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4厦门自由行——厦门大学

$
0
0

2014厦门自由行——厦门大学


    如果说在集美学村认识了陈嘉庚,这个中国的比尔盖茨,那么,在厦门大学你一定会加深对这位伟大人物的印象。他不但爱国、慷慨,更是一位建筑大师与美学大师。厦门大学也因为它的这位捐助者名扬海内外,每周游客的接待数量超过了10万人次,也是的学校不堪其扰。

    厦大思明校区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2:00-14:00(中午限300名游客);17:00-24:00(晚上不限人数);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正常开放。游客只能凭二代身份证刷卡从大南和群贤校门进入。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是全国75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一,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类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学校是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
学校是国家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分为校本部、漳州校区以及翔安校区,总占地面积近9000亩,建筑总面积141万平方米。本部校园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2009年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6个学院和10个研究院,在校生40000余人,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430万册,固定资产总值39.1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3.7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是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是全国大学生满意度50强高校。
建校迄今,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达60多人。厦门大学正向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阔步迈进。

在厦门大学的发展历程中,众多教育大家和学术名流,如鲁迅、林语堂、陈景润、余光中、顾颉刚、等都和该校具有渊源。厦门大学从创建起就卓尔不凡,站在一个科学的起点上,具有强烈的时代和民族使命感。 1919年7月,在筹办厦门大学的演讲中,陈嘉庚慷慨陈词:“救亡图存,匹夫有责”,“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日。”正因为有这种使命感和几代“厦大人”的不懈努力,使得厦门大学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影响力而成为当时中国少数名牌大学之一。
建国前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1921年04月06日厦门大学开学典礼,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博士及其夫人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说。
1923年,厦门大学便开始聘请俄籍著名人类学家史禄国、美国著名生物学家

厦门大学创办人陈嘉庚先生[2]
赖特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来校任教。1924年06月,厦大三百余位教师和学生闹学潮离校到了上海,当时刚卸任的原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与前厦门大学教授王毓祥等人共同成立了“大厦大学筹备处”。“大厦”即“厦大”之位置对调,既表示是经由厦大嬗变而来的,又寓“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解放后经院校合并,发展为后来的华东师范大学。
1924年,《厦门大学组织大纲》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的三大任务是:“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厦大建校之后,很快形成文、理、教育、商、工、法六科,下设国文、教育、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经济学等十九系。
1926年学校开始研究生教育。1926年04月03日,中华教育改进社来函,邀请厦大代表中国参加6月美国费城世博会。挑选标准是:选取各省区各学校出品之较为优美者,“盖为发扬国光起见”。在1926年费城世博会上,厦门大学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立东南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清华学校等当时国内最著名的大学一起,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参展,并一起获得世博会最高荣誉奖章(甲等大奖)。
1940年08月至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厦门大学均名列第一,蝉联冠军。国民政府教育部全国通令嘉奖,厦大由此被誉为“南方之强”。
1944年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雷立克,美国地质地理学家葛德石,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李约瑟博士等先后来校考察和学术访问,称赞“厦门大学为加尔各答以东最好的大学”。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称之为“东南最高学府”、“国内最完备大学之一”。大夏大学建校27年,培养学生近20,000名,毕业生6,000余人。 20世纪40年代末,大夏大学部分教员及学生南下香港,在香港复校,定名光夏书院。1956年06月,光夏、平正、华侨、广侨及文化五所书院合并成立“联合书院”,定址香港坚道147号。1963年,联合书院加盟香港中文大学。
1937年12月至1945年07月,厦大内迁福建省西部的长汀办学,办学条件艰苦,但成就巨大。学校延聘许多优秀学者,在校生达到了1044人,学系从9个发展到15个。私立厦门大学于1937年07月01日正式被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国立厦门大学。07月06日,教育部任命清华教授萨本栋博士为厦大校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厦大生物大楼被摧毁,于是迁校的计划被提上议程。09月04日,厦大借闽西职业学校在临时办公处继续办公,并在鼓浪屿借得英华中学和毓德女校的部分校舍,但鼓浪屿还是处于战火严重威胁下,所以萨校长多方考虑,与省主席陈仪商定将厦大迁往长汀。萨校长委派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语言学家周辨明博士去福建内地选址。周博士的父亲周之德牧师(福建惠安人)自1892年始即在长汀传播基督教,遂选定长汀为厦大内迁的校址。省政府拨给的迁校经费只有5000元。厦门大学于1937年12月20日停课,准备迁移。全校师生从24日起分批出发,至1938年1月12日人员安全抵达。校本部和大礼堂设在县城的文庙。[3]
1938年迁汀后,共计学生239名,教职员8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助教14人。当时厦大规模甚小,是国立大学中得到中央政府迁校经费最少的,但萨校长实行质重于量的办学方针,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到1940年,学校发展为4学院13系,学生发展到600余人。1941年厦大51名教授中,有47名来自清华大学。在1943年联合国论文竞赛中,也获得第一名。厦大刚来到长汀的时候,学校只有3院8系,分别是文学院、商学院、理学院,学生为284名,教师83名。到1944年,全校发展为4学院15系,在校学生已有800余人。1945年抗战胜利时,全校发展为4院15系,教授、副教授94人,学生达到1044人。内迁长汀这段历史,使厦大赢得了“南方之强”的声誉。[3]
1945年,按照教育复员计划,战后全国应有国立大学二十九所,对于少数国立大学,要求最高理想之达成。其中第一类国立大学共十所,分别是:东区: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区: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区:重庆大学;中区:武汉大学。
建国后
1952年学校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在1951-195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损失极为巨大,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与原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国立中山大学并称为中国高校的“五大母校”。
1951年05月,厦大、西北工学院、北洋大学三校的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设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厦大海洋系师生转入山东大学组建山东大学海洋系;厦大的电机、土木、机械三个系各一部分并入浙江大学;厦大工学院的机械和电机、热工系三系参与组建南京工学院,即东南大学;厦大水利专业参与组建华东水利学院,即河海大学;厦大俄语专业合并入南京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学生同时转入;厦大土木系、建筑系先后并入同济大学。1953年厦大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即上海财经大学。1953年厦门大学的法律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现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195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国内十余所高校共同创建内蒙古大学。大连海运学院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而成,而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即为从厦大分出的航务专科。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使得福建省理工科人才奇缺,所以当时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就决定,保护仅存的厦大理工科师资,就决定建立福州大学。将厦门大学的大部分理科全都转到福州大学。叶飞一面指挥战斗,一面组织筹建大学,还多次亲赴数家大学的一些名教授家,请他们来福大工作,著名科学家卢嘉锡就是在他的力邀下,担任了福大副校长。

江泽民、温家宝等领导同志考察厦门大学
1958年,当时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创办福州大学。张孤梅同志为福州大学第一任党委书记。当时在厦门大学工作,后曾经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嘉锡教授,受命来到福州大学,担任福州大学副校长,在创建福州大学的同时,亲手创办了福州大学化学化工系。后来,为了支持福州大学的发展,卢嘉锡带领厦门大学的全国院系被调整后剩下的理科中的再一半迁往福大。[4]
1960年,为筹办福州大学与物质结构研究所,卢嘉锡院士赴福州任职,化学一所和化学系一大批教师随之迁往福州;1960年,从厦门大学物理系调出林星等数十名教师组建福州大学物理系。厦门大学的整个电子物理专业及其电子管试制车间也同时转入福州大学物理系。数学系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当于厦大数学系的3/4)转入福州大学。也就是说,为了创立福州大学,厦大分出了全国院系被调整后剩下的理科的再一半。1963年,厦门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1972年,厦门大学水产相关系调出成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调往上海,后发展为上海海洋大学。
1986年,厦门大学试办研究生院。1995年,厦门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996年,教育部首批批准厦大建立研究生院。2001年,厦门大学列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5年底,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2012年,学校成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分校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占地9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1]。
2校园环境
编辑

厦门大学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约2500多亩。学校一边是南普陀寺,一边是海滨与胡里山炮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1路,20路,29路,47路,659路,959路,520路公交车都可以到达。[5]
厦门大学校园有芙蓉湖、情人谷水库等景点,有“谈情说爱在厦大”之说。厦门大学的旧建筑多为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所建,清水墙、琉璃顶极富特色,被喻为“穿西装、戴斗笠”(比喻中西建筑风格结合),尤其是建南大礼堂和上弦场相当宏伟。[6]
厦门大学克立楼不远处是嘉庚楼群的21层行政大楼,学校始建于1921年,厦门大学将主楼建成21层含有双关意蕴。楼前就是人工造的芙蓉湖,登上21层顶楼可以向四周俯瞰,鼓浪屿、南普陀寺、植物园、大嶝岛、沿海大桥、船型桥、厦门大学职工宿舍区、学生公寓区、博士楼群、教学区楼群等,群贤楼群、建南楼群、化学楼群、艺术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演武田径场、厦门大学水库、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陈嘉庚纪念堂和纪念碑、钟美林广场、图书馆、陈嘉庚与学生雕塑群、鲁迅雕像、鲁迅纪念馆、教师之家、学生公寓区、厦门软件园尽收眼底。[7]
主要建筑

上弦场和建南大礼堂
厦门大学上弦场和建南大礼堂是厦大的标志性建筑。校内楼房的命名也颇有讲究,如凌云、凌峰、映雪、囊萤、群贤、芙蓉等。[5]
大南校门

大南校门
大南校门毗邻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大学大南片区,1921年建校时的名称。该校门位于大南片区,进校门后的马路为大南路,在大南校门附近还有教工宿舍楼群。因为厦大学子简称大南校门为“南校门”,常让人误以为它朝南,实际上,它和西校门一样,也是朝西的。2001年为迎接80周年校庆而重建。[5][8]
西校门
西校门是厦门大学的主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厦门大学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采用花岗岩石材

厦门大学西校门[5]
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校门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5]
嘉庚楼群
该楼群以厦门大学的创办人、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它是厦门大学建筑系师生自已设计,由五个相连的楼组成,位于风景秀丽的芙蓉湖畔,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景观。嘉庚楼群的风格是西式的,以对称性突出的颂恩楼巍巍壮观。颂恩楼下有八个如被斜刀削了的竹子形圆柱,上面书写着“自强不息,止於至善”八个大字,这是厦大的“校训”。[9]
群贤群楼群
群贤群楼群五幢一字排列,建在厦门市五老峰下、南普陀寺前的演武场上。该楼群以居中建筑,装饰最考究,面积也最大,作为学校办公楼使用,以群贤为名。东边为集美楼、映雪楼,西边为同安楼、囊萤楼,建于1921-1922年,楼群建筑面积9576平方米,为陈嘉庚独资兴建厦大的主楼群。囊萤楼、映雪楼很长时间作为学生宿舍,后来调整与同安楼、集美楼一样做教学、科研用房。该楼群最大特色: ①古今、中西合璧式。②楼梯石板悬挑式。③清水雕砌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吉祥图案式。在当时,三大特色均是独一无二,1989年后被厦门市定为古建筑保护单位。[9]
建南楼群

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10]
建南楼群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李光前先生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厦门大学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翻修竣工典礼。
鲁迅纪念馆
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在厦门大学集美楼,1926年09月04日至1927年01月16日鲁迅在厦门期间曾寓居于此。1952年在此设立厦门大学鲁迅纪念室。
该馆共有五室,其中四室以六百多件文物和资料、照片分别介绍鲁迅的生平和在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各历史时期的战斗历程,其中在厦门部分是展出重点。


学校文化
编辑

文化标志

校训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

校徽(2张)
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指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尽善尽美。[20]
校徽

厦门大学早期徽章图案[21]
校徽图案是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确定并沿用下来的,其特定的内涵,简要说明如下:徽标圆环上方为繁体字“厦门大学”,下方为拉丁语“厦门大学”;盾形上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即所谓天然中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元素;盾形中心的城及城门图案象征着广纳贤才、开放办学;绶带上的“止于至善”四字为建校初期校训。[20]
校歌
作曲:赵元任;作词:郑贞文

厦门大学校歌[20]
歌词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发其藏?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架慈航?
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20][22]
校庆日
每年04月06日是厦门大学校庆日,2011年04月06日是厦大建校90周年校庆。厦大将此次校庆的主题确定为“感恩、责任、奉献”。04月06日上午,学校在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王兆国、刘延东、张高丽、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厦门大学的成绩和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勉励厦门大学继续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南方之强

厦门大学被誉为“南方之强”。“南方之强”这四个字,十分通俗,一看就懂,意思是地处南方的强校。但“南方之强”还有另外一重含义,即“宽柔以教”之意,这是连厦大人都很少了解。考中进士后从同安任官起家的宋代高等教育家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此“南方之强”注释说:“南方风气柔弱,故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君子之道也。”这与北方风气刚劲、以果敢之力胜人为强颇为不同。[23]


游客须知
编辑

根据《厦门大学校园参观管理规定公告》,2012年12月17日起,周一到周五,厦大思明校区每天开放两个时段给游客入校参观,分别是:12:00-14:00以及17:00-24:00,其中在12:00-14:00,两个校门入校游客限额1000人(大南门700人,群贤门300人)。简而言之,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时间,厦大闭门谢客。不过,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正常对外开放。此外,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公务活动、事务办理和探访亲友等不在此限。自限客之日起,厦大两大主校门(大南校门、西校门)以及五个边门(大学路入口、白城入口、海滨入口、胡里山入口、芙蓉隧道口)均不允许游客骑车进入。
时间
  缘由

  每周10万游客  影响正常教学

  由于在风景名胜区南普陀旁边,加上厦大被誉为中国最美大学之一,厦大一直是来厦游客必到之处之一。特别是这几年的“黄金周”,厦大更是沦为厦大公园。每个听到厦大要限游的人,第一反应都是:为什么要限?校方昨日提供给媒体的一份稿件解释说,游客过多已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

  那么,到厦大的游客到底有多少?曾经有个比较靠谱的统计数字,每周有10万外来人涌入厦大。加上在厦大思明校园学习、生活的师生有4万多名,2500多亩的校园,这样的人口密度相当的可观。

  据悉,此次厦大之所以“限游”,一部分是受到师生的压力。厦大学生频频抱怨,游客过多,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受到干扰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依山傍海,正大门与南普陀寺景区大门紧邻,另一边则是美丽的海滨沙滩与胡里山炮台,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
校园依山傍海,附近有南普陀寺和胡里山炮台,风光秀丽。校园中有芙蓉湖和情人谷等景点,静谧而浪漫。
除去自然的景色风光,厦门大学的建筑也很值得欣赏,这里的旧建筑被喻为“穿西装,戴斗笠”,意思是中西风格结合。
在厦门大学的发展历程中,众多教育大家和学术名流如林语堂、顾颉刚、鲁迅、陈景润、余光中等都和该校具有渊源。厦门大学从创建起就卓尔不凡,站在一个极高的起点上,具有强烈的时代和民族使命感。 1919年7月,在筹办厦门大学的演讲中,陈嘉庚慷慨陈词:“救亡图存,匹夫有责”,“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日。”正因为有这种使命感和几代“厦大人”的不懈努力,使得厦门大学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影响力而成为当时中国少数名牌大学之一。
郑成功演武场遗址引位于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前的大操场处,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年郑成功挥师北伐之前,曾在此选将练兵,训练出一支拥有万人的“铁人军”,后来成为收复台湾的主力。解放后在厦门大学同安楼后面的八角亭花园中发现一块长120厘米、宽48厘米的“练胆”石刻,现存于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陈嘉庚先生当年选择演武亭的遗址创办厦门大学,寓意秉承先辈遗志,爱国兴邦。演武亭遗址是当年郑军演武场上重要建筑物,位于厦门大学体育场一带。
人类博物馆
是中国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专科性博物馆。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内。1952年筹备,1953年3月正式开放。
该馆有文物4575号 (每号1件或数十件不等),专用图书7110号(每号 1本或数十本不等)。陈列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外民族文物 3部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部分陈列了从猿到人发展路线全景,有等身大的各阶段古人类模型、原始社会生活全景、古人类和动物化石及复原像、马来亚洞穴的各地旧石器等;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部分陈列了台湾新石器和福建新石器印纹陶以及甲骨、铜器、明器、货币、瓷器、字画、武器、宗教品、雕塑品等,还有泉州大海船模型、福建古瓷和古伊斯兰教石刻以及东南亚出土的新石器等;中外民族文物部分陈列有华北、西南民族和畲族、高山族以及南洋、印度、澳大利亚的民族文物等。陈列除配合学校教学参考与实习,也供校外各界参观。
厦大最为人熟知的“芙蓉湖”位于厦门大学本部老校区的中央,是整个校园规划的点睛之笔。在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北区也有一湖,名曰“芙蓉湖”,自然是老校区的衍生版本。芙蓉湖的得名和周边建筑芙蓉楼群一样,源自李光前的家乡是南安芙蓉乡,李光前对厦大校园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厦大衔山含湖,树茂草密,楼宇隐于绿叶之际。厦大有湖,其名芙蓉。芙蓉者,出淤泥而不染。而此芙蓉湖,乃厦大灵秀之源,故以词咏之。
厦门大学情人谷也叫厦大水库。山顶水库,茂密丛林;山上石头嶙峋,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见远处的大海和美丽的环岛路,幽秘美丽的去处。情人谷是厦大人谈情说爱的地方,久而久之便得名情人谷。情人谷有水库,五老峰的秀峰灵石为屏,奇花异草为锦,山光水色就美得恍若仙境。
厦大芙蓉隧道位于厦大内部,芙蓉餐厅旁,是中国最文艺的隧道,是中国最长的涂鸦隧道,是厦门大学主要景点之一,吸引着无数文艺青年及游客来此观光。该隧道于2005年开始施工,工程耗时一年半,隧道西起厦大校区芙蓉园学生食堂,沿途穿越狮山,东至厦大学生公寓门口,全长1.01公里,净宽8米,净高4.5米,主要供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行。建成之后,隧道内逐渐多了很多涂鸦,这些漂亮的涂鸦是厦大学子一笔一笔描绘而成。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