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8西域游学记——印度美食

$
0
0
2018西域游学记——印度美食
    印度菜最大的特色是咖喱。印度菜的咖喱味很浓,洋葱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印度咖喱是用它熬成的,菜是用它炒烩出的,肉类是用它浸泡的。这一个月,儿子说,他再也不能闻到咖喱味道了 ......
    其实,除咖喱以外印度菜还会放很多种类的香料,如胡椒、花椒、桂皮等,很远就可闻到香味。印度以素食为主,口味偏咸和辣,值得一尝的印度美食有“郭杜里鸡”、“羊肉汁拌饭”、印度烤饼......
    印度菜概括而言就是一种“简单食材+主要调料+烹饪方式”的组合。而印度菜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多种多样的调料。印度人早已在日复一日的烹饪中熟练使用各种繁杂的调料,也正是由此造就了印度菜神秘而丰富的味道。印度菜是结合药材和香料制作的朴实简单、作工精细的菜肴。
    印度菜(Indian cuisine)是结合药材和香料制作的朴实简单、作工精细的菜肴。以咖哩闻名,主要依鱼、肉、菜等不同食物来调和多种香料,既不掩盖食物本身的天然滋味,又有浓郁的香味。咖哩羊肉、酥炸鲜蔬等都是较普遍的印度佳肴。另外,印度奶茶及饭后甜点也极具地方特色。印度菜的咖喱味很浓,其中洋葱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印度咖喱是用它熬成的,菜是用它炒烩出的,肉类是用它浸泡的。据说,印度菜所放调料之多,恐怕是世界之最,每道菜都不下10种调料。印度菜的烹调方式是以香料和香草为主,带出种种不同的特别香味,而辣的味道并不是最主要的,咖喱只属于其中一种菜式。

    酒店的自主式菜肴......

    印度共和国有十多个民族。居民多信印度教,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在饮食上一般以稻米、面食为主。印度人不吃牛肉但喝牛奶,并善于调制奶制品。在口味上尤喜食咖喱,嗜好酸辣,成菜汤宽,重油重色。烹调方法以烧、煮、烩、炸、炒、为常见。饮食时人们喜用手抓食,高层人物多用刀、叉、勺食之。荤菜烹制,喜用挂糊,不善用浆,丁香、八角、小茴、豆蔻、辣椒粉、黄姜粉、格拉玛什拉粉用量惊人。红茶为印度一大特产,饮用时需烧煮,并加入白糖和奶粉。在众多的印度菜肴中,咖喱类菜为其最大特色。
    印度人不怎么喝汤,且以各式饼类取代米饭为主食。但是有一种印度式炒饭,米粒饱满纤长,咬劲松软,放多些水蒸煮也不会粘糊,呈现出润泽的金黄色。而说到其主食膳饼,则有些类似台湾的炒饼,但薄了许多,且仅为炸与烤二种。像以芥麦粉加入沙拉、油、糖、盐、牛奶,揉成球状后铲平,立即置入锅中炸成中空膨酥的麦饼,再沾上酸酸甜甜的芒果酱或咖喱泥入口,当脆嫩的饼皮碰上那用芒果、水蜜桃、姜丝、菜果醋混合煮成的冰镇糊酱,口感极佳。另外还有一种奶油煎饼,平铺上揉入香奶油的面团,涂各式口味泥末食之,外酥内软颇为可口。
    说起印度菜中开胃菜的特色,比起主菜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用机器压制成的黄豆泥,由于泥中添加胡椒粒和盐巴,吃时不妨以油炸方式使薄片上部分盐分流失,口感较不咸且符合健康原则。嗜辣者不妨撒点辛香粉和稠咖喱,别有风味。香酥的咖喱脆饺素有“孟买蝴蝶”之称,外皮似越式春卷皮,内包二种口味,马铃薯或肉酱,且吃得出青豆仁、青辣椒丁和洋葱香,若沾上特制的绿酱一起食之,口感则岂只是单纯惊奇而已。因为这绿酱可是用香菜末、洋葱、盐、柠檬汁、青辣椒作成的泥状蘸料。另外,印度人最爱吃的除了洋葱、咖喱、膳饼之外,还有各式奶酪制品。最特别的吃法分为甜与咸两饼,润颜又助消化。如黄瓜奶露,在新鲜柠檬糊状奶酪里放入小黄瓜、洋葱及番茄,酸咸开胃。另一种液态饮品酸乳,里面可随个人喜好添加糖、盐或者甜巧克力粉。由于宗教信仰的缘故,印度菜多羊肉、鱼、鸡肉与鲜蔬菜养生素(指可吃蒜、洋葱)。各食材依不同香料烹调出“指”颊留香的美醇原汁烩菜。最典型的就是干烧咖喱虾。先以鲜虾浸入烫咖喱汁中除腥,再加入香料爆香块炒,沥汁后起锅,肉质弹性特佳。另外就是有名的咖喱鸡,不油、不辣、淡咸适中入味,需有信手拈来的火候功夫才行。
    不喝汤的印度民族,餐后来杯奶酪饮料可去饱胀感。或者来杯印度的大吉岭奶茶。印度茶是直接将茶配入牛奶,加上姜、糖、香料慢火细煮二分钟。或者直接加入炼乳即可。另一道极品“玫瑰奶油茶”,柔滑纯郁的玫瑰香味扑鼻先醉,含入舌尖,纯香微蕴,更易醉人。马萨拉茶要添配生姜与小豆寇。饮水是从上面滴下来用嘴接,饮茶是倒入盘中用舌舔。习惯于分餐制多系席地围坐,右手抓食。

    印度菜可分为南北两大菜系,北印度菜的口味以微辣为主,以咖喱为特色,菜色清爽,更受欢迎,所以世界各国的印度菜多是北印度菜。南印度菜系,香料多用咖喱叶和芥末子,口味较重,以酸、咸、辣为主,原料多用椰子,菜式简单。印度菜强调食材新鲜,香料更是现磨的,烹调各种辣度的咖喱,极富层次感;大量拌入椰浆和酸奶,以增加酱汁的浓度与香味,也是其特色之一。
    印度菜口味较浓,但愈往北部则口味渐淡,一般食物的烹调法自古以来就受蒙古人的影响。其中最受人欢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喱(Tandoori),是用香料腌过的鸡,放入一种印度特制的炉灶上用文火烤,烤到一定火候,即鸡肉的芬芳开始溢出而肉汁也未被烤干时,吃起来十分美味可口。除了用鸡烤之外,鱼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烤,一样的美味可口。还有一道叫做“可马”的咖哩料理也很受欢迎,是把肉用凝乳泡软即可食用,味道很特别。印度还有一种“家常菜”,普通老百姓常常都吃这个,是用一种未切的面包叫Nan,用来和米饭一起配着咖喱吃,米饭的清香夹带着咖喱的美味。
    印度人在食材的选择上比较单一,通常只是鸡肉、羊肉、海鲜和各类蔬菜,在印度,你不会吃到其它的肉类。调料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每道菜都会有一款比较主要的调味料,比如孜然、马萨拉等;菜肴的烹饪方式也相对简单,有烧、烤、炒等几种。因为印度人多为素食主义者,所以为了补充蛋白质,豆类就成了他们每餐必吃的东西,并永远作为他们的一道主菜呈现给宾客。

    印度的街头小吃......
    如果来到印度,一定要点名为PAPAD的小吃和叫做“咖喱角”的头盘,主菜应该点一些TANDOOR烧烤,甜品则要点家乡酸奶(DAHI),最后还要要一杯香料印度茶(MASALACHAI),非常的异域,味道神秘......
    在大街上闲逛时,经常可以看见刚刚在油炸过后又放在慢火里煮着的热呼呼的小吃。那些层层包裹着的小小的淡黄色的东西就是名叫“高尔伽耙”(panipoori)的小吃。将一个高尔伽耙放在上下牙之间轻轻地一咬,酥脆的外皮脱落的同时,您的嘴里就会溢满清新爽口的汁液和热呼呼的辣味沙司。这时会感觉嘴里好像在冒凉风似的,十分清爽。手艺高超而又极具幽默感的厨师们所做的这种名为高尔伽耙的小吃,可以尝一尝。

    学校食堂菜品......
    说说印度的调味料:印度菜肴和咖喱是密不可分的,从开胃菜到点心,都糅合有或浓或淡的咖喱香,从北方的微辣到南方的超辣,咖喱随着地域的变化辣的程度也逐渐在升级。印度可说是咖喱的鼻祖,地道的印度咖喱会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黄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调配而成,由于用料重,加上不以椰浆来减轻辣味,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强烈兼浓郁。正因为印度咖喱太辣,不太合广州人的口味,所以印度白咖喱鲜菌是在咖喱粉中加入了腰果茸、乳酪和忌廉,令咖喱味来得有些淡,但吃来仍有淡淡咖喱香;配合上鲜白菌就更健康,绝对是老少皆宜。印度咖喱杂菜,则以洋葱、蒜头、姜、腰果、茴香子等调配成印度咖喱,味道甘甜不算太辣,配合杂菜就更能中和辣味。印度菜用的咖喱通常都是粉状的,咖喱,印度话叫Masala;要认识Masala,要先认识辣椒———印度话叫Mirch,红的叫Lal,绿的叫Hari,只有红的用来煮咖喱,但煮出来的不止红色,还有黄有绿、有橙有啡,大中小辣兼而有之。而印度咖喱中更是可分重味和淡味两种,黄咖喱、红咖喱和玛莎拉咖喱属重味,绿咖喱、白咖喱属淡味。一般来说,白咖喱与羊肉、绿咖喱与豆腐、玛莎拉咖喱与海鲜、黄咖喱与羊骨、红咖喱与鸡是比较好的搭配。尝试印度菜式,还请“点红选绿”,由最不辣吃到最辣,阶梯般体会其中的层次同深度。
    胡椒(Pepper)香料中的国王。在印度,上等的胡椒出产于喀拉拉邦一带。
    辣椒(Chillie)印度产有不同的颜色、大小的辣椒,辛辣味的程度也不同。印度菜一定有辣椒调味,不然就不叫印度菜。
    肉桂(Cinnamon)印度的肉桂和欧洲cappuccino上酒的肉桂粉完全是两回事――图中那一条条像树皮的东西就是印度肉桂。口感甜而芳香浓郁。是印度奶茶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做法很简单,就是把肉桂和红茶茶叶、牛奶一同煮开。印度最好的肉桂也产自喀拉拉邦。
    葫芦巴(Fenugreek)性温热,带有一种类似于苦瓜一样的清苦味道。煲排骨汤、鱼汤、鸡汤的时候加入三四勺就行,煲出来的汤清凉润肺,还能降低血糖和胆固醇。主要出产于印度的古吉拉特、拉贾斯坦等邦。
    G-masala即Garam Masala,是印度极为普通的一种调料,它的配方也随地域的不同有所变化。 最普遍的配方就是加以黑白胡椒、丁香粉、月桂叶粉,长胡椒(叫做Pippali,也可以用辣椒代替)、当地产的孜然、肉桂粉、小豆蔻、肉豆蔻、八角茴香、芫荽籽儿。由于地域不同,当地的其他调料也会被加入。但没有哪一个被认为比其他的更正宗。
    有些配方将香料和香草混合,另一些则把香料碾碎与水、醋或是其他液体搅拌做酱。如用椰奶酱等。有时候坚果、葱头和蒜也是不必可少的原料。一般Masala是在用之前就做好的以很好的释放它独特的味道。
众所周知Garam masala的味道还是会因个人口味及地区不同而不同的。印度西北地区的Garam Masala一般包括丁香、小豆蔻、桂皮,八角茴香或肉豆蔻。许多印度或巴基斯坦的厨师都不用粉状做好的Masala,而选用整个的香料和香草来烹饪菜肴。可见它们的不同之处!

    印度的肯德基......

    作为快餐业的两大巨头,KFC和大M在世界各地的发展一直顺风顺水。在亚洲来讲,它们在两个国家的发展是最艰难的。一个是日本,另一个就是印度。面对一个人口超过十亿的超级人口大国,理论上讲任何行业在印度都应该有广阔的市场。事实上,印度的外来快餐行业发展非常缓慢,在发展中国家的队列里仅次于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日本。

    印度的南北方饮食文化虽然差异很大,但在印度国内,超过九成的印度人觉得本国的食品是最好的,很难接受西方的饮食习惯。印度的宗教文化,以及对牛的推崇使得KFC之类的西洋快餐有一半以上的食品无法被印度人接受,包括各种牛肉饼、猪肉饼等。在印度,猪肉基本上没有人食用,只在孟买、德里等很少的地方可以看到腌制的猪肉出售。这里既没有奥尔良烤翅,也看不到墨西哥鸡肉卷。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小吃拼盘,印度KFC有很多素食小吃。连雪碧和冰激凌都是辣的......
    肯德基在印度是非常的便宜的,人民币30元可以吃到撑......

    印度的披萨......

    在许多正式的场合,印度人用刀叉吃饭,但私下里,他们还是习惯于用手抓饭。因为他们觉得,那样的食物没有矜持,如果你在印度人家里作客,一定要尝试用手抓饭的乐趣。也正因为这一习惯,使得印度菜大部分为糊状,这样便于用手抓饼或米饭拌着吃。而且,印度菜的吃法也很特别,是中西合璧的,即:用刀叉、却是大家一起点菜一起吃。
    印度人的主食是麦面饼和大米,每餐都是先吃饼,然后再吃米饭。印度的米饭用叫做BASMATI的米做成,世界有名。这种米形状细长,味道浓香,是由于印度的气候决定的——半年干燥,半年湿润。如果你去到印度北方,会觉得菜的味道是微辣的,而你去到南方,就会觉得菜味很辣,这也是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造成的。由于印度南方植物多,因此盛菜的器具多为芭蕉叶、香蕉叶等植物叶子,很漂亮。

    印度的蛋糕......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12.15-2019.1.17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