《同步探究》
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
浪花会把骨灰送到澳门、香港、台湾、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课后反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高尔基和十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新的拳拳爱心。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想象,在脑中形成美的画面,美词佳句作好摘录,指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构想:
初步学习课文,把课文读熟,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好段。然后重点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意思。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教学准备:
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学习课文,把课文读熟,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伟大代表之一。他出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只上到三年级。8岁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工余勤奋读书。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沙皇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文艺作品抨击黑暗,宣传革命。著名作品《海燕之歌》、《母亲》等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对无产阶级文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读了题目你想这篇课文应该是记叙文,那记叙的是什么一件事呢?
过渡: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吧、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梗概。你听了后,明白了什么?
2、自己试读课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b、读准字音。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A、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①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出示:
探望 栽种 告别
假期 苏联 姹紫嫣红
芳香 彩霞 染红 休养
欣赏 红扑扑
脸庞 愉快
②指导读好长句子。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三、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1、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
2、学生读,评论。
3、指导分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启,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第一件事——栽花赏花。
第三段:(第6—9自然段)写第二件事——写信教子。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
高尔基是个大作家,而且很爱自己的儿子。用……而且……来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
作业设计:
做《配套练习》;把生字写好。
板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意思。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课文讲述了关于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哪几件事情?(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二、联系生活,初谈“给予”
1、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意义最为深刻的一句话。
2、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指名读)
3、生活中你给过别人东西吗?心情如何?(学生自由谈,引导学生说出给予后的心情)
三、走进课文,解读“给予”
(一)儿子的“给予”
1、好好读读课文,文中的“给予”指的是什么?(指名读相关内容:第三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谁给予谁什么?
3、儿子是怎样给予的?儿子给予得容易吗?从哪儿看出呢?
顾不上:千里迢迢来到父亲这儿,却没有休息。一直:一直都没有闲着。
各种各样: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
4、比较: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高尔基的儿子10岁了。(了解这些事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更不容易。那他是种着玩的吗?从这里我们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爱(板书:爱)
5、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临行前,儿子看着满院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了——
(二)父亲的“得到”
1、过渡:我们说有给予就必然有得到,下面我们再来读读文中的“得到”。
2、学生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
3、高尔基得到了什么?(鲜花)美吗?从哪儿看出?(姹紫嫣红、阵阵芳香、引来蜜蜂)相机理解:“姹紫嫣红”一词。你还想到了哪些描写鲜花的词语?
4、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指名说)
5、学生读课文。相互评价
6、高尔基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花儿,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你能读出高尔基的感受 吗?
三、学习书信,领悟“给予”
1、过渡:高尔基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儿,除了心里又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在给远方儿子的信里,一起读读这封信。
2、学生自由读书信,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读完后跟学习小组的伙伴交流交流。相机指导以下问题:
(1)两次美好的东西一样吗?美好的东西可能会是什么?
(2)破折号、两个半引号、单引号的作用。
(3)重点指导:“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自己也是快乐的。)
比较:“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反复读这句话。
3、高尔基为什么写这封信?(爱儿子)此时,他对儿子的爱是一种超脱人间亲情的崇高的爱。
4、此时此刻,老师不禁想起了我国著名诗人汪国真的一句话,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给予是一种快乐,得到是一种幸福。(板书)
四、体验习作,实践“给予”
1、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同学们想一想,儿子的这封回信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指名说)①爸爸,读了你的信,我知道我种的鲜花开了,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 ②读了你的信,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2、回忆书信格式,学生练笔
作业设计:
做《同步探究》;预习15课《艾滋病小斗士》
板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 给予是一种快乐
写信教子
爱
得到是一种幸福
“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后反思:
艾滋病小斗士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南非黑人孩子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艾滋病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构想:
从课题质疑入手,先把课文理出条理,分好段,然后整体感知课文。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落,感受恩科西顽强的精神,他热爱生命,对他人的关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从课题质疑入手,先把课文理出条理,分好段,然后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揭示课题,指名朗读.
课题质疑: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件工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长句)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3、交流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一节)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
第二段:(第二——四节)写恩科西的遭遇。
第三段:(第五——七节)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第四段:(第八——九节)写该怎样面对天灾,恩科西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4、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5、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6、思考质疑的问题。
7、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依据是什么?
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8、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思考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 (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理解。)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做《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顽强抗争
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 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落,感受恩科西顽强的精神,他热爱生命,对他人的关心。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写生字词
2、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细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
(1)读悟课文第2段.生自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让学生抓住相关的词语,朗读体会这一段中所包含的情感。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读悟课文第三,四段。
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
(1)让学生默读第三、四节,体会艾滋病的可怕。
(2)指名读课文,体会恩科西遭遇的不幸,命运的无辜、不幸、可怜。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细读6课第五,六,七段,感悟抗争
(1)自由读第5、6节,恩科西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是怎样做的呢?
(2)自由读第7节,同位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6、7节。
5、结合第一段,细读课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
(1)自由读课文第8、9节,说说恩科西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
(2)出示:第九节的内容。
指名读。
体会曼德拉的话的含义。(就是激励人们在天灾面前要像恩科西那样正视现实,敢于拼搏,做顽强抗争的斗士。)
6、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课文.
7、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1)号召学生遇到“灾难”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从满信心。
(2)同情、帮助、尊重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8、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9、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总结:
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作业设计:
做《同步练习》;预习习作4
板书设计
艾滋病小斗士
不幸 抗争 关注
课后反思:
习作4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文字说明,说的是与别人交流可以用文字;第二部分是例文,是学习表达内心真情实感的例文;第三部分是作业,联系实际写出对别人想说的心里话。
教学目标:
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
教学重难点:
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
教学构想:
读懂例文,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这篇作文写得好在哪里。然后指导习作,学生可以自己内心独白,如果愿意可以与同学们交流。最后学生练写,老师可相机指导。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最近在与部分同学的聊天中,老师了解到有的同学有一些心事,有很多话想对别人说,可是又不方便当面讲,憋在心里却又挺难受。这该如何是好呢?请大家帮忙想想主意。(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他,进行书面交流)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读读赵洁同学写给老师的这篇文章。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赵洁在文中对老师说了什么?
(2)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感受?
(3)想一想,当赵洁写完这篇文章,并把它交给老师后,她的心情如何?
(4)猜一猜,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说什么?做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思考问题。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
4、大组交流、汇报。
三、指导习作
1、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这些心里话可能是想说给妈妈听的,也可能是想说给老师或好朋友听的。可能是为了某件事表示歉意,可能是传达最真的问候,也可能是诉说委屈或提些建议……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跟谁说说心里话,说点什么呢?
2、学生自己进行心灵独白。
3、可以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交流,也可以不说给任何人听,直接写下来。
4、愿意在大组交流的同学发言,师生共提补充、修改意见。
四、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
2、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修改草稿。
4、学生誊写作文。
作业设计:
预习练习4
板书设计:
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
写出心中的话
表达真情实感
把事情写具体
课后反思:
练习4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有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个板块。
教学目标:
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学写毛笔字。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
教学重点:
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是本次练习的重点
教学构想:
练习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读背八个成语,鼓励学生积累更多的成语。指导学生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练习口语交际,鼓励学生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
(3)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
(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
(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
(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熟记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
(6)学生练习背诵。
2、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作业设计:
继续积累成语,并会造句
板书设计:
诵读与积累
买椟还珠 螳臂当车
滥竽充数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写钢笔字、毛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撒大海、爱戴”等词的间架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身字旁、舟字旁)和例字(射、船)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身字旁、舟字旁”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讲解“射、船”的写法,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作业设计:
用钢笔和毛笔各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注意笔画和结构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创设情境: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2)分组推选“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搜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要求“发言”的新闻有一定价值,通顺、流畅)
(3)“听众”现场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
(4)师生评议。
3、反馈。
(1)评议后,推选—名同学上台作为“发言人”,全班同学提问题,“发言人”回答。
(2)评议小结。
作业设计:
预习第五单元
板书设计:
小小新闻发布会
学会提问与回答
学会倾听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