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4厦门自由行——厦门·胡里山炮台

$
0
0

厦门·胡里山炮台


    来厦门之前并没有怎么了解胡里山炮台,因为这是必游之地,所以决定来到之后再详细了解。

    厦门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岛东南海岬突出部,毗邻厦门大学园区,三面环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景区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4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风格,又有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神韵,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景区是厦门旅游城市的名片和窗口,是厦门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是一座海岸炮台,原用来防御外来侵略的,炮台于1894年三月初八动工,1896年十一月初八竣工,历时二年九个月,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要由炮台、兵营、弹药库组成。厦门二十名景中称“胡里炮王”因为炮台现存放着一座世界最大的古海岸大炮。

    胡里山炮台地理位置独特,东面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南与漳州临海,西与鼓浪屿遥相辉映,北面是繁华市区距高崎机场仅需二十分钟,距轮渡码头仅需十分钟,距火车站仅需十五分钟,交通十分便捷。

  很有特点的售票处。

    这条石径是1984年5月胡里山炮台辟为旅游景点时,为完善旅游设施时铺设的,以前只是一条跑马土道。道路两旁的古榕、相思树与炮台同龄,组成炮台的第一景“百米榕径”。



    清朝政府后期建设胡里山炮台的原因:因为胡里山地势非常险要,与对岸的屿仔尾共同扼守着厦门港的出入航道,素有“八闽门户,南天锁钥”之称,寓意谁占领了炮台,谁就取得了开启“八闽门户”的钥匙。

    从《光绪皇帝御览舆图册》中的《厦门地形图》、《厦门附近地形图》得知,光绪年间,厦门港两侧水道共有8座炮台。其中厦门一侧,筑有白石炮台、曾厝安炮台、胡里山炮台、鸟空园炮台、磐石炮台、武口炮台等6座海岸炮台;龙海一侧有屿仔尾炮台、龙角尾炮台。英国侵略者称之为“长列炮台”。

  1841年8月25日,英国炮舰进攻厦门,厦门港长列炮台的守军一齐发炮轰击敌人,打得英军狼狈不堪。但岸炮只能直射一个方向,不能旋转多角度放炮。英军窥得此缺陷后,绕过射击方向,突破了防线,从身后袭击清军。守军走下炮台,拣起石块与英军展开肉博战,进行坚决的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厦门从此陷落。

    这是整个炮台的示意图。







    胡里山炮台的两尊克虏伯大炮(现仅存一尊)是德国克虏伯兵工厂1893年生产,每尊炮价约白银八万两,克虏伯大炮口径为28生(即280毫米),大炮全炮重量为87吨,膛线84条,炮长13.9米,射程19760米。两尊280毫米口径、射角为360度的克虏伯大炮威力巨大,在当时不仅是战略性炮台,更是主炮台、指挥台。克虏伯大炮曾在抗日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克虏伯大炮击沉日军“箬竹”型13号舰,首开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辉煌战绩。二〇〇〇年八月,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以“现存于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19世纪海岸炮”进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名录。胡里山炮台珍藏的克虏伯大炮是稀世的珍贵文物,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胡里山炮台地理位置重要,东距白石头炮台4500米左右,向东可支援白石头炮台,提前将敌舰拦阻在厦门水道之外;正(南)面和对岸的屿仔尾炮台隔海相对,互为犄角,炮火交叉可封锁阻击厦门航道之敌舰;向西可追击进入厦门港的敌舰,同时可协助相距5000米左右的磐石炮台,守住厦门港;向北可支援陆军阵营等。胡里山炮台还配备了当时最优的装备,特别是两尊280毫米口径,射角为360度的克虏伯大炮,威力巨大,成为战略性炮台,是主炮台、指挥台,是厦门要塞的“天南锁钥”。在民国初年,海军四打胡里山炮台中突显出它在海岸战争中的优势。特别是在1937年的抗日保卫战中,击沉日军“箬竹”型13号舰。首开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辉煌战绩。

    厦门港炮台建成后,由于布局合理,火力强大,外国人称之为“厦门要塞”,而胡里山炮台的竣工,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处于厦门港航道的突出部,各种装备最优而成为厦门要塞的“天南锁钥”。

    光绪圣旨

    厦门胡里山炮台景区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月初八,竣工于1896年十一月初八,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炮台用花岗石条建造,并以乌樟树汁和石炭、糯米拌泥沙夯筑而成坚固异常。整个建筑糅合欧洲半地堡式和中国明清时期防御阵地的结构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防御体系。用优质花岗岩筑成的城门、城墙、城楼、护城壕、清兵营房和炮台等保留完整,是研究我国海防军事史、洋务运动史和兵工构筑技术的珍贵史迹。


    到处都是游人,想要照一张没人的照片比登天还难。于是只好让老公成为道具,其实我真正想要照的只是这两门大炮而已......

    山炮台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了克虏伯大炮和红夷火炮操演两个核心品牌,“迎客仪式”表演、“牵手柜台”项目、高仿真机器人硅像馆、4D影院、幻影成像剧场、击沉日舰史料馆、光绪朝朱批奏折、独木成林等三十余个配套项目。这些融新、奇、特、的平面、立体、静态和动态的文化旅游产品彻底改变了胡里山炮台景区曾经只有一门大炮的历史,丰富了景区产品结构和文化内涵,提升了景区旅游档次,使胡里山炮台成为一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景点,每年接待中外游客突破一百七十万人次,成为了厦门旅游城市的名片和窗口,是一个集观光游览、历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主体性景区。

    胡里山炮台由于地理位置重要,炮台规模较大,设备完整良好,成为中心炮台、指挥台,外国人称它为"厦门要塞"。现在将能查到的各炮台的配备向各位介绍一下:胡里山炮台 28生大炮2门,15生护炮2门,双轮小钢炮12门。 磐石炮台 21生大炮2门。 白石头炮台 18生大炮1门。

  屿仔尾炮台 18生大炮1门。

  以上大炮均为克虏伯兵工厂生产,其余炮台配备自制铁炮。

  从厦门港古炮台及其大炮之多、之大、之精、之坚,可证明厦门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说它是"八闽门户,南天锁钥",毫不夸张。厦门港古炮台遗址,是研究我国近代史、军事史、海防史、洋务运动史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乡土教材。























    炮台内还有沙盘展示(厦门岛沿海及龙海沿海炮台分布)、微型石壁炮台英军“坚船利炮”演示区、击沉日舰史料馆、红夷火炮炮群、铁模铁炮、回旋炮、克虏伯小炮、炮车互动区、六角炮、“审度地势”和“凿平山石”雕塑群、独木成林、百米榕道、青龙旗杆山顶了望台、光绪朝朱批奏折、暗道、厦门要塞与德国克虏伯图片展、考工石互动区、药裹模型、推、擦炮辅具模型等30余个配套项目。















    站在城墙上,史见整座城堡被古榕、相思树和绿草掩覆着,外有护城河,内有巡逻道,城墙上下互通,战壕内外相接,城中有城,门内有门。南半部炮台兵营区,从"震"、"奋武"两门进出。正对两门,有一幅巨型辉绿岩浮雕,再现当年炮台建造、巨炮安装的宏伟历史场面。东城门到"震威"门之间,有两株古榕从石壁间破隙而出,盘根错节,凌空而上,俨然是"榕根浮雕"。正对东城门的瀑布叠泉,与波涛海浪应和,在雄浑中增加几分妩媚。

  北半部是炮台园林,绿地、小品、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柱点缀其间。西侧,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一首七绝:渡海寻山意若何,登山观海兴尤多。振衣独立秋无际,万里沧溟静不波。

  这首诗的作者丁一中,号少鹤山人,江苏省丹阳人,1567年任泉州府同知,撰书镌刻此诗的年代为明隆庆6年(公元1572年)秋9月6日(丁一中在鼓浪屿日光岩巨石上镌刻"鼓浪洞天"为公元1573年,即晚了1年)。可见,胡里山在作为军事要塞的同时,又是一个登山观海、寻芳探胜的大好去处,古人早就发现并重视它的价值。



    这里有两个大门,大门上写着“奋武”、“震威”,在两门对面是由福建工艺美校蔡志强先生创作的大型《民族魂》壁雕,表现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万里海防,从“刀枪入库”到奋武震威,抗击侵略者,气势恢宏、立意明晰,是一幅很好的佳作。

    兵营区硅像馆:为了生动再现胡里山炮台作为要塞炮台指挥总台的辉煌历史,突显官厅作为作战指挥中心的地位,在演武厅(官厅)一楼通过中心人物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利用高仿真(硅胶)机器人,真实再现1896年清朝胡里山炮台官兵指挥作战及生活场景。

  1、正厅(即作战指挥室),以沙盘方式展示厦门八大炮台特别是胡里山炮台的重要战略性地理位置,沙盘由清代厦门全图、厦门地形图、厦门附近地形图及海图等相关历史资料(主要是地图)拼接,缩放比例为1:2000000,采取技术手段为“光电”技术。沙盘展示的主要内容:厦门岛东南沿海有白石头炮台、曾厝垵炮台、胡里山炮台、鸟坑园炮台、磐石炮台和武口炮台;龙海一侧有屿仔尾炮台和龙角尾炮台。八座炮台从1874年到1894年相继建成,在大大小小的海战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其中胡里山炮台修筑时间最长。胡里山炮台自清同治13年(1874年)清政府开始建造新式炮台,由于经费问题,炮台的修筑和大炮的购置一波二折,历尽艰难。在三任闽浙总督卞宝第、谭钟麟和边宝泉的共同努力下,从同治十三年(1874年)开始“议办”,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筹办”、“展办”、“延办”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兴工”以及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竣工”,经过了二十二年,终于“凑集成数”,筑成炮台。军事挂图、“震威”、“奋武”字幅出自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手笔,浓墨重彩地烘托出他们的鸿鹄之志、浩然之气,给人强烈的震撼力和感召力。

  2、议事厅(硅像的主要陈列场所):主位为督建胡里山炮台的重要历史人物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依照他本人的画像,通过高仿真的硅胶塑造技术,还原出了一个“再生”的清朝水师提督,鲜活的展现出当时杨岐珍来台听汇报、查敌情、布置指挥的议事场景。仿古桌椅、八仙案几造型粗犷,通过他们的眼神和对话,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氛围。副位为时任四大炮台台长,其中左手第一位为时任胡里山炮台台长纪升。

  3、台长室:驻台首领查阅战报、修憩的场所,摆放简单生活用品,“山还水活”字幅为杨岐珍亲笔提字的复制品。

  4、接待室:将领小聚、接待来台传达战报将士和访客的地方,设置必备生活用品及工具,“墨梅图”为彭楚汉原作的仿制品。彭楚汉是筹建胡里山炮台的重要历史人物,籍着这支梅花,或许守台官兵和将领在作战间隙总是能想起家乡的后院吧。

  5、勤务室:传令士兵和首领随侍人员生活工作的地方,生活用具造型简洁,摆放必备武器,整体感受有序、洗练,呈现严谨、质朴、硬朗的战地作风。



    高仿真机器人硅像馆:为了生动再现胡里山炮台作为要塞炮台指挥总台的辉煌历史,突显官厅作为作战指挥中心的地位,在演武厅(官厅)一楼通过中心人物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利用高仿真(硅胶)机器人,“还原”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在炮台建成时视察炮台的情景,真实再现1896年胡里山炮台官兵指挥作战及生活场景。

    近照发现了什么?这三个人里可有一个是活人呢!他站起来,结果吓坏了一屋人......嘻嘻!

    就是这位!!!







    鉴于胡里山炮台被毁,同治13年(公元1874年),清政府考虑选址建造新炮台。后来,几任闽浙总督在其给皇帝的奏折中,都提到要在厦门建造新炮台。如光绪11年(1885年)6月闽浙总督杨易浚就在一分奏折中说:"闻厦门炮亦无多,当与巡抚提督诸臣商酌,次第办理"。

  清光绪14年(公元1888年)9月1日,闽浙总督卞宝第启奏皇帝,建议在福建建造新式炮台,购买克虏伯大炮,当时着重在闽江口及厦门港。光绪皇帝依准,这是洋务运动的组成部分。第二年,卞宝第着手筹办。他一方面委托皋司(即按察使)奎俊与德商上海信义洋行谈判购买大炮事宜。

  不久,卞宝第死于任上,胡里山炮台的建造和购炮便无下文,主要原因是缺乏经费。据当年估计,建造炮台、购买大炮,共需要30万两以上的大银。那时,兵饷积欠累累,京饷不能周转,福建银根很紧。于是,继任的闽浙总督谭钟麟决定停购大炮。没料到,因此引起了轩然大波。德国商人害怕利益受损,竟怂恿德国使臣向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当于外交部兼外贸部)施加压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则以“合同已立,未便更张"为理由,责成谭钟麟 "妥筹办理"。谭钟麟与同僚商量,请求清廷参照山东的做法,截留新海防捐税来补充购买大炮不足的资金。获得皇帝批准后,便改"停购"为"展办"。展办了2年,至光绪19年(公元1893年)5月,已有资金加上所截留的捐税还是不够买炮。于是,他一方面请清廷将新海防捐捐展延一年;一方面会同兴泉永道,发动厦门地方绅商集捐。就是这样,资金还是不足,只好又向德商上海德华银行贷一部分款。正在此时,谭钟麟调任,他的继任人边宝泉依此照办,凑足经费。尽管购炮合同推迟了两三年才履行,但谭钟麟认为:凑足了购炮资金,购买了克虏伯大炮,对于加强海防有所帮助,而且也履行了合同,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清光绪19年(公元1893年)底,2门28生克虏伯大炮由洋轮运抵闽江口起顿船厂暂放,再造方舟,于光绪22年(公元1896年)转运厦门,由2艘军舰"琛航"、"靖远"号护航,由候补知县李麟瑞押运,监工张启正带着器具、工料和工匠到厦门,起驳上台、安置完妥。现在大炮炮筒尾部上端,清晰地刻着克虏伯兵工厂的徽标、厂名、编号、阴文"1893"及中文"左"、"右"、"后退"等字样,可见,这是专为中国生产的。

  边宝泉于光绪23年(公元1897年)3月台票8日,邀请福建水师提督杨歧珍、北洋水师教习沙尔(德国人)及经销商上海信义洋行行主罗先苞(德国人)等人,前来胡里山炮台联合验收,得出炮台及大炮完全合乎要求的的结论,当即将新安装的28生克虏伯大炮每门演放3发,炮弹落在大担海面,致远25-26里,炮台毫无损伤,确属工坚料实。边宝泉于这一年12月18日,向光绪摆皇帝作了一个总结性的汇报。

  2000年6月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处,给胡里山炮台管理处寄来了一份德国克虏伯公司历史档案馆保存的资料-《1871-1912年出售给中国的大炮统计表》,资料表明,胡里山炮台的2门28生大炮为1892年订货,1893年出厂,编号为L/40C/86和L/40C/87;来函还附有5名中国清朝军官于1890年在克虏伯公司学习操纵大炮的照片。

  中国厦门胡里山炮台吸取了西欧各国特别是德国建造炮台的经验和长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成了一座半地堡式、半城垣式的大型炮台。台面不用岩石、水泥,而采用厦门民间的"三合土",以防止敌方炮弹飞来,岩石、水泥被炸,成为杀伤的"弹片"。"三合土"即灰、沙、土拌以乌樟树汁、糯米浆、红糖、草纸巾,黏性极好,坚固无比,闽南称为"红糖三合土"。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炮台,既是欧洲款式,又保留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兵营内22间房那拱券式的屋顶,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建设者们还考察、比较了各国各厂生产的大炮,最后决定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大炮,以秘密方法炼制精钢,所有构件一律用全钢,并为后膛炮,炮门另用横闩。价格虽然贵了一点,但不易损坏,经久耐用。所以,他们决定采购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大炮。

  清光绪年间,胡里山炮台编制炮兵140名,由守备(相当于团长)率领,设管带(相当于台长)1 名,左、右旗官(即左、右炮长)各1名。清政府被推翻后,胡里山炮台由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革命政府所属的海军接管,民国3年(公元1914年)以后,炮兵编制为120名,由总带(上校)率领,设台长(少校)1人,左、右炮长各1人。

  1900年8月间,日军曾企图借口厦门的日本寺庙东本原寺被焚事件,突然派海军陆战队登陆海口,布岗设哨,妄图独占厦门。此举激起厦门人民的义愤,群起反对日军的侵略行径。消息传到胡里山炮台,官兵们立即脱下炮衣,掉转炮口,对准鼓浪屿的日本领事馆和海面上的日本军舰,并发出通牒:日军陆战队如果不立即撤兵回舰,就立刻开炮,把日本领事馆炸平,把日舰击沉。在其他国家驻厦领事馆官员的调停下,日军不得不于8月31日撤兵回舰,平息了这一事件。事后,厦门人民纷纷到胡里山炮台向官兵们表示慰问。

  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发动兵变,炮轰广州总统府,公开背叛孙中山。广州革命政府曾派代表到胡里山炮台动员官兵不要追随陈炯明,继续效忠革命政府。炮台官兵立即响应,宣布脱离陈炯明,支持孙中山。

  1923年4月孙中山先生派广州大元帅府参谋总长李烈钧乘"永丰"号军舰(后改名"中山"舰)来厦门,会晤驻军司令臧致平,商讨闽粤军务,并视察胡里山炮台,检阅炮兵作战演习。李烈钧对胡里山炮台装备之强及炮兵训练之精熟非常称赞,誉为全国第一;对炮台官兵效忠革命政府表示感谢和慰问。

  1923年,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任命臧致平为漳厦护军使。臧致平宣布对孙传芳(北洋军阀政府任命的福建督军)独立,并与浙江卢永祥联络,企图驱逐孙传芳出福建。北洋政府海军总司令杜锡圭命令练习舰队司令杨树庄率领"海容"、"应瑞"2艘巡洋舰和陆战队前来攻打厦门。7月30日上午,胡里山炮台发炮迎击,有一发炮弹几乎击中"海容"号舰尾,2艘军舰慑于炮台火力,快速开往鼓浪屿后停泊,藉公共租界作为屏障。2天后(8月1日),2艘乘微雾之夜,悄悄离开厦门海域。

  1924年4月,臧致平撤兵离离厦,准备与杨化昭合兵,取道漳州、龙岩、长汀进入江西。胡里山炮台发炮射击与之对立的屿仔尾守军王献臣军队,掩护臧致平部队乘帆船顺利渡海。

  1928年5月,奉系军阀渤海舰队司令温树德率领"海圻"、"海琛"、"肇和"3艘巡洋舰南下,想攻取厦门,以扩展奉系在南方的势力。因慑于胡里山炮台大炮的威力,不敢贸然进港,停泊在金门海面。5月12日深夜,"海圻"、"肇和"2艘突然驶近厦门港,胡里山炮台立即发炮阻击,磐石炮台和白石头炮台也接着发炮。双方炮战1小时,2舰不敢前进。第二天,这支舰队就掉头北上了。

  1937年10月,侵华日军派舰队在飞机的掩护下进攻厦门,遭到胡里山炮台的猛烈还击,打中日舰一艘。日军进攻失败,拖着受伤的军舰离去。在这次战斗中,炮台受到日机轰炸,当场牺牲5人,受伤12人。为安全起见,炮台官兵就用嵩屿铁路遗弃的铁轨拌以水泥,给炮座加了围墙和顶盖。

  1938年5月,日军再次进攻厦门。这次不敢从南部正面进攻,改从东北部的何厝、泥金、五通一带偷袭登陆,攻下厦门岛。当时,厦门-集美海峡被日军封锁,国民党守军逃无退路,一部分败兵躲进胡里山炮台,凭借克虏伯大炮及坚固的工事进行抵抗,日军久攻不下。后来,国民党政府只好求救于各国驻厦领事馆协助,最后由英、美两国派舰船把胡里山炮台的守军运走,炮台就陷落敌手。日军占领炮台之后,保留2门主炮,把护炮拆毁搬走,又在后山修筑了一个榴弹炮台,炮口对着厦门市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海军又重新接管胡里山炮台。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胡里山炮台。当时,2门克虏伯大炮完好无损,炮台内存有各种炮弹100多发。西炮的炮筒上还刻着:"昭和25年大日本皇军松本连队占领全厦要塞"字样。解放军战士见了,将这些字刮掉,重新刻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阳部队于1949年10月17日解放厦门纪念"的字样。

  1952年以后,胡里山炮台由陆军移防给海军岸炮部队驻守;1958年以后,海军岸炮部队撤走,由陆军接防。驻军先后在炮台前沿加修了"三合土"的掩体工事,至今尚基本完好。

  1957年间,厦门铁工厂(叉车石前身)建石初期,缺乏原材料,经厦门造船厂介绍,以每斤8分钱的价格购买了两门克虏伯大炮,拆作原料。西炮拆完,准备再拆东炮时,消息传到市委、市政府,市委书记出面制止,东炮得以保存下来。西炮被拆解后,大部分另行加工,改造为机器部件。另尚余一段收缩筒,于1983年7月保存到厦门市博物馆。

  1958年西炮座曾设立广播站;1973年,西炮座顶端建了了望台。

  1984年5月23日,为了支持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旅游业,经过批准,驻军撤离炮台,交给厦门市旅游局开辟为旅游点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再现一期配套工程战坪区部分:

  1、历史看墙:通过影雕形式,以“历史告诉我们”为主题展示克虏伯大炮鲜为人知的历史史料及厦门抗英抗日保卫战的情景。

  2、克虏伯大炮炮弹展示区:模拟弹头、弹药分解展示。

  3、克虏伯大炮弹头赏析室(暗道内):图文并茂解析克虏伯大炮专用弹头(即开花爆破弹和穿甲爆破弹)的构造和功能。

  4、克虏伯大炮装配发射演示室:按军标通过多媒体三维演示方式展示克虏伯大炮11个组成部件装配及发射过程。
















    1841年英帝国主义发动鸦片战争,厦门海岸守军与侵略军展开了激烈的炮战。当年,东从黄厝、西至鸟空园沿海一线,筑有白石、胡里山、磐石等9座海岸炮台,英国人称它为“长列炮台”,当英军入侵时,守军一齐发炮轰击敌人,打得英军狼狈不堪,但岸炮只能直射一个方向,不能旋转多角度放炮,英军看出此缺陷后,绕过射击方向,在白石炮台附近登陆,突破防线,从身后射击清军,守军只好走下炮台,拣起石头与英军拼搏到底,终因力量悬殊,全部壮烈牺牲,厦门从此陷落,英国侵略军抢走了部分大炮,抢不走的就毁掉,有的推入海中,至今在这一带还能打捞到当年的土炮。


  鸦片战争后,厦门军民为巩固海防,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月初八开工,建造了现在的炮台,大家看,这就是我们所提到的胡里炮王,当年建成这个炮台后便安装了两门能360度旋转的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的大钢炮,当年这大炮每门的出厂价是八万两白银,从德国运至闽江口每门炮花了2万两白银,从闽江口再运至胡里山,两门炮一共用了1.5万两白银,这整个炮台的建设花费了8.7万两白银,算一算,这两门炮一共花费 30.2万两白银,每门炮的花费是15.1万两白银。大家看这大炮,他的长度是13.13米,重50吨,口径28厘米,射程1万6千米。这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古海岸炮,已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各位来宾大家看,原来这儿是有东西两座大炮的,但是现在呢,大家只能看见东炮了,为什么呢?在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这儿的西炮以八分钱一斤的价钱买给炼钢厂炼钢了,还好当时市委书记闻声急忙制止,东炮得以保留下。现在说起有点让人觉得心痛。

    炮的旁边有一个水池,这个水池是做什么用的呢?据说是因为这大炮每发一门后就要冷却三十分钟,而这个水池就是放其降温用的。大家再看,这儿的地板是不是有些与众不同,它是由漳树汁、糯米、石灰与砂料拌均夯成的,地质非常坚硬,在实战中不会崩起土块伤到人。


    炮台上最有名的是1893年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一门28生(280mm)克虏伯大炮,至今保存完好,有效射

程可达16000米(最远射程19760米)花了白银10万两才购得(含海运及保险费)。该炮曾在1937年的抗日保卫战中击沉日军“箬竹”型13号舰,首开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辉煌战绩。克虏伯大炮曾被鉴定为“世界现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并荣获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

   一、里山炮台数据
   1、动工时间:清光绪20年(公元1894年)3月初8日。2、竣工时间:清光绪22年(公元1896年)11月初8日,工期2年8个月。3、炮台规模:东西2个炮座,台面宽35丈8尺5寸。清制每尺0.32米合114.72米;台后阔22丈4尺,合71.68米。4、城堡面积:13000多平方米。5、附属设施:东西护炮炮座、暗道、护墙、城垛、战坪、弹药库、兵房军装房官厅、围墙、城门、石沟、山顶望厅、电井、海岸等。6、工料费:86950余两银(应为库平纹银,而非规银,下同;纹银:1.096规银,备考)。
   二、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大炮主要数据
   1、大炮炮管尾部阴刻编号:No:6 FRIED KRUPP。2、生产年代:28生主炮:为1893年(清光绪19年)生产
15生副炮:为1881年(清光绪7年)生产。3、大炮全炮重量:87123kg(不含缺损件)。4、大炮体积:大炮总长度为13.13米;高4.6米;宽5.29米。5、大炮口径:28生;即280毫米(15生即150毫米)6、大炮膛线:84条。7、大炮管长(毫米):11200。8、大炮炮身重:(含炮闩、瞄准仪等辅件)48110kg。9、弹药装量:71.0~75.2kg。10、炮轮轨道直径:7.36米。11、大炮方向射角:360度。12、大炮弹(丸)、(火)药装填角度:-4度。13、大炮高低射角:0度~30度。14、大炮射速:每分钟发射炮弹数量1~2发。15、大炮发射量:可连续发射上百发以上。16、大炮射程:7030-19760米(射击仰角在5度~30度)。17、两炮(28生)厂价:16万两白银有奇。18、海运及保险费(德国至闽江口):4万两白银(以厂价的25%计)。19、二次搬运费(闽江口至胡里山):15079两白银。20、现存炮弹:28生弹头28颗(其中14颗穿甲爆破弹,14颗开花爆破弹。)

 



    (一)事件背景:鸦片战争期间,厦门岛一度被英军攻陷,特别是1841年抗英保卫战以石壁炮台为代表的厦港要塞被英军摧毁,加强东南防务的问题,进一步引起政府的关注。
    (二)文化背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清末,洋务运动兴起,朝廷内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建立海军,购买洋枪洋炮,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
    (三)地理背景:厦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同时也是南北航线、东南亚航线重要的枢纽站。

    艰难创建史

    (一)卞宝第奉命“本省自行筹款购买”
    1841年的厦门抗英保卫战,以石壁炮台为代表的老式厦港要塞被英军摧毁。闽海国门,顿时洞开。1874年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清廷就拟在原处附近建造新型近代化的胡里山炮台,但“约需三十万两”白银。此事一波三折,历尽艰难,历经22年才得以建成。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9月11日,闽浙总督卞宝第启奏皇帝:“闽省为海疆重地,防务必须周密”,建议在闽江口及厦门口岸建造新式炮台,购置德国克虏伯大炮安放,光绪帝依准,但同时饬令卞宝第“本省自行筹款购买”等。
    接受任务后,卞宝第考虑到“炮价筹措匪易”决定裁撤南台、材浦等处两营兵勇,“所省薪粮以备购炮之用”。即便如此,资金缺口仍然巨大,卞宝第要求向海军衙门借款先期购炮,然后再用“省下勇粮陆续划还”,但因朝廷割地赔款,积弱难返,卞宝第借不到购炮银两。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卞宝第再次上书提出请求:“厦门与台澎联气,地居紧要,港宽水深,非他口可比应添配八百磅弹大炮二尊,六百磅弹者二尊,二十一生者六尊,方可无虞,计共炮十尊。刻下定购约需三十万两与洋人议定,限二十个月包运到厦,价做三年交清,若临事购买,即四五十万两尚不可得。”要求海军衙门将胡里山炮台筑台购炮一事列入拨款“在案”。但仍未获“天恩俯准”。
    在经费无着的情况下,光绪十六年(1890年)8月,卞宝第借为“福靖穹甲船购炮”之机,未经朝廷批准便与德商订立合同,“并购二十八生克虏伯大炮二尊”。这一先斩后奏的举动,实际上把朝廷“逼上了梁山”。
不久,卞宝第病重死于任上,他至死都借不到购炮银两,但却开了个好头。
    (二)谭钟麟为购炮“截留新海防捐输”
    光绪十七年(1891年),继任闽浙总督谭钟麟曾以“因勇饷积欠累累,京饷紧急不能周转”为由,拟停购克虏伯大炮。
    这一毁约的做法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洋商怂恿德国使臣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饶舌”施压。朝廷被迫责成谭钟麟遵守合同,妥筹办理。谭趁机奏请朝廷援照山东成案,截留新海防捐输,所得资金用于购炮筑台,光绪帝只好同意。于是,谭钟麟决定改“停购”为“展办”。
    谭钟麟随即会同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到厦门口岸,审度前任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已设定建立炮台的胡里山地形。
    光绪十九年(1893年),朝廷全面裁兵减薪,谭钟麟仍于6月16日坚持向光绪帝请求置办,“其厦门炮台购运巨炮,到时再行酌办……”
    同年7月18日,谭钟麟向朝廷要价:“所购二十八生炮二尊共需价、脚、保险等项厂价六十二万八千二十一马克二十五分约需银十六万有奇。”并注明因火炮巨大,离岸安装不易。因此,“起炮上岸需工费若干,察看地方情形再行商议”,为再次申请截留新海防捐输打下伏笔。
    是年十二月初八,谭钟麟再次上奏:“至光绪十九年五月,展办二年之限已满”,因为购炮款项仍然不足,请求“再展一年,庶可凑集成数”。其理由是新海防捐“闽省每岁所捐无多”,加之朝廷海军衙门还“将二万两新海防捐挪付购福靖铁甲船炮之用”,同时,还以厦门“地方乡绅念切桑梓情愿集捐”以及“购此钢炮,于海防有裨,并免失信洋人”等理由说服朝廷,光绪帝遂批准“再展一年”,实际上是“延办”。
    朝廷同意后,谭钟麟就一方面会同兴泉永道,发动厦门地方绅商集捐,另一方面向上海德华(德国)银行贷款,终于“凑集成数”。
    从“停办”、“展办”到“延办”,谭钟麟似乎比前任卞宝第更善于以退为进。
    (三)杨岐珍“命水师管带赖启明绘图”
    为建好新式炮台,清廷多次派人员到欧洲各国考察学习,曾任过驻德国公使的刘锡鸿在出洋考察过程后,给光绪帝的奏折中写道:“练兵筑台诸制实为欧罗巴一洲之冠”。
    在附单中,他详细地介绍了德国各种炮台的建筑技术和数据资料:“炮台方圆尖锐,顺因地势为之。兹方形以进,第欲其便于装匣,妙用初不缓此。总之,累土为冈,使敌炮不能摧,穴土藏。兵使敌炮不能中,炮位悬置高处,斯力足及远,无炮烟自蔽之虞;台外仅为护墙,斯敌抢台,可操还击必胜之券。斯的者实其要也。西洋炮台皆石为主,今则多以沙土合灰为之,盖石虽坚被炮则易碎,碎石飞掷伤人,反助敌炮之威,不如沙土能嵌炮子……故累土为冈,而凹其巅以安炮位,土冈至顶高二丈五尺,由外至内厚二丈,复为斜坡一丈以固其址,土冈至内至外一丈二尺,除向外八尺不挖空,留为累墙,其余一丈二尺均于贴地处穴之,以作兵房……”。
    根据考察报告,清廷采用德国陆军上尉汉纳根的设计方案,令杨歧珍督建胡里山炮台。杨歧珍“命水师管带赖启明绘图,厦门禾山工匠叶文进负责承造,委任钮承潘、张文治、罗鸣风为督造,委任林世春为总巡工”,并命“闽省防续添水陆勇丁修建炮台”等。在1894年三月初八正式动工兴建,充分利用闽南“三合土”(红糖、拌糯米浆和乌樟树汁夯实成)等建材之优点,历经二年零八个月的“凿平山石,开辟路径,坚筑台基”,“并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城垛、战坪、弹药库、兵房、军装房、官厅以及围墙城门石沟暨山顶望厅、电井、海岸等工”。
    1896年十一月初八,长期难产甚至险些胎死腹中的胡里山炮台终于竣工。

    重要历史事件

    (一)抗英保卫战(石壁之战):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一再侵犯厦门,时任闽浙总督的颜伯焘历时8个月、耗银200万两,以花岗岩代替沙袋,在厦门岛南岸构筑“当时中国最坚固的线式永久性炮兵工事”——石壁炮台。也就是胡里山炮台的前身。1841年4月,英军首战进攻厦门,颜伯焘带领清军藤牌兵虎兵亲赴石壁炮台应战,但在英军坚船利炮面前,清军毫无招架之力,不到二十分钟,石壁炮台失守。
    (二)“厦门事件”:1900年8月间,日军制造了火灾,并以东本愿寺被焚为借口,公然派兵登陆厦门,妄图独占厦门。消息传到胡里山炮台,守台官兵立即脱去炮衣,掉转炮口,对准鼓浪屿海面的日舰和日本领事馆。日军慑于大炮的威力,不得不于8月31日撤兵回舰。
    (三)中美海军第一次亲密接触定于厦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环球游历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在执行一项和平使命,访问日本、菲律宾和中国。
海军基地必须设防,关键是炮台。当时考虑到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炮力极大而极远,为中国各省炮台所无,实为今日至宝”,因此只要将军舰南移厦门港,就可在外国人面前展现中国海防之威武,因此,清政府将中美海军第一次和平交流的地点确定在厦门港。
    (四)首开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辉煌战绩:胡里山炮台及其它炮台开炮还击,克虏伯大炮以每分钟两炮的巨大威力,击沉日军“箬竹”型13号舰。
    (五)克虏伯西炮被拆:1957年间,厦门铁工厂建厂初期,缺乏原材料,经厦门造船厂介绍,以每斤8分钱的价格购买了两门克虏伯大炮,拆作原料。西炮拆完,准备再拆东炮时,消息传到市委、市政府,市委书记出面制止,东炮得以保存下来西炮被拆解后,大部分另行加工,改造为机器部件。另尚余一段收缩筒,于1983年7月保存到厦门市博物馆。
    (六)对台广播站成立: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在胡里山炮台正式成立。1958年10月6日,播音员陈斐斐首先直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





  我们现在往里走一些,站在这个古炮台上,遥望海天,一定会思绪联翩,这是“望归台”,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到,大担、二担岛离这儿的距离不过4000多米,但却不能往来,可谓是“长空有月照两岸,浩海无瞧宜三通”希望我们的台湾能够早日回归我们祖国的怀抱。







    “厦门港要塞与德国克虏伯”图片展:图片展充分展示出胡里山炮台与克虏伯家族的历史情缘。









    (三)历史再现一期配套工程后山区部分

  1、击沉日舰史料馆:用闽南影雕展示当年中日报纸有关击沉日本“箬竹”型军舰的史料陈列场馆,集中反映了胡里山炮台炮作为主炮在1937年厦门抗日保卫战中击沉入侵厦门的日舰的光荣历史,展现了中国人民“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智慧,成为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铁模”、铁炮陈列区:(文字介绍和实物)详细讲述“铁模”、铁炮构造、发射等情况。

  3、朱批奏折:五幅奏折较集中反映出胡里山炮台从“议办”、“筹办”、“展办”、“延办”到“兴工”、“竣工”历时二十二年(1874年-1896年)的艰难过程。

  4、山顶瞭望台:观海面、传旗语,为炮台的制高点。

  5、红夷火炮区及真人操演:展示红夷炮阵及日常操练。

  6、大弹药库:克虏伯大炮炮弹专门存放药包、药囊的库房。

  7、考工(军)石互动场:有奖互动项目,饶有趣味地表现出当时入选炮台的炮兵必须经过的考试,每一位游客都可以小试身手,不仅有精致证书一本,还有奖金一笔,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量力而行。

















——2014.2.6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