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德意志帝国之旅——海德堡城堡
由海德堡的主街拐上来,就到了海德堡城堡了......
海德堡城堡Heidelberger
Schloss是建于十三世纪的古城,坐落于国王宝座山顶上,名胜古迹非常多,历史上曾经过几次扩建,是哥特式、巴洛克式及文艺复兴三种风格的混合体,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古堡的正门雕有披着盔甲的武士队,中央庭园有喷泉以及四根花岗岩柱,四周则为音乐厅、玻璃厅等建筑物。古城现在多数的房间是开放给游客参观,保存完好的一些大厅,目前仍可供宴会以及艺术表演之用。站在城廓上远望,满眼尽是无边无垠的葡萄园,美不胜收。堡中能储存220000公升葡萄酒的“大酒桶”以及大酒窖,是海德堡城内最吸引观光客的原因。
海德堡城堡为一座红褐色古城堡,是海德堡城的标志。城堡坐落在内卡河畔树木繁茂的王座山(Koenigsstuhl)上,为选帝侯宫邸的遗址。城堡主要用红褐色的内卡河砂岩筑成,城堡内部结构复杂,包括防御工事、居室和宫殿等。始建于13世纪,历时400年才完工。因建筑风格不断变化,形成了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式的三种风格的奇妙混合,为德国文艺复兴时代建筑的代表作。17世纪时城堡曾两度被法国人摧毁,城堡主人选帝侯家族也迁居曼海姆,被遗弃的城堡后来有一部分得以修复重建,至19世纪末主体建筑才恢复原貌并能使用。
城堡多数的房间开放给游客参观,保存完好的一些大厅,仍可举行宴会以及艺术表演。未修复的部分仍为残垣断壁,上部某些房间只留有一面外墙。这是一座美丽的大城堡,也是一座满目沧桑的城堡遗址。马克·吐温说过海德堡城堡:残破而不失王者之气,如同暴风雨中的李尔王。
城堡历史:海德堡城堡始建于13世纪,历时400年才完工,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城堡之一。城堡内部结构复杂,包括防御工事、居室和宫殿和城堡花园等,当年是一座军事要塞,同时也是选帝侯宫邸。城堡主要用红褐色的内卡河砂岩筑成。
16世纪时,海德堡选帝侯全力支持新教改革,也因此卷入“三十年战争”。17世纪初,整个海德堡卷入战争,并遭到了严重破坏。海德堡城堡也受到了重创,虽然得到了修复,但是规模远不如前。战争结束后,选帝侯把女儿莱斯洛特(Liselotte)嫁给了法王路易十四的兄弟奥尔良公爵,莱斯洛特在法国宫廷也并不受重视。但是,当选帝侯之子去世,选帝侯无继承人时,路易十四借口其弟媳为选帝侯公主,欲夺取统治权,这样法兰西帝国的疆域可兵不血刃地扩展到莱茵河右岸。选帝侯家族断然加以拒绝,路易十四便强硬地派军队护送奥尔良公爵至海德堡,结果就引发了“奥尔良战争”,选帝侯率军奋力抵抗,但仍失败了。海德堡城堡失守,选帝侯家族迁居曼海姆。
法军为攻占城堡伤亡惨重,对这座城堡恨之入骨。1689年攻占城堡后就用火药炸,未能将其重创。四年以后,法军恨意未减,运来大量火药垒放在城堡内部,才终于将它劈成两半。城堡裂而不毁,一大半仍然站立着,另一小半塌陷,但是依然斜靠在未倒的那一大半上,在今天看来,这个裂口本身也是一个奇迹。城堡受到了致命的重创,上部某些房间只留有一面外墙。后来,城堡的部分建筑得以修复重建,至19世纪末主体建筑才恢复原貌并能使用,未修复的部分仍为残垣断壁。
城堡废墟:海德堡城堡在17世纪被三次占领并毁坏。在三十年战争中,海德堡城堡受到了重创,虽然得到了修复,但是规模远不如前。
法军在1689年法尔茨继承战争战争中占领了海德堡,并先后两次(1689年和1693年)重创海德堡城堡。选帝候卡尔-菲利普(Karl
Philipp)曾试图重修海德堡城堡,但由于财力不足,最终也没能如愿。1720年,由于海德堡的新教徒与罗马天主教徒发生冲突,选帝侯家族不得不迁居曼海姆。
卡尔-菲利普的继任者卡尔-特奥多尔(Karl
Theodor)试图修缮,但却因为1764年城堡被雷击并引发大火,不得不放弃。城堡由此被废弃,废墟上的砖石(建筑材料)被用作修建新的施维青根夏宫(Schlosspark
von Schwetzingen),之后由被海德堡市民利用。来自法国的格棱贝尔格伯爵(Charles de
Graimberg)倾尽精力和财力维护, 才使古城堡遗迹不致被人们当作采石场而被彻底摧毁。破坏的城堡被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马克·吐温(Mark Twain)、威廉·特纳(William
Turner)等人美化为浪漫主义的代表和爱国主义的象征。哥特式的国王厅是 1934年修建的。
伊丽莎白门:踏着石砌马路,进入红褐色古城,首先是一座没有了围墙的城门,它是“伊丽莎白门”。此废墟中余留的城门是一六一五年建造的,弗里德里希五世为了庆祝伊丽莎白皇后的生日,下令在一日内完工。虽然城墙内外多已损毁,但城门依旧耸立,传说情侣若在城门前留影,则会缔造美满姻缘。
城堡地窖:城堡里有两个跟酒有关的看点,一个是大酒窖,另一个是
“大酒桶”。大酒窖内装满了一桶桶的葡萄酒,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大酒桶,总共可以贮藏二十八万公升的酒。倘若以一个人每天喝一公升的葡萄酒的话,则必须连续喝685年才能喝完这些酒。此外,地窖旁有两个橡木桶,直径分别为三米和一米。传说在16世纪末,有一个名叫佩克欧的宫廷弄臣,受命专门看管这个大酒桶,这个千杯不醉的酒仙,平日以酒代水。后来,大家为他的健康着想,力劝他少喝酒,多喝水,想不到佩克欧却在饮下一杯水之后暴毙。于是,城堡主刻了一个他的木雕像挂在酒桶上,在酒窖墙上挂着他的画像,并封他为酒神,希望能让以后酿出来的酒都很好。城堡地窖是一个药品博物馆,展示有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药草和制药的器具。
大酒桶传说:有个传说,在十六世纪末,有一个名叫佩克欧﹝Perkeo﹞的宫廷弄臣,受命专门看管这个大酒桶,据说他是个千杯不醉的酒仙,平日以酒代水,但也会藉酒助兴,自娱娱人,久之,大家为了他的健康着想,都力劝他少喝酒,多喝水,想不到佩克欧却在改饮下一杯水之后暴毙。城堡的堡主于是刻了一个他的木雕像挂在酒桶上,并封他为酒神,希望能让以后酿出来的酒都很好喝,不管传说是不是真的,走进酒桶的封口,似乎隐约仍可闻到一股葡萄酒味!同时在酒窖墙上也挂着红发矮小带着笑容的佩克欧画像,可见佩克欧确是海德堡人的守护神,也是欢乐人生的象征。
药品博物馆:城堡地窖是一个药品博物馆,也是世界唯一的药物博物馆,展示有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药草和制药的器具。博物馆并不大,但整齐排列的瓶瓶管管可能是早年放置不同的药品之用,与我国目前中药店装置中药的功能雷同。另外有一个空间放置了一些手工精制的器具,对学习理化的人来说,实习时经常用到的试管、烧杯、蒸馏瓶、研钵及杵、漏斗、刮勺、还有天秤等等器皿,在这里可以见到它们古早古早的样子,十分有趣,只是当时的器皿多为金属、木质或陶瓷为材质,且为手工制品。
海德堡人为了纪念海德堡城堡遭受的劫难,每年举行“火烧城堡”的集庆活动。当然不是真的放火,而是在晚上,借助灯光和烟火技术,再现当年法军攻打破坏城堡的历史。远远望去,残破的古堡,冲天的火光,壮观而惨烈。“火烧城堡”之后,要放15分钟的烟花,也许是为了让古堡进入“和平”状态。“火烧城堡”每年夏季举办3次,分别是6月、7月和9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在欧洲,这一活动是独一无二的。
走出地窖,来到古堡前的大阳台,海德堡下的旧城区尽收眼底,
内卡河河静静地流着,像是诉说着过往的历史,阳光挥洒在古桥之上,幽雅的景致,也不禁令人引发思古之幽情,享受这一刻的美好;置身在如此的美景之中,真希望时光能短暂的停留,徜佯在这般的人间胜境;让人忍不住要赞叹这些曾经为这块土地而辛勤耕耘,流血流汗的古圣先贤、
文学家、建筑、雕刻、美学等艺术大师。
“我的心遗失在了海德堡。” ——约翰· 沃尔夫冈· 冯·歌德
诗人克莱门斯·布伦塔诺和阿奇姆·封·阿尔尼姆的影子还飘荡在城堡上空,城堡的玫瑰色在落日余晖中闪闪发光。在城里小住的歌德,跌入了爱慕玛丽安娜·封·威廉姆的苦海之中,他把她变成了他的《东西狄凡》中的“苏莱卡”。在这个小城里徘徊,诗人不由得低低吟唱:“我把心遗失了……”
维克多·雨果关于这座小城也有一句名言:“我来到这个城市10天了……而我不能自拔。”在这样一个轻易地就纠缠了情感的地方,好象每个人都会变成诗人,多少人在内卡河畔汲取了创作灵感?从而使这座小城成为那个时代浪漫主义的神殿。
海德堡实在有太多理由值得被人宠爱:她拥有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和大学图书馆,距今已有611年历史;她拥有欧洲最优美最著名的宫殿之一的遗址,在欧洲甚至与凡尔赛宫齐名;每年游客络绎不绝,达300万人次以上;历史上无数大诗人都曾为海德堡深深心折过:舍菲尔、布伦塔诺、阿宁、荷尔德林、埃申多夫、让·保尔……写下无数醉人诗篇;旅行社最新的广告词是“海德堡——歌德将心丢失的地方”。
啊!让我把我的心和友情也永远铭刻于此吧......
附:关于海德堡承包的介绍
A 前院部分(Vorhof)
1. 大门(Haupttor):大门最早建于1528年,在上诉的战争中与配属的警卫室一起遭到毁坏。在1718年大门得到重建,就是现在的样子。
2. 上侯爵泉(Obere Fürstenbrunnen):喷泉在Karl III世在外期间被建造。通过这口泉眼以及下侯爵泉不仅海德堡城堡的用水得到满足,此外还要满足在曼海姆的选帝侯官邸的用水,因为曼海姆当地取的水的水质太差。每天都有特制的运水车往返与曼海 姆的官邸和海德堡城堡的泉眼。
B 城堡楼宇建筑 以人名命名的建筑:
1. 路佩西特楼(Ruprechtsbau):以选帝侯路佩西特III的名字命名该建筑属于城堡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在选帝侯路佩西特III(15世纪初的德国国王)的带领下建成。1543年路德维希V扩建了这个建筑。在建筑的内部可有1543的字样,标志的该建筑的改括建。 在建筑的门廊上方有一个天使徽章 据说,两个天使是是施工队长的孩子的化生,他们参与了建筑的兴建且不幸从脚手架上跌落而丧生。队长非常伤痛,导致施工陷入停滞中。据威廉‐西蒙的叙述:当工程停滞后,路佩西特非常愤怒,下令由安葬两孩子的牧师接替队长监督施工。为了纪念死去的孩子,队长亲自设计了 这么一个美丽,可爱,温馨的徽章。 当路佩西特III在1400年成为德国国王路佩西特I时,该建筑帝国在海德堡的一个代表处,因此,在建筑的外墙上有一个象征帝国的鹰的标识。建筑内部有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炉。这个壁炉是为数不多的,至今仍能看见的内部装饰之一
2.弗里德里希楼:以选帝侯弗里德里希IV(Friedrich IV)命名 弗里德里希IV即是曼海姆的创建者,在1583‐1610是普法茨的选帝侯。整个弗里德里希楼的建造持续了7年之久(1601到1607)。建筑外墙的立面上雕刻着先前的各位选帝侯(15 位,分四层)。其中往上数第二次,左首第一个就海德堡大学的创始人路佩西特I,以及最底层的右首第一个就是弗里德里希IV. 1693和1764,该建筑先后两次遭受火灾的摧毁,因此两次重建。1890到1900在卡尔斯鲁厄教授Carl Schäfer的设 计和主持下,根据历史至上主义的原则再次重建。
3.奥特海因里希楼:以选帝侯奥特海因里希(Ottheinrich)命名 奥特海因里希是1556‐1559的普法茨选帝侯。他的雕像在弗里德里希楼第二层的最右手。该楼是德国较早出现的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同时也是德国风格主义建筑的代表建筑之一。4层高的建筑立面上有16带有比喻色彩的人物形象。人物的形象代表这选帝侯的政府组成,出自荷兰人Alexander Colin之手,(他后来服务于哈布斯堡王朝)。到1569年奥特海因里希去世,该建筑尚未完工。 在三十年战争前,该建筑采用的是多维的双层穹顶,与平面展开的,按照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风格建造的楼的整体非常的不匹配。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被选帝侯弗里德里希III更改的计划。在三十年战争后,奥特海因里希楼的巨大的双层顶被大家现在看到的顶部结构所取代。
4.
英国楼:以英国公主伊丽莎白‐斯塔亚特 (Elisabeth Stuart)命名
伊丽莎白是选帝侯弗里德里希IV的妻子,也是当时的冬女王。盖楼的残留部分是海德堡城堡内现存最大的建筑物。现在作为举办活动和接待宾客所用。大厅内可以容纳300多的座位。
以作用命名的建筑
1.图书馆 该建筑位于路佩西特楼和女士楼之间,是晚哥特是风格的建筑。于1520到1544年由选帝侯路德维希V监督建造。于城堡的其他16世纪建造的建筑不同,图书馆的最上层是石砌的。人们估计,这栋建筑不仅用作图书馆,而且是当时的造币厂。该建筑的底层高6.6米,墙的厚度达到3米。1693年,该建筑遭到摧毁。
2.女士楼(Frauenzimmerbau) 该楼是当时宫廷女士的住所,建造于16世纪上半叶。目前只有这个建筑物的底层现存。当时的宫廷女士都住在建筑的上层,而底层大厅是用于皇家宴会或会议。大厅34.65米长,6.70米宽及7.40米高。随着其他建筑,特别是奥特海因里希楼的完成,该楼逐渐失去了其重要性。最终演变为非正式的,宫廷骑士们聚集,游戏,娱乐的场所。
3 酒桶楼(Fassbau) 酒桶楼先后存放过4个大号酒桶。第一个于1589到1592,在约翰‐喀什米尔(当时的行政官)的带领下建造完成,可以存放12万7千升的葡萄酒。但是在三十年战争中,其木质结构被焚毁。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第四个,建于1751年,建造者是选帝侯卡尔‐特洛多。其容量超过22万升。 哥特式的酒桶楼紧挨着女士楼,以便在宴会和会议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任意多的葡萄美酒。酒桶的对面有一个喝酒者的塑像,该塑像名叫Perkeo(是享用葡萄酒者的统一称呼)。据说,当时的选帝侯Karl Phillip问他的宫廷戏子,能不能把酒桶里的就全部喝完,戏子用意大利语答道:Perché no(为什么不呢)?自此,他就被昵称为Perkeo。据说Perkeo每天可以喝下15升的葡萄酒
4.经济楼(Ökonomiebau宫廷的经济研究室和厨房(包括屠宰场和面包房)都位于这 个楼内(奇怪的配置)
此外还有士兵楼和泉楼
C:塔类建筑
1.厚塔(得名于7米厚的塔墙)左图
厚塔是选帝侯路德维希V的城堡防御体系的一个部分。塔高40米,直径28米。1689年,塔的北半部分塌落。1693年,海德堡的居民得到许可,将塌落的部分捡回作为己用。
2.监狱塔(又名:不空塔Nimmerleer) 右图左侧 1603年建成的塔楼一直用于囚禁犯人而不是用于防御的用途,所以从来没有空置过。塔高19.5米,墙厚2.75米,直径10米。 对立教宗的教皇约翰纳斯XXII曾被囚禁于海德堡,但具体位置不详。大多数观点集中于城堡,也有认为是在海德堡的老桥附近。
3.门塔(Torturm),又称钟塔(Uhrenturm)上页右图右侧 建造于1531‐1541年的门塔是城堡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塔的地下层有一个没有照明地牢。塔的中心有供守塔士兵上下的空间,特别是为了在塔的最顶层驻守的士兵。 塔的底层平面有12.5平方米,塔高52米(城堡内高度最高的塔)。1689年从路佩西特楼蔓延过来的大火也将门塔一起焚毁。今天看到的残迹是1716年修复的。
4.香料塔(Krautturm),又叫粉塔(Pulverturm)(左图)因在塔的底层有研究香料草药的场所而得名。塔身原高28米,1610年扩建至42.5米。塔楼在1693年普法茨继承权战争中被法国士兵所炸毁。现存塔楼高33米。
5.医药塔(Apothekerturm) 该塔其实得名于希腊文(apotheca,储藏的意思),所以有称为储放塔(Lagerraum)。该塔与医药完全无关。药品均存放于城堡的另外一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德国医学博物馆。医药塔位于城堡东侧125米城墙正当中的位置,最初的作用也是守卫城堡。1600年该塔经过加盖和扩建,部分作为居住使用。
6.钟塔(Glockenturm)右图左侧 由于钟塔的附近有武器库的存在,所以那里是相当安全的,因此钟塔的上部也供人居住。钟塔位于城堡的东北角。1764年6月25日的雷击引起的大火,烧毁了东北角除了外围围墙外的所有建筑。现在能看到的就是火后的废墟。
D:其他
1. 医药博物馆 医学博物馆于1938年在慕尼黑开馆,当时的藏品多为海因里奇博士的私人搜藏。博物馆建筑在二战时,1943年,被严重摧毁,好在馆藏已实现搬空。二战后,馆藏被转运至班贝格。后因存放空间狭小的问题,德国医药博物馆于1957年正式迁入海德堡城堡内。藏品被分别存放于城堡,奥特海因里希楼,路德维希楼以及医药塔内的11个房间。 馆藏包括了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德国彼得迈耶尔时期(1815‐1848),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制药工具,药房,草药香料。以及17到19世纪的各种玻璃器皿,瓷器,淘气等。
2.Altan 这个词是阿拉伯语Al(朱红色)和Tan(黎明)的合体。也就是现在的观光平台,从那里可以眺望内卡河和海德堡的老城及哲学家之路。
3.骑士脚印 关于这个脚印,目前有两种说法 第一:根据威廉西蒙在 老海德堡 一书的叙述,当时正在举行宫廷宴会,突然宴会厅失火。所有人(除了一个骑士)都夺路而逃。而这位骑士大人不相信楼梯,走廊可以给他带来安全。等他发现,不走不行的时候,所有的出路已被火封锁,所有的呼救已无人能听见。最后,勇敢的骑士选择了跳窗。于是乎,笨重的靴子在外面的平台上砸了一个深深的坑 第二:根据一无良导游的说法,跳窗的行为是一致的。但是导致跳窗的原因不是火灾,而是倒霉的骑士被人捉奸在床。 不管怎么说吧,有兴趣可以用自己脚丫子去比对一下这个又倒霉又勇敢的骑士的脚印。
——2014.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