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爱在圣地——儿子的以色列旅行日记(马萨达国家公园)

$
0
0

爱在圣地——儿子的以色列旅行日记(马萨达国家公园)

第七天:马萨达国家公园......




    死海南麓,一座平顶山体在犹地亚沙漠中高高耸起,山顶上建立着古犹太王国最后的堡垒——马萨达(Masada),马萨达在希伯莱语中意为“碉堡”,悬崖绝壁,拔地而起,如同苍天创造在死海一侧的神秘石雕。平视为矩型,俯视为菱型。顶部刀削斧砍一般地平。山顶阵地长600米,最宽处168米。这里曾是西律王的奢华行宫,也是罗马大军洗劫耶路撒冷后犹太人最后的避难所。马萨达联合国世界遗产之一。通向马萨达的自然道路都极为险峻,最主要的是东侧的“蛇行路”(SnakePath)。

    2000多年前,犹太国王希律为求一旦战争爆发时能自保,选中了距离耶路撒冷以南64公里、位于沙漠中央一座300米的高山,并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天堑里修筑了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马萨达城堡。这座城堡的设计吸收了当时流行的希腊风格,在外围筑起了1500米长的双层高墙,上面建有38个10米高的碉堡。希律王还命人盖起了一排排巨大的仓库,储备了充足的粮食和武器,还兴建了水利工程,在城堡中央建成了12个蓄水池,每个容量高达4000立方米,以备城中人民使用。为了满足贵族的享乐,在这个城堡内还有古罗马浴池和蒸气室、储水库、剧场、拜占庭时代的基督教堂等。

    马萨达之所以举世闻名,并不仅仅因为这是一座建立在山上的城堡,有着悠久的历史、险要的地形、曾经奢华的宫殿,更重要的是马萨达精神,犹太人用大无畏的精神写下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感人故事。血写的历史,没有人会忘记。重新复国的犹太人,在入伍时,都会来到马萨达,重温历史,许下誓言“Masada Shall Never Fall Again!”。



 
    马萨达国家公园位于犹地亚沙漠东部的死海附近,既有秀丽的景色又有很多文化历史名胜,是以色列最受欢迎的景点,吸引了很多学者、考古学家和游客前来参观。马萨达是犹太国王第二圣殿末期,犹太人抵抗罗马人统治的最后堡垒。遗址位于死海边一座岩山上,由于地势落差极大,达到几十层楼高,所以无论从山脚仰望还是从山顶俯视,都极为震撼。这座宏伟的古建筑曾是希律王的宫殿,当年曾有无数犹太反叛者被围困于此,并最后选择自杀。

    马萨达是犹太人的圣地,是一个地势险峻的天然堡垒,它位于犹地亚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北距EnGedi约25公里。其东侧悬崖高约450米,从山顶直下死海之滨;西侧悬崖高约100米。山顶平整,呈便菱形,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周围城墙长约1400米。马萨达是古代以色列王国的象征。公元73年,在罗马军队的围攻下,该城池遭到严重摧毁,它是犹太人爱国者在这片土地上陷落的最后一个据点。马萨达是由朱迪亚王国的希律王(公元前37年到公元前4年在位)修建的宫殿群,带有典型的早期罗马帝国的古典建筑风格。马萨达城堡外围的营地、堡垒以及进攻坡道保存至今,它们完整地再现了罗马人在著名的“罗马围攻”中的攻城工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12月将以色列马萨达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马萨达是以色列古代犹太国的象征,公元1世纪晚期被突然彻底摧毁,犹太人就此散居在世界各地;马萨达的希律王宫殿是早期罗马帝国奢华宫殿建筑的代表,至今保存完好;当初犹太人借助希律王宫和周围的帐篷、防御工事成功的抵御了迄今时间最长的、著名的“罗马围攻”;躲避在马萨达古堡希律王宫的犹太难民在城池被攻破前全部集体自杀的悲剧事件不仅仅描述了犹太人的历史,更是人类自古以来寻求自由、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的历史写照。 

    耶路撒冷第二圣殿时期(公元前536年—公元70年),犹太人反抗罗马人侵略的最后战役就发生在马萨达。近千名犹太男女占领了死海附近的马萨达希律王山顶宫殿并构筑防御工事。他们在这里坚守了3年,最后900多名马萨达居民集体自杀,并烧毁宫殿和房屋。今天,马萨达古城仍然是每年犹太成年礼仪和新军誓师大典的举行之地。“永不陷落的马萨达精神”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瑰宝。





    早期历史“马萨达”(Masada)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希腊文手抄本中,可能是亚拉姆语中“堡垒”的意思。关于它的历史,主要的了解途径是弗拉维斯·约瑟夫(Flavious Josephus)的记载。据约瑟夫《犹太战记》记载,马萨达最初由Jonathan所建,但史学家们对于这个Jonathan究竟是何许人并无一致意见,有人认为他是犹大·马卡比的兄弟(公元前2世纪中期),有人则认为他是亚历山大·亚纳伊(公元前103-76)。不过好像约瑟夫本人对这个问题也搞不太清楚,他在《犹太战记》的另一章节中,又说马萨达是“古代的国王们”所建。公元前40年,希律王为躲避帕提亚人扶植的国王Mattathias Antigonus,曾从耶路撒冷逃到马萨达避难。之后,从公元前37年到公元前31年,希律王在马萨达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并把它作为紧急情况下的避难所。——希律王面临的威胁一方面来自桀骜不逊的犹太人,一方面则来自南边虎视眈眈的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有记载表明,希律王死后,从公元6年到公元66年,曾有罗马军团在此驻扎。

    犹太起义:公元66-70年爆发了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起义。起义之初,Menahem Ben Jair率领“狂热者”夺取了马萨达。70年,耶路撒冷包括第二圣殿被罗马人摧毁,Menachem也已在耶路撒冷被杀。他的外甥Eleazar侥幸逃出耶路撒冷,在马萨达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此后,被罗马追捕的犹太人陆续来到这里,马萨达成为起义的最后据点。72年,罗马总督Flavious Silva率领罗马第十军团包围了马萨达,并开始在西侧修筑高台。在围困2-3个月后(对于具体围城时间,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公元73年,罗马军队完成筑城,并用攻城槌攻破马萨达的城墙,但他们看到的仅是约960具尸体、烧毁的建筑和保存完好的粮仓。约瑟夫没有记载罗马围城期间,犹太人曾发动过任何进攻,这一点颇令人费解。在马萨达即将被攻破之时,Eleazar对全体犹太人发表演讲,强调绝不能屈从罗马人的奴役,而宁可作为自由的人民死去。他最终说服了大家选择自杀。据约瑟夫说,最后仅有两个大人和五个小孩躲在一处蓄水池里得以幸免,他也因此得知了罗马破城前发生的故事。现代的考古发现对自杀的故事提出了怀疑,有人认为这是约瑟夫在刻意编造犹太人的英雄事迹。因为虽然他后来投靠罗马人,但作为曾参加起义的犹太人,他内心深处仍怀有作为犹太人的自豪。

    考古发现:1838年,美国考古学家Robinson和Smith首先确认了这一地点就是历史上的马萨达——当时阿拉伯人叫它al-Sabba。1848年,来自美国、英国的考古学家开始在此进行发掘。但主要的发掘工作是在1963年-1965年间完成的,负责人是以色列的著名将军兼著名考古学家Yigol Yadin。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马萨达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特色精神:犹太民族历史事件演化而来的专门概念,意指向往自由的品格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马萨达又译马塞达,是罗马统治时代巴勒斯坦一要塞名,靠近死海东南岸,建于呈船形的山顶上,高出死海海面434米。公元66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首次掀起反对罗马残酷统治的起义,罗马皇帝尼禄派兵镇压,因尼禄猝死而中断进兵。70年春,新登皇位的维斯帕先继续派重兵进军耶路撒冷,很快攻占了耶路撒冷周围的据点。被围困在城中的起义将士坚守耶路撒冷,终因寡不敌众于70年8月被罗马军攻入城中,无数犹太人惨遭屠杀。义军残部撤退到马萨达要塞,顽强抵抗罗马军的围攻,坚持2年多时间,也曾给敌人以重创。最后决定在公元73年4月15日犹太教逾越节日集体殉难。殉难前起义领导人发表演说:“我们是最先起来反抗罗马,也是最后停止抗争的人。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我们是自由人,不论敌人多么希望我们做活俘虏,但他们没有办法阻止我们。遗憾的是我们没能打败他们,但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与所爱的人一起去死。让我们的妻子没有受到蹂躏而死,孩子没有做过奴隶而死吧!……我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为奴隶而生!”这次殉难总计960人。
    1963~1965年考古学家对整个山头进行发掘,结果与史料的叙述完全一致。殿堂、库藏、防御工事和罗马军营、进攻工事一应俱全。马萨达要塞已成为旅游圣地,也是犹太民族进行传统教育的场所。在这一史实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马萨达精神成为犹太民族英雄主义和自由品格的概括。


    社会评价:马萨达是一个地势险峻的天然堡垒,它威严肃穆地矗立在犹地亚沙漠中,俯瞰着死海。马萨达是古代以色列王国的象征:公元73年,在罗马军队的围攻下,该城池遭到严重摧毁,它是犹太人爱国者在这片土地上陷落的最后一个据点。马萨达是由朱迪亚王国的希律王(公元前37年到公元前4年在位)修建的宫殿群,带有典型的早期罗马帝国的古典建筑风格。当初犹太人借助希律王宫和周围的帐篷、防御工事成功的抵御了迄今时间最长的、著名的“罗马围攻”。


    所起作用:
使马萨达扬名的并不是在高山上建一座城堡,而是犹太人以坚毅与勇气写成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惨烈历史。马萨达是2000年前的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陷落的最后一个城堡。公元70年,罗马人占领了耶路撒冷,对犹太人大肆杀戮,幸存下来的犹太人纷纷携带家眷,投奔马萨达。
    当年希律王修建的马萨达,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库里有满仓满檩的粮食;天上的降水被城堡里精密的渠道收集起来,后备充足。尽管是最后的孤城,但没有什么能够动摇犹太人勇敢的心。
    罗马人围攻了整整三年,毫无办法之后选择了最笨的方法。在山旁堆一座与山同高、巨大无比的土堆,再堆一个巨大的斜坡到城堡的围墙下。罗马人最后醒悟过来,重兵切断水源,才使坚守三年的要塞被攻陷。
    城将破的前夕,马萨达全城的男女老少967人,为避免落入敌手,全体自杀了。他们推出十名勇士作为自杀的执行者,所有人紧抱妻儿,躺在地上,自愿接受亲密战友的一剑刺喉。留一名勇士处死其他杀手,最后自尽,这样只有最后的死者违背了犹太教义。罗马人经过三年殚精竭虑而拓道攻下的,不过是一座死城和960具死骸。从此,犹太人的足迹从迦南之地上消失,他们以这样的惨烈上演了自己的最后一幕。

    布局结构:希律王山顶宫殿如今唯余断壁残垣,但凭借想象,我们依然能构筑出当年的奢华与坚固。宽大的屋舍,巨大的粮仓。土耳其浴室中,当年精美的装饰仍有残迹,烧火加热的痕迹也宛然。坍倒的地方,人们也只是将原来的模样复原,并不修复成所谓的旅游景点。被黄沙淹没的三分之二城堡都被发掘出来:拱门、望塔、浴场,装饰着马赛克的宫殿,还有畅荡无阻,铜笛一般锐利干爽的风。

    马萨达古堡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伊果亚丁(Yigal Yadin)于1963年至1965年期间,带领考古队陆续挖掘出来的。古堡内遗迹有犹太希律王宫殿城堡,也有古罗马浴池和蒸气室、储水库、墓碑、剧场、拜占庭时代基督教堂,以及犹太教徒祈祷经典残卷等,颇富宗教、建筑艺术之考古价值。

    马萨达古堡建筑技术颇为困难,三层防卫堡垒,既隐匿安全、又可监视堡下动静。旷野干旱地形、供水系统工程更是艰巨。希律王时代,于西面山脚下河谷建造水库,以疏导泛滥洪水,再引水导至挖凿在峭壁上的12个洞穴,然后以吊桶和牲口运水至山顶巨大贮水槽内,堡中罗马蒸气室和浴池水源得以不绝,工程之浩大难以想象。

    公元73年4月15日,死海之滨马萨达要塞,与上万罗马大军抗战到最后的960个犹太民族起义者决定集体自杀。殉难前夕,起义领袖爱力阿沙尔说:‘我们是最先起来反抗罗马,也是最后失去这个抗争的人。感谢上帝给了这个机会,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是自由人!明天拂晓,抵抗将终止,不论敌人多么希望我们做活的俘虏,都无法阻止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与所爱的人一起死亡,可惜的只是不能打败敌人!让我们的妻子没有受到蹂躏而死,我们的孩子没有做过奴隶而死吧!把所有的财物连同整个城堡一起烧毁。但是不要烧掉粮食,让它告诉敌人:我们之死不是因为缺粮,而是自始至终,我们宁可为自由而死,不为奴隶而生!’后来,以色列军队的新兵都要到那城堡进行入伍宣誓,誓言中有一句:‘马萨达再也不会被攻陷。’

    马萨达城堡是2000多年前犹太人在罗马人的进攻下坚守最后的一座壁垒,当着最后的自由之地也无法保有时,城堡中的967名犹太人选择了集体自杀。马萨达之后,犹太遗民开始了在世界各地长达19个世纪的流浪。



    走出展览馆,乘索道直上山顶......





































    走在这片高地上你会发现这里基本上全都是废墟,很多地方都是乱石,而如果不对这个要塞进行部分翻修的话,怕是这里已经完全没有可以看的东西了。 









    看到墙上的黑线了吗?为了区分原始废墟和重建部分,很多建筑上都有一条粗黑线,但其实也很难看出废墟和重新建造部分的区别,整个Masada的保护还是非常好的。






    重建一些建筑之后这里还有瞭望塔、兵营、一小部分民房、王室的储藏间等比较能代表当时居民生活的建筑。虽然城中的居民宁死不屈服于围攻的罗马人,但是在当时,王室里面非常时兴使用罗马风格的马赛克砖来装修房间,所以少数房屋里面还能看到遗留下来的马赛克砖拼成的图案,这也许是为数不多的当时留下来的物证了…… 





    马萨达城堡模型













    储藏粮食的储藏室......



































 


    从马萨达上俯瞰当年罗曼军团驻扎地......
 

    遗迹为当年山脚下罗曼军团的军营,小路为罗曼人铺的通道......


    其实这里虽然相对不如那么险要的西面,但按照2000年前的技术条件,仍然是相当险峻的。铺设这条通道一定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算是罗曼人的杰作吧。不过据说这条通道的建设实际上是罗曼人使用了犹太劳工铺设的。


 











 

























    虽然希律王的寝宫我们无法一探究竟,但另有一处他的浴室可以让我们猎奇一下。说是浴室其实是个桑拿房,房间的地板下面由一个一个石桩支撑起来,并留有一些缝隙让热空气从底下飘上来。屋顶有个孔用于释放这些热空气。如果想蒸湿的桑拿,在这个房间的墙壁上喷满水就可以了,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另外在桑拿房旁边的更衣室里也可以找到马赛克砖的图案,这些砖现在都被围了起来。因为高出周围好几百米,马萨达要塞上面有不少可以用来远眺的观景平台,不论是东边的死海或者更远处的约旦地界,或者西侧的戈壁滩都看得一清二楚,怪不得希律王会选择这里当做他的一个宫殿呢。

















 




















 













    那么马萨达对于数量优于自己的敌军是如何在山顶上坚持了数年之久呢?

    问题1 食物:首先在犹太部队登上马萨达的时候他们就储备了大量的食物在城堡中。山顶上他们同时也在种粮食。另外妇女在城堡中饲养鸽子,作为肉食的来源。同时鸽子的粪便作为耕种的肥料。

    问题2 水源:作为高山生存之道,水源问题的解决可以说是马萨达的一个奇迹了。马萨达的建造者早就意识到了高山生存下水源问题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建设了这样一个取水系统:在山上修建水槽,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顺水槽流入特定的区域。这些区域布满了蓄水池,总共的容积大约达到了40000立方米。这些蓄水池分布在离山顶不远的地方。马萨达上的犹太部队用牲口把下面的水源送上山。在山顶上有两个蓄水池,目测大约够用个把月的。根据解说,马萨达的水不仅用来生存,还用来酿酒,洗澡,游泳池水等。

    问题3 石材:相对于取水系统,石材的取得就简单很多。马萨达里本身就有采石场。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场所,比如指挥官的住所,作战指挥部,犹太民族祈祷室......

    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让我们来看一下当年罗曼人是怎么攻破马萨达的:首先罗曼人选择了相对不那么险要的悬崖西面花了一年的时间建造了一条通往马萨达顶端的通道(图右),最后,当一切水到渠成,罗曼人在通道上又建设了进攻塔(图中),这使得马萨达的犹太部队觉得他们将失去最后的领地图左为马萨达里的犹太守军)。

    马萨达全景图(来源:互联网)






























——2014.2.9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