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六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教案

$
0
0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师恩难忘”,安排了《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明天,我们毕业》四篇讲读课文。
  《莫泊桑拜师》剪裁合理,详略得当。对如何拜师求教浓墨重彩,详加叙述,使学生从莫泊桑的成功中悟出写作成功的秘密,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从而有效地指导自己今后的作文。
  《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要人们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孔子游春》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的描写,使孔子的博大精深、慈祥温柔、子路的豪爽性急,颜回的善于思考、温柔谦逊都跃然纸上。文章结构逐层推进,一波三折,跌宕多姿。另外,文章较多地使用四字短语,使得文章语言优美生动、琅琅上口。
  《明天,我们毕业》作者通过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以抒发浓浓的眷恋之情,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使学生从莫泊桑的成功中悟出写作成功的秘密,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从而有效地指导自己今后的作文。
    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课时分配:
    《莫泊桑拜师》                     2课时
    《理想的风筝》                     2课时
    《孔子游春》                       2课时
    《明天,我们毕业》                 2课时
    习作2                              2课时
    练习2                              3课时

莫泊桑拜师

教材分析:
    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他的悉心指导,最终成名的事,表现了莫泊桑的勤勉好学、执著追求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构想:
    教学中先让学生了解莫泊桑写作成长的经历:由刚开始的 “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却“平平常常”;到“全神贯注地观察” ,作品 “有了进步” ;直至 “仔细观察、用心揣摩” ,并写出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然后引发疑问,找出成长的两个关键问题,再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行动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同步训练》。
板书设计:

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                        福楼拜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4。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                        福楼拜
焦急万分虚心求教     功夫还不到家,要肯吃苦勤练习
一无所获再次求教     怎么没有什么好写呢?
全神贯注坚持观察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特点
        ↓                           ↓
       勤学                         善教

课后反思

 

 

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失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构想:
    采用读写结合式。一读课文,整体感受,了解主要内容,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印象。再读课文,探讨文章的写法,感受人物的精神境界,了解开篇的景物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并通过工作、生活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然后,读写结合,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  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深入思考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思考自己的疑问。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 刘老师?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
  1、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作业设计
    做《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    强烈的爱  追求
(生活生命 事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冬去春又来,又是一年春柳绿。看,蓝天上那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嬉戏,引动许多的人仰望天空。每逢这个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风筝。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刘老师,继续学习22课《理想的风筝》。
    二、交待学习任务:
    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身残志坚;乐观幽默。
    这节课进一步体会刘老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理想的风筝又是什么?
    板书:         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
    三、学习第三件事(表现刘老师热爱、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示:轻声朗读5—6,抓住刘老师言行神态去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

     “极好”(讲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男、女、分读)
    关心学生:
    (1)他便静静……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学生读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或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他就吃了一惊的瞪大眼睛,关切……细声“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补助点头。
    (3)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更深切的看见这可敬的刘老师。
    (4)喜欢哪种情况就读哪种情况。
    (5)投影:(老师边说边投影)
    ①这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你们读读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受呢?)
    ②填写:
    (提问同学的、关心同学的)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想起来,(关心鼓励同学的样子)依旧那么清晰、亲切。
    过渡:刘老师的课及对学生的态度,虽然事隔三十年,却使我已经…… 亲切(生齐读)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四、学习第四件事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想:作者主要回忆了那两个情景?
    把打动你的情景读读,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
    (1)放风筝
    (2)故意撒手……    (对命运的抗争,对困难的挑战,他觉得自豪、幸福、生命的力量是什么?(生命的态度、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过渡: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时我深深感动。……
    五、处理11、12自然段:
    1、想想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六、总结
    我们认识了一位可爱、可敬的刘老师。让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带着对刘老师无限的爱戴与思念。其读最后一段。
    结尾: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但我坚信我的刘老师他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柱,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向人们展示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    强烈的爱  追求           
(生活生命 事业)

课后反思

 

 

孔子游春

教材分析:
   主要写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欣赏春景,观水施教和谈论志向的情景,展现了孔子的学说思想和大家风范,从而给学生以启迪和教育。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八自然段。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含的道理。通过文本中人物的对话,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构想: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赏读课文,体会文中描述春天美景的文字。然后潜心读文,品味孔子和弟子们在泗水边谈了些什么,边读边批注,在书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疑惑。再让学生交流感受,体会文中浓浓的师生情。最后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学生可以谈志向,谈做人,谈学习 ……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并简介:
    孔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朱熹)
    2、板书:游春
    今天,让我们来穿越时空的隧道,随同孔子一起去那风光旖旎、春意融融的泗水河畔——游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用“ △ ”标出生字词,用“ ?”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成语)。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2、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课文三部分:
    泗水春景
    孔子论水
    师生谈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涨着春潮的泗水河畔,究竟是怎样的一副景色呢?自由读读第二小节,找出描写泗水春景的句子。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指读------齐读
    你瞧,那一幕已经被定格在了画面上。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泗水河畔的美景。
    再齐读。

    听着你们的朗读,不由让我想起了朱熹笔下的泗水河畔
    (引读)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此时,我仿佛也来到了泗水河边,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春意。你们呢?让我们用朗读吟出那份春意吧。
    再读
    出示: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
    在每个人心中,母亲是最慈爱,也最美丽,作者如此描写春天,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谁来用朗读告诉大家。
    填空练习:
    这样的美景是大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造就的。但大自然这位母亲仅仅创造了大地、森林、太阳和轻风吗?你怎么知道的?(省略号)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描写我们的大自然母亲吗?
    齐读第二自然段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同步训练》。
板书设计:

孔子游春
泗水春景
孔子论水
师生谈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含的道理。通过文本中人物的对话,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感受师生间的情谊。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2自然段
    2、孔子还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赏心悦目。这是为什么呢?
    二、学习第八节
    1、过渡: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但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
    2、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指读)
    3、这段话你理解吗?
    (1)这段话哪句话最能概括本节的意思?
    (2)“真君子”,这应该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你认为怎样的人才算是“真君子”呢?
    (3)是啊,就为了这个目标,许多人曾付出了许多的努力,甚至生命。而在孔子眼中,水也是“真君子”?你认同吗?
    (4)理解并朗读------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
    (5)水这位“真君子”仅仅只有这些优点吗?还有什么优点?(提示:孝敬无论什么河流,最后都将投入大海妈妈的怀抱。无私奉献灌溉田地。舍己为人洗净别人,却脏了自己)

    4、让我走进这位“真君子”吧,去感受她的伟大吧!齐读。
    5、孔子对学生这么说水,其实他的目的是什么?(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也要做个真君子)
    6、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老师呢? (孔子循循善诱、很聪明充满了智慧。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却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
    7、或许,这就是孔子成为大教育家的原因所在。这么平凡的水,经过孔子的一番议论,成了真君子,这真称得上是“宏论”了。那什么叫宏论呢?(见解高深的言论。)
    8、那么让我们再来聆听一下这宏论吧。齐读小黑板
    9、弟子们有没有领悟老师的教诲呢?你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理解:司空见惯
    10、齐读第9节
    三、学习第三段
    1、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再老师身边,……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这浓浓的情谊源于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源于学生对老师的教诲的领悟。
    2、河畔,孔子和颜回、子路再次畅谈,他们又在聊些什么呢?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读11-17节。
    (1)聊了各自的志向。
    (2)孔子对两个弟子很满意。因为他们的志向都表明他们要做个真君子。
    (3)孔子是个平易近人的老师,能和学生一起载歌载舞。
    四、小结
    1、春意,我们可以用眼感受到,所以我们感受到了泗水河畔那春意盎然的景色,但更浓的春意,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能感受到吗?你感受到了什么?
    2、是的,所以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浓浓的春意来自大自然的伟大,来自老师的循循善诱,来自学生的高尚志向。
作业设计
    背诵第2自然段

板书设计:

孔子游春
泗水春景
孔子论水 “真君子”( 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师生谈志

课后反思

 

 

明天,我们毕业

教材分析:
   通过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天真烂漫”“凝聚”造句。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教学中要紧扣课后的问题,整体把握教材;要结合课文的语言,真切体会作者火热的情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然进入文本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词,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2、作者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每句话。]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
    (2)了解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
    3、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
    学生思考
    集体讨论。
    第一段(1)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段(2——5)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进敬爱的老师。
    第三段(6)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年它们左右的占位情况,比较异同
    2、找出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的占位情况

    3、学生板演,评议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做《同步》
板书设计:

明天,我们毕业
老师 同学
眷恋
母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结合课文内容说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板书:眷恋
    从上一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新授:
    师:(1)让我们的思绪回到六年前,(配上一组学生开学到校镜头)
    出示:6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理解:诱人是什么意思?  板书:诱人
    课文是怎样写出一切都是那样诱人的?
    小结:有了这些修饰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切都是那样诱人。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让我们读出这句子的美。
    师:(1)是啊,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出示这句话读一读。
    就围绕这句话,你能提出几个问题?
    (什么是画卷?怎样的画卷?)
    (为什么说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2、6年除了寒假、暑假,我们有一千多个白天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这么漫长的时间,用一段文字写下来,你准备怎么写?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1、课文选取了哪些学习生活的场景来写的?
    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笔把这些场景找出来。
    (清晨、早操、课堂上、中午15分钟、课外兴趣小组)
    请同学们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引读)

    2、这个……表示什么?(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小结:课文所写的,不正是我们熟悉的学习生活吗?作者多高明啊,用一天的学习生活的场景概括了六年的全过程,这就是选取典型场景叙事。以后我们写作时也可采用这种手法。
    出示:选取典型场景叙事
    师:6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出示:6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
    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指名读,理解:精神财富
    精神财富指什么?(学到了……懂得了……更感受到了……)
    母校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我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点评: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
    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自己的这种对母校的难忘之情读出来吧!
    师:我们不能忘记这快乐的校园生活,更忘不了我们敬爱的老师。
    1、下面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赞美,句子很美,像一首诗,请同学们小小组自己分角色读一读。
    2、怎样读好这诗一般的语言,指名一组读
    3、我们一起来表达对老师的赞美之情,老师为大家分一下角色来练读一下。
    出示这段话分配角色朗读。
    4、出示: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老师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这句话的?
    (老师像天使一样……像大树一样……像海洋一样……)
    5、小结:这段话抒发了对老师赞美和热爱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是我们这篇文章的又一写作特色。
    出示: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师:在这离别时刻,你想为老师做些什么?
    出示:我们要送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师:古今中外,赞美老师的词句很多,课前老师叫你们搜集了,把你们搜集到的拿出来,先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朗诵。
    师:说得真好,听了这火一样的词句,老师已感受到你们炽热的心跳。
    师:六年过去了,我们即将告别母校,让我们再一次漫步美丽的校园,去看一看吧。
    1、读:漫步美丽的校园,当年我们亲手栽下的一株株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一棵棵小树。亲爱的同学们,在这离别的时刻,让我们再给小树施一次肥、浇一次水吧!
    2、漫步美丽的校园,抚摸着我们亲手栽下的小树,在这离别时刻,我们内心无比激动,有一首歌唱出了我们此时此刻的心声。
    音乐欣赏:《校园的早晨》
    3、让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出示: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小结:这就是课文开头所讲到的我们心中就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同学们,明天,我们毕业,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们成为国家的栋梁,再回到母校,那时老师可能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了,但是老师会拿出珍藏多年的相片和你们一起回忆你们童年时这欢乐的学习生活。到那时候,正仪中心校--你们的母校--一定会伸出热情的双手欢迎你们归来,让我们充满感情把最后一段读一下。
作业设计:
    1、抄写句子。(文章中对仗工整、句式整齐的句子)
    2、练一练:
    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在我们心目中,您是    ,          ;

                  您是    ,          ;
                  您是    ,          。
板书设计:

明天,我们毕业                   
诱人
眷恋       五彩斑斓
天使 大树 海洋

课后反思:

 

 

习作7

教材分析
    给老师写一封信,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关心,写出自己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组织交流讨论,寻找最具深意的材料。  
教学目标  
    读懂习作要求,了解书信的格式。借助习作要求的提示,使学生懂得可以通过书信来表达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通过具体情景,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按照习作要求,给老师写一封信。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教学构想
    首先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明确范围,简要指导;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法;最后运用写法,学生练习写文;在讲评作文时,通过分析进一步明确写事的作文怎样写。
教学准备
  了解书信格式,通过具体情境,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六年的小学生活,不知不觉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这个集体中,亲密无间,老师诲人不倦的身影,都已深深地烙在我们心头,在记忆中显得如此珍贵。即将离别之际,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亲爱的老师写一封信吧。
   二、讨论回忆
  1.你打算给哪一位老师写信?
  2.在信中,你有哪些话要对老师说?(回忆和老师的交往,老师令你最难忘的事,告诉老师的小秘密,对老师的建议,我的理想等。)
  三、明确要求
  1.复习书信格式:称呼、问候、正文、祝福、署名、日期。
  2.提出习作要求:
  (1)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2)要写真实事情,抒发真情实感。
  (3)写完后认真修改。
  四、创设情境
  1.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我……(说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
  2.下课后,老师欢快地和同学们游戏,或埋头批改作业,我……(谈谈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感)
  3.放学后,老师与我促膝谈心,我……(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这样的情境有很多很多,请学生自己回忆和老师交往中的一两件事,全班再交流,相互启发,选择素材。
  五、组织交流
  1.写出自己和老师交往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情。
  2.同学间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补充,提出修改意见。
板书设计:

回忆和老师的交往

老师令你最难忘的事
告诉老师的小秘密,
对老师的建议,
我的理想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自己修改
    师: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二、同组交流习作。
    1、指名读完成的初稿,师生共同讲评。
    2、引导学生分别说说是否写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三、文后指导。
    1、推荐优秀片段或者全文,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各自修改——同桌互提修改意见——自己再次修改。
    四、修改作文。
    五、学生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各自修改
同桌互提修改意见
自己再次修改

课后反思:

 

 

练习7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诵读《论语》中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内在思想。诵读、积累描写老师的词语、成语、名言等,学会运用。写好描红《孔子游春》,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学习与讨论,指导学生把学语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走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语文与生活》和诵读与积累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语文与生活》
    1.自由读,你们知道“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出自哪里?
    2.解释,介绍《论语》
    3.下面还有一些孔子的话,自己读一读,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读、集体读。
    5.默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或读明白的用铅笔写在书上。
    6.集体交流。
    7.孔子的这些话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那大家回忆一下,老师在平时教育你们的时候,有没有让你感觉有很大启发的话?
    8.学生回忆、交流。
    二、学习“诵读与积累”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你们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吗?
    4.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三、小结:朗读词语
作业设计
    抄写“诵读与积累”中的词语。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写钢笔字和毛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写好钢笔字
    1.观察字帖
    2.交流观察所得
    3.教师补充:诗歌书写应注意的问题
    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5.评比书写情况
    三、写好毛笔字
    1.复习毛笔字书写要点
    2.读帖
    ①字形特点
    ②笔画特点
    3.教师示范书写,讲解要点
    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5.评讲书写作业
    四、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临别赠言

    二、审题
    1.指名读题,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出示:
    (1)何为“赠言”。
    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
    (2)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2.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三、练习
    1.教师“下水”示范
    2.学生准备。
    四、学生练说
    1.自由说
    2.指名说
    3.推荐说
课后反思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