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康家——康百万庄园·南大院
从主宅区出来,一路西行,就来到了当年康家接待达官贵人的场所---南大院,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康家曾经的辉煌不可一世。
南大院是康家发展鼎盛时期的象征和精品建筑文化集中体现的重要标志,也是一座展示康家品位和修养、展现家族在农、官、商公共关系处理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和处世风格的重要场所,它是康百万庄园唯一的一座结构严谨、规模宏大的官式建筑,当年康家曾在这里和三十多位知县商议接驾慈禧的有关事宜,康家的繁华在这里可见一斑。整个大院由“中直主院”“书带生庭院”“敬直仪方院”三部分组成,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康家传承家学、教育子弟的深谋远虑、用心良苦,还可以感受到含而不露、直中藏幽的河洛建筑文化气息,更能体悟到妇女治家的精妙,领略到财富传承的奥秘。
经腴史华楼:这是康百万家族的藏书楼,也是康家为教育子孙而设立的家族公共图书馆.我们来看一下门外这幅楹联,上联是依墨绕书林,求知,求学,求教;下联是借章探史翰,解意,解科,解题。意思是说在浩如烟海的书中,刻苦攻读,虚心请教;要学有所用,利用学到的知识,探寻研究学问,提高自身修养,解决世事难题。藏书楼体现了康家重视教育,重学厚学思想,也是崇尚河洛文化的历史见证,康氏家族的子弟在这里可以遨游书海,濡染书香,以求科场夺冠,光宗耀祖。藏书楼内这幅楹联是诗过邙山传海外,文随洛水到天涯。说起邙山,洛水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俗话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是风水宝地;河出图,洛出书,伏羲在中原地区画八卦,创造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在这里康家是希望后代子孙的学问和才华可以超越邙山,洛水,传遍五湖四海。
书带生庭院:是康家的私塾,也是康家子弟接受教育的场所。设立有儿童私塾:是康家的小孩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通过图片咱们可以欣赏到一个多世纪以前儿童学习的场景。还设有青年学馆:是康家的青年读书学习以诗会友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接受家族寄托的厚望,刻苦攻读,担当起传承家族财富神话的任务,实现科场扬名,光宗耀族的重任,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书先生房:康家重视教育,他们家的私塾老师都是聘请的当地的一些知名人士,大多都是举人的地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年教书先生的居住办公环境及陈设,通过文字我们可以了解教书先生的生平事迹。图中的这三位就是我们当地比较出名的老师:孙涵三,赵凤鸣,康欲远。他们为康家培育出了一些优秀人才,为康家发展做出了贡献。
孙涵三:著名驮煤巨人孙涵三,学习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祖逖闻鸡起舞、黄干夜不解衣的典故,一边驮煤为生,一边看书学习,最终考取举人。康家人欣赏他的志气,就请他到康百万庄园学馆教书。
康裕远:康裕远康店村人,岁贡生,康裕远是个饱经风霜、见过世面的人,做过知县的幕僚,看到过严重的灾情和老百姓啼饥号寒的悲凉世相,也晓察达官贵胄灯红酒绿的糜烂生活。他不肯趋炎附势,结交权贵,是个人贫志不贫的孤介之士,曾是康应魁之子康道顺的塾师。
赵凤鸣:赵凤鸣,偃师人,举人出身,因为学识渊博、人品端正,被康家聘用后,整整在康家教了一辈子书,毕生所学,尽传与康家子弟。康应魁之康无逸、康无逸之子康鸿猷均是其学生。
这块不寻常的石头,是私塾老师专门教育那些顽皮学生的,体现了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
——20113.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