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观海一路

$
0
0

记忆中的青岛老街——观海一路

       青岛的老街永远树木葱茏。这条名叫观海一路的老街位于市南区,环观海山而建,起于安徽路,止于平原路,全长775米,为沥青路面。


       崂山山脉由东向西绵延,形成许多山峰和丘陵,最西端的一个山头,像一个葫芦,青岛村和沟崖村的村民便叫它“葫芦埠”。德占青岛后,在山前建总督府,旁建球场,于是又叫“抛球山”。日占青岛后改叫八幡山,山前的路八幡町,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叫观海山,八幡町改叫观海一路。观海一路像一个“U”字,绕观海山大半圈,东起平原路,西至安徽路,与德县路有路相通,与沂水路则有石阶相通。

       观海一路最早为一山间小路,线路曲折,路面凹凸不平,坡度较陡,路面极易被大雨冲毁, 且运料维修困难。1934年,观海一路和观海二路同时改铺了沥青路面,两条路共铺沥青路面1672米,面积10516平方米,耗资12151元。青岛解放后曾于1973年翻新铺设沥青路面。 

       观海一路2号,有众多的门牌:甲、乙、丙、丁......


 

 

       观海一路2号乙里的红色爱情:观海一路2号乙,曾有一户姓侯的人家居住,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在青岛的情报站。胡念邦的报告文学作品《婚礼,没有如期举行》中,记录了一段发生在观海一路的革命爱情。
       田敏,原名侯天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工作者,居住于观海一路2号乙。徐棠住在观海二路,因敬佩田敏的革命气概,与田敏成为情侣,并义无反顾地支持田敏的革命情报工作。他们的见面,既是约会,也是传递情报。1947年12月25日,原本是他们约定结婚的日子。但在12月23日,他们却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了。几经磨难,在青岛解放后,田敏和徐棠终于可以走到一起。但是,他们原本定于1947年12月25日的婚礼却再也没有补办,而是将被逮捕的日子——1947年12月23日作为他们的结婚纪念日。


 

       观海一路5号,教堂,德国建筑师尤利夫设计。


       再往前走就是平原路了,青岛的蔡元培故居,位于平原路12号,与观海一路毗邻。虽有人说其居后门位于观海一路,但这已无法考证,不能证实当时是否在院内分隔开了两户人家。但蔡元培曾居于观海一路,是确有其事。据《蔡元培在青岛》一文记载,1934年8月,蔡元培携家人乘普安轮到青岛,曾暂居于表兄刘梅宅位于观海一路的住所。到达当天,时任青岛市市长的沈鸿烈等就登门拜访。当天晚上,表兄刘梅宅还为蔡元培一家准备了洗尘晚宴。不过,蔡元培所暂时下榻的这座宅子究竟位于观海一路几号,现在却不得而知,不免有些许遗憾。

       观海一路4号杨唤故居:杨唤,原名杨白郁,生于辽宁省兴成县菊花岛,自幼随伯父来青岛,住在观海一路4号。他喜欢文学,热爱诗歌,认识了诗人黄耘。黄耘于1943年在沦陷的青岛编辑诗刊《诗青年》,抗战胜利后成为著名诗人,他在《青报》任编辑时,杨唤任校对,两人因共同的诗歌爱好而成为好友,黄耘也住进了观海一路4号杨唤家的阁楼上。20世纪40年代这里是青岛诗人的活动中心,在这里成立了“星诗社”,编辑、出版了《星诗丛》。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长的著名诗人李瑛的第一本诗集《枪》就是由这里编辑出版的。杨唤也在这里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乌拉草》。1949年,杨唤去了台湾,继续诗歌创作,1954年因车祸英年早逝,在台湾出版有《杨唤全集》、《杨唤书简》,还设立了杨唤文学奖。大陆也出版有《杨唤选集》。




    上个世纪20年代初,陆续有移居青岛的外国侨民和一些富有的中产阶级在观海山麓建房居住,接下来的20年,环山修筑的道路两侧已经布满了各式高低错落, 疏密相间的红瓦洋楼. 这些别墅住宅,年久失修而斑驳破损,多数已无法考证具体的建造时间,这似乎并不影响我们徜徉其中,尽情欣赏自然, 建筑与艺术美感的相融。 
    这些至今保存完好的老房子,记录着青岛所走过的坎坷而艰辛的脚步。岁月留痕, 历史的背影渐已远去. 当年名流云集, 鸿儒荟萃的风光而今不再,一切都画上了句号。

 




       观海一路8号曾是“市长官邸”。从胶澳督办公署,到青岛市政府,青岛市公署,都在原德国总督府办公,而观海一路8号距那里极近,步行即可以到达。沈鸿烈任青岛市长(1931—1937)时曾住在这里。他主政青岛后,虽然也曾暂居总督官邸,但沈氏不同前任,他一心要做“平民市长”,所以旋即搬到观海一路8号的市长官邸。也有一说:沈鸿烈任青岛市市长时的官邸起先在提督楼 (迎宾馆),因出过几次人命, 沈疑为凶宅, 而迁至千挑万选的风水宝地观海一路8号。

       沈鸿烈曾是东北大帅张作霖部下,与张学良是好友。张学良“帮助”蒋介石打败了阎锡山、冯玉祥,“统一”了全国,被任命为副总司令。在他推荐下,蒋介石任命沈鸿烈为青岛市长。他属“奉系”,不是蒋的嫡系,因而青岛当时的政治环境较为宽松,一大批文学艺术家来青岛生活、工作,鲁迅也拟来青,只是因故未果。“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于溪口,蒋介石曾专派沈鸿烈去做工作。

       沈鸿烈任职期间, 勤政爱民,把青岛建设得有声有色, 深受青岛市民的拥戴. 他筹资兴建了兰山路青岛大礼堂, 汇泉体育场、中山路金融大厦群和八大关别墅群, 修建海滨公园,设立青岛大学, 民众教育馆、补习学校,建十大院,安置七千户贫民.当时青岛的政治气氛比较宽松, 这一时期的青岛文学艺术家云集, 文艺空前繁荣。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第二次侵略青岛,沈鸿烈指挥炸毁了日本在青岛的所有企业, 率部撤离青岛。

       抗日战争爆发,沈鸿烈任山东省省长,在蒋介石命令下,进行“反共”,与共产党八路军搞摩擦,与3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晚年在台北病重时,张学良还去看他。1969年病逝于台湾.

       20世纪80年代在老市府后面的观海一路上建了一座市级机关办公楼,其造型与原总督府完全一样。



 

  

       从这条小路往下,可通向沂水路......

 

 

 

  

 


       沿石阶而下,就是当年的青岛市政府了......

       胶澳督办公署,青岛市政府,都曾在德国总督府办公,观海一路8号距离那里不过百米,当年的政要的官邸多于此,坐山观海, 幽雅清静。

       胶澳总督府位于市南区沂水路11号,1904年5月开工,1906年4月竣工。由德国设计师拉查鲁维茨设计,建筑师为德国人马尔克,由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施工。面对小青岛和青岛湾,处于当时青岛市中心处,是当时德国胶澳总督办公的地方,又称“总督府”。

    观海一路20号曾是德国饭店。再往下就是德县路了......

       这里是个四岔路口......

 

 



 

 






















 


 

 

       28号曾是铃木齿科医院,一度是青岛最大的一家牙科专业医院,有一座美观的欧日结合造型的楼房。其旁边是日本人建的“观海寥”,是铁路局的职员宿舍。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在军管会支持下观海一路29号成立了青岛市美术专科学校,设绘画科和先修班。董事会由陆侃如、王统照等人组成,校长由吕品担任,教师中有石可、叶又新、赵仲玉等人。
       吕品,烟台人,8岁随任东莱银行经理的父亲来青岛,在崇德中学(今青岛十一中)读书时开始学习美术,后入京华美术学院,以水彩画最为著称,1938年主持“琴岛画会”。青岛美术专科学校校址就是他的私宅。吕品后任山东师范学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水彩画家,出版有《吕品水彩画选》等画集。
       叶又新,时任“美专”教务长,原籍江苏吴县,19岁来青岛钻研、学习美术,是青岛“八人会展”之一。他开创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结合的先河。叶又新后任山东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编辑出版有《山东民间工艺美术集》等。
       赵仲玉,著名女画家,曾名赵琰,受业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以油画、水彩画著称,出版有《赵仲玉油画选》等。
       石可,著名版画家,“美专”教师,青岛市文联副主席,从20世纪40年代初起以木刻创作闻名全国。曾与孔子嫡后孔德成一起拜王先唐为师,出版有《人民的新时代》等木刻集。以后从事工艺美术研究,研究“鲁砚”亦成专家,饮誉国际。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青岛美专”并于山东师范学院,“美专”在青岛培养出毛云之、张矢、王集钦等一批美术人才。


       无独有偶,解放后青岛市美术设计公司也迁到观海一路。解放前,青岛有中华、青青、良友、镜海等几十家私营广告公司,解放后合并成立了青岛美术广告公司,服务部在中山路26号,后改称美术设计公司,在观海一路设了画室。





 

 





 

       路口与黄县路交界......

       通向观海二路的石阶...... 

(部分文字资料整理于网络)

——2015.5.31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