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节再游广州——海心沙
海心沙位于广州市珠江内江心沙洲,在珠江北主航道上。上游不远为二沙岛与广州大桥,下游不远处是新建成的猎德大桥,南部为珠江河心岛海珠岛,北为广州陆地,隶属于广州市天河区。
海心沙是按照“亚运名片、市民广场、国际时尚”三个功能定位的,是广州市开展体育运动、文体活动,兼具休闲,购物美食功能的公园、旅游场所。
海心沙岛是珠江新城核心区轴线的端点,作为珠江仅有的几个小岛之一,海心沙一直被定位为生态和休闲之岛。另外,海心沙岛也是广州城的一个交点:东西向是珠江这条见证广州两千多年古城风雨的历史轴线,南北向是广州面向未来发展的南北向新城市中轴线。向北延伸,是西塔、省博物馆等广州新标志性建筑、一直向北是2010年亚运会的主会场天河体育中心,犹如一个高脚的奖杯形状。小岛四面环水,没有围墙,此外,海心沙所处的珠江两岸高楼众多,除了一些高级写字楼外,还有不少临江豪宅。
广州海心沙规划建成高端品牌展示、娱乐、会所商业区。
走出海心沙,可以沿着华夏路来到位于珠江新城节点上的花城广场,这个花城广场同样派头十足,它的总规划占地面积达56万平方米,是全世界最大的一次性开发地下空间,其最大特点就是四通八达的地下空间,与周边商业空间相衔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全方位的服务。花城广场除地面层外,还向下延伸开发了三层空间,用于商业、停车、输送旅客等。站在花城广场上,我们还能一次性欣赏到“世界第一高塔”广州塔、“月光宝盒”广东省博物馆、“华南第一高塔”广州西塔等,广州新中轴线的两旁全是亚运会时期新建的景点。
广州图书馆,广州的文化窗口,201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1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该图书馆为广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广州图书馆的前身是1933年10月建成的市立中山图书馆;1938年广州沦陷,图书馆停办;1949年改称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广州解放后,称为广州中山图书馆;2006年2月广州图书馆新馆正式奠基;2013年6月,广州图书馆新馆全面开放。
广州图书馆以“连接世界智慧,丰富阅读生活”为愿景,“建设以人为中心、一流的国际大都市图书馆”。其形象标识设计理念来自图书馆的建筑造型,整体造型采取东西走向、南北塔楼、独特的“之”字优雅体造型,突出层叠的建筑肌理,寓意书籍的重叠和历史文化的沉积,同时融入骑楼等文化元素,体现了岭南建筑艺术特色。
据2018年11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广州图书馆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4000个。
截至2017年12月,广州图书馆收藏有纸质文献资源843.3万册(件),其中古籍13683册(件),其中包含有《中华再造善本总目提要》、《天潢玉牒·彩绘南外天源赵氏宗谱:福建永春:十卷》、《周景良先生书简》、《御制盛京赋》、《清乾隆御览四色抄本戏曲两种》等。
小小的邮政亭还在,上次给儿子买明信片的地方......
花城看花......
海心沙分西、中、东三个区域。西区将利用看台空余空间,补充完善餐饮、广东旅游特产展示等服务功能;中区将利用风帆屏幕打造周末免费户外电影;东区将拆除旧楼,新建三层高的展示会议中心。
海心沙的西区包括看台和看台西侧部分,这部分计划用作综合服务区。看台部分整体保留海心沙亚运遗址建筑外观造型,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均基本不变。但看台内部会进行空间优化和利用。看台西侧有一个直升机停机坪抬高至17米,成为全开放式的市民游客观光平台,停机坪功能在理论上也能保留。抬高后的停机坪将有望成为拍摄广州塔、东塔、西塔、新中轴线、二沙岛的最佳取景位。平台下方的位置将设置餐饮、购物等设施,市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喝早茶、品咖啡。西区改造完成后,海心沙连接二沙岛的通道将恢复通行,两个江心岛将有绿道连接,市民可以从二沙岛步行通过海心沙再走到花城广场上。
海心沙中区将作为文化表演区,保留喷泉、舞台、帆屏等亚运舞台设施。同时在星光大道东端竖立起亚运火炬。在舞台地下空间邻近APM海心沙站处将设置亚运博物馆,把设在天河体育中心的亚运博物馆将搬到海心沙来,以丰富亚运文化内涵。中区还将利用风帆屏幕,建设露天电影剧场。虽然LED屏幕的清晰度与银幕相比略差,但超大的屏幕,加上一流的音响效果,预计还是可以提供不错的观赏体验。按计划,未来如果没有大型文艺演出,周五、周六晚都会有免费露天电影。
海心沙东区还没有对外开放,现有约十栋老旧的低层建筑,作为城投集团下属单位的办公场所。东区的改造思路是打造成展览会议区。旧房子统一拆除后,将只建一座3层高的新建筑,拥有综合展览、会议和体育功能。黄家添透露,今后海心沙东区将成为中外知名品牌发布新产品和展示的平台。
音乐喷泉开始了......
这里根本感觉不到冬天的味道......
在这里能看到亚运会过后的场内的部分设施,如帆屏、威亚等都会作为广州亚运会的遗产予以保留。这8块帆屏安装高度达86米,上帆宽25米高24米,下帆宽28米高26米,显示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不论暴雨还是台风天气都可在户外使用,还可以看到那达1600平方米的露天水舞台。30米高的大看台能容纳的观众人数在2.4万人左右,但后期在南北两岸增加看台,三处看台的观众容纳量在3.5万人左右。
现在这里晚间有了大型表演......
多哈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巨大成功险些将广州逼到“绝境”。广州亚运开幕式要不落窠臼,必须进行“革命性突破”。创新成为广州唯一的选择。2010亚运会开幕式是一场“立足中华文化、融合亚洲文化、彰显岭南文化”的文化盛宴。之所以,选择海心沙就是因为它位于东西走向的珠江中间,在广州的核心位置,另外从空中看海心沙就像是一个帆船,因为距离珠江口不远,也有借广州亚运会,希望广州和中国扬帆起航走向世界之意。
开幕式系广州是水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充分展现了水元素,从一滴珠江水开始,讲述了岭南人与水的故事。海心沙会场中间有一个升降舞台,能在3米的水池中升降自如,这个创意十分新鲜,舞台下降时,水池现出真容,能进行一些水上表演,升起来后又变成常规舞台。尤其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是180名来自河南某武术学校的孩子,他们用两年多的苦练,为观众献上了九分钟的高空吊“威亚”表演。在近80米高空的表演,体现了人类对极限的一种挑战,也是“更高、更快、更强”奥林匹克精神追求的一种体现。
改革开放40周年......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