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节柬埔寨自由行——巴孔寺(Ba
kong)
巴孔寺是罗洛士遗址群中规模最大并且是最重要的庙宇,也是最有趣的寺庙,曾经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庙宇。巴孔寺位于暹粒市西南15公里,是一座供奉湿婆神的印度教寺庙,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印尼的婆罗浮屠特色影响,霸气当道,主要用来供奉林迦。根据1935年发现的寺碑记载,此寺庙乃是881年吴哥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的国寺(当时的都国都在罗卢奥斯Rolous)。
从残垣断壁中不难看出,这曾经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
蜿蜒的护城河边,景色如画......
巴孔寺原为废墟,法国远东学院古迹维修专家莫里斯·格莱斯从1936年开始修复,经过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复原貌。
巴孔寺为Indra VarmanⅠ所建,它算是吴哥遗迹中第一座多层式的神殿山,也是吴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石块代替红砖的寺庙,因此意义非凡。远远一看,只见一尖顶方型的高塔,立于较宽阔的塔基之上。5阶式的高塔据说是象征印度教里的神山“须弥山”,神殿里供奉的是湿婆神(Siva)。
巴孔寺是一座五层的方形金字坛,底层边长65米,各层的基点原有塔门,最顶层中心矗立一座宝塔。它代表着神山,是城市的中心寺庙,面向东方的寺庙包括一座砂岩结构的5层中央塔,底部是一个60米的正方形,两侧有8座砖和砂石混合结构的宝塔遗迹,还有两座小型圣殿,中央塔下面的八座宝塔中有许多还部分地保留着最初的石膏浮雕,寺庙被三面同心墙和一条护城河所包围,中心寺庙的前三层每个角都有保存完好的石像,第三层上共有12座佛塔,每个方向有4座,圣殿位于第5层,后来加以扩建,与吴哥窟的中心塔属于同一风格,建筑风格与印尼的婆罗浮屠类似。在它东边的入口处的北侧有一个佛教寺院。
罗洛士遗址群(Roluos
Group)遗址群的三个主要建筑,由南到北(他们的规模从大到小也是这样的顺序)分别Bakong、Preah
Ko及Lolei。这些庙宇在公元九世纪的晚期开始建立,是吴哥王朝遗址中最古老的遗址,展现早期的高棉文明。这三座遗迹在许多方面有相似的特征,例如装饰、建筑设计、使用材料、建造方法等。
高棉国王登基后,第一件事是不能忘祖,所以要先建祖先庙,祖先庙建好后,才再建王国庙,树立自己的威望。因此,Indravarman I
(因陀罗跋摩一世)上台之后,先建祖先庙Preah Ko,再建巴孔寺(Bcakong)。
沿着窄而陡的阶梯上行,很是耗费体力......
巴孔寺的五层建筑分别代表:第一层是那迦的世界,第二层是伽鲁达的世界,第三层是夜叉恶神的世界,第四层是罗刹恶鬼的世界,第五层是神的世界。
五层阶层式建筑的巴孔寺(Bakong),是当时这个城市(Hariharalaya)的中心。这是一座王国庙,属神殿山的建筑,象征了众神所住的须弥山
(Mount Meru),将王权和神权结合在一起。这里的规划表现着印度神话:众神居住的须弥山是宇宙中心,围墙的四周则有海洋 (护城河)
的围绕。
古代高棉人信仰湿婆神(Siva),是以最原始的阳具Linga形式来表示。只要是供奉湿婆的寺庙,都会有林伽。阳具是以“一根石雕圆柱”代表“神的本质”,阳具直立于女性生殖器“一块方形凹槽”Yoni基座上。
尤尼与林伽一起产生圣水,灌溉生命。这种阴阳具Linga-Yoni的组合石雕被供奉于早期的高棉神殿内部,祭司便是在它的周围举行宗教仪式。
在第五层台基南侧还保存下来少量浮雕,内容是阿修罗与众神之战以及仙女等。
抚摸着1300年的历史,这是一种奢侈的幸福吧......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2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