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慵懒猫咪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2018西域游学记——顾特卜塔

$
0
0
2018西域游学记——顾特卜塔

    顾特卜塔位于新德里15公里的梅特乌里村,建于1193年。这座红砂石尖塔高72.5米。基座直径14.32米,塔峰直径2.75米,从下往上逐渐变细。建有交互角和围绕塔身的刻凹槽。周围的考古地区包括一些著名建筑。建于1311年的宏伟壮丽的阿拉伊-达尔瓦扎门是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精品。由来自20座婆罗门庙宇的材料建成的两座清真寺,其中包括库瓦图-伊斯兰清真寺,是印度北部最古老的清真寺。几个世纪以来,顾特卜塔塔身有些倾斜,但其他方面被完好的保存下来,已有近1000年历史,这种高塔建筑为何保存的如此完好至今仍是个谜。

    顾特卜塔为一处世界遗产,是德里的一处标志性建筑。顾卜特塔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石塔之一,号称"印度七大奇迹"之一,于199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是早期伊斯兰教势力入侵印度的代表性建筑,原来所在的地方是印度教寺庙,公元12世纪伊斯兰教进入印度后,这里被改建成清真寺,才有了这座高塔,据说,这是印度最早的清真寺。遗址虽以古塔最为著名,但其周围还有许多其他遗迹, 整个遗址包括顾特卜塔(Qutb Minar)、清真寺(Quw-Watul Islam Mosque)、铁柱(Iron Pillar)及阿莱高塔(Alai Minar),还有几座古墓、一座伊斯兰大学 。除了4世纪的大铁柱外,其他古迹均建成于三代国王统治期内。 今天在这里即可以看到印度教文化的遗迹,又可以看到伊斯兰教的古迹。古塔极其精美的建筑风格使它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无数游客。 

    顾特卜塔是一座胜利塔,由红色大理石和白色大理石砌成,是世界上最美的石塔之一 。它是印度的第一位穆斯林国王为了庆贺战胜当地印度教徒而修建的世界上最高的砖砌高塔,13世纪工程完工,它标志着伊斯兰教在该市占统治地位。关于古德卜尖塔的历史,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说是由德里苏丹国的皇帝顾特卜德丁.艾巴克所建;一说是由德里统治者所建。但一般认为,该塔不是一朝一代的功劳,也非一次建成,而是经过多次续建而成 。
    关于它来历的故事有许多版本,但最令人信奉的说法是德里的第一位伊斯兰统治者为了显示对印度教徒的征服而修建,为此他下令拆除了27座印度教寺庙,用寺庙的砖瓦修建了高塔下的清真寺,你甚至能看到清真寺上的墙壁上仍保留印度教的装饰花纹——这样的宗教冲突仍不时地在当今的印度社会中上演。

     在1192年,德里苏丹王国库特布沙希王朝的缔造者顾特卜·艾伊拜克在穆罕默德遇刺身亡后建立了德里苏丹国。1193年,顾特卜在战胜德里的最后一个王国后,为庆祝胜利开始兴建此塔,并在第三任苏丹伊勒杜米施时期建成。

    库特布·沙希王朝:又称奴隶王朝,是13世纪印度德里苏丹国的第一代王朝(1206~1290)。因创建者库特卜-乌德-丁·艾巴克等三位皇帝为奴隶出身,故名。
    王朝最初管辖印度半岛北部,建都德里,为印度穆斯林王朝建都之始。其后4个苏丹王朝均建都德里,故又统称德里苏丹国(1206~1555)。奴隶王朝共历经11代君主,长达84年。创建者库特卜-乌德-丁·艾巴克(1206~1210在位)原系中亚一突厥人家族的后裔,先后被卖给波斯内沙布尔首席法官和古尔王朝总督伊兹-乌德-丁·穆罕默德·古里。由于他效忠古尔,屡建战功,深受古尔的器重和信任。1206年古尔被刺身亡后,因未留下子嗣,艾巴克被选继位,并宣布为苏丹。他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执政期间颇有建树,不仅在国内恢复了和平秩序,而且在穆斯林区域兴建清真寺和学校。
    在德里附近米劳里修建的库特布丁清真寺,至今尚存有著名的库特布尖塔和一些拱顶遗迹。其继任者沙姆斯-乌德-丁·伊勒图特米什(1211~1236在位)原出身于突厥人伊勒巴里族(钦察)的贵族家庭,后沦为奴隶被转卖给艾巴克,因勇敢有为而深受庞爱。
    1211年在艾巴克逝世一年后自其子阿拉姆沙手中接管了王权。继任后克服重重困难,安定了邦国领土,并于1229年受到巴格达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穆斯坦绥尔(1226~1242在位)的赐袍和册封。他鼓励发展伊斯兰学术研究,在穆斯林中享有盛誉。
    王朝后期苏丹吉亚斯-乌德-丁·巴勒班(Ghiyas-ud-din Balban,1266~1287在位)亦系由突厥贵族后裔沦落的奴隶,1232年被转卖给苏丹沙姆斯-乌德-丁·伊勒图特米什。他先后服务于伊勒图特米什及其后代继任者,逐步晋升到侍卫大臣的显要地位。
    1266年初,巴勒班继德里王位。执政期间以执法严明著称,并多次击退蒙古人的入侵,使苏丹国得以稳固。1287年巴勒班逝世后,王朝逐渐衰退。1290年6月13日,贾拉勒-乌德-丁·菲鲁兹·卡尔吉(Jalal-ud-din Firuz Khilji)发动政变,建立卡尔吉王朝,奴隶王朝遂亡。

    这里是伊斯兰大学遗址......
    从公元七世纪初直到十七世纪,在伊斯兰的名义下,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曾经建立了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印度莫沃尔王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的王朝帝国;随着时代变迁,这些盛极一时的王朝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作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兰教”却始终没有陨落;它从一个民族的宗教成为一个帝国的精神源泉,尔后又成为一种宗教、文化、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的发展着。
    伊斯兰大学是印度伊斯兰高等学府。位于首都新德里以北约100英里的萨哈兰普尔省秋班德镇。该镇在历史上曾是南亚伊斯兰学术文化中心之一。大学前身系建于莫卧儿王朝时期的清真寺经学院。1864年扩建为秋班德经学之家和戛西米亚大学,后因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需要,于1880年统一定名为秋班德伊斯兰大学。该校系综合性宗教教育及科研的群体,包括有自小学到大学的一系列教学机构及伊斯兰学术研究和出版部门。
    该校千余年来,一直坚持民间办学方针。教学及研究活动涉及伊斯兰学术的各个领域,始终坚持逊尼派的思想观点,其教育及科研成果的影响远及中国、伊朗及非洲。近代以来,该校培养的本国及外国学生即达10000多人,其中5000多人获得大学本科文凭,1000多人著书立说,共完成著述2000余册。包括第一部用乌尔都语翻译注释《古兰经》。以伊玛目吠呃·阿拉沙为首的秋班德的学者们用阿语撰写的学术著作,在伊斯兰世界具有十定影响。在伊斯兰教法、教史、苏菲主义、认主学等方面也有一批力作。秋班德大学每年平均招收新生约2000人。该校培养的学者在印度各地开办了许多不同形式和规模的经学院和阿拉伯语学校,总数达1500多所,数十万穆斯林子女在这些学校里接受宗教教育。
    在反对殖民主义及宗教迫害,维护印度穆斯林合法权益的斗争中,秋班德大学先后有近百名宗教领袖为之捐躯。该校的教法学者和穆夫提具有深厚的教法知识造诣,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所做出的“法塔瓦”(Fatawa,即教法决断),有文字记载的约有10000余条。

     Alai Gate  阿莱门

 





 









    “伊斯兰力量”清真寺遗址。这个清真寺是拆了20多座印度庙建成的,尽管展现在眼前的是些断墙残坦,但从部分保存完好的精美石柱上,仍然可以想象出当年的盛景和气势。这里的大部分的建筑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不过正是这些损毁,更衬托出高塔的神秘......

    高耸入云的顾特卜塔是早期伊斯兰式古建筑,极其精美的建筑风格使她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无数游客。她始建于公元12世纪,于13世纪完工,塔内有很多的书法作品。塔高230英尺,分五层,每一层都有突出的阳台,外表由交替的三角形和圆形折纹组成。前三层由红色沙岩制成,第四、五层由大理石和沙石建成,尖塔自下而上逐渐变细,塔基直径15米,而到了塔顶直径仅有三米。塔内饰有优美的壁画,镌刻着源于古兰经的经文。
    塔内有397级台阶,极其陡峭,盘旋而上可直登塔顶悬台。登上塔里的旋梯可以眺望远处迷人的风景。在1981年以前,游客可以登上顾特卜塔眺望周围风景。但是在1981年的12月4日,一场停电导致顾特卜塔塔内漆黑一片,尚在塔内的游客蜂拥一团,导致45人丧生,其中多数是儿童。这起事故让景区方面停止了登塔的开放。















    顾特卜塔最初是在1199年由古德卜德丁.艾巴克负责修建的,当时建塔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在德里的广泛传播而建,最后,建塔的任务由顾特卜德丁.艾巴克的后任完成。在顾特卜德丁.艾巴克看来,顾特卜塔是伊斯兰教精神的体现,她是伊斯兰文化在东西方传播的丰碑。尖塔有着通知教徒按时祈祷的地点的功能,其实就是伊斯兰教的宣礼塔。几个世纪以来,顾特卜塔塔身有些倾斜,但其他方面被完好的保存下来。

    伊斯兰教是与佛教和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公元七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它是由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所创,世界上有10亿多信徒,他们大多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亚、西亚、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有些国家还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四方割据,战乱频繁。内忧外患,危机重重。在宗教信仰上,原始宗教盛行,人们崇拜自然物体,并且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同时,犹太教和基督教也开始向半岛传播,但它们的学说并不适合这种形势。因此实现半岛的和平统一和社会安宁是阿拉伯社会的出路。这时候先知穆罕默德出现了,他以“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为口号,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要求。伊斯兰教就是在这样一个转折的时刻诞生的。
    伊斯兰教认为除了安拉再没有神,反对信多神、拜偶像,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顺从”。顺从安拉旨意的人,即“顺从者”,阿拉伯语叫“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在中国,穆斯林也称安拉为“胡大”或“真主”。穆斯林都相信穆罕默德是“先知”,是“安拉的使者”,是奉安拉之命向人类传布伊斯兰教的。伊斯兰教的历史,从穆罕默德开始传教之年算起,至今已有近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徒,分布在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不论在什么地方,穆斯林之间都互称兄弟,或叫“朵斯梯”,彼此见面出“色俩目”,或简称道“色兰”,以示问候。色俩目或色兰,阿拉伯语意作“安色俩目尔来库姆”,即“愿安拉赐给你平安”,回答时说“瓦尔来库姆色俩目”,意思是“愿安拉也赐给你安宁”。


    顾特卜塔是德里最高的建筑物,被称为“印度七大奇迹之一”。据说,顾特卜塔原来有7层,现仅剩5层,每层间由一个环形阳台相隔。第一层高29米,第二层高15.5米,以上各层递减数米。塔的造型美观,建筑风格别致。第一层至第三层用红砂石建造,每层塔身外表有凸出的装饰性折纹,而且造型各不相同,底层是交错的三角形和半圆形,第二层只是半圆形,第三层只是三角形。最高两层塔身无折纹,用白色大理石建造,中间有红砂石,形似缠在塔身上的红色腰带。
    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里,这座高塔多次遭受地震的危害,又多次被修复。高塔的外墙上刻有阿拉伯语铭文,赞扬这些帝王和统治者的功勋,也刻着这座建筑历代的建造者和维修者的名字。
    看到顾特卜塔,你一定会被震撼。断壁残垣的背后,无不体现着历史上的德里作为穆斯林王朝的辉煌......

    不时有飞机从这座宏伟的建筑上空飞过,这种新旧的对比更加增添了顾特卜塔的魅力,让人感慨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没被摧毁依旧存在的文明......



 

    印度历史是一部不断遭受入侵的“屈辱血泪史”。但是,外来者在摧毁被占领者原有文化的同时,又有意或不得已将后者一些东西据为己用;后者呢,也会在反抗或无力反抗中,最终把外来东西转变为自身组成部分。顾特卜塔向世人证明当时的穆斯林统治者已用铁血手腕完胜印度教,使佛教彻底颠沛流落他乡,并使北印度大部分地区皈依伊斯兰教。此塔是宣礼塔,也是胜利塔,对印度教信徒和伊斯兰信徒都有独特意义。
    留存至今的古代辉煌,大多经历过腥风血雨,或属于非人道行为杰作,宗教遗址更是如此。这种情况在世界许多地方屡见不鲜,如西班牙人曾横扫南美,相当彻底地用教堂取代了当地各种神庙,从而统一了信仰,一劳永逸。
古代印度战争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不仅成为当时历史转折点,也深深影响着当今印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印度目前有超过1.6亿穆斯林,尽管其社会地位在法律上与印度教徒无异,实际情况如何?外人所见怕只是管中窥豹。当初,伊斯兰教未能彻底消灭印度教,今天,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们仍是谁也改变不了谁,还得继续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虽然隔三差五仍闹出不和平之事。
    顾特卜塔是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会因其壮观产生产生敬仰;对印度人而言,不管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已至少在表面上敬仰顾特卜塔之类的伊斯兰教圣地,然而,要真心实意将异教圣地视同自身信仰绝非易事,那需要无限包容和宽恕之心、以及超越宗教的真正国民意识。



 





     “伊斯兰力量”清真寺内矗立着一根乌黑古老的铁柱,看上去不怎么起眼,但它却有非凡的历史价值,其名声也远远超过了清真寺。这根大铁柱高约7米,重有6吨。它铸成于何朝何代,至今没有定论。据记载,是一千多年前笈多王朝时铸造的。令人惊奇的是,这根铁柱千百年来裸露于废墟之中,饱受风吹日晒雨淋,但却从没有生锈。曾有专家对铁柱做过化验分析,发现它含铁质99.72%,其他物质有碳、硅、硫和磷等。一千多年以前,印度古人居然就会用合金造柱,这是魔法,是发明,还是偶然巧合?谁也说不清。



 











    古塔旁的大殿里那些充满艺术雕刻的石柱,整齐排列巍然屹立......

      建筑,是民族和文明的个性体现。建筑艺术是伊斯兰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因而,伊斯兰建筑风格这一视角有助于我们对伊斯兰文明加深了解。伊斯兰建筑由于地区和年代的不同而形式各异,觅其共性是比较困难的,可是下述各项是较为明显的。
    变化丰富的外观:世界建筑中外观最富变化,设计手法最奇巧的当是伊斯兰建筑。欧洲古典式建筑虽端庄方正但缺少变化的妙趣;哥特式建筑虽峻峭雄健,但雅味不足。印度建筑只是表现了宗教的气息。然而,伊斯兰建筑则奇想纵横,庄重而富变化,雄健而不失雅致。说其横贯东西、纵贯古今在世界建筑中而独放异彩并不为过。
    穹隆:伊斯兰建筑尽管散布在世界各地,几乎都必以穹隆而夸示。这和欧洲的穹隆相比,风貌、情趣完全不同。欧洲建筑的穹隆如同机器制品一样,虽精致但乏雅味。伊斯兰建筑中的穹隆往往看似粗漫但却韵味十足。
    开孔:所谓开孔即门和窗的形式,一般是尖拱、马蹄拱或是多叶拱。亦有正半圆拱、圆弧拱,仅在不重要的部分罕用。
    纹样:伊斯兰的纹样堪称世界之冠。建筑及其它工艺中供欣赏用的纹样,题材、构图、描线、敷彩皆有匠心独运之处。动物纹样虽是继承了波斯的传统,可脱胎换骨产生了崭新的面目;植物纹样,主要承袭了东罗马的传统,历经千锤百炼终于集成了灿烂的伊斯兰式纹样。
    说到几何纹样,那是断然独创的东西,由于无始无终的折线组合,转瞬间即现出了无限变化,与几何纹和花纹结合更构成了特殊的形态。并且以一个纹样为单位,反复连续使用即构成了著名的阿拉伯式花样。另外还有文字纹样,即由阿拉伯文字图案化而构成的装饰性的纹样,用在建筑的某一部分上,多是古兰经上的句节。



    Alai Minar 阿莱高塔,一座未完成的更大高塔......
    纵观历史,帝王以进行大规模的建筑,以保持其荣耀。试图通过在顾特卜塔旁边建立高度、周长及豪华等各方面胜过顾特卜塔的阿莱高塔,不幸的是,苏丹去世前竖立了自己的梦想塔和他的继任者对此建设完成不感兴趣,尽管如此,未完成的阿莱高塔静默地见证了帝王的野心......



 



    告别顾特卜塔之前,再一次回望这座高耸的古塔,据说中国最高的古塔,是位于山西省汾阳市85米高的文峰塔,其始建于明末,比这座顾特卜塔晚了至少450年......

    可爱热情的印度小朋友......

    可爱的花栗鼠......

    印度应该是人和自然相处最和谐的国家了。路上随处可见猴子,大象,骆驼,马,牛,羊,狗,鸟,甚至孔雀......它们就穿梭在街道中,车流里,人群间,或觅食,或晒太阳,自由自在,丝毫不怕人。游客再多的景点,都会有乱七八糟的动物在你面前睡觉,你还得担心踩到他们,打扰了他们休息......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2018.12.15-2019.1.17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56

Trending Articles