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
0
0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我们的西藏旅行以拉萨为中心,分为了三段:拉萨——林芝;拉萨——日喀则;拉萨——阿里。在拉萨适应了几日的高原反应后,我们启程开始前往林芝,这一西藏的江南......
    从拉萨出发往林芝,第一个景点就是米拉山口,这里是拉萨和林芝的分界线。首次登临5000米的高度,虽然有所准备,但仍然猝防不及。阴雨、狂风,似乎完全不记得现在正是七月酷暑,把所有能穿的衣服都拖了出来,仍抵御不了寒冷稀薄的空气,几乎寸步难行。

    米拉山口地处拉萨市到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分界上,是拉萨-林芝旅游线上的一个临时休息地,所以是拉萨到林芝的必经之路。 米拉山是川藏线上第一高山,这里海拔5013米,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界山。山口处常年积雪,发育有远古时期冰川活动遗迹。川藏公路南线经山口翻过米拉山口,就踏进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

    我们来的时候其实基本没有什么游客,临时凑了一个车的几位年长者根本就没有下车,这里空气稀薄,喘气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顶着狂风和斜雨,固执地在牦牛像前面合影留念,因为这是米拉山口最具标志性景点之一,仿佛不在此处拍照就没有真正来过米拉山一样。

    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而成为此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挂着大片壮观的风马旗,地上遍布着抛洒的印有经文的隆达纸。山口的最高处,矗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石雕像,石雕的底座格外醒目地刻着一行红色大字“福建泉州市援建” ,它是米拉山唯一的标志性建筑。米拉山口不但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着的地理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
    站在山口,山风劲吹,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上苍神灵。

    米拉山口的风很大,刮得让人无法呼吸。气喘吁吁、步履艰难地站在米拉垭口,山风劲吹。站在这离天最近的雪山上,四周群山绵延不绝,不得不让人感叹大自然是多么恢宏广阔!人类是多么的渺小!

 
    米拉(芒雄拉)山,亦称“甲格江宗”,意为“神人山”;拉表示垭口。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界山,是其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和其西北面的拉萨河水系的分水岭。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俗称“芒雄拉”,译为“红谷山”,是拉萨市与林芝市的分界山口,东距林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八一镇248公里,西离自治区首府拉萨158公里。
    米拉山是其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和其西北面的拉萨河水系的分水岭。尼洋河区域(尼洋河流域),西起芒雄拉(米拉)山,东抵色季拉山和南迦巴瓦峰,南从雅鲁藏布江河谷南侧分水岭(喜马拉雅山东端),北以尼洋河谷北侧分水岭(念青唐古拉山)为界,东西长293公里,南北宽224公里,土地总面积为2. 48平方公里,占林芝地区总面积的32.63%。
     米拉山是西藏林芝市海洋性季风气候和西藏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界处,成为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米拉山以东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利于植物生长,因而植被茂盛;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疏,岩石易破碎脱落。山麓为天然牧场和农田。山麓有森林资源,为云南松、桦木、冷杉等树种。山间有獐子、羚羊、狗熊等动物,产天麻、贝母、三七等药材。
    2019年4月26日上午,有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之称的米拉山隧道正式通车试运营,这标志着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全线通车。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7.12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